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词鉴赏—语言、表达技巧、内容情感、比较分析、答题方法

古诗词鉴赏—语言、表达技巧、内容情感、比较分析、答题方法

(第三部分)

  

三、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

重点难点梳理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通常要求考生回答的是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之类的问题,  

金题透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全国卷I)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作简要分析。
  答: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江西卷)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
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
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古城。

  【】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

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

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能画成的。

难点攻略

解题方法:
  一、分类整理,把握同类诗歌的内容特点
对诗歌分类复习,大致如下:

⑴“送别”类;

⑵“怀古”类;

⑶“思乡怀人”类;

⑷“山水田园”类;

⑸“边塞”类;

⑹“哲理”类;

⑺“讽刺”类;

其他。

例如“怀古”类诗歌: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桂枝香·金陵怀古》(宋,王安石)

《石头城》(唐,刘禹锡)

《蜀相》(唐,杜甫)

《乌衣巷》(唐,刘禹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

《赤壁》(唐,杜牧)

《金陵怀古》(唐,许浑)

《咏怀古迹》(唐,杜甫)
  
二、由“点”及“面”,挖掘诗歌意蕴
   古诗鉴赏题,“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由“点”及“面”鉴赏古诗。

面”,指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点”,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关键点”:
  关键词

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词或形容词。

如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显然,作者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也通过这一“闹”字而自然地流露出来了。

又如《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字,就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关键句

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议论性的句子。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表明了作者高洁的志向;

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阐述了人们要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道理。

这样的诗句在诗中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是诗中的关键句。

诗题

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如《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字,表明该诗属于“送别”诗;

《越中览》中的“览古”,说明它是一首“怀古”诗;

《出塞》、《从军行》则显示此类诗歌应是“边塞”诗。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答题就有了针对性。

如《卜算子·鲍浩然之浙东》。我们一看,就知道它是送别诗
  意象

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情感意念的载体。

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

如:,往往寓含坚贞

梧桐,常常表现凄苦之情;

残月,往往暗示离散;柳,表示离别时的难舍之情,也含有挽留之意

杜鹃,往往表示凄凉哀伤

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古诗鉴赏题是赏析秦观的《画堂春》: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其中第(1)题是:“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

作答时只要抓住“落红”、“小雨”、“杜鹃”等几个意象来思考,就不难发现作者是通过描绘残春景象来表现伤春无奈之情的。
   注释

高考古诗鉴赏题中的所有信息都应看作是有效信息,包括注释

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借助表达技巧,揣摩诗歌内容和情感
  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主要是借助于某些特定的表达技巧,如比喻用典反衬等来表现的。

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古诗鉴赏题的第二首是金代吴激的词作《人月圆》: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该词化用了唐代三位诗人的诗句: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刘禹锡《乌衣巷》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解题时倘若不抓住三个典故的寓意揣摩,我们对作者蕴含其中的“家国灭亡的悲痛无奈仕金的隐哀身世相仿的伤感”就难以理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乐景写哀情”这种表现手法。

古代借景抒情类诗歌绝大多数是以乐景来表乐情的,但也有一些诗歌却以乐景来寄托哀情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诗就是以“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的热闹繁华之景(乐景)来表达盛衰无常慨叹哀情)的;

《旅夜书怀》中“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雄浑开阔之景)寄寓的则是诗人孤独伤感之情。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雨岩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联系作者的生平,理解“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一句的含意。

答:作者“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殷切希望有应和者,然而只有“空谷”中响起的“清音”,作者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孤独;而这种孤独,不仅指没有旅伴,更指因自己的思想主张(或“抗金主张”)得不到响应而产生的孤独,流露出了作者壮志难酬愤懑之情。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水西简郑明府
李白
清湍鸣回溪,
绿竹绕飞阁。
凉风日潇洒,
幽客时憩泊。

念昔游(其三)
杜牧
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阁风。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杜牧因仕途失意,长期飘泊南方。《念昔游》是若干年后追忆那次游踪而写的组诗,一共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1)杜诗中最能概括“水西寺”特点的一句诗是:古木回岩楼阁风

(2)两首诗中各有一个能代表作者游“水西寺”时心情的诗句,请找出来,并结合作者的遭遇作简要说明。

答:“幽客时憩泊”和“半醒半醉游三日”。

李白一生经历坎坷,长期浪迹江湖,身临佳境时“幽客时憩泊”;

杜牧仕途失意,长期飘泊,面对胜景时“半醒半醉游三日”,这两句诗都表明作者想把政治失意的苦闷消解在可以令人忘忧的美景之中。

  3.阅读下列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
鲁卿庵中
张可久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试分析“探梅人过溪桥”的意蕴。

答:此处的“梅”喻指隐居的友人鲁卿。作者称自己为“探梅人”,既称赞了鲁卿高洁的人品,又表明了作者与鲁卿之间的深厚友情,同时还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答案)

1.作者“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殷切希望有应和者,然而只有“空谷”中响起的“清音”,作者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孤独;而这种孤独,不仅指没有旅伴,更指因自己的思想主张(或“抗金主张”)得不到响应而产生的孤独,流露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2.⑴古木回岩楼阁风。⑵“幽客时憩泊”和“半醒半醉游三日”。李白一生经历坎坷,长期浪迹江湖,身临佳境时“幽客时憩泊”;杜牧仕途失意,长期飘泊,面对胜景时“半醒半醉游三日”,这两句诗都表明作者想把政治失意的苦闷消解在可以令人忘忧的美景之中。

3.此处的“梅”喻指隐居的友人鲁卿。作者称自己为“探梅人”,既称赞了鲁卿高洁的人品,又表明了作者与鲁卿之间的深厚友情,同时还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原文地址:古诗词鉴赏专题--语言、表达技巧、内容情感、比较分析、答题方法

作者:太子头上的博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3届高三“古诗词鉴赏”专题强化练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指导
「问题课程」 第23讲 古诗词鉴赏怎样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汇总
引用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古诗鉴赏题审题五步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