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与研究共舞 吴夕龙

    文件发了,会议开了,意义讲了,要求提了,不少中小学校教科研还是形不成气候。究其原因,一是学校考评机制不利于教师投身教科研实践,二是热心教科研的实践者不一定得到充分的价值认同,三是教师缺乏教科研实践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四是学校对教科研工作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撑。

    教育研究是一项十分繁重、复杂而又有创造性的工作,它具有导向性、超前性、高效性等特点,具有探索方向、预测未来、促进改革、提高质量的功能,它是教育工作的先导,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的重要保证。

    很多教师平时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又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做起科研来有些吃力。事实上,目前中小学教师科研确实面临着一些现实难题。就中小学教师能不能做好科研工作、该怎么去做等问题,有专家认为,“有心”是进行教育科研的第一步;“有意”是发现课题的关键;“有法”是促教师专业成长之道。笔者赞同专家的观点,但面对更多的中小学教师,特别是科研理论暂不丰富、科研力量相对缺乏的农村教师群体,教育研究不妨从研究问题开始。

    教育研究需要相应理论积淀、专业素养和方法论指导,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不具备规范化教育研究应具备的理论、素养和方法,即使参加教育课题研究的少数者中,也不能否认有摸着石头过河者、赶鸭子上架者、添个名字捞得资本者……

    有的地方规定人人必须参加规范的课题研究未免不够现实,理由有三:一是专业素养所限;二是中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状况所限,包括教学工作、在班时间、学校事务等;三是质量考评机制所限,课题研究尚不具备群众性。考评权重只是有所体现,也不必作硬性规定或统一要求,否则,会扭曲教师价值取向,大家都往课题组里“钻”。“钻”是“钻”进去了,有没有真正进行研究?恐怕要打个问号。有些课题立项浩浩荡荡,研究冷冷清清,结题摘摘编编,教师并没有从中得到专业发展。教师不如把更多的时间和智慧花在备课上、课堂上,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这样是不是说,教师就不必去做研究了?非也。在推进课程教学的道路上,教师要从“教书匠”走向“研究者”,要边实践、边反思、边成长。这种“研究”不一定规规范范、玄玄乎乎,对更多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树立问题意识就已是重要一步。

    我原先工作的学校是一所农村集镇小学,课题研究及成果在全市当属于第一方阵。我们并没有向教师提出人人都需要参加规范化课题研究的要求,但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摆出来,自己通过实践去解决,通过实践解决不了的再提交到教研组中来,教研组解决不了的最终成为全校学科教师集中攻克的“堡垒”。学校组织全校性教学研究活动,大家一起讨论、争论、辩论,在凝聚集体智慧中解疑释惑,形成共识。叶澜教授认为,不同人对研究对象有不同的取向、选择、构建,在同一领域中呈现出对对象的不同解释,教育研究者应当不断地与同行交流。这种指向实践的问题研究与交流,教师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成效性强,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办学水平。实践表明,在教育问题研究中培养兴趣、形成潜质,进而在教育实践中研究,达到目标的实现,不失为教育与研究的珠联璧合。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是学校彰显风格、凸显特色的重要途径。有的学校提出,要“科研兴校”必须首先做到“校兴科研”;有的学校提出,一把手要亲自抓科研;一些教育行政领导也提出,“不抓教科研的校长不是好校长,不搞教科研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大力倡导校长率先进行教科研,并引领教师投身教科研实践。

    文件发了,会议开了,意义讲了,要求提了,不少中小学校教科研还是形不成气候。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些方面:一是学校考评机制不利于教师投身教科研实践。一些学校对教师工作考评倾向于教学实绩上的观照。有的学校虽将教科研列入考核,但分值偏低,或者鉴于你我都没有搞科研,此项考核分均而得之作罢。也有一些中小学校虽制定了教科研奖励制度,但真正兑现的不多,不是限于经费,就是放不开思想。二是热心教科研的实践者不一定得到充分的价值认同。进行教科研的教师有时被管理者视作临时接受科研任务的对象,不管出于装点门面,还是迫于上级要求,拟出课题申请报告,获准立项再说。至于课题运作,似乎成了个别“秀才”的差事,根本不理解教科研实践的艰辛和教科研成果的价值含量。三是教师缺乏教科研实践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就管理者而言,缺乏对教师教科研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上的指导,缺乏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不断充实与壮大教科研队伍的工作思路,没有提高教科研的广泛参与度。就被管理者而言,应主动汲取知识,为参与教科研做好方法论储备。四是学校对教科研工作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撑。教科研工作的开展需要相应的物质支撑与经济投入,而这种支撑与投入不可能立竿见影。一些中小学校对此支撑不力,投入不够,总认为抓管理,一抓就有新面貌。抓赛事,重视一下就可能取得新成果,而教科研则不行。

    台湾教授夏林清说,“学校组织处于多层次社会系统,教育工作者、行动者也处于特定环境,所有活动都受到层层‘空间’的制约,而发展就是认识、突破限制的过程。”让教育与研究共舞且舞出精彩,需要我们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于教育为宗旨,从学校教科研形不成气候的原因入手,引导广大教师面向实践,发现问题,形成课题,既做教育者,又当研究员,向教育研究要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小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值得看】课题研究应做到“四求”
【热点透视】冷看“课题热”
勿让做科研变成写科研
怎样让教育科研与校本教研一体化?
杜绝“伪科研”,教育科研回归本位是关键
关于小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