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师传:十六关要论!
userphoto

2023.11.10 内蒙古

关注

十六关:足、腿、膝、腰、背、顶、气、掌、指、髓、神、耳、鼻、口、身、毛 

发之於足,行之於腿,

纵之於膝,活泼于腰,

灵通於背,神贯於顶,

流行於气,运之於掌,通之於指;

敛之于髓,达之於神,

凝之於耳,息之於鼻,呼吸往来於口,

浑噩於身,全体发之於毛。

按:十六关要中有腰、顶、背、腿、足、掌、指、耳、鼻、口、膝、身、毛十三关要都是身体的不同部位,是外面或内外交通要道,有气、髓、神三个关要是内在内容。关于腰、顶、腿、足、掌、指、耳、鼻、口、膝等,笔者不拟多言。笔者在此想特别提出的是“神通于背”、不使气流行于气、“敛之于髓”、“达之于神”.浑噩一身与“全体发之于毛’几个关要的习修。“神通于背”是指气行小周天后,神意能通达于脊背。前提是丹田、命门气足。而在正宗的太极修炼中;是有步骤阶梯的,在盘架子过程中要习练内功,内功由心法支配,其具体方法就由丹田聚气,充实命门,通贯带脉开始。这三步做到后,才有可能”神通于背”神通首先是气通。

太极功以腰为主宰,但运化在夹脊,用什么运化?要有气为能量;这个能量够了,再以神意运用,始克成功。太极动成,整个人体练成圆浑的气球或气柱,背脊是十分重要的关口。就通周天功而言,夹脊又是督脉三关之一,其重要不言而喻。“不使气流行于气”,经梧师生前常讲。他教诲说前一个气是指内气,后一个气是指口鼻呼吸之气。不要让内气(丹田气)与呼吸气浑同。笔者理解,内气是丹田气,是先天气,口翼呼吸气是后天气,要让后天气返还到先天气,让呼吸气忘掉,自然与先天真气合一,因此说太极动是内丹功夫,是返还的功夫。能内呼吸而后有轻灵、有从容、有不用拙力、有小为胜大力。目前所见练拳者,多不明此理,大多强调呼吸自然。

太极动成“四两拨千斤”、“耄耋能御众”(王宗岳),关键在于以元神、元气(先天气)为用。一般人达不到纯用先天气,但起码要先后天合一。武禹襄说:“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太极拳论要解》,这个“在气则滞”的气就是指的后天呼吸之气。后天气是养先天气的,即以水谷饮食之气培养先天真一之气。这个真一之气武术家也称为内气。内气充沛,养若浩然,发而为劲。所谓“活泼”、“灵机”、”行、“运”、“敛”、“达”、“凝”、“自”、“纵”之用语,非气机者何?“敛之于髓”,武禹襄所谓;“以心行气,务沉着,乃能收敛入骨”,“腹内松静气腾然”(《十三势行功要解》)、“心贵静,气须敛,神宣舒”(《太极拳解》)、“动牵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太极拳论要解》),均是在说收敛气劲。太极劲前后而言走后,内外而言走内,阴阳而言走阴,刚柔而言走柔,但根本上言是走中,守中用中。就体言,中在丹田,就上下言,中在命门,就四肢百骸而言,中在骨髓。

“敛入于髓”则骨坚筋韧,外柔内刚矣。故太极拳功以气机气口为关要中之关要。举凡传统技艺皆如此,不如此即不为传统技艺。欲修太极拳功,必弄懂气机,否则徒劳无益,而成操、舞而已。”“敛之于髓”、“达之于神” 的都是内气。所谓内气,有者自知,无者自不知。它确实目前还不能为现代科学所解释,但它是存在的。其实现代科学不能解释的“存在”多了,不能因现代科学不能解释就武断地说它不存在。当然,内气也有它的限止,它到底能有多大能量?还待研究。

“浑噩一身”,是混元气的状态。真气运行于全身,内气在周身经络布满,即是混元气,是“浑噩一身”。“全体发之于毛”、“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蒋发传诀),恰好体现的是同一旨趣。因为“腹内松静”、”虚灵在中”所以“气腾然”、“皮毛攻”、“全体发之于毛”。外面的皮毛之“发”,之“攻”,实是内气的“虚灵”、“腾然’使然。中国文化艺术技艺莫不重视“诚于中发于外”,故不懂“中”便不懂中国文化。近代武学大家孙禄堂对此体认甚深,曾说“虚无生一气者,是逆运先天真一之气也。但此气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其中有一点生机藏焉”(《形意拳学》);又谓“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也。以体言则为太极,以用言则为一气”(《八卦拳学》;“太极拳之抱元守一也”(《拳意述真》。因为内里有一气虚无,其发露于外时测体现在皮毛上,实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浑元气是一个整体,其“合”则收敛于丹田之内成一点生机,其“开”则弥漫于奇经八脉四肢百骸八万四千毛孔。这是小大周天皆通后的动态,是“浑噩一身”的,是“遍体气流行”的。唯亲证实修者可知,非坐而论道者可梦见。

