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儒家思想对现代学校管理的启示

儒家思想对现代学校管理的启示

 

沈阳市第26中学  韦福臣   

 

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从制度操作的角度关注各种创新型的管理方法,很少从伦理本质上对管理进行深入的探究。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以“仁”为核心和“人贵”的思想体系,反对“过”与“不及”,崇尚“中庸”,崇尚和谐。管理学家成思危将儒家管理思想的精髓归纳为“重在治国,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知人善任” 。儒家思想从尊重人出发,以性善论的假设为基础,以道德自律为核心,建立了系统的人性管理模式,对现代学校管理来说,仍然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促进现代学校和谐管理更是意义非同一般。

一、以“修身”“正身”的儒家思想定位学校管理者自身

孔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学校管理者需要运用“道德正身”的内控功能和自律功能,把教师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行为导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儒家思想认为,个人的愿望也许是合理,但是在管理过程中,放纵个人愿望,让其无限膨胀,那么必然会破坏组织内部的平衡和有序,一切管理制度都难以实施,管理目标也就流为泡影。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领导必须用“正身”的儒家思想为自己准确定位,以自己的人格来影响带动教师。

领导者要勇于承担责任。孔子曰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说明领导要勇于替百姓、下属承担过错责任。学校是知识分子集聚的地方,作为负有最高决策和管理责任的学校领导,其承担的责任和工作难度可能更大。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时代的校长,不再是计划经济下的守成式的干部,即完成执行上级命令和任务的领导,应该准确称为“学校经营家”,即首先应当是教育战略家,具有独特的办学思路,较强的成就欲望和追求开拓进取精神。其次是作为上下级中介,应有组织和协调能力。第三要求既要能把握学校全部复杂工作,又要能超脱对外,大胆放手给教职员工施展才华的机会,当出现问题或者风险时,领导者要敢于承担责任。

领导要坚持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学校领导要得到教师拥护、卓有成效开展领导工作,必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所谓“赦小过,无求备于人,宽则得众”。这就要求现代学校的领导必须领会儒家先管好自己,再管别人的管理准则。孔子把“忠恕”之道用来对待他人的道德准则和管理的规则, “忠”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样才能提高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感情融洽,共同实现工作的目标。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禁止教师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给教师树立榜样。当然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应该迁就职工,讨好员工,而应采用“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恕与严格管理相互结合的原则,实现管理的最大效应和最好效果。

二、以“重人、爱人”的儒家思想理解教师队伍

“重人”思想是儒家人本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在国家管理者所关心的 “民、食、丧、祭”等事物中,“民” 是问题的核心.应当居于首要的位置;孟子从 “为天下”、 “为国家”角度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仁”是儒家人本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在孔子论证仁的各种解释中。“爱人”是仁的中心含义。仁“亲也.从人从二”。爱人就是要承认人的地位和尊严,要考虑人的需要和利益,要关心和尊重他人。孟子也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爱的,赞同 “仁者,爱人”的观点,他的仁爱之心强调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由此推广去爱别人,甚至去爱物类,即仁“民爱物”。

   要视教师为学校的财富和资源,并且是最核心的资源。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其着眼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对教师的管理也应注意这一点,这是 “仁爱”和 “得民”的前提条件,也是 “惠民”原则的现实体现。首先要满足教师的生活需要,关心教师的家庭境况,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了解他们的难言之隐.给予一定的帮助,从根本上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物质需要的满足程度直接影响教师的情绪,也是他们决定去留及能否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客观条件。

从精神需要来说,要重视教师的精神待遇。所谓精神待遇,是指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和被认可、受重视等。教师劳动的精神活动性质和为人师表的自我意识,使得他们特别重视自我价值,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渴望对工作成就的承认和赞赏。

学校要充分理解教师心理之重,通过对人性的理解和人文的关怀,客观公正对待每一位教师,在教师关注的敏感问题上,要一视同仁,不搞厚此薄彼,引导形成正确的人际观念和价值观念。以高尚无私的人格魅力来“养浩然之气”,管理者也就赢得 “士为知己者用”的感情,达到 “无为而治”的效果。

三、以“任贤使能”的儒家思想掌握用人之道

儒学的思想家们把任用贤能之士看作是治国之首要任务,为政之根本。延揽人才,使 “贤者在职,能者在位”。“贤”,主要是指人的道德品质,修养境界;“能”,主要是指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本领。苟子提出 “无官不能”,“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认为没有能力的人不能任命为官吏,而每个管理的等级,要与他们的贤能程度相当,这也就是 “量能而授官,皆使其人载其事而名得其所宜”,强调根据人的实际能力分配任务。在人才使用上,要知人而善任。孔子说: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对人要用其所长, 避其所短,作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在学校管理者选拔和提升人才也要任人唯贤。在任人时,要注重从个人能力、修养、个性、责任心等诸多方面考虑和考察,其中最重要的是考虑任用者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能在适宜的位置上充分地发挥作用。管理学强调能级对应原则,各种岗位有不同的能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才能,只有合理匹配.方能产生高效率。一个教学优秀的教师不一定就是好的教学管理人员,一个专家不一定就是好的行政管理者,这是因为不同角色对人的素质构成要求不同。教师工作对象是教材和学生,只要有坚实的学科知识,有爱心,善于表达,就能胜任教师工作。但作为管理者则不同,他要有统揽全局的魄力,海纳百川的气度.较强的社交能力,善于理性思考、决策判断等,有区别一般教师的特长和能力。管理者在起用教师时,一定要辨证分析,合理开发,把他们放在最佳位置,才能作到“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  

四、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构建和谐校园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即所谓 “人和”。孔子讲: “君子求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就是有原则的和睦相处;同,就是无原则的同流合污。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角度来讲人与人之间要相爱互敬,密切团结。只有上下和谐、人际和谐、组织和谐才能使管理措施顺利实行,创造和谐的社会生态平衡氛围。

学校管理者要重视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上下同心,共同实现学校发展计划。学校中每一位教师都有相互联系的行为,都执行一定的任务。学校目标的实现,需要依赖全体教师间的相互配合、支持。因此,教师间友好、融洽相处,不但使教师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形成宽松、愉快的团队气氛,而且可使教师激发出灵感和创造性,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共同完成学校目标。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它可减少管理者与教师因人际摩擦造成的内耗,保证管理者和教师把精力最大程度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儒家 “和为贵”思想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社会性心理需要,而且也造成一种团队归属感、认同感,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无形的财富。

学校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促进“人和”,是否能够关心人,引导人,激励人。具体地说,就是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同时,能否促进师生精神质量的提高。因为人的高层次精神需要是人们改造世界强大的推动力量,也是能动地调节个人物质需要的控制力量。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在管理中因势利导,教育、引导教师的需要由低层次升华到高层次,不能只停留在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上。同时,对教师中已产生形成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管理者要给予爱护、鼓励和支持,并创造条件使其得以保持、拓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教育管理者的工作是否到位的50个指标——《好教师是“养”出来的:校长的管理启示》摘要(一)
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沟通
美容院三个案例的管理启示
推门听课:何以让教师开放真实课堂
从标准到行动——美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带来的启示
通过“三个注重”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水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