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书法的意境美-曹利华

-读成公绥的《隶书体》

曹利华

什么是书法的意境美?是指书法家和鉴赏者,在书法创作过程、鉴赏过程中所形成的多重的主客观关系(书家与创作、书家与作品、鉴赏者与作品等)而产生的意象美。从书体的发展进程来看,这种意境美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直观的形象型(甲骨文、篆书),这是书法意象美的初级状态,意象接近于物象,无须过多的想象;二是形神兼备型(隶、楷、草、行等书),这是书法意象美的中级状态,物象基本消失而代之以抽象的笔画(点、横、竖、撇、捺)、意象主要通过对字形的用笔、笔画、结构、篇章等想象产生;三是诗情画意型,这是书法意象美的高级状态,是指诗文内容的美与书法的美融为一体,使人产生丰富的意象。

这篇书论论述了隶书的两种价值,即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主要是后者)。首先在于它以变化发展的眼光,指出隶书是因时代的变化而来。“俗所传述,实由书纪,时变巧易,古今各异。”书是用来记事的,时代变了,文字也就“古今各异”。而且这种变化由繁到简,他认为篆书繁复,草书又“近伪”,隶草之间适中的“莫尚于隶”。在实用上肯定了隶书“随便适宜”之后,接着就从审美的角度,对隶书的审美价值作了详尽的阐述。

隶书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结构,从均衡的线条变成了点、横、竖、撇、捺的笔画线条,使汉字有了质的变化,书法的美也就充分地表现了出来(真正的笔画化了,但还留有蚕头燕尾)。成公绥的《隶书体》把隶书的美充分地展示了出来,而又不失隶书的法度(“规矩有则,用之简易”),将法度与审美融为一体,因此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隶书书论。

该文首先对隶书有一个总体的审美评价:“随便适宜,亦有弛张。”这是指书体的演变,有起有落,有兴有衰,“适宜”就是一种审美评价,适合时代的需要(实用和审美、现实和艺术的统一)。“操笔假墨,抵押毫芒。”是指书法的主要工具,“抵押”二字用得极妙,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执笔时小指和食指的姿态,这是书法操作时的既实用又美观的动姿。“彪焕磥硌,形体抑扬。”是对隶书形体整体的赞美,文采壮丽,形体有抑有扬,“抑扬”就是指字体的错落有致。“芬葩连属,分间罗行。”是说章法像香花不断,相间地罗列在每一行。“灿若天文之布曜,蔚若锦绣之有章。”这是从隶书上升到对整个书法的赞美:灿烂如天上的日月星辰放射光辉,华美如锦绣一样富有文采。接着从美学的角度,对笔画、运笔、字形、章法、结论五个方面的意境美作了生动的论述。

这篇《隶书体》无疑属于第二类,因为它是由笔画化形成的书法美。这里首先要说明一下,对于中国书论的这种阐述方式,有的书论者总是耿耿于怀,说是缺乏理论高度,模糊不清,不象西方那样具有科学性。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是对中国的书论未作深入研究、对其特点一知半解、或是用西方的理论框架来硬套(其实对西方的东西也未必熟悉)、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缺乏公允而科学的认识的结果。

在对隶书总体审美评价之后,该文对隶书的意境美从如下几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论述:

隶书笔画美。“或轻拂徐振,缓按急挑。”“拂”、“振”、“按”、“挑”是四种笔法,而“轻”(轻捷地拂掠,如“看”、“秀”的第一画)、“徐”(缓慢地扬笔,即节节加劲)、“缓”(笔笔下按,力注其中)、“急”(急骤地挑起,如“扌”、“氵”,力贵劲捷)是四种动作,前四种笔法的美,是由后四种动作的美(动作的恰如其分,力度和姿态的一致性)创作出来的。“挽横引纵”这四个字,是对横画、竖画运笔的论述:横画、竖画都要“挽引”取势,即横画逆锋落纸,竖画逆势向上。而“左牵由绕”四个字突出纵、横两画的中心笔画地位,要求其它笔画都要围绕这个中心结字。这简明的八个字准确而生动地从法度、创美的角度进行了概括,其科学性是不言而喻的。“长波郁拂,微势缥缈。”“拂”即长形的撇(“東”、“永”字左下一撇),一个“郁”字将长撇的一波三折描绘得淋漓尽致(此笔画先竖行,中途左,笔画变粗,接着作收,使毫略略放散,然后又是峻趯,紧张行笔,故曰“郁拂”,郁勃拂掠也。)“微势缥缈”,长撇隐约飘动之势尽收眼底。“工巧难传,善知者少”,说明技艺巧妙难以用语言表达,因而真正能掌握这种技艺的人很少。“应心隐手,必由意晓。”唯一的办法就是应会于心,熟练于手,这样才能意会知晓。

