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调查显示:补课对孩子成绩贡献率最低,暑假你还打算给孩子补课吗

文章摘要:写作灵感源于这几天辅导小姑子写补习班的作业,看着她毫无学习热情的样子,甚至还在草稿本上画画,我不禁疑惑起孩子补习的问题来了。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阐述了调查数据观点'补课对孩子成绩贡献率最低';

第2部分引入'剧场效应'解释当前为何补课现象火爆;

第3部分是说明'剧场效应'让孩子负重累累的后果;

第4部分是给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最近五年级的小姑子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她的暑假,就被婆婆硬生生拉去上数学补习班了,这补习还不是一般的查缺补漏,而是为冲刺小升初做准备的尖子班

短短12天里,要做完20多张的卷子,平均每天要做2-3张,而且每张都超出了她现有的知识范围。这高强度的做题背后是我每晚都得辅导小姑子做数学卷子做到凌晨12点多

哎,这并不是最糟糕的,我发现小姑子她越做越糊涂,题目做多了后,有时她竟然连三角形面积、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之类简单的公式都忘记了,还有时20以内的乘除法比如14除以2都要拿笔算半天

真是'不做作业时候母慈子孝,辅导作业时候鸡飞狗跳'分分钟把我气得情绪失控!但看着小姑子云里雾里的样子,我不禁疑惑,假期疯狂补习对孩子来说,真的有必要吗?

一、 调查显示:补课写作业对成绩贡献率最低

其实,在7月1日,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检测中心也发布了其2018年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情况,其中第一个结论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补课写作业对孩子的成绩贡献率最低'!

该调查的对象是来自1269所小学的36730名五年级学生,还有家长、老师及校长。最后经多元回归分析的数据显示,在'各项指数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贡献率'中,人们认为'学习策略'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最大的一个指数,其次是'教师教学方式'和'兴趣爱好'。从表格可以看出,补课和作业这两项亘古不变的学习措施反而对孩子学业成绩的贡献率是最低的!

为什么补课写作业会让孩子'既吃力又不讨好'?大概是课外的补课作业于孩子而言——是强迫,是强行占用了他们的休息时间。而强迫式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反感。

有句话说,想让孩子厌恶一件事情很简单,只需要强迫他去做即可。

厌恶,真的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情绪,它能将一个孩子的智力通道统统堵死,无论怎么灌输知识,也只能是添堵罢了。

说回我的小姑子,在我写文章的同时,她也在绞尽脑汁地'憋'她的卷子。愁眉苦脸的她,在一分钟一分钟地数时间,渴望我能快点写完好在一旁辅导她。这期间,她在草稿纸上画了一个海绵宝宝、一个派大星、一个动漫小女孩,又因钢笔没墨了,跑回自己家换墨水,还拿专心致志地指甲刀修剪了她的指甲,以及无数次想用她的电话手表询问补习班同学的答案,对了,在我写下这段话时,我的手机被她偷偷拿走用来上网查答案……而她的卷子还是大片的空白。

她跟我说:“班上没一个同学愿意去上补习班,都是家长逼的!”

我不求小姑子能在这12天的补习后数学成绩能突飞猛进,只希望她别在强迫中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别在强迫中厌恶起数学。

二、 '剧场效应'绑架了孩子的假期

既然补习班让孩子吃力不讨好,可为什么一到暑假,遍地的补习班、学习机构都如雨后春笋般野蛮生长,一个名声好的补习班或者老师让一众家长都趋之若鹜。这种现象说到底是教育上的'剧场效应'。

剧场效应,这一概念最先是由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试想想,大家一起在一个剧场里看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都能看到舞台演出。可忽然,有人也许是因为身高较矮,被前面的观众挡住了,因为想看得更清楚,所以站了起来。其他观众劝他:'小伙子,你挡着后面的人了,快坐下!'

