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基于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这种竞争不仅仅是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的单一竞争,还是学校内在要素整体形象的多层面的整体竞争,也包括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氛围的竞争,这种竞争把文化渗入学校。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从而使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这不仅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也会给学校的形象,尤其是对学生的素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2)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校为走出困境,谋求发展,始终把强化学校德育作为“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突破口,本着“让每一个学生学好,让每个学生成材”的教育理念,全面、深入、扎实地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文明习惯逐步养成,学校“人气”旺,师生的精神面貌好,这成为旺庄中学的一大“亮点”。
几年来,我校开展了《积极心态教育实践研究》、《新课改下的合作教学实践研究》,都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尝到科研兴校的甜头。但是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由于我校地处无锡新区,当地农村转居民的家庭和外来民工家庭比较多,因此学生家庭呈现出吃低保家庭多、离异单亲家庭多、子女寄养家庭多、残疾人家庭多的现象。旺庄中学无形之中就面临着许多难题,而其中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学校承担了许多“问题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这些学习、思想、行为习惯都较差的学生,最大的共性就是患有“文化缺乏症”,表现出来的不懂规矩、我行我素、无视教育、蔑视学校等行为,具有很强的劣根性。学校透过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通过广泛听取意见与外出取经等形式,制定了“以德育为核心,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营造和谐生动的育人环境”的培养目标,形成“不甘落后,奋力争先”的校园氛围。我们认识到:学校工作成功的关键是狠抓德育,而德育工作的关键是“务实创新”,同时又必须紧跟形势,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固然重要,但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素养,树立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更不容忽视。
(3)学生人格塑造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主题的直接反映。但是当前,我们一些学校还是只抓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一块阵地——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因此合理运用班级文化这一无形的教育资源,能在实际的班级生活中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用智慧和实践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班级文化的每一组成要素都与学生人格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表明:在民主型或支持型的班风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班级成员情绪高昂,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较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欢乐气氛,在这种气氛里,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赞扬和保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弘扬;在专制型或防卫型的班风里,成员之间互不信任,关系紧张,学生之间由此而产生的是烦闷、恐惧、厌恶的情感态度与彼此攻击的行为模式,学生自信心、自尊感与上进心不强,个性得不到健康发展。因此,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理论依据 
(1)、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过程,环境影响决定了那些潜在行为倾向可成为实际的行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因此,建设一块文化阵地,营造浓厚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手段。
   (2)、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原则,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必然受到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影响,因而教育要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要善于选用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导人的各种天赋能力的发展。现代教育学认为人的整体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合金”,其中环境影响和制约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水平。因而,我们要加强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构建、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内及班级人文环境与自然物质环境,挖掘蕴涵在其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德育影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促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促进素质教育中有重要地位。班级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与成功的关键,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和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美学理论依据
   Freuid曾说:“我房子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作为整体存在的环境它同样能代表主体意识,以及影响身处其中的人的意识。班级文化环境也是如此。创造一个优美的班级环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并以此自觉的维护美、创造美。从而在美的环境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的道德美。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及目标假设
1、核心概念:
积极心态:心态是人内在的心理倾向,是一个人对待学习、工作、生活或处理问题时的基本态度。积极心态是人内在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对学习、工作、生活或处理问题时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积极心态是意志行动的强大力量源泉,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具有积极心态的人有一种感染力,召唤力,他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能正视和面对现在,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动面对挑战和竞争