隶书的运笔美。笔画的美是由运笔的美所创造的。所谓“运笔美”是指熟练地掌握、运用笔法技巧而形成的姿态美,是书家具有丰富情感内涵的特殊动作。“尔乃动纤指,举弱腕,握素纨,染玄翰。” 翻译成白话就是:于是运动灵活的手指,悬起柔和的臂腕,铺开洁白的细绢,就濡墨挥毫,这是指书写前的准备。“彤管电流,雨下雹散。点?折拔,掣挫安按。”笔势如电闪,行笔如雹散,侧点要急骤,拔笔要方折、挫锋有控制、下按稳而有力。行笔往来的势,使字画恰如其分,恰倒好处,笔势之美必然带来笔画之美,笔势之往来,顺逆须相成,如此,字脉行气才能贯通浑成。“缤纷络绎,纷华灿烂。絪缊卓荦,一何壮观!繁缛成文,又何可玩!”意思是:书迹一行行连续不断,鲜明灿烂;浓郁出众,多么壮观!繁密茂盛形成文采,又多么可供观赏品玩!这是运笔美的必然结果,是“指与物化”(庄子语)的实现,是对书法审美价值的赞美!此段的最后两句:“章周道之郁郁,表唐虞之耀焕。”又是对文字(书法)的实用价值的高屋建瓴的总结。

隶书的特征美。书家运笔美的对象化结果就是字形美,字形美就是书家将自己内心情感通过运笔美外化为直观的视觉形象。而这这种直观的视觉形象,如上所说在文字发展进程中又有所不同:甲骨文、篆文可以直接获得客观世界的外部形象,如水、火、云等等。而隶书之后的文字就不一样了,它是笔画化的抽象线条,是需要通过书写者、鉴赏者的丰富想象而获得其意象美。该文先是对隶书书体特征的生动描述:“翘首举尾”四字,概括了隶书蚕头燕尾的特征(汉字笔画化进程中所残存的形象化特征,后经过章草,去掉了蚕头,再经过大草,燕尾也就消失了,汉字也就彻底笔画化了。)“缱綣结体”是对隶书结构牢固不解的肯定。

隶书字形的整体美。有的字如虬龙乐游,有的如鸾凤翱翔,有的如凶猛的鸷鸟,有的如良马奔腾。这种描述,由于是书者和鉴赏者面对的抽象线条组合,因此他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产生多姿多彩、层出不穷的意象美。这与欣赏者的素质、水平、修养、心理等等因素密切相关。这种欣赏状态与欣赏西方以线、形、色组合的抽象派绘画有所相似,西方人也往往用这种眼光来欣赏中国书法。

隶书章法之美:“仰而望之,郁若宵雾朝升,游烟连云;俯而察之,漂若清风历水,漪澜成文。”仰望和俯察,是从远近两种不同的角度来欣赏:仰望,积聚若宵雾朝升,游动若烟雾连云,既有纵向的升腾感,又有横向的辽阔感,是一种壮美;俯察,是一种微观的细察,与仰望判若两景,如清风细波,恬静而清朗,这是一种优美。同一个景象,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心情,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意境。这恰恰是书法这种形式的美,即具象的抽象(线条)所产生的不同的审美体验的结果。

结论:“垂象表式,有模有概;形功难详,粗举大体。”意思是说:垂示法象表明楷模,有形象有法则;象形的功用难以详述,只是粗略举其大体。这里表述了两层重要的意思:一是说明书法是讲究法则的,二是说明书法的形象是难以详述的(因为是线条的抽象)。这恰恰是书法的本质特征。

艺术活动是一种理性于内而感性于外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情感表达。书法就是这种情感表达的结果,如元代陈绎曾《翰林要诀》所说:“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书法的本质由于是具象的抽象,即线条,即点、横、竖、撇、捺的组合,而不是具体的物象。它的情感表达方式是通过线条的粗与细、浓与淡、润与燥、长与短、向与背等,结构章法的虚与实、正与奇、疏与密、大与小、俯与仰等多重组合,并通过创作者和鉴赏者的想象来实现的,因此它是意象性的,而不是形象性的(如绘画)。这种意象性给予了书法美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不像绘画那样比较固定化)。了解了书法的这种特性,我们就能理解中国书论为什么有诸多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表述,这不仅不是中国书论的缺憾,而恰恰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特性所赋予的书论的特性。

