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上古简史(4)
原文地址:中国上古简史(4)作者:武陵君
上古笔记(四)
三、部族
1)有巢氏族:大巢氏à有巢氏
2)燧人氏族
弇兹氏|  |大鵹氏à连山氏
|à|少鵹氏à仇夷氏(雷泽氏)
燧人氏|  |青鸟氏à华胥氏(素女部落的常羲氏和羲和氏的姓氏有常、尚、和、华等)
盘瓠氏(盘古氏)à共工氏、后土氏(吐蕃bō氏先祖,后裔分为句、土、勾、旬、吉、古姓等)
3)伏羲氏族
连山氏|
仇夷氏|à有娲氏à 有硚氏à| 任姒 |à魁隗氏
|                   | 女登 |à烈山氏
雷泽氏|                   | 附宝 |à有熊氏
|                   |少典氏|
华胥氏|à伏羲氏à|有典氏à|
|        |大典氏
|九夷氏(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阴夷,后裔有李、罗、利、黎姓等)
4)神农氏族
(魁隗氏)夸父氏(后裔分为邓、桃、夏、蘷kuí、鬼姓等)
|共工氏(后裔分为洪、龚、江、恭、康、鸿、邛、张姓等)
(烈山氏)神农氏à|
|祝融氏(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
(有熊氏)天黿氏(轩辕氏姓有姬、雷、方、风,氏族包括雷泽氏、防风氏、天鼋氏、巨灵氏、西陵氏、西嫫氏)
(九夷氏)蚩尤氏(后裔分为戴、尤、娄、杨、阚kàn、严、邹、屠姓等)
四、区域
1)有巢氏族(吴越、两湖、江淮、海岱)
2)燧人氏族(辽西、燕云、河套、三晋)
3)伏羲氏族(河西、陇南、关中、河洛)
4)神农氏族(关中、河洛、江淮、海岱、三晋、燕云)
五帝时代
炎帝、(仓颉)、蚩尤、(夸父)、黄帝、少昊(帝挚)、颛顼(高阳氏)、(祝融)、(共工)、帝喾(高辛氏)、挚、尧、有巢氏(巢父)、丹朱、舜、(商均)、禹、(伯益
一、时代
1)前期(4000 B.C.-- 3500 B.C.)距今6000年—5500年;炎帝·蚩尤·黄帝时代
先是仰韶文化与红山文化即北方与中原之间的关系,后是大汶口文化与红山文化即东方与北方的关系。而《史记·五帝本纪》中所记先是黄帝与炎帝之争,后是黄帝与蚩尤之战,可以与此相互印证。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源于陕西关中地区,后岗一期文化(后冈下层)来自豫北冀南地区。黄帝部族源于西北高原,后东迁至燕山涿鹿一带,发展壮大,成为红山文化(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或雪山一期文化,分布范围包括大兴安岭南缘和燕山北麓地带的西辽河流域,位于东经117°—123°、北纬41°—45°之间)的代表。炎帝部族、蚩尤部族分别与(仰韶文化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或庙底沟类型文化,分布范围包括陕西关中、山西南部以及河南西部的广大地区)和大汶口文化(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带,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或后岗一期文化,分布范围包括豫北冀南地区,自太行山地带以东的黄河下游地区)相对应。涿鹿境内两次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是南北方不同部族及其文化交往、碰撞的表现;其胜利者黄帝吸收、容纳了炎帝、蚩尤部族的优长,成为更加强大、更具活力的部族,进而形成华夏民族的雏形、中华文化的根。
2)中期(3500 B.C.-- 2500 B.C.)距今5500年—4500年;少昊·颛顼·帝喾·帝挚时代
3)后期(2500 B.C.-- 2000 B.C.)距今4500年—4000年;帝尧·帝舜·帝禹时代
4)夏元年(2070 B.C.)夏启守孝三年,于2070 B.C.即帝位,为夏朝(代)开始
二、人物
1)姜榆罔/神农氏(炎帝)。炎帝神农氏第八代名榆罔(参庐),都河南卢氏县祁村湾、陈留、曲阜。蚩尤氏与共工氏据晋、冀、鲁。蚩尤氏为了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势力,又联合东夷伏羲少昊族和炎帝魁隗氏族,共同讨伐神农氏。姜榆罔在强大的攻势下接连失败,被迫向占据玉邦河(今桑干河)流域的轩辕氏求救。