班级文化: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文艺学、天文、地理、教育、服饰等等。
班级文化,就是班级全体成员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用和行为准则。它与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其次,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第三,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规约,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2、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开发和利用各种班级教育环境资源,在积极心态下,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形成以“创”为中心的、建设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班级文化。
3、目标假设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实际和在这种变革中青少年在思想上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动向,有的放矢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1)通过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内自然物质环境和人文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规律。
    (3)探索班级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并构建班级文化的教育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班级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微观环境。新课程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事实证明,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学生只有在优秀的集体里,才能较快地养成社会做期望的品德和能力。
1、理论价值:教育有“文化适应性”,教育要整合各种资源,建构育人平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班级文化建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本课题的研究,将促成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巧,通过语言的艺术,情感的沟通,促进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践价值:通过进一步挖掘我校的传统文化;新建、改建具有育人寓意的新设施、新项目;加强校风、学风、师风、班风的建设;创建、营造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班级环境以及高品味的人文环境,形成“育人”合力,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主体精神,塑造高尚的人格,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各项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创设充满激励的班级环境
     1、品牌班级的创建。确立班级的总目标,制定目标的过程就是品牌班级的创建。围绕学校的“一校一品”,以“创”为中心,围绕“创新”、“创造”、“创业”的办学特色,由各班班主任和班级全体成员商量制定班级的奋斗目标和特色;要求各班根据学校提供的校友资源或者是利用新区周围的企业资源,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命名好适合并能凸显本班特色的班级名称:如“欣旺班”、“尚德班”等,在适当的时间由学校对各班进行授牌或授旗仪式;在品牌班级创建的总目标提出来之后制订本班的各阶段奋斗目标、班徽、班级名言、班歌、班训、班级文学社等等,定期和不定期的邀请结对子的个人或者是团体来校互动。
    2、坚持用名言警句教育学生犹如春雨对学生有“润物细无声”之妙。可以从立志、学习、求实、奋斗、人生等几个方面抄些名言警句,制成条幅挂在教室四面墙壁,同时还在黑板一角开辟“每周名言园地”,由学生负责定期摘抄一条名言警句。学习一则警句,一句名言,对学生的思想变化或许不能立即奏效,但是每天坚持不懈,必然会对学生思想的变化,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充分证明,健康和谐,文明优雅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具有枯燥呆板的说教所无法奏效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
    3、充分利用空间,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一块园地。利用这个阵地,可以结合节日文化、吴文化,不定期地展示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园地专栏,如时而展示班级活动剪影,时而粘贴学生日记佳作,时而展出学生获奖作品,时而刊出丰富精当的剪报……诸如此类的活动作品展示,给学生营造班级精神文化氛围。
(二)构建和谐奋进的班级氛围
1、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制度文化的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包括班级的文明习惯、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方式、娱乐活动方式、学习风气等,是班级文化的生命力所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竞争机制,主要通过评比各种“先进、优秀”等并形成制度。这保证了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的有序性、稳定性及持续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成长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格,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完善提高自我素质的自觉性。
2、创立健康向上的班级精神
班级精神是指班级全体学生学习、生活、文明、道德等各种观念汇聚而成的群体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对学生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和巨大影响。在班主任接班后都应及时和学生商讨、确定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这是良好班集体的必要前提。而班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班训。形成班训,才能使每个学生有“奔头”,让学生感到他们的明天是绚丽多彩的、是快乐的。不然,会促使学生形成“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心态,不会有蓬勃向上朝气。比如,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形成“自立自信、团结互助”等班训,然后把它醒目地标榜在教室中,用目标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常把自己的言行同目标对照,反省自己、发展自己。另外还可以创设班歌、班徽等。
3、培养自强意识,彰显班级特色
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厦,那么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就是撑起成功的柱石。只有自尊自强的人,才可能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要创设学生自我教育的氛围,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利用这种自强意识,凸现本班的特色。
