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完我的《新太极拳经》,太极拳内功内劲的练法诀窍,从此不求人

本太极拳经从老拳论中摘取数条,已道尽内劲、内功练法之精义,寥寥数语,精简而纯粹。多言则数穷,反令人不知所从。

《新太极拳经》:

一 武禹襄曰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

劲起于足跟主宰于腰形于手;

命意源头在腰隙;

腰如车轴,气若车轮。

二 李亦畲曰

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于腰间, 谓之合。

三 郝为真曰

打拳如在水面上行走。

四 汪永泉曰

肩圈、腰圈、胯圈,三圈合一于腰圈。

五 郑曼青曰

打拳如旱地游泳。

本来古圣先贤说的已经很明白了,通过字里行间的意境去意会、想象,就可以明白太极拳的大概神韵。

老前辈们都已经把太极拳内功内劲的练法精义,反复地解释了无数遍。说来说去,也始终只是一个事——丹田内劲、内功的练习方法,阴、阳、太极三层境界的实际践履功夫。

我们今天也只是把前人的拳论再重新地温习一遍,重新捋一遍。

太极拳的起步都是从手上练起,正是李亦畲所说,先要“两膊”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于腰间,谓之合。又谓之神气收敛入骨,又谓之肩圈合于腰圈。此时腰腹丹田的内劲被激活,两手与腰间内劲相通,两臂如同插在腰间一般。此一步功夫即是阴劲、龙气已得。

咦!说时容易做时难,就这一步功夫都难以过关的人,按照二八率的话,应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了。你可要知道,能做到敛气入骨的话,就是后背完全松透、柔活,所谓“背薄一寸,延寿十年”;在金丹大道是筑基功夫的“补亏正法”,所有的气血两虚、肩背板滞不适,无不烟消云散。佛经记载,佛祖如来晚年,唯患背痛。想那如来佛祖智慧广大,佛法无边,尚还未悟透这一段敛气入骨的松背功夫呢。

先是以手领起腰间内劲、再把腰间内劲松沉达足底,然后以腰带足,就是郑曼青所谓“旱地游泳”者,乃阴劲至于极,由少阴而至于老阴也。

然后阴极生阳,“劲起于足,主宰于腰,形于手”,“胯圈上升并入腰圈”,两足跟与腰间内劲联通,此为阳劲、虎气也,动如饿虎捕食,无往不利。此阳劲一关不能通过者又要淘汰百分之八十,剩下还有多少?

阴阳龙虎能两全,才能超出阴阳外,不受五行拘管,进入太极自由境界。武禹襄说“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郝为真说“如水面行走”,这时虽已具备身形拳架的纯熟无滞、全身内劲贯通、御风而行的气魄,但是在精神上仍需聚神凝气,修炼虚静、凝定的精神力量。

人身后背从上到下,可分为颈项、背、脊、腰、尾五部分,“气由脊发”,“命意源头在腰隙”,腰脊部位才是太极拳内劲最终的集散地。开从此处开,合向此处合,背如反弓,腰脊为发机。

“腰如车轴,气如车轮”,以腰行拳,全身内劲贯通,上下相随。当此之时,举动轻灵已是常态了。快起来则是“形如搏兔之鹘”,慢打慢练则是“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太极拳的理论发展到现在,已经是营养过剩,吃完西家吃东家,吃完南家吃北家,吃完上家吃下家,吃完左家吃右家,太极拳的理论“吃的”再多、学的再全面,你不能消化吸收又有什么用?若是真修真练,只要守住几句口诀,吃透练透也就足够了。

我今选出的拳论口诀就是我的《新太极拳经》,几句话就道尽太极拳的旨趣与练法了。

丹道南宗第五祖白玉蟾云,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书千万篇。归根自有归根窍,复命还寻复命关。太极拳也是如此。只要认清内劲的根源和虚静灵明的良知心窍,以心行气(内劲),以气运身而为拳。拳论所言则是逆反修炼之道,由行拳而懂劲,由懂劲而致心之良知本源也。

对于拳论,少则得,多则惑。今天选出的《新太极拳经》,包含了入门下手、进功之阶、最后大成的拳诀,也就是阴、阳、太极的三层境界。希望能对朋友们有所启发与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养生的真谛是以腰行拳、气沉丹田、息息归脐,深达性命根蒂
太极拳动静开合
【大成拳】什么是内功、内劲与内气?
诠释《内功四经·内功经》(下)
值得体悟回味太极拳修炼的真话
过去的太极内功是这么练出来的!(我不说你永远想不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