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做家务的孩子会缺少哪些能力?

【李晶专栏】

不做家务的孩子会缺少哪些能力?

原创作者|李晶

今天的孩子与我们小时候相比,做家务的比例要小很多。除了目前普遍存在的孩子课业负担较重以外,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实行了三十五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家务总量普遍下降;随着各种家用电器的普及,家务劳动变得更加轻松;而家政服务社会化,更让一些家庭可以完全从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

然而,有所得必有所失。当你不需要孩子帮助也可以把家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时,那些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培养的能力,也就与孩子失之交臂了。

1

自理能力

一些父母谈到孩子的自理能力时,往往会说“还行”。但接下来如果细问:他的书桌是否自己收拾、房间和卫生间是否自己打扫、衣服床单是否自己用洗衣机洗、洗好的衣物是否自己收叠,就很少能够得到肯定答案了。

有些父母认为只要孩子会做,就是具备了自理能力。然而,在我看来,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如果很少洗衣服,孩子就不会意识到应该内外分开、深浅分开,不会关注在领口和袖口需要使用领洁净,更不会懂得有些衣服不能使用洗衣机。如果孩子很少完全自己打扫房间和卫生间,他就不会知道哪些角落灰尘最多,不会了解各种清洁剂的使用范围,更不会懂得怎样才能保证房间的整洁。

没有经常性的实践,就没有足够的经验和熟练度。而缺了这两个条件,家务对孩子永远是避之不及的难题。

有的父母觉得孩子太懒,自己的事情从不主动做。不是在父母的不断催促下,极不情愿地做一些,就是想方设法拖延,直到父母看不下去替他做。这就是“会做”没有转化为自理能力的原因。

2

自信心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当孩子用小手终于把一块积木放到最高点,整个“建筑物”居然没有倒塌时,孩子脸上的笑容有多灿烂!而在那之后,不管积木倒塌多少次,他仍然会坚持不懈。这说明了一个道理:自信来源于成功。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是成功呢?就是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得既令自己满意,也让他人认可。而做家务正是一个帮助孩子形成自信的过程。

同时,做家务,还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激励的过程。因为整洁的空间、清新的衣物本身就是成功的甜美果实,孩子也就会自然而然从中获得“我能够照顾自己”、“我能把想做的事情做好”、“我能够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的自信。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人鼓励对于自信的贡献度会越来越小;来源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成就感,将逐渐成为自信的主要来源。

从这个角度说,做家务在潜移默化中带给孩子自信的气质,更加深刻而长效。

3

责任心

责任心,说简单点就是努力把应该做的事做好。这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应该做的事,二是努力做好。

对于孩子来说,哪些是应该做的事呢?很多父母都会想到学习,这没有错,但远远不是全部。

首先,人要生存就必须能够照顾自己,如果凡事依赖他人又怎么独立呢?其次,照顾家庭与亲人,不管从亲情还是伦理的角度,也都是该做的事。进入社会后,恪尽职守、遵纪守法是职场生存的基础。如果有余力,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也是每个公民的职责。

这些道理只靠父母嘴上说,孩子是无法真切感受和理解的。而家务劳动,正是帮助孩子体验、了解并懂得自己责任最简单的途径。

另一方面,有些父母心疼孩子学习任务太重,即使让他做家务,也不会提太高的要求,认为差着不多就行了。然而,这种应付、凑合的态度必然会传递给孩子,并直接导致他做事不认真、不努力。

有的父母认为他只要认真学习就可以了,做家务没必要那么认真。但其实,人的行为习惯在不同的地方都会有相同的体现。

比如“造反派”让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打扫厕所。于是治学严谨的杨绛置备了小铲子、小刀子,又用竹筷子和布条做了一个小拖把,还带些去污粉、肥皂、毛巾和大小两个盆儿,放在厕所里。不出十天,她就把积满污垢的瓷坑、洗手盆,以及厕所门窗墙壁都擦洗得焕然一新,连水箱的拉链上都没一点灰尘。

由此可以看出,家务劳动对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意义重大。

4

学习主动性

基于家务劳动对于自理能力、自信心与责任心的积极作用,它对于孩子学习主动性的影响就不言而喻了。

不能说爱做家务的孩子都爱学习,因为其中的影响因素很多。但能够确定的是,这些孩子很清楚学习是自己的事,是自己的责任。而这正是令很多父母头疼的事。

闺女上高中时我曾经开玩笑地问她:“将来你能养我吗?”她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我先把自己养活吧。”我理解她如此回答的原因。

闺女从上小学起就完全自己打扫房间,上五年级时就可以做一桌荤素搭配的饭菜。所以她知道生活一点也不简单,需要不断付出努力,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承担更大的责任。这也是她一直在学习上主动、积极的重要动力。

有的父母说:“我经常跟孩子说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他也知道,可就是在行动上体现不出来!”

对此我要说:就像让小孩子碰一点点热水,他就能明白要远离开水瓶。虽然孩子长大了,看似也能听懂父母的道理,但要让他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必须要亲身体会。

5

对家人的关爱

一般来说,对于那些被儿女厌烦、遗弃,甚至虐待的父母,在同情他们的同时,我更想问的是:他们的遭遇是谁的错?

“啃老”虽然是个新词,但这种现象却是古今中外都不少见。其中共同的规律就是:父母为哪个孩子付出的越多,哪个孩子一定“啃”得最凶。如果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付出越多,孩子“啃”得越理直气壮。

如果把世界上的歌曲分类,无论哪种语言,情歌都肯定是数量最多的。假如你仔细揣摩歌词就会发现:绝大多数表达的都是自己爱的付出,却很少有纯粹单向的对爱的感受和感动。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人感受“爱”的途径,不在“获得”时,而在“付出”时。“有儿方知父母恩”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而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可以体会父母的费心与疲惫,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获得休息与欢愉。有了这样的经历与体验,他怎么可能不懂得关爱家庭,怎么可能不会关爱他人呢?

6

社会交往能力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孩子不做家务会影响人际关系》其中提到一个高中小姑娘,因为对朋友的个性缺乏准确的认知,以及处理问题能力不足,使得自己万分苦恼。分析起来,其中的部分原因就是她很少做家务。

与父母一起做家务,孩子就可以近距离地看到父母的表情与神态,进而产生细致入微的情感体验。如果总是父母在做家务,而孩子关在房间里学习,他又如何能学会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情来体察对方的所思所想呢?

所以,在看到父母疲倦的面容时端上一杯热茶、在父母烦躁地皱眉时伸手帮忙的孩子,一定是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孩子。

我闺女开始独自买菜做饭时,一般都会做自己喜欢吃的菜。为了不打击她的积极性,我们一般不会说哪些是不喜欢吃的。但是一餐饭结束,有些菜一定会被剩下。

时间久了,我渐渐发现她每次买菜时,一定会买些她爱吃的,也买我们爱吃的,还有她认为很有营养,或者最近没有吃过的菜。

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周围的人文环境更友好。所以如何营造出这样的氛围,就是每个孩子成长中必须学习的。而根据他人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正是其中的重要步骤。

虽然家务活可以由他人代劳,但因失去锻炼机会而缺少的能力,他人就无法替代了。有了这样的得失对比,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本文为李晶原创,校长传媒获得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做家务?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做什么家务,作为父母的你都知道么?
怎样培养孩子自立精神
爱做家务的孩子有出息
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这5个习惯
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有多大?差距不是一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