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壮哉唐诗》第六讲:悲天悯人的诗圣杜甫--邱员太教育博客
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许多圣人,今天介绍一位诗圣——杜甫。
一、浪漫杜甫:
圣人也是人,而且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杜甫(712-770),盛唐时期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原籍襄阳,出生在河南巩县瑶湾村。
杜甫早慧,七岁能诗,九岁时作品就用麻袋装了。“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所作成一囊。”而且他年轻时身体健壮,会骑马,会跳舞,当然更会爬树。“忆昔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二十岁时,开始漫游。天宝三载,在洛阳结交李白,后又遇到高适,三人结伴游于梁宋:“忆与高李辈,论文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与李白“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亲如兄弟。又颇似李白个性:“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
这一时期的杜甫开朗、豪放、浪漫,对前途充满理想,真是太平盛世的知识分子典型。
二、残杯与冷炙
天宝五载杜甫赴长安,次年考进士失利,沦落京城,生活困顿。“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
有一首《贫交行》就是写他当时的心情:
翻手为云覆手雨,
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
此道今人弃如土。
杜甫在长安,常常衣食无着,不得不“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遍尝世间艰辛,倍感人情冷暖。古代君子如管仲、鲍叔牙交友之道,今人弃之如土,真可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翻手为云覆手雨”,就此一句写尽从古至今小人嘴脸。在诗人看来,贫贱之交不可忘,交友贵在交心,友谊应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此理当记取。
当然,也有他心情好的时候,这时他会显露出开朗、幽默的本性,写出一些潇洒飘逸的诗来,如著名的《饮中八仙歌》。
这是一首奇诗,它描写了盛唐时期8位“酒仙”的生动形象,读来令人拍案叫绝。请看“酒仙”醉后众生相。
第一位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水井底眠。”
醉后骑马,晃晃悠悠,如乘船浮水,那份悠然自得,非达到如此境界者不能体味;醉眼昏花,跌落井中,却全然不顾,且在水底眠宿。美哉,秘书监贺知章——一副“乐”相。
贺知章是否真因饮酒过量,以致眼花落井,醉眠井底,咱们无从考究,这两句诗却真真切切写出了贺知章那种刘伶式的“但得饮酒,何论死生”的旷达。
第二位是汝阳王李琎:“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麯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先饮酒三斗,然后再去朝见天子,此人身份绝非寻常,非皇亲国戚不敢为。原来,李琎是唐玄宗的侄儿,爵封汝阳王。贵为侯王者,方敢带醉“朝天”,而且上朝的路上看见运酒车,禁不住垂涎三尺,恨不得请求皇上将自己改封到酒泉城中为王,因为酒泉即因地下蕴藏有酒而得名啊。美哉,汝阳王李琎——一副“馋”相。
第三位酒仙是左丞相李适之:“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为饮酒,不惜日费万钱;开怀畅饮,犹如巨鲸张口,吸纳百川之水;且只饮清酒(“圣”),不沾浊酒(“贤”),一任孤傲清高。美哉,左丞相李适之——一副“豪”相。
第四位酒仙是名士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青春年少的男人,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举杯痛饮,昂首望天,白眼对人,皎如玉树,临风独立。关于白眼,用的是魏晋时名士阮籍的典故。阮籍为人清高,又蔑视礼法,爱憎分明,“能为青白眼”。本传记载,说他“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志同道合的好友,“乃见青眼”。所以“举觞白眼望青天”,既是一个形象,又是一种精神。真可谓美哉,名士崔宗之——十足的“傲”相。
第五位酒仙乃佛教信徒苏晋:“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苏晋以文章知名当世,曾得澄慧和尚的绣弥勒佛像一面,非常爱赏,说:“是佛好饮米汁(酒),正与吾性合,吾愿事之,他佛不爱也。”可见,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姑且一醉方休,哪怕因此而逃禅逃课。美哉,佛教信徒苏晋——酒后露“真”相。
第六位酒仙则是李白李谪仙:“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不饮则已,饮则一斗;不吟则罢,吟则百首,斗酒诗百篇,诗酒自结缘。长安市上,酒肆之中,醉卧着一条傲骨汉。哪管他皇上下诏,任凭他天子呼见,不上车,不上船,这人道:“休怪为臣散漫,臣原是天上诗仙、酒仙下凡!”美哉,这就是李白,一个傲岸不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一个飘然若仙的李白!诗人李白——真正的“仙”相。