可是那人置若罔闻,依旧站着观看。旁人想求助剧场管理员,可管理员却不在岗位。最后,为了看到演出,全场的观众只能被迫站起来看戏。有人甚至还选择站在椅子上看戏,因为视线被遮挡,又有更多的人站在椅子上观看节目。虽然很累,但谁也不肯坐下来,因为,一旦坐下,就看不到精彩的演出了。

假期补习班的火爆也恰好印证了'剧场效应'。

在我们那个年代,补习班鲜少存在,虽然班上同学们成绩有好有差,但几乎没有人会为了提高分数去上补习班,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全靠老师、父母的督促与鼓励,让他自觉复习回课本的内容。

但现今,因为某个同学利用周末时间补课,或者是找到了一对一的家教老师,又或者是在补习机构中补习,通过高强度的题海战术实现了自己成绩的提高。于是,可能在家长分享会,或是补习机构的广告上,'某某同学因为补习取得了进步'、'某某同学因为补习考上了重点中学'诸如此类的宣传引发了其他家长们的焦虑,进而纷纷效仿,也让孩子尝试着去上补习班。

越来越多的孩子被父母要求去上补习班后,成绩或多或少有所提升。成绩上去了,排名也跟着水涨船高,而没有上补习班的孩子家长则会因为孩子成绩排名相对落后,又陷入了焦虑,抱着'不进则退'的心态,也把孩子送到补习班上了。

最后到了现在,孩子班上,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上了补习班。当补习班成了标配后,竞争还会愈演愈烈,有条件的家庭便会为孩子寻找'高配'、'顶配'——让孩子上名牌补习班,找名校老师补习。

全民补习班时代,成绩差的孩子要补习,学习好的孩子也同样要补习,因为不甘落后,家长们都不愿意'坐下',哪怕孩子已经累得大汗淋漓。

同理,作业越来越多也是'剧场效应'的产物。

在我爸妈上学的年代,他们每天的学习任务很简单,作业很少,放学也早,所以他们还能有'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闲情逸致,也能上树掏鸟蛋,下河捉鱼虾。

到了我那年代,老师们有了考评,有了绩效考核,所以某些科目的老师开始增加作业量,这门科目的成绩也的确提升,所以其他科目的作业自然跟紧步伐,老师们生怕班级成绩低了会被领导喊去谈话。

现在,作业已经成了一项保证学生成绩的手段,没有人质疑作业与孩子成绩之间的关系,当后来很多的私立学校里,学生的成绩与老师的奖金挂钩,为了业绩,老师们更是让作业的种类和形态有了全新的面貌:展示作业、小组作业、探究作业、网络教育作业……

到最后,孩子们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间越来越晚,老师改作业也越来越疲惫不堪。但老师不敢'坐下',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科目的作业少了后,一旦学生被其他科目占据了时间,他们那一科的成绩便会滑落。

三、 太看重起点可能会失去终点

在焦虑的剧场效应下,家长和老师亲手打乱了孩子成长的次序,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

曾经在一个真人秀节目里,一个10岁的中国男孩要去美国体验生活。而这个孩子才到美国不久,击溃他的不是语言障碍,不是文化壁垒,而是'美国的作业实在太少了!'

寄宿家庭的妈妈建议小男孩他外出踢足球、玩游戏,可小男孩却哭诉着说:'我不想要太多的空闲时间!'

在该玩该疯的年纪里,这个孩子好像一个作业机器,失去了孩子们玩耍的天性与能力;他又像一个早熟的果实,失去了自身的甜美去追求不适时的丰满。正如卢梭所言:'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有人说:'中国的学生:小学累、中学苦、高中拼、大学混。'似乎,这短短的12个字便是中国大部分孩子的真是写照。在中国,孩子在玩耍的年龄里被强迫着去学习,而到了学习的年龄却只想玩。在极度的挤压与窒息过后,他们渴望得到彻底的疯狂与解放,只有在近似于泄愤般的玩乐中,他们才得以弥补童年的过失。

是啊,现在的孩子花大量的时间做题、考试、参加各种补习班,哪来的时间给他们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更谈不上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在哪方面有潜能以及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和自己的特点是什么,所以孩子们一直到了高考,他们仍不知道自己喜欢和想要学的专业,那就只好让父母帮自己选择学校和专业了。最后,他们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大学读着一个没有兴趣的专业,茫然地混着日子。诚如作家清欢说:'在中国,有2000万大学生,在假装上课。'

四、 坐下或离场,跳出圈,孩子仍能看到无限风光

'剧场效应',也许就是我们教育的现状,但孩子的教育毕竟不是一场剧。在孩子漫漫成长道路上,错过了这家剧院的剧,我们还能去别家剧院。关键在于,家长是否有勇气跳出这个自成体系的封闭怪圈。