2)夸父氏。《山海经》载有炎帝九世的族谱,第九世为夸父,时居潼关至灵宝三百里桃林塞夸父八大社(营)。东夷少昊族的大酋长风清与魁隗氏九世孙夸父再次联合起来,出兵攻打帝都空桑,结果又被姜榆罔击败。夸父兵败后求助于阪泉蚩尤氏。
3)仓颉氏 。仓颉从小聪明机智,成人后被族人推选为大酋长。当时正是炎帝神农氏帝明执政时期,仓颉认为自己独霸一方,没必要遵从别人为帝,于是拒绝朝拜炎帝,并且率族人东征,占据了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旋即自立为帝,号仓颉氏,立都于阳武(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东南)。史皇仓颉氏政权历五任帝,传国一百一十年(公元前4637——前4528年)。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征服了史皇仓颉氏政权,仓颉五世去帝号,归顺了轩辕氏。轩辕氏的势力扩展到今河南北部的濮阳、安阳、鹤壁、新乡等地,对炎帝神农氏和九黎蚩尤氏都构成了很大威胁。
4)蚩尤氏。磁山·斐李岗·龙虬庄·北辛文化是蚩尤氏文化,或后岗类型为蚩尤裔、九黎族文化。蚩尤姜姓、牛首人身为炎帝之裔,蚩尤氏与共工氏据晋、冀、鲁,蚩尤和蚩尤文化当与渭水流域的史前文化有关,具体地说,蚩尤当来自于渭水流域的半坡类型,豫北冀南先后为后岗类型蚩尤裔文化。黄帝杀蚩尤在中冀(今山西南端) ,蚩尤在临潼骊山、华县元君庙一带被擒获或械杀,然后被胜利的黄帝部落押解回到其大本营今山西运城一带再行肢解,其后蚩尤尸骨又被蚩尤族人所抢走,掩埋于河南西水坡。巴人称其祖先、首领为“君”,同于三苗、九黎称蚩尤为“君”。
5)天鼋氏/轩辕氏(黄帝) 。晋南、豫西庙底沟类型为黄帝文化。《逸周书·尝麦篇》说:“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山海经·大荒北经》说:“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禹贡》“冀州”所指乃是渭水流域与河内,“炎黄大战” 在渭水流域。
红山文化出土的陶制人象、牛河梁的女神,都证实牛河梁女神庙这一文化遗址是(炎帝)神农氏族文化,因为(炎帝)神农氏部落战败,其中一部分逃亡东北,所以红山文化中出现(炎帝)神农氏文化;当然红山文化中有(炎帝)神农氏族文化并不意味着(炎帝)神农氏就起源于东北或者(炎帝)神农氏文化就等于红山文化或者之前的本土文化如赵宝沟文化、兴隆洼文化等。
黄帝杀蚩尤在中冀(今山西南端) ,蚩尤在临潼骊山、华县元君庙一带被擒获或械杀,然后被胜利的黄帝部落押解回到其大本营今山西运城一带再行肢解,其后蚩尤尸骨又被蚩尤族人所抢走,掩埋于河南西水坡。
6)金天氏(少皞/少昊)帝挚。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区的考古学文化分为两系,主要分布在泰山以南汶、泗流域(兼及鲁北济、淄流域),自早至晚依次为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代文化,其中从北辛文化到岳石文化“已被学术界公认为属于同一谱系” ,即泰山南北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为少昊文化,少昊主要是指前4300年至前3500年即大汶口文化早期这一段,或者年代可以再早一点,从贾湖类型晚期因素在北辛文化中出现时开始,少昊的年代跨越北辛文化至岳石文化。
7)高阳氏(颛顼)。颛顼文化为大河村类型中期,其年代下限约前3500年,阎村类型或大河村类型中期的年代为前4000年-前3500年,洪山庙的多人二次葬很可能与阎村、与鹳鱼石斧图有关,鸛兜实源于颛顼,此证阎村类型(大河村类型中期)为颛顼文化。从年代上看,颛顼应略晚于黄帝和少昊;从亲缘关系上看,颛顼继承了黄帝的血统,但是他又受到少昊的抚养,而后又继少昊而“登帝位”产生影响。我们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黄帝文化,大汶口文化前段为少昊文化,而在年代上略晚于二者、在文化关系乃至地理位置上介于两者之间的正是大河村类型中期,即颛顼文化。
