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校三大怪:教育的灵魂是这样失去的 | 头条


教育学者李政涛日前发文指出:我们缺少有灵魂的教育。文中提到:

“如今的教育并不缺少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并不缺少教育思想和教育著作,也不缺少教育学的教授和博导,但惟独缺少有灵魂的教育。”

他描述了这种教育的可怕后果:

“可以预见,未来浮出水面的将是一群有知识无智慧、有目标无信仰、有规范无道德、有欲望无理想的一代人,这些没有灵魂的人将组成我们的民族。

教育的灵魂是如何失去的?笔者认为,这离不开学校当下存在的三大怪象。



第一怪:
扎扎实实走过场,认认真真干虚活

学校似乎并不是教育的专业组织,而是各部门的派出机构,老师成为各级各类的“跑腿人”和“工具人”。

有上级的优质均衡检查、督导评估、文明城市创建、师德师风建设,还有相关部门的科普、环保、大手牵小手、禁毒等各种进校园。那么多工作、人员进校园了,还有多少人走进课堂?

信息技术的进步,在教育上用得少,在管理上用得多。诸如学籍平台、安全平台、体质健康平台、学生资助平台,等等。除了宣传每篇,点赞分享,还要时关注回复各种工作微信群、QQ群,不仅把老师,也把家长一并绑架了。

还有各种继续教育,职称评审,五级梯队,评优争先,把教师分成三六九等,让老师成天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何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究竟把论文写在纸上,还是写在课堂上,写在孩子的成长上?

这些动作的初衷也许都是好的,但学校不是一个啥都能装的框。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而育人没有小事,也没有尽头。什么都要做,教学成了“副业”,教师只能抽空上课。




第二怪:
不读书的教师在教读书

吴非说,现在最可怕的是“一群盲目的老师在校园里辛勤工作”。

这些老师负责把教参上的知识、ppt上的内容搬运给学生。他们每天埋头拉车,只有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只看到三尺远的地方。

因为他们虽然教书,但是不读书,床头案头,就是几本教参。久而久之,只能原地踏步。大量充斥校园的这些老师,不仅挡住了自己的阳光,也挡住了学生的目光。让孩子觉得,读书形同劳役,学习了无情趣。读书出来,就是这么个无趣的大人模样?

爱因斯坦曾说,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也就是说,知识和解题技巧不过是教育的“赠品”,思考力、学习力、创造力和正直乐观的品性才是“真经”。而孩子们饱受这些平庸老师的浸润,若干年后,记忆里会留下什么?

有一首歌叫《长大后我就成为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教育是灵魂的共舞,教育的财富在大脑,在内心。而这些就赖于教师的读书之功。

教师,教书育人为天分,自然是天生的读书种子。腹有诗书气自华,有读书习惯的老师眼里有光,脸上有笑容,举手投足有书卷气。这才是对孩子的无形滋养,不教之教。
现在教书,就不能靠几本教材了,整个世界都是教材。教师的一碗水赶紧要换成一缸水、一河水。读屏时代,留点读书的时间才能葆有书卷气。

但现在,学校图书馆成了最寂寞的处所。在各种事务的蚕食鲸吞下,教师的读书还剩下了几何?一份调查问卷表明,81.28%的教师每天读书时长不足1小时,每天读书在1小时以上的仅为18.72%。

一旦校园里放不下一张安静的办公桌,教育的灾难就来了。一旦书房里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教育的尴尬就来了。




第三怪:
教育已退化为一种“训练”

不知何时起,育分已大过育人。越来越高级的校舍,越来越抓紧的育分。越来越先进的教室,越来越疯狂的灌输。

考什么教什么,考得好就是教得好。现代教育已实质性地演变为一种“训练”。老师辛苦备课,印资料,改作业,只是让学生学了大量考试之后很快就被遗忘的知识;孩子拼命刷题,听课,笔记,还要在课后开小灶,只是为了掌握解题技巧多考几分。

在一些学校,基础很好的课改项目举步维艰,或者徒有其表,只在开放日或拍宣传片时拿出来秀一下。平时则踏踏实实应试,“水相荡乃兴潋滟,石互击而闪灵光”的美妙场景几成绝唱。

即使为了分数,也可以通过精心创设情境,精选精炼,让孩子更有兴趣,更有针对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因为考核压力,老师果断舍弃了那些费力费心的“劳什子”,简单粗暴地灌输,题海式训练。

各科争抢时间,不断压榨孩子。为了节约午餐时间,孩子们狼吞虎咽,甚至得了肠胃炎。至于情绪和心理问题,哪管得了那么多呢?
虽然“学问千千万,起始是一问”,但走进课堂,学生举手的寥寥无几。越是高年级,越是重点校,越成了老师的独角戏。老师唾沫横飞,人灌加电灌,学生抬头听讲,埋头疾书,却没有人质疑一下:老师讲得都对吗?

即使有问问题的,多是某道题的解法,以及如何快速提分。老师的回答也干脆:“这道题不用看,考试不会考!”

学校变成了培训机构,老师成了教培人员。孩子的脑子里装了无数解题方法,却缺少了最重要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实践能力、批判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先天缺陷的孩子长大后,即使进了最顶尖的北大清华,漂洋过海,也常会“爆雷”。

教育,是明天的事业,也是永恒的课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也是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希望。教育的本质在于启迪智慧,化育人格。但无奈的是,我们正轰轰烈烈地“播下龙种”,结结实实地“收获着跳蚤”。

“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是陶行知80多年前就呼吁的。时至今日,我们做到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师道尊严今何在?
教育究竟怎么了
因为你不是老师,所以你不会了解……
如果老师对学生不能直白训斥,所谓教书育人只能是强作端庄和空喊口号
郭学谦 || 教育,足以慰平生
教育,要给人留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