实际上,十六关要皆系于一关,即“玄关”是也。古来丹家从不明指玄关为何物,就我师指点:说在身中不是,离了此身又不是。十六关要已经暗示了玄关之用。

对于“十六关要领”,笔者学习心得如下: 

“蹬之于足”:蹬,此处乃“踩”意。走架行功,推手练功,脚踩大地,“立身中正安舒”,脚之虚实,不断变化,处处落地为根,而形体得以“八面支撑”,此乃“蹬之于脚”。 

“行之于腿”:人之行步,全赖于腿,无腿何能行?太极拳行步,“迈步如猫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其间,如迷恋于表演比赛练功夫,弓步马步务需规矩到位;如钟情于益寿延年求健康,举步务必自然顺遂。太极拳行步,轻灵中寓稳健,稳健中含轻灵,此谓“行之于腿”。 

“纵之于膝”:“纵”者,放纵、放开、放活之谓。走架行功,推手练功,膝部务须放松、放活,而忌紧、忌僵。在太极拳演练中,膝部不适与疼痛,盖源于僵紧之故,故须“纵之于膝”。 
“活泼于腰”:“命意源头在腰际”,“刻刻留心在腰间”,“腰为纛”,“腰如轴立”,“腰脊为第一主宰”。其间最紧要的是:“松腰”,“活腰”,“活泼于腰”。

“灵通于背”:背部务须灵通,“拔背”乃是“拔脊”,“拔脊”与“悬顶吊裆”,“不偏不倚”,“立身中正”,完整一气,而得以“满身轻利”,此谓“灵通于背”。 

“神贯于顶”:“虚领顶劲”,“顶头悬”,“不丢顶”,关键在于“以神领顶”,故日“神贯于顶”。 

“流行于气”:“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遍身躯不稍滞”,“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意气君来骨肉臣”“气遍身躯不稍滞”、“袁里粗精无不到”,此乃“流行于气”。 

“运之于掌”:拳论“由脚而腿而腰,布于两臂,形于手指”,掌乃由臂达指必经通道,内气运行于掌,掌心掌背麻、热、胀感觉不期而至,此谓“运之于掌”。 

“通之于指”:内气运行。通之于指肚、指盖、指尖,气之感觉、感知、感应不期而得。行功走架,气不通达于指端,不可草率变势,此谓“通之于指”。 

“敛之于髓”:内气运行“气敛脊骨”,进而“敛之于髓”,此全在心意做功夫,在内面而不在外面,此谓“敛之于髓”。 

“达之于神”:“练精化气,练气归神”,万法归于“神聚”,神要通达。“无形无象,全体透空”,“刚柔俱泯,一片神行”,此同样“全在内面”,此谓“达之于神”。 

“凝之于耳”:凝者,凝聚、集中之谓也。耳听八方,非心静气敛,精神贯注不可,此谓“凝之于耳”。 

“息之于鼻”:一呼一吸,谓之一息。呼吸往来,赖以鼻腔,而以口配合之,照应之,协调之,故又日“呼吸往来于口”。 

“浑噩于身”:查《辞源》(1981年版第1838页),“浑浑噩噩”:“出自“汉?杨雄《法言?问神》。浑浑:浑厚质朴貌。噩噩:严肃正大貌”。原意是浑厚而严正。太极拳修炼,周身浑圆浑厚,严正一体,而又轻松空,不在力而全在于神意,谓之“浑噩于身”。 

“全体发之于毛”:凡世之灵动之物,皮毛感应最为灵敏。太极拳“神明”境界,全凭毛发感应,而得以“蝇虫不落,一羽不加”,此谓“全体发之于毛”。 
太极拳“十六关要论”,何人所撰,有待名家学者考证。 “

十六关要论”,是对王宗岳宗师理论的具体与细化,太极拳爱好者对此应认真学习之、研究之、体悟之。 

笔者感到,认真学习研究王宗岳太极拳理论,我们应当深深认识到的是:太极拳修炼是道家“益寿延年”的优秀功法,而并非其他。 

笔者“心得”,体会肤浅,倘有道中知音认可,笔者幸甚之,若道中同仁有所异议,笔者愿闻诸君雅教。

《传统武术精粹》精选内容合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的四忌与八要
[转载]太极拳“十六关要论”解析~
十六关要论(授秘诀) /转
太极拳谱1-20
窍的作用和九窍的位置
杨式太极拳的3种境界——张世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