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化痰止咳 重调脾肺
userphoto

2024.01.19 上海

关注

中医“痰”的概念

一说到“痰”,大家都会想到是吐出的“痰”。其实,中医所说的痰,既是指能咳出的“有形之痰”,也包括人体内的“无形之痰”,后者是因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障碍,产生于筋里膜外的“垃圾”,现代人营养过剩也会生出这种垃圾堆积于体内。

痰证的表现

痰证属一种证候,其主要表现是:咳吐痰多、胸闷、呕恶、眩晕、纳少、神昏癫狂、体胖或局部有圆滑包块、苔腻、脉滑等。具备上述3种症状或以上,尤其是有痰咯出、苔腻、脉滑者,都可判断是痰证表现。许多疾病都可能出现痰证表现。

痰的害处

痰属体内的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痰无处不在,当流注于经络,阻滞气机,血运不畅时,就会导致肢体麻木;痰停留胃部,阻碍胃气和降,可出现恶心呕吐;痰浊阻痹在心脉,可引起胸闷心痛;痰阻滞于咽喉,嗓子会有异物感,咳出不利。另外,像肥胖、高血脂、慢性支气管炎、癫狂、肿瘤、眩晕等病,都可能与痰有关系。

痰与肺、脾的关系

痰是因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之说。所以,痰与肺、脾二脏关系最密切。肺主呼吸,调节气的出入和升降,当邪气侵袭肺时,会导致肺内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能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当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容易伤脾使其运化失职,造成水湿内停而凝结成痰。

化痰止咳的方法

1)药物治痰

治痰理气(肺)调脾很重要,二陈汤是祛痰的经典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组成。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陈皮理气化痰;茯苓健脾渗湿;生姜降逆化饮;乌梅收敛肺气,祛痰而不伤正;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本方适用于脾失健运,湿聚生痰之证,患者只要有咳嗽,咯痰量多、色白,胸闷等,或兼有恶心呕吐、口吐清水痰涎、头晕、头昏等表现,均可以本方或加减使用。

痰证因脾虚不运所致,患者会出现胃虚食少、便溏、面色萎黄、四肢乏力、语声低微、呕吐、咳嗽吐痰等表现,当健脾为主以绝痰之化源,可选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甘草,重在益气健脾、化痰除湿。

2)按摩祛痰法

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处。每次按揉3~5分钟,每日2次,可改善咳嗽、痰多、胸闷、眩晕等。本穴与承山穴 (位于小腿后侧正中) 同用,除湿、健脾、化痰作用更佳。

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每次按压5~8秒,反复10~20次,可起祛痰、宽胸理气、降痰宣肺的作用。

云门穴: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胸大肌与三角肌之间)凹陷处。用双手拇指转动按摩,每次3分钟,每日2次,有宣肺止咳、化痰散结、调畅肺脏的功能。

日常保健防痰生

经常咳嗽痰多或痰湿体质的人,注意以下几点有助防痰排痰:

1.避免风、寒、湿侵入。风寒伤肺会导致咳嗽痰多,尤其不要久居湿地,否则湿气伤脾,水湿难运会生痰,导致痰湿蕴肺。

2.饮食有节。饮食宜清淡,不要过食油腻或肥肉,少吃甜食,少喝冷饮,否则也易伤脾胃,聚湿生痰。

3.别久坐不动。少动者,脾胃运化呆滞,不能运化水湿,会聚湿致痰湿内生。应适量运动、扩扩胸,或晒晒太阳,都可提升阳气,有助于肺气舒张,以利于消散痰饮和湿气。

4.控制烟酒。烟伤肺,酒生湿(痰),都易导致咳嗽痰多,最好能戒除烟酒,或尽量少抽、少饮为好。

5.常吃点健脾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芡实、山药、冬瓜等,常吃这类食物可以健脾益胃、补肺清热、补脾渗湿。

提醒:痰证表现复杂,临床有寒痰、热痰、湿痰、燥痰等之分,治疗时需辨证施药,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析痰湿证的中医论治
内伤咳嗽“痰湿蕴肺型”病机用药分析
中医病证分型选方1
中西医结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必备
【杜怀棠】从肺脾肾入手治疗慢性气管炎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服用陈皮好处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