第七位是大家所熟知的大书法家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在唐代,张旭的草书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一起被称为“三绝”。一位书法家,三杯酒下肚,便豪兴大发,宽衣脱帽,号呼狂走,泼墨挥毫,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但见笔走龙蛇,纸卷云烟。所以,张旭又有“张颠”的雅称。酒后的书法家,美哉,草圣张旭——一副“狂”相。
上面讲的七位酒仙,要么是达官贵人、皇亲国戚,要么是迁客骚人,风流名士。难道老百姓中就没有豪迈嗜酒之人了么?第八位酒仙就是一位叫焦遂的布衣。那些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们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亲民吧,也经常邀请焦遂共饮,而焦遂也乐得跟着去“蹭”酒。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焦遂酒量极大,非五斗以上无醉意。无奈囊中羞涩,每每喝酒都是别人埋单。既然是去“蹭”酒,喝人家的嘴软,在酒友们面前自然有些自卑,所以平日里少言寡语。但五斗酒之后,微有醉意,便卓然显出论辩的才华。振振有词,高谈阔论,见解独到,出人意料,满座皆惊。
三、穷年忧黎元
在长安混了十年,杜甫终于得到了一个小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掌管军械),他异常激动,以为总算可以为国效劳了,随即回奉先县探亲。途中写了那首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表达了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一年到头牵挂着老百姓,为他们的命运而叹息、煎熬)的情怀,揭露了盛唐表面繁荣背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黑暗面。
就在杜甫回家探亲的时候,发生了安史叛乱,玄宗逃蜀,肃宗继位,杜甫将家小置于鄜州,只身到凤翔赴难、保驾,途中被叛军俘获,被押至长安。次年逃出,到凤翔见肃宗,“麻鞋见天子,衣袖见两肘”,当了左拾遗。后因为宰相房琯辩护,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际遇坎坷,便弃官不做,并带家小逃至四川,投奔朋友严武(时任西川节度使)。此时他已经49岁了。
杜甫到了西南,先居成都,后流寓梓州,再回成都,又流落夔州。大历三年,离夔州(今重庆奉节),经岳阳、衡阳、耒阳准备到郴州去,在耒阳遇洪水,折返而回,大历五年(770),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现在保存下来的杜甫的诗歌有1400多首,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大衰这一转折时期的种种社会矛盾、社会现实,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诗史”。他尤其同情人民、热爱人民,古代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杜甫无论自己是“穷”还是“达”(他似乎没有“达”过),都把人民装在心里,为人民的疾苦而呼吁。
早在安史之乱前夕,他有感于唐皇开边拓土,造成士兵大量伤亡,而使人民妻离子散、田园荒芜的现实,写下了感人至深的《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在成都期间,他写了那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普天下无食无屋的穷苦人呼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其沉郁顿挫之音响,至今仍回旋在中华大地的上空。在成都,他瞻仰了他心中的偶像、三国时名相诸葛亮的纪念祠,含泪写下了名篇《蜀相》:
蜀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既是他毕生壮志未酬之叹,也引发千年来多少英雄共鸣!
四、诗圣之死
杜甫在夔州住了两年,于大历三年(768)离川东下,辗转来到岳州,登上岳阳楼,凭轩远眺,他叹道: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人在赞美了洞庭湖的浩瀚之余,感叹自己老病之身,孤舟漂零,不能为国效劳。又想到国家仍有战乱,天下尚不太平,他居然涕泪横流,不能自已。请注意,此时的杜甫可是一介布衣,但他丝毫不为自己的遭遇鸣不平,而是发自内心忧国忧民,此种思想境界,怎不堪称诗圣呢?
写作此诗之后,诗人在风雨飘摇中,在沅湘一带又流浪了一年多。终因疾病折磨,就在从长沙回岳阳途中,在汨罗江上,在当年屈原投江的地方,在一条破旧的木船上,诗人永远合上了眼睛。
屈原的躯体留在了汨罗江底,至今人们仍在每年五月初五包粽子、划龙舟纪念他;杜甫的躯体曾流落在汨罗,直到四十多年后才归葬他的故乡(今河南偃师),至今人们仍在每年清明前往凭吊。
从屈原到杜甫,汨罗江水见证了两颗伟大的爱民之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最狂放的一首诗,并列分写八人,句数不齐,却又句句押韵!
诗圣杜甫与酒的渊源
李白心中的剑侠杜甫笔下的酒仙
唐诗闲读:“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将进酒Bar】“饮中八仙”叱咤长安,李白排名仅第六
在喝酒成风的大唐,他们喝成“仙”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