如何跳出,归根结底是家长的价值观问题,所以首先请各位爸妈先从内心里放下焦虑。

第1,放下焦虑,认识到每个孩子都具备着多元智能

要明白,试卷上的分数只是孩子当时学习效果的一个具体体现,孩子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是否会应用,是否具备某种能力,试卷上那冷冰冰的数字根本无法知道。

美国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的智能分为9个范畴: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机、内省、自然探索、存在,还能分为记忆力、形象力、抽象力、信仰力、创造力。

所谓学习成绩好,不过是人众多智能里的一种,例如数学强调逻辑,语文强调读写。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如果单纯地用学习成绩来判断孩子的天赋,那将在无形中扼杀了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与个性发展。试想想啊,英语不好的孩子可能数学好,数理化都不好的孩子可能美术音乐好,什么都不好的孩子还可能方向感好动手能力强……沟通能力、自信心、同理心、责任感等诸多能力,都远比成绩在孩子未来生活中更为重要。

如果家长认识到孩子的成绩并不是全部,那么从现在开始,不妨放下'不允许孩子落后'的焦虑,不把分数或名校当做孩子童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去支持孩子和尊重孩子,鼓励孩子按兴趣发展,那么孩子自然会认识到分数只是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也不会因单纯的分数不好而自卑,即使上不了名校甚至大学,也会找到自己的事业和人生方向和幸福。

第2, 提倡生活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参考国外的教学情景,再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他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和课堂所教给孩子的技能和知识是我们在生活中已经掌握并梳理明白、最后放进教科书的东西,而人类获得幸福以及让社会和地球不断向前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更多在课外。

生活教育这一点在芬兰体现得淋漓尽致。

芬兰被誉为'世界上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从2000年的第一次PISA评估开始,芬兰就一直领先于欧美各国。在2003年的几项测试中更是将全球第一、第二收入囊中。但芬兰同样是孩子们上学最晚、书包最轻、考试最少、假期最长的国家。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淡化知识的灌输,反而更重视手工、技能、游戏,下课之后孩子拥有'漫长'的课外时间,比如小学生平均在校学习上课的时间只有4个小时。也因此,孩子们从小就能有更多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夏天他们会跟着父母到国家公园采蘑菇、釆蓝莓,在大自然中上一堂生动有趣的自然课。到了冬天,孩子们则去滑雪、驾驶雪橇、制作冰雕……享受生活的无限乐趣。

在我国,虽然不能像芬兰的孩子们一样有如此多的课外时间,但父母同样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孩子去体验生活的各种场景,哪怕是小吃一条街、菜市场、超市、银行、茶楼等等,都能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学习到本领与生活能力。

第3, 给孩子多留一些时间探索自我

巴菲特说,父母唯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鼓励他全力以赴地去追求,并发挥地淋漓尽致。

但找到孩子感兴趣并热衷的事情是一个漫长而玄妙的过程,需要很大的自由空间,所谓大水养鱼,池子越大,水越多,才可能长成大鱼。家长要为孩子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给孩子也给自己一些时间,多去接触世界的方方面面,在日常陪伴中仔细观察。好比之前杭州的一位6年级男孩从3年级起开始痴迷于厨艺,每天晚上回家抢着做饭,但他数学只考1分,网友的评论都是清一色的羡慕男孩母亲,因为孩子那么早就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并且能坚持下去,也许下一个米其林大师就是他了!

孩子真正喜欢什么,眼里的真诚与共鸣是藏不住的,原来三分钟热度也许就一下子变得专注且持续,接下来家长要做的就是陪伴、引导、支持与鼓励。

写在最后,各位爸妈,试着放下焦虑,跳出'剧场效应'这个怪圈,坦然面对孩子成绩,与其在假期给孩子报补习班还不如给予孩子大量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按自己节奏生长、探索和学习,用心爱护孩子的心理情感和体格健康,相信孩子的潜能迟早会开花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要怀疑人生:给娃报那么多补习班,成绩咋还是中等?
“宁可孩子成绩差,也别送去补习班!”
老校长坦言:孩子成绩严重下降,补课不如补这些!
退休老班主任:别再乱给孩子报补习班了!有这8点的孩子再补都没用!
“宁可孩子成绩差,也别送他去补习班”!建议家长们都看看
老校长忠言逆耳:“宁可孩子成绩差,也别送补习班!”家长一定要看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