4、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  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师生经过不懈努力想达到的最理想的班集体形式。正如俗语所说的,三人成虎,众志成城。舆论、班风的作用是巨大的。事实证明,集体的舆论越正确,班风越良好,就越能激促集体成员的责任感、荣誉感。班主任应不随意地批评某一个同学,每一件事情都力求调查清楚,正确地批评、表扬,树典型;让学生参与班风评比,让学生自己对一些“错”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认识,师生联系,办好宣传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舆论、良好的班风。
(三)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班级活动,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组织的班级活动应力求多样化,例如:
1、调查研究 2、参观与访谈 3、班级环境布置   4、主题班会
5、互动和各种竞赛活动。如设计书香校园、节约校园、安全校园等等的宣传标语口号,感动旺庄人物演讲比赛、讲故事、绘画比赛,校园之星、星级班级评比,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提升学生精神追求的品位。
五、研究步骤与时间安排
1、课题准备阶段 (2006.9——2007.1)
(1)2006年9月——2006年10月,成立课题研究中心组,以自愿为原则,吸收一些有科研意识、有科研能力的老师作为课题组成员,主要参与或完成:
①搜集资料、布置任务。
②讨论自己所要承担的子课题,并确定实施的设计方案
③经过集体讨论,确定分工,形成开题报告。
④举行一次由专家亲临指导的开题仪式。
2、课题实施阶段(2007.1——2008.6)
第一阶段:前期实施阶段 (2007.1——2007.6)
(1)2007年1 月——2007年4月,中心组成员所在班级进行班级环境布置、校友或新区企业结对、班级命名,组织全体班主任参观示范班。
   (2) 2007年4月——2007年6月,班级环境布置率达30% ,中心组成员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校级展示活动,听取有关专家和兄弟学校领导意见,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第二阶段:中期论证阶段 (2007.7——2008.6)
  (1) 2007年7-12月,进行阶段性自查,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校内举办一次德育论坛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校教职员工的育人观,从而推进课题研究。
(2)2008年1—6月,班级环境布置率达60%,撰写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进行校内交流,并完善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
(3)班级文化进行区级展示,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有关专家中期评估。
  3、结题鉴定阶段 (2008.7——2009.10)
  (1)2008年7——2009年2月班级环境布置率达90%, 班级文化进行市级展示,教职工人100%撰写课题研究相关论文,人人发挥德育工作者的作用。 
(2)2009年3月——2009年10月,撰写总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结集,论著出版,接受课题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六、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基于积极心态下的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我们注重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注重学生主体的自我发展,从而着力于将“人的外部动作向内部精神(心理)动作转化”上。我们通过开展品牌班级的创建、班级环境布置、多种班级文化活动等软、硬文化的建设,使学生主动认同班级的价值准则和规范,逐步内化为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班级文化建设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的全面成长。
2、课题的创新之处
(1)、研究观念的创新性。此课题的现实意义在改变教师的教育管理观念,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理念,教育引导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利用班级文化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爱国、环保、安全等方面的熏陶。
  (2)、注重心理学与德育的关系
  德育的起点就是针对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所提出的,德育的心理学化倾向也日渐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德育的对象是人,这就要求在德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德育对象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研究无论是出发点还是实验过程,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
  网络德育的提出,标志着德育迈向了一个新的环境。与现代教育设备的相结合,是我国德育的一大超越。我们充分发挥我校的硬件、软件的优势, 通过学校网站,利用现代媒体,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限5项)
班级主题活动现场观摩
展示
2007.6
各参与课题的班主任
班级布置图片展
电子版
2007.6
各参与课题的班主任
德育论坛
展示
2007.7--12
 
各班主题班会汇总
光盘
2009.6
章薇薇
被班级命名的校友或新区企业代表发表评论
结集
2009.6
 
最终成果(限3项)
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
2009.6
 
优秀论文集
论文集
2009.6
 
班集体文化建设活动的优秀实案,
论文集
2009.6
丁爱萍
八、课题研究组成员及研究保障机制
1、课题研究组
  长:张 平
        副组长:高 萍   周锡林
  员:朱 芳   丁爱萍  章薇薇   吴 慧  朱 萍    
卢 菁  汤玉萍  陆蓥敏  周 歆 
    2、保障机制
1、时间保证:每月一次专题研讨时间,每学期有一次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和一次面向全体教职工的教科研理论学习或讲座,并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对外学习交流的时间。
2、人员保证:建立以张平书记校长为组长,高萍、周锡林副校长为副组长,德育处、教科室负责人及热心本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组。
3、制度保证:在课题组长统一领导下,由各有关部门协调制定出本课题研究的制度,以保证研究任务的完成。同时,实验成果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评优、评先、晋级的主要条件。
4、经费保证:加强对本课题研究经费的投入,尽力提供研究设施、设备、资料及外出学习活动经费等条件,对课题研究中成绩突出的教职员工予以表彰和奖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谐进取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方案
《创建特色班级文化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策略研究》
CEO班主任(首席班主任)
小学生自我责任感培养与研究
(团)队活动中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