8)祝融氏(重黎)。大河村类型晚期即秦王寨类型(前3500年—前3000年)为祝融部落文化,郑州西山古城(始建于5300年前,约5000年前废弃,或说4800年前废弃)为祝融之墟。秦王寨类型(祝融文化)的出现对大河村类型中期(颛顼文化)而言带有一定的征服性质,祝融为炎帝之后,这一“征服”正好说明“颛顼死”之后炎帝后裔重获新生(祝融“黎”既来自于东方,也存在于颛顼内部即颛顼之火正,两股势力汇合便成就了“颛顼死”,而炎帝裔祝融得以“复苏”)
9)共工氏。蚩尤氏与共工氏据晋、冀、鲁。仰韶时代豫北冀南主要存续过两种考古学文化后岗类型和大司空类型,而后岗类型为蚩尤族文化,故大司空类型当为共工族文化,大司空类型共工的年代当在颛顼与高辛之间,大司空类型的年代约为前3500年—前3000年。共工氏的居地,在今河南辉县西北的共北山至安阳的江水一带,是古黄河河道出太行山以后向北折的流经地,处在黄河冲击扇上,因此河淖密布,水处十之七,陆处十之三。贵州安顺关岭红崖丹书是炎帝族自六盘山南下四川—贵州—云南的共工支所留族谱。
10)蚩尤氏(九黎、三苗)。蚩尤族、炎帝族及其后裔自渭水流域至豫北冀南(东夷),边畈类型遗存与豫北冀南后岗一期文化相关,吻合蚩尤族裔的南迁;蚩尤族自黄河流域南下长江流域而形成苗蛮文化屈家岭一石家河文化,在考古学及文献方面都有颇为明晰的发展线索和路径,苗族传说蚩尤族也是自黄河边而南下江汉平原,再往湘西、贵州方向迁徙去。
11)高辛氏(帝喾)(帝俊即帝舜?)。高辛、帝喾、帝俊当指同一人(神或族群),有关神话传说不仅有真实的历史文化背景,而且其活动的时空范围是比较明确的,即大致对应于大汶口文化后期,而且只有后者才能与之吻合。界定帝喾的年代范围,大体也应在前3300——前2500年间。豫东、鲁西南、皖北、鲁东南大汶口文化为帝俊、帝喾、高辛氏文化。推测皖北、鲁东南大汶口文化应是帝俊神话的来源,而河南境内与之相关的大汶口文化及那个时代即为古史体系中的帝喾高辛氏,因为后者在正统历史中居"帝位",当踞于中原地区。帝喾"邑于高辛"、"居亳"即能说明问题。帝喾冢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中。"今濮阳确有留传下来的帝喾陵。所以帝喾活动地域当在豫西和豫北。
12)青阳氏(帝鸷)。帝鸷十二年(甲辰,前2357),唐尧联合全国各大氏族联盟集团的大酋长向姜匡二发难,逼迫他退位。姜匡二虽然不甘心退位,但是,面对强大的氏族联盟阵营和年富力强咄咄逼人的弟弟,自知无力抗争,不得不走下天子的宝座,将帝位禅让给唐尧。好在唐尧念在兄弟情分上,并没有为难他,仍旧将他封在莘邑(今山东聊城市莘县),是为莘侯(莘也作辛sen)。
13)陶唐氏(帝尧)。尧的考古学文化学者多认为与龙山文化陶寺类型有关,其年代上限约前2500年,山西南部的陶寺类型(尧)年代与大汶口文化晚期相接,同时也受到后者的深刻影响。尧部落、尧都系从山东西部定陶迁移至山西南部,但陶寺类型受到东夷文化的影响是无疑的。
14)有巢氏(巢父)。从凌家滩已经发掘的所有墓葬的随葬品中可以看出,凌家滩先民正具备着血缘氏族特征。从年代上看,其年代距今约5500~5300年之间,他们处于有巢氏时代的晚期。凌家滩文化的存在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从“和县猿人”到“巢县智人”,从“有巢氏”到“凌家滩”,是有内在脉络的。巢湖流域是中华人类起源发祥地的重点区位。中华人文始祖有巢氏的生籍地即在今巢湖地区。以有巢氏族为中心的部落联盟,其活动区域广袤,大约包括今巢湖、合肥、六安三市和安庆、滁州市部分县区,及南京市江北地区在内的方圆几千里,而凌家滩这一带正处有巢氏族部落核心地带。凌家滩的玉鹰图腾与有巢氏族的鸟崇拜观念一致。
15)陶唐氏(帝丹朱)。尧的儿子。传说尧娶散宜氏女,生丹朱。丹朱受封于丹水。当尧之时,部落之间的战争仍不断,且很激烈。尧时曾对南方的三苗进行讨伐。尧本在北方,但尧的儿子丹朱封于丹水,到了南方的汉水流域去了。所以有尧子丹朱伐三苗到丹水的传说。一说丹朱是尧之嗣子,尧说他“心既顽嚣,又好争讼”,深知其子丹朱之不肖,所以不用他,而让位于。这是后人推崇尧舜禅让说之思想的反映。丹朱是否果真不肖已无可考证。《山海经》一书记载古代首领有帝号的不多,而丹朱却有了帝号,称作帝丹朱。郑玄说:“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这说明丹朱在汉代人眼里是古代很有德望、声名很显赫的人。但《竹书纪年》记载:“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不与父相见”。可见尧不传子而让位于舜似并非尧之本意,而是迫于舜的威力。或说是舜排斥了尧子丹朱而篡夺了尧位,说明尧并非不想传子,尧子也不一定不肖。这说明当尧之时,位传子还是传贤,家天下还是公天下,正处于激烈斗争当中。
