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良崮的意义

解放战争南线战场上的战局脉落:

七战七捷后,国民党军1个旅基本上不敢单独出来活动;孟良崮战役后,1个整编师不敢单独出来活动;豫东战役后,1个兵团也不敢轻易单独出来活动了。

如此局面,不但从根本上稳固了解放区的形势,更给我军行动带来了巨大便利和作战空间。

关于导师与军神
从94年前说起吧:

1929年6月,导师在红四军七大上落选,黯然离开了前委书记的岗位,到福建永定的天子洞养病。

陪同导师离开的江华后来回忆说:“那时我们一行人真有些灰溜溜的样子。”

萧克也回忆说:“毛泽东同志一气之下,据说跑到漳州'养病’去了。”

这时候,粟裕还是红四军的基层干部:连长。他奉命带所部保卫导师。

这是他与导师的第一次长时间的“亲密接触”,十分尽职尽责,不敢有丝毫疏忽懈怠。

他把全连百十来号人分为两拨,自己亲自带一部分跟在导师身边;另一部分则安排在驻地附近活动,随时注意四周的动向。

导师当时心情不大好,但对粟裕这位“卫士长”开始有所了解,也很欣赏他的细心周到,觉得安全有了保障后(国民党军的陈维远部就在附近),便放心地埋头写自己的东西。

粟裕是老实人,除了每天例行的探望、问候之外,再没有过多的“亲近”之举,也就未能更多地引起导师的好感。

识人之道
的最高境界
是人于落难之时

导师是个很讲感情的仁义之士
有时候厚道太过,乃至有些天真
而根本就不是过去被黑化那样权谋
他对患难时支持自己的人,十分感念

这是后来导师信任粟裕,将华东野战军的战役指挥权交给他负责,并屡屡交代“不必请示”,不断委以重任的基础之一。

1930年年底,粟裕走进了高级指挥员行列,出任红六十四师师长。

这个师虽然装备简陋,却与红军主力林彪的红四军一样,直属红一方面军总部指挥,归总司令朱德、毛政委直接指挥。

粟裕与导师的接触因此多了起来,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粟裕还给导师献过计,从而大获全胜,活捉了时任国民党第九路军第十八师中将师长、围剿红军的前线总指挥张辉瓒。

1931年5月第二次反“围剿”时,粟裕带红六十四师与黄公略的红三军一起,在板坑打败了蒋介石的公秉藩部。

战后,他与政委高自立将战况及下一步如何行动的请示写成短信,派通信员送交导师、朱德。

这封简短的信函,见证了一场枪林弹雨的厮杀,是至今发现的粟裕与导师间,直接对话的最早文电。

如果再这样对话一两年,粟裕的军事才干,一定会被导师注意到,必然再上一个台阶,成为军级或军团级主官,彻底摆脱后来“资历”束缚的阴影。

然而,粟裕好像注定了要“大器晚成”,1932年宁都会议后,受到错误批判的导师再度“下岗”,直到三年后的长征路上才“翻身”。

同时,粟裕也在其师级岗位上徘徊了近八年,成为真正的“老”师长。

导师到了延安,站稳脚跟后,开始想起留在南方丛林里的老部下们。

粟裕,这个当年的警卫连长,就是导师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一个。

他多次设法打听粟裕的情况,期望这个生龙活虎的“青年战术家”还活着。

更残酷激烈的抗战即将开始,太需要会打仗的人才了。

但导师得到报告:粟裕可能牺牲了。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气吞山河的导师虽豁达,但心头对粟裕的信息,难免惋惜与沉痛。

1937年5月,陕北热热闹闹召开了苏区代表会议。张闻天致开幕词时,首先庄重地宣布悼念在以往斗争中牺牲的同志们。

粟裕作为“英灵”,就被他排在了以李大钊前辈为首的烈士名单,排在第三十四的位置。

这当然代表了导师的意愿。

没想到粟裕是一只战火中的“不死鸟”,他并没有跟李大钊前辈去“长眠”休息。

七个月后,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得到他还“活蹦乱跳”的确切消息,连忙向延安的导师报喜:“粟裕还在。”

导师闻之,欣喜之情油然而生!

粟裕在浙南山区多年沉寂,而此时导师从当年中央红军的统帅,成为了全党、全军的最高领导人。

因此,这时候的粟裕,还未能获得与导师再次直接对话的机会。

但导师一直在关注着粟裕,也不断从粟裕那里获悉诸如韦岗处女战、黄桥战役、车桥战役等意外的捷报。

他当然也不吝啬嘉奖令,不时通过新四军军部给粟裕打气。

1945年6月,粟裕接连三次取得天目山大捷,干净利索地报了“皖南事变”的一箭之仇。

这是从游击战转变为
大兵团正规战的一次娴熟大演习。

导师再次对粟裕刮目相看,他极富远见地对在场的周总理、曾山等人说:

“粟裕同志将来
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导师认定粟裕可堪大用!

