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艺|竹雕,小物大美,中国文人的最爱!

玛瑙街

- 玛瑙风向标 -

- 导语 -

人简如竹,是一种质朴;

人清如竹,是一种境界。

人正如竹,是一种品质;

人淡如竹,是一种超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

竹刻在中国由来已久。

竹刻又称竹雕,

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

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

佛像、人物、蟹或蟾蜍之类的

一种欣赏价值很高的工艺品。

竹雕成为一种艺术,

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

并受到喜爱。

竹雕发展到明清时期大盛,

中国竹刻家们雕刻技艺的精湛超越了前代,

涌现了“嘉定三朱”等诸多竹雕大家。

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财富。

虽然竹雕多是小器,

但一器之微,往往穷工极巧,

精雕细琢,特别是明清以降,

名家辈出,风格独特,

故成为了许多文人的珍爱之物。

江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孕育出数以千计名垂青史的文学家、书画家,

也孕育出许多技艺精湛的竹刻家。

明清两代,众多竹刻家聚居在松江府的嘉定县,

这里成为中国竹刻艺术的发祥地。

嘉定竹刻由朱鹤创始,

其子朱缨二传,其孙朱稚征三传,

被誉为“嘉定三朱”。

由清而民国,追摹者绵延不绝。

“三朱”作风为“以画法刻竹”,

摄刀代笔,

用深刻法作浮雕、圆雕和透雕,

借古雅朴厚、逸趣横生。

(清中期·朱鹤款竹雕赤壁赋笔筒)

(明三松款竹石纹紫檀笔筒)

(明 朱三松制刘阮入天台竹雕笔筒)

(朱稚征,竹雕高士图笔筒,明代,上海博物馆藏)

20世纪30年代,

支慈庵、徐素白在上海崭露头角。

支慈庵善刻留青,精于金石之技,

又善丹青,所作多为自画自刻,

刀法准确精细,凹凸多变。

善于运用竹片自然的“皮”、“青”,

来表现物象明暗、浓淡,阴阳。

徐素白以留青浅刻著名,

擅长花鸟虫草,

形成以留青刻法为主的海派竹刻。

世代中国人对竹雕的倾心,

代表了对平淡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更是对一种心灵信仰的执着与坚守!

(图文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博物馆竹刻展部分展品
竹刻风华
拍场上的天价竹雕:竹上风流(组图)
(63)宁波博物馆明朱松邻五子戏弥勒竹雕细节赏析
竹节丝缕上的文人心结---竹雕
说说嘉定竹刻(图)及侯崤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