16)皋陶氏(尧与皋陶是同一人?)。皋陶, 山西人洪洞县士师村人,皋陶是东夷少昊之后,生于公元前21世纪,古六安国始祖,相传为东夷族首领,偃姓。传说时被任为掌管刑法的官。继位后按禅让制举荐皋陶为他的继承人,“且授政”(即叫他处理政务),但皋陶先于禹而亡故,未继位。后来禹又举荐益为继承人。今六安城东有皋陶墓,春秋时期的英、六等国是皋陶的后人。皋陶部落与尧舜禹等部落联盟,是华夏族的核心。尧舜禹时期的重大政治措施大多是皋陶谋划的。皋陶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部活动中所体现的光辉思想和伟大业绩,形成了中国上古时期的文化体系,即皋陶文化。皋陶文化主导着华夏民族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奠定起国家产生的基础。
17)有虞氏(帝舜)。中国上古时代,有一位庶民,无姓无氏,自幼聪明过人,长大后多才多艺,能平听协风,以成乐而生物,且善于制乐器,引凤凰翔集,以此功德,黄帝就封此人于虞(今山西虞乡县),从此,此人以国为姓,故叫虞幕,又称有虞氏,虞幕是有虞氏虞姓部落的始祖,距今约五千余年。这个部落以貘为图腾,貘又名驺虞,古书上说驺虞为仁兽,到汉代时已绝迹。
虞幕的七世孙虞舜,被古今尊为三皇五帝中之一帝,名重华,字都君,[阴历8月12 ]生于诸冯姚墟(山西恒曲县东),今山东诸城市万家庄乡诸冯村人,故姚姓,迁于负复,耕种于历山,继帝位于蒲板,卒于鸣条,以受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简称之。舜家境清贫,他在历山(济南南郊的千佛山,古称历山,又称舜山、舜耕山)耕耘种植,在雷泽(在今山东荷泽东北)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经历坎坷,到处奔波,但他却毫不动摇地以仁爱与诚信对待这个世界,相传他在位的三十九年间,这就是备受后世推崇的虞舜盛世。舜主要活动于豫东、皖北、鲁西南,大体上对应于这一地区的龙山文化,虞氏主源是东夷文化。
18)有虞氏(帝商均)。传说到舜帝时,舜有个儿子叫商均,舜帝给帝均起这个名字是希望他聪明些,什么都能搞,什么犀象围棋呀、围猎呀、耕种呀、治水呀、处理好各方面人际关系呀,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希望他成一个“万金油”式的综合型人才,为的是他能顺利地承袭自己的帝位。由于受“丹朱让贤”的这重恩情,舜帝和丹朱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关系,所以商均到丹朱叔叔家里玩的机会也很多,时间一长,和丹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丹朱把商均当自己的儿子看待,教会了他下犀象围棋、造船、射箭等技艺。稍大一点,商均知道了丹朱让帝位给爸爸的事情,非常敬重凡朱,对帝位等一些名誉性的东西也不屑一顾,倒是热衷于动脑筋搞创造。
19)有夏氏(帝禹)。舜死后,禹守孝三年,仍按传统的禅让制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夏朝的建立者禹在建立政权以后,为便利于政治统治,将天下分为九州,洛阳就是当时的豫州。禹将都城定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与洛阳相距不过百里,所以洛阳也属于夏朝统治的中心。在夏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启的儿子)统治时期将都城迁到了洛阳。关于这一点史书里记载,“太康居斟郡,羿亦居之,桀又居之。”斟鄩,据历史学家考证,就在今洛阳市偃师的二里头村附近。二里头遗址应为夏王朝的一处都邑、二里头文化的主体为夏人遗存的观点逐渐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20)伯益。我国最早的唯一记述东方帝俊神系的《山海经》据传是伯益所作。西汉刘歆《山海经表》:“已定《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上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禹主行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所不至,以所记闻作《山海经》” 。东汉赵晔《越王无余外传》:“(禹)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
