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姚梅龄:外风引动内风,机理很深,但我因为用这种机理指导,治好了很多疑难病
userphoto

2024.02.15 甘肃

关注

南岛按:中医的病因,有外因、内因和不内外因。外因有风寒暑湿燥火,正确理解的人其实不多。比如风,我见身边不少中医爱好者朋友,还是认为伤风感冒的“风”,是外界的风吹进身体里——这是不可能的。

同时,我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的话,不难注意到有这样的现象,某人明明长时间呆在寒冷的环境,并且有外感的症状,但病起初期,却不是看到典型的太阳伤寒表实证,反而看到一派热像。简单点讲,是在寒冷的环境之中,有外寒的可能性,却可以因人而异地表现出来从热化的症状。

钱潢《伤寒溯源集》:

外邪感人,受本难知。因发知受,发则可辨。

这句话说的意思是,如果病人症状不表现出来,我们很难知道他感受到的外邪——即中医病因学说里的外因,到底是寒还是热,但是一旦他表现出症状来(即“发”出来了),我们就可以据此反推他此时的治病之因。

举个例子,在广州,夏天很多人都是一早从空调房的冷环境之中,走上热浪朝天的大马路,又进入冷气逼人的地铁里,再出来走在热浪滚滚的马路上,最后进去让人透心凉的空调房里办公。在某一天下班后,这位天天不断变换冷热外环境的病人,此时外感,是受寒还是受热,我们怎么判断?总不能问他去过什么地方,温度多少,然后外环境高于多少摄氏度就断为受热、低于多少摄氏度就断为受寒吧?还不是一样,需要根据病人的症状,是恶寒还是微恶风寒,抑或是不恶寒反恶热来判断病因是寒还是热。

那么,中医病因之外因中的风,到底是什么呢?请看姚梅龄老师精彩的论述:


下面我们结合临床病例,来讨论手足厥逆所提示的深层次的发病机理。这是我2006年治疗的一个儿科病人,病人就诊时,喷射性呕吐,肚子痛,发高烧,没有汗;一抽一抽,就趴在其父亲怀里抽动,即使是闭着眼睛要睡着的时候也在抽动;指头微厥,即指头冷,脉象浮弦数。

太阴风湿表证应该手足自温,而这个指头寒怎么诊断啊?

《伤寒论》151条的“阳微结”可以出现“手足冷”——指头寒,用小柴胡汤,得屎则解,解了大便才会好,为什么用小柴胡?柴胡升发阳气,同时祛风解表,升发少阳的一阳。指头微厥,有经验的医生知道患儿接下来有可能会发作惊厥,就是西医所讲的高热惊厥,病人惊厥的时候,会叫,会很恐怖,甚至会短暂的神志丧失,但很快就清醒了。

那么,指头微冷的话,为什么提示可能会发作高热惊厥呢?因为热气内郁,阳气内郁,与阴气不顺接,而阴气倒反在外,在四肢之末,阴阳气不相顺接,就容易动风,为什么呢?

是因为阴阳气不相顺接可以引起阴阳相争,此时患者即甚烦躁,而阴阳相争又可进一步导致阴阳的进退与动荡(典型的症状体征是厥热往来,在小儿时病与杂病中,即会一会儿手足冷,一会儿全身与手足均发热,甚至一日内反复出现数次),这种进退与动荡即是肝风的一种。

我所举的患儿,是外风引动的内风,其机理为外风直中少阳经(所以呕与发热并现),由于寒(故无汗)风郁阻少阳的阳气(故指头微厥),造成轻度的阴阳气不相顺接,继而可阴阳相争(轻则寒热往来,重则厥热交替),最终才波及陷入厥阴(少阳与厥阴相表里),导致阴阳动荡而引起肝风内动(即惊厥、抽搐)。

此便是外风引动内风、外感表证引起惊厥的重要发病机理。

外风引动内风这个机理,是1998年以后我在临床与理论学习中的收获,因为用这种机理指导,治好了很多疑难病,但讲起来比较复杂,在我们的教材和一些医家那里也没有讲到这么深,这么清晰.

要理解这个机理就要首先知道内风是什么,这是关键。

而要知道为什么外风可以引动内风,除了上述机理外,按道理还须先要知道什么是表风。

体表的风,无论是太阳中风证的桂枝汤证,还是风热的银翘散证、风寒的麻黄汤证也好,绝不是体外的风吹进了患者的皮肤,没有这种可能性的,因为人的皮肤可以很好地防护外界的东西进入体内。

表风,绝不是指吹进体表的外风,无论用现代科学讲,还是用古代科学讲,都没有这种可能性。

所谓表风,用张仲景的话讲是“邪风干忤经络”(《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引起了营卫的不和,营卫的动荡,它就叫表风。为什么银翘散里加荆芥,不用荆芥可以吗,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用荆芥等这些问题,如果大家顺着这条思路想下去,就可以迎刃而解。

里风主要是指气血的逆乱,例如《内经》所讲的“气血薄厥于上”,气血的逆乱,一会儿窜动,一会儿不动,这也是肝风的一种。气血的动荡,形成肝风,既可上逆发为头昏头痛,亦可下迫发为下利后重等。

更深层次以及更危重的肝风内动是阴阳交争、进退、动荡引起的,在发热性疾病过程中,甚至那些引起昏迷的内风大部分都是阴阳的动荡引起的。表风一旦形成,其动荡的趋势就可以持续一段时间或者进而加重深入,即加重营卫的失和、深入即可引起气血的逆乱和阴阳的动荡、等等。

只有深入地理解了此间机理,才能真正理解肝风的性质、肝风引起的症候的各种临床现象,才能对风邪夹寒夹热的错杂证、寒热错杂证、阴阳错杂证很好地理解和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姚梅龄老师《临证脉学十六讲(第二版)》一书,版权归姚梅龄老师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谢谢!

姚梅龄老师《临证脉学十六讲》,在各大电商平台有售,推荐购买收藏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舌诊(3)
头摇又名摇头,俗称“摇头风”,头部摇摆颤动不能自制。肝郁化火,阳明腑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
以厥阴主风理论指导乌梅丸的推广运用
肝阳化风证与热极生风证鉴别
肝与胆病辨征
颜师用雪羹梨汁竹沥治郁怒引动肝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