-读成公绥的《隶书体》

曹利华

什么是书法的意境美?是指书法家和鉴赏者,在书法创作过程、鉴赏过程中所形成的多重的主客观关系(书家与创作、书家与作品、鉴赏者与作品等)而产生的意象美。从书体的发展进程来看,这种意境美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直观的形象型(甲骨文、篆书),这是书法意象美的初级状态,意象接近于物象,无须过多的想象;二是形神兼备型(隶、楷、草、行等书),这是书法意象美的中级状态,物象基本消失而代之以抽象的笔画(点、横、竖、撇、捺)、意象主要通过对字形的用笔、笔画、结构、篇章等想象产生;三是诗情画意型,这是书法意象美的高级状态,是指诗文内容的美与书法的美融为一体,使人产生丰富的意象。

这篇书论论述了隶书的两种价值,即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主要是后者)。首先在于它以变化发展的眼光,指出隶书是因时代的变化而来。“俗所传述,实由书纪,时变巧易,古今各异。”书是用来记事的,时代变了,文字也就“古今各异”。而且这种变化由繁到简,他认为篆书繁复,草书又“近伪”,隶草之间适中的“莫尚于隶”。在实用上肯定了隶书“随便适宜”之后,接着就从审美的角度,对隶书的审美价值作了详尽的阐述。

隶书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结构,从均衡的线条变成了点、横、竖、撇、捺的笔画线条,使汉字有了质的变化,书法的美也就充分地表现了出来(真正的笔画化了,但还留有蚕头燕尾)。成公绥的《隶书体》把隶书的美充分地展示了出来,而又不失隶书的法度(“规矩有则,用之简易”),将法度与审美融为一体,因此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隶书书论。

该文首先对隶书有一个总体的审美评价:“随便适宜,亦有弛张。”这是指书体的演变,有起有落,有兴有衰,“适宜”就是一种审美评价,适合时代的需要(实用和审美、现实和艺术的统一)。“操笔假墨,抵押毫芒。”是指书法的主要工具,“抵押”二字用得极妙,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执笔时小指和食指的姿态,这是书法操作时的既实用又美观的动姿。“彪焕磥硌,形体抑扬。”是对隶书形体整体的赞美,文采壮丽,形体有抑有扬,“抑扬”就是指字体的错落有致。“芬葩连属,分间罗行。”是说章法像香花不断,相间地罗列在每一行。“灿若天文之布曜,蔚若锦绣之有章。”这是从隶书上升到对整个书法的赞美:灿烂如天上的日月星辰放射光辉,华美如锦绣一样富有文采。接着从美学的角度,对笔画、运笔、字形、章法、结论五个方面的意境美作了生动的论述。

这篇《隶书体》无疑属于第二类,因为它是由笔画化形成的书法美。这里首先要说明一下,对于中国书论的这种阐述方式,有的书论者总是耿耿于怀,说是缺乏理论高度,模糊不清,不象西方那样具有科学性。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是对中国的书论未作深入研究、对其特点一知半解、或是用西方的理论框架来硬套(其实对西方的东西也未必熟悉)、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缺乏公允而科学的认识的结果。

在对隶书总体审美评价之后,该文对隶书的意境美从如下几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论述:

隶书笔画美。“或轻拂徐振,缓按急挑。”“拂”、“振”、“按”、“挑”是四种笔法,而“轻”(轻捷地拂掠,如“看”、“秀”的第一画)、“徐”(缓慢地扬笔,即节节加劲)、“缓”(笔笔下按,力注其中)、“急”(急骤地挑起,如“扌”、“氵”,力贵劲捷)是四种动作,前四种笔法的美,是由后四种动作的美(动作的恰如其分,力度和姿态的一致性)创作出来的。“挽横引纵”这四个字,是对横画、竖画运笔的论述:横画、竖画都要“挽引”取势,即横画逆锋落纸,竖画逆势向上。而“左牵由绕”四个字突出纵、横两画的中心笔画地位,要求其它笔画都要围绕这个中心结字。这简明的八个字准确而生动地从法度、创美的角度进行了概括,其科学性是不言而喻的。“长波郁拂,微势缥缈。”“拂”即长形的撇(“東”、“永”字左下一撇),一个“郁”字将长撇的一波三折描绘得淋漓尽致(此笔画先竖行,中途左,笔画变粗,接着作收,使毫略略放散,然后又是峻趯,紧张行笔,故曰“郁拂”,郁勃拂掠也。)“微势缥缈”,长撇隐约飘动之势尽收眼底。“工巧难传,善知者少”,说明技艺巧妙难以用语言表达,因而真正能掌握这种技艺的人很少。“应心隐手,必由意晓。”唯一的办法就是应会于心,熟练于手,这样才能意会知晓。