伯益的势力范围位于山东省日照地区。《春秋左传正义》隐公二年下注曰:“《谱》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於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今城阳莒县是也”。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代,尧王城遗址前期有可能是少昊都城,后期有可能是伯益的都城。都城之南3公里处的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内的天台山上有伯益挖的井,人称“益井”。以及伯益的坟墓,人称“大 王陵”。
大禹去世之后,伯益和夏启进行部落联盟首脑之争。伯益失败被杀,被族人葬于天台山上。此次夷夏之争甚为惨烈。东夷地区延续了几千年的规模巨大的尧王城,两城,凌阳河和段家河古城都毁于一旦,荡然无存。另一结果就是导致该地区人口锐减,秦国远祖就是在这一时期由日照地区万里迁移来到西北地区的。秦人远在西北,不忘故土,墓葬的头向都朝着东方,这也是秦始皇登基后数次东巡琅砑的原因之一。
地下考古表明,伯益的失利使繁荣了数千年的日照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变成了无人区,直到几百年后的夏朝末期才有所恢复。日照天台山因《山海经》中的记载而得名。《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东南海之外,泔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天台山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南,离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尧王城遗址月3公里。尧王城遗址出土的墓葬的头像都朝着天台山的方向。据考证,天台山中有汤谷,是东夷人祖先羲和祭祀太阳神的圣地,是东方太阳崇拜和太阳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东夷人祭祀先祖的圣地。
三、部族
1)前期(4000B.C.-- 3500B.C.)。神农部族(炎帝-姜榆罔), 九黎部族(蚩尤), 有熊部族(黄帝-姬轩辕), 史皇部族(仓帝-风颉), 天虞部族(水伯)
2)中期(3500B.C.-- 2500B.C.)。少昊部族(玄嚣-己挚,帝喾-己俊、己羿),有熊部族(姬颛顼),共工部族(帝江、句龙),苗蛮部族(句芒, 盘瓠),有虞部族(迥、幕、句望),戎吴部族(房王)
3)后期(2500B.C.-- 2000B.C.)。陶唐部族(唐尧-伊放勋, 伊丹朱),三苗部族(驩头),有虞部族(瞽叟、虞舜-姚重华、姚商均), 东夷部族(偃皋陶、赢伯益),有崇部族(姒鲧),有夏部族(夏禹-姒文命、夏启)
(4000 B.C.-- 3500 B.C.)
距今6000年—5500年
五帝前期
关中地区
炎帝
神农
榆罔
五帝前期
燕云地区
共工
五帝前期
海岱地区
蚩尤帝
九黎
蚩尤
五帝前期
河套地区
夸父
五帝前期
燕云地区
黄帝
有熊
轩辕
五帝前期
三晋地区
帝仓
史皇
五帝前期
海岱地区
帝俊
东夷
五帝前期
燕云地区
天虞
水伯
(3500 B.C.-- 2500 B.C.)
距今5500年—4500年
五帝中期
海岱地区
少昊
金天
五帝中期
燕云地区
帝颛顼
高阳
颛顼
五帝中期
三晋地区
有虞
五帝中期
海岱地区
帝喾
高辛
五帝中期
海岱地区
十日
羿
五帝中期
河套地区
帝江
共工
共工
五帝中期
燕云地区
共工
句龙
五帝中期
江淮地区
有虞
五帝中期
两湖地区
祝融
苗蛮
重黎
五帝中期
两湖地区
苗蛮
盘瓠
五帝中期
吴越地区
戎吴
房王
五帝中期
海岱地区
帝鸷
青阳
(2500 B.C.-- 2000 B.C.)
