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目睹道德双重标准之怪现象


闪闻今日其它主题滑动预览

作者:郝利锋

说中国是一个泛道德主义国家,倒名副其实。网上热议事件中,很多网友义愤填膺。都在指责事件主角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仁义道德语言充斥网络。私下聊天时,你也可以分明感受到,人们对当今各种假冒伪劣和贪污腐败的道德批判。贪官没良心,奸商不谈信用,目击者太冷漠,太懦弱,知识分子没良知,中产很麻木。类似这些道德指责太普遍了。只要国人一开口对他人行为作出判断,那十有八九会是一番道德指责。

如果一个对中国陌生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一定会产生错觉。他会认为,中国人会很道德,中国社会会是一个道德水平较高的社会。很显然,他被国人满口仁义道德给欺骗了。事实上,在近乎人人谈道德的今天,社会道德沦丧了。答案很简单,人们只是谈道德,自己并不践行自己所谈的道德。道德变成一种语言子弹,用来射击贪官,奸商,目击者和知识分子等不道德的人。批评者很少反思自己行为是不是合乎道德。比如,一个公司山寨其它公司产品,该公司员工很可能经常抱怨经济社会中的各种假冒伪劣,希望其它公司和其它人不假冒伪劣,而他不反思自己正在协助公司假冒伪劣。他帮公司造假时,是那么真诚,投入,理由充足。他批评假冒伪劣时,也如此。官员向下属谈道德时,他是那么真诚。官员贪赃枉法时,也如此。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我猜测,奥威尔《1984》中双重思想借鉴于中国文化。

2200多年来,在绝大部分时间内,儒家价值观是这个文明古国的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被称作儒家,源自于它对仁义礼智信这些道德信条的推崇。它强调以德礼治国,而非以法律和制度。《论语》是儒家经典中的经典,它的一句话反映了它的核心价值观,“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它将德,礼,政和刑进行了重要性排名。道德和礼仪要重要于政制和刑法。法家反其道而行之。既然道德是美好政治社会的中枢,激发官员和臣民的道德自觉就是必然之事。教化成为帝制社会教育体制的本质。我们看到“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它希望教化这些书的读者们,把他们变成一个个有道德的人。

非常遗憾的是,儒家的道德理想国从来没有实现过。它不是在通往理想国的路上,而是走向反面。它南辕北辙。朱熹(1130-1200)在与友辩论时说,“千五百年之间,……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 朱熹发现了事实真相。不过,1500多年的教训都不能促他放弃对道德理想国的继续幻想。

1748年,乾隆13年,正直所谓康乾盛世。正在弘历和如懿吟诗作对时,在西半球的法国,一知名启蒙思想家出本书,《论法的精神》。该书从外国人角度揭露了盛世大清礼仪道德的本质。孟德斯鸠如此说,“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仪为指南,但他们却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每个商人有三种秤,一种是买进用的重秤,一种是卖出用的轻秤,一种准确的秤,这是和那些对他有戒备的人们交易使用的。” 时至今日,官方还在全方位宣传儒家仁义道德,还在宣传“中国是礼仪之邦”。还有众多人坚信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奉四书五经为圭臬,把孩子送进国学班。我怀疑,这些人也有孟德斯鸠所说的那三种称。他们伪善得已经没有自我意识了。

道德是人类进化早期的产物。后来,我们那些猿猴祖先们发现,单靠道德自觉往往不能遏制犯罪,随发明了规则,协议和法律之类,甚至设计了制度。还必须把它们写在书上,刻在石碑上,昭告世人,传承后代。在西方,他们“从身份到契约”,实现了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过渡。西方人的道德用来自律。而我们社会还在普遍大谈道德,还在希望他人行道德。

当你看到有人像于丹,秋风之类在公开场合大谈孔孟之道时,你得谨慎了。当你看到有企业家把孔子像供奉在接待室时,你得谨慎了。当你看到有人把“明明德”之类道德教条高悬门栏之上时,你得谨慎了。当你听到亲戚,朋友,同事和校友们在批评社会事件中某某人不道德,应该如何如何,不应该怎样怎样时,你也得谨慎了。他们只是在用道德苛责别人,很少用相同道德标准来自律。道德只是人们手中的大棒子,随时准备挥向他人。道德还没有成为人们内心的一支标尺,用它来衡量自己的行为。

为什么?几千年世界历史真相告诉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是自私的,包括那些大谈道德的人。

怎么办?当很多人用法律来约束自己和他人行为时,当很多人想象用选票选择官员,用制度来限制官员时,明天才会更美好。别无它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和道的困惑之君子
儒家文化与礼仪教育
礼尚往来
启功馆阁体书风使中国书法误入歧途?
浅论儒家之礼
《论语》新解7;2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