隶书的运笔美。笔画的美是由运笔的美所创造的。所谓“运笔美”是指熟练地掌握、运用笔法技巧而形成的姿态美,是书家具有丰富情感内涵的特殊动作。“尔乃动纤指,举弱腕,握素纨,染玄翰。” 翻译成白话就是:于是运动灵活的手指,悬起柔和的臂腕,铺开洁白的细绢,就濡墨挥毫,这是指书写前的准备。“彤管电流,雨下雹散。点?折拔,掣挫安按。”笔势如电闪,行笔如雹散,侧点要急骤,拔笔要方折、挫锋有控制、下按稳而有力。行笔往来的势,使字画恰如其分,恰倒好处,笔势之美必然带来笔画之美,笔势之往来,顺逆须相成,如此,字脉行气才能贯通浑成。“缤纷络绎,纷华灿烂。絪缊卓荦,一何壮观!繁缛成文,又何可玩!”意思是:书迹一行行连续不断,鲜明灿烂;浓郁出众,多么壮观!繁密茂盛形成文采,又多么可供观赏品玩!这是运笔美的必然结果,是“指与物化”(庄子语)的实现,是对书法审美价值的赞美!此段的最后两句:“章周道之郁郁,表唐虞之耀焕。”又是对文字(书法)的实用价值的高屋建瓴的总结。

隶书的特征美。书家运笔美的对象化结果就是字形美,字形美就是书家将自己内心情感通过运笔美外化为直观的视觉形象。而这这种直观的视觉形象,如上所说在文字发展进程中又有所不同:甲骨文、篆文可以直接获得客观世界的外部形象,如水、火、云等等。而隶书之后的文字就不一样了,它是笔画化的抽象线条,是需要通过书写者、鉴赏者的丰富想象而获得其意象美。该文先是对隶书书体特征的生动描述:“翘首举尾”四字,概括了隶书蚕头燕尾的特征(汉字笔画化进程中所残存的形象化特征,后经过章草,去掉了蚕头,再经过大草,燕尾也就消失了,汉字也就彻底笔画化了。)“缱綣结体”是对隶书结构牢固不解的肯定。

隶书字形的整体美。有的字如虬龙乐游,有的如鸾凤翱翔,有的如凶猛的鸷鸟,有的如良马奔腾。这种描述,由于是书者和鉴赏者面对的抽象线条组合,因此他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产生多姿多彩、层出不穷的意象美。这与欣赏者的素质、水平、修养、心理等等因素密切相关。这种欣赏状态与欣赏西方以线、形、色组合的抽象派绘画有所相似,西方人也往往用这种眼光来欣赏中国书法。

隶书章法之美:“仰而望之,郁若宵雾朝升,游烟连云;俯而察之,漂若清风历水,漪澜成文。”仰望和俯察,是从远近两种不同的角度来欣赏:仰望,积聚若宵雾朝升,游动若烟雾连云,既有纵向的升腾感,又有横向的辽阔感,是一种壮美;俯察,是一种微观的细察,与仰望判若两景,如清风细波,恬静而清朗,这是一种优美。同一个景象,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心情,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意境。这恰恰是书法这种形式的美,即具象的抽象(线条)所产生的不同的审美体验的结果。

结论:“垂象表式,有模有概;形功难详,粗举大体。”意思是说:垂示法象表明楷模,有形象有法则;象形的功用难以详述,只是粗略举其大体。这里表述了两层重要的意思:一是说明书法是讲究法则的,二是说明书法的形象是难以详述的(因为是线条的抽象)。这恰恰是书法的本质特征。

艺术活动是一种理性于内而感性于外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情感表达。书法就是这种情感表达的结果,如元代陈绎曾《翰林要诀》所说:“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书法的本质由于是具象的抽象,即线条,即点、横、竖、撇、捺的组合,而不是具体的物象。它的情感表达方式是通过线条的粗与细、浓与淡、润与燥、长与短、向与背等,结构章法的虚与实、正与奇、疏与密、大与小、俯与仰等多重组合,并通过创作者和鉴赏者的想象来实现的,因此它是意象性的,而不是形象性的(如绘画)。这种意象性给予了书法美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不像绘画那样比较固定化)。了解了书法的这种特性,我们就能理解中国书论为什么有诸多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表述,这不仅不是中国书论的缺憾,而恰恰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特性所赋予的书论的特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书法的意境美
中国书法文化
书法教程:书法知识问题大汇总(7)
汉隶全则(一)
书法术语
书法临习要过六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