距今4500年—4000年
五帝后期
三晋地区
帝尧
陶唐
放勋
五帝后期
江淮地区
巢父
有巢
五帝后期
两湖地区
帝丹朱
陶唐
丹朱
五帝后期
两湖地区
三苗
驩兜
五帝后期
三晋地区
瞽叟
有虞
五帝后期
江淮地区
帝舜
有虞
重华
五帝后期
江淮地区
有虞
商均
五帝后期
三晋地区
有崇
五帝后期
江淮地区
帝禹
有夏
文命
五帝后期
三晋地区
皋陶
陶唐
五帝后期
海岱地区
大费
东夷
伯益
四、区域
1)西北--鬲圈:
辽西地区(指位于辽河平原以西与内蒙河北接壤的地区。内蒙赤峰、河北承德、秦皇岛也可以从地理概念上属于辽西)
燕云地区(今以北京为中心的地区、河北东北部地区、宣化地区和以大同为中心的地区)
三晋地区(今天的“三晋地区”,指的是晋南、晋中、晋北(燕北),即山西省)
河套地区(是指黄河‘几’字弯和其周边流域)
关中地区(黄河支流渭河的下游冲积平原,位于今陕西中部,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五个省辖地级市)
陇南地区(东连陕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连甘南
河西地区(从兰州往西,包括武威古凉州、张掖古甘州、酒泉古肃州、敦煌 古沙州 等地甚至更西区域在内的广大地区)
2)东南--鼎圈:
河洛地区(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
海岱地区(以渤海、黄海、泰山岱、淮河下游故道为标志的地区)
江淮地区(指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大别山以东、黄海以西的广大地区。主要就是指江苏与安徽两省的中部地区)
吴越地区(从苏南的苏锡常到浙北的杭嘉湖、宁绍地区等地)
两湖地区(湖北的江汉平原、湖南的洞庭湖平原的总称,位于中国湖北省的中部和湖南省北部)
巴楚地区(分布于川、陕、鄂、湘、黔五省交界区域)
巴蜀地区(今重庆和四川古称巴蜀。大致说来,盆地西部和中部地区称为蜀,盆地东部(即习称的川东)地区称为巴)
3)东夷: 东北、库页、日本、朝鲜、山东、江苏地区
4)南蛮:
海峡地区(昙石山文化)
珠江地区(前石峡文化)
南宁地区(顶狮山文化)
云贵地区(石寨前文化)
5)西戎:甘肃、青海、西蔵、新疆、宁夏地区
6)北狄:内外蒙古地区
五、文化
1)鬲文化圈:辽西地区(红山文化),燕云地区(庙底沟文化),三晋地区(陶寺文化),关中地区(仰韶中期文化),河套地区(海生不浪文化),河西地区(马家窖文化),陇南地区(师赵村文化)
2)鼎文化圈:河洛地区(龙山文化),海岱地区(大汶口早期文化),江淮地区(凌家滩文化),吴越地区(良渚早期文化), 两湖地区(关庙山文化),巴楚地区(大溪文化),巴蜀地区(宝墩前文化)
3)夷文化圈:东北、库页、日本、朝鲜、山东、江苏地区
4)蛮文化圈:海峡地区(昙石山文化),珠江地区(前石峡文化),南宁地区(顶狮山文化),云贵地区(石寨前文化)
5)戎文化圈:甘肃、青海、西蔵、新疆、宁夏地区
6)狄文化圈:内外蒙古地区
六、事件
1)前期(4000 B.C.-- 3500 B.C.)。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燕南);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燕南);黄帝合符釜山(燕南)
2)中期(3500 B.C.-- 2500 B.C.)。玄嚣摄政少昊:少昊孺帝颛顼;颛顼与共工之战(怒撞不周山);颛顼实行“绝地通天”;帝喾平定戎吴作乱(太湖);帝喾赐大羿彤弓羿射九日(海岱);帝喾战句芒(江汉);帝挚登帝位九年禅位于唐尧
3)后期(2500 B.C.-- 2000 B.C.)。唐尧初都太原后迁平阳;唐尧任命鲧治理水患;唐尧子丹朱伐三苗到丹水;虞舜囚唐尧复偃塞丹朱不与父相见;丹朱率三苗伐虞舜称帝三年;虞舜伐三苗封丹朱于房邑为房侯;虞舜流放共工幽州;虞舜流放欢兜崇山;虞舜驱逐三苗到三危;虞舜流放姒羽山;夏禹治水;夏禹伐三苗分九州;夏禹涂山会诸侯;伯益与夏启争位被杀;夏启继位成世袭制第一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夏探源 ‖ 从炎黄时代探寻和合文化的源头(下)
上古最神秘王者:身世成谜,还落选五帝,少昊与太昊究竟啥关系?
华夏史前之人物一览(下)
黄帝之后就是夏朝吗?
古代传说与族群分合
夏朝由西羌、南蛮与东夷三大集团联合创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