更大的惊喜接连传来。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粟裕七战七捷,首创打败国民党美械装备部队的胜利模式,

使心里本来还不大自信
七上八下的导师,吃了一颗定心丸。

他亲自提笔起草文电,将这一仗作为范例通报全军学习:“希望各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

就像后来他幽默地说自己的秘书----做了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周小舟,从过去的“小舟”“成了承载千万人的大船”一样,粟裕也从当年警卫导师一个人的小连长,成了南天一柱的“护国大将军”。

导师开始对他前所未有地信任与倚重。

粟裕这匹埋没了多年的“千里马”,没有让“伯乐”失望。

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

一个比一个大,
也一个比一个惊世骇俗,
第一年就打出全军各战区第一战绩!

导师知道,“贾宝玉的命根是系在颈上的一块石头,国民党的命根是他的军队”,全军如果都和粟裕一样痛快地“挖”蒋介石的命根,革命的成功也就指日可待了。

因此,导师不只有“慧眼识英雄”的自得,更多的是“成功日近乐陶陶”的喜悦。

他在1947年8月24日夸奖粟裕:“我华东军在第一年作战中,已表现自己为全国各区战绩最大的军队。”

由于导师的欣赏,因此,当粟裕偶尔马失前蹄(例如7月分兵后到沙土集战役那段时间),主动写检讨,并请求处分时,导师不但未予责怪,反而温情脉脉地慰勉有加。

导师有个“霸气”的规矩:党内同志上门,不论地位高低,资历大小,从不出门迎“客”。

但有两个人让他破了例:一个是林彪,1942年从苏联回到延安,导师十分兴奋,亲自前往迎接;还有一个就是

粟裕!

1948年8月,粟裕奉命前来商量华野那个事关解放战争进程的超级战略行动。

导师对此行激动异常,大步迎出门外,拉住他的手,动情地说:“我们的英雄回来了!欢迎你,粟裕同志!”

导师还清楚地记得,这是自己与粟裕1931年后,17年间首次见面:

“十七年了啊,有十七年没见面了吧?”

粟裕自然也激动得一塌糊涂,连连问好。

“不辣不革命”,老乡远道而来,最好的招待当然是辣椒。粟裕肠胃不好,辣椒也就只礼节性地尝了尝。

导师全盘照收,辣得两颊生热,额头冒汗之际,他的谈兴也高涨起来,说起了粟裕的杰作:孟良崮战役。

他感慨万千地说,消灭七十四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有想到:

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我毛泽东本人。

这种当面交心的褒奖,自然是过去翻山越岭而来的嘉奖令里体会不到的,粟裕只有感奋而已。

都十七年不见面了,期间变化超级剧烈,又没有经过延安整风这一关的“历练”,尽管粟裕能打,但导师心里还是没底,或多或少影响了彼此信用的程度。这本是人之常情,当然可以理解。

这回见了面,交了心,导师觉得军神可堪大用,于是也就采取了非常的举措。

他不但破天荒改变了自己特别坚持的“渡江跃进”主张,还采纳了粟裕不过江的战略建议。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导师“登坛拜将”,进一步重用粟裕,这样的决策是高瞻远瞩。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此后,导师每临大战,屡屡电示粟裕:“独立处置,不要请示”,“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

粟裕在这种超乎寻常的依赖之下,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横扫千军,连战连捷。

“我的战友中,数粟裕最会打仗”

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上,粟裕成为继导师、朱德、贺龙之后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铲土奠基的人。

进入1950年,导师对粟裕的倚重,甚至还超过了名将林彪。不仅未答应粟裕提请的让林彪指挥台湾战役的建议,还令他负责此战;

朝鲜战争一爆发,导师还将粟裕从东南调往东北,列为挂帅人物的首选,林彪反而破天荒地成为第一“替补”。

正因为此,杨尚昆也很钦佩粟裕。

杨尚昆与粟裕并无渊源,但他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后来长期在导师身边工作,经常听到导师提起粟裕和他的战报,耳濡目染,也就熟悉了这位“常胜将军”。

他后来回忆说,在七战七捷之后,导师就称赞粟裕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而且对于一些重要战役,“毛主席常常说,发电报征求一下粟裕的意见”。

在导师的心里,二十二年的征战生涯,经历的大仗不可谓不多,却只有淮海战役可以同二战时期的国外大战役有一比。

1961年9月,导师接见蒙哥马利元帅。蒙哥马利称赞毛主席是高明的军事家,用兵如神,特别是淮海战役不可思议。

导师很谦虚,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是我们湖南人。”

总理的贴身卫士韩福裕回忆说,新中国成立之初,他随周总理到中南海服务处理发时,碰巧导师也来了。

得知他是总理的卫士后,导师笑容可掬,很随和地问他的名字。

韩福裕告诉他,叫“韩福裕”。生怕听不懂自己浓重的方言,他补充说:“是韩信的韩,幸福的福,粟裕的裕。”

导师一听,笑着说:“你这个名字好呀,包含了中国两大军事家韩信和粟裕,你还比他们都幸福。”在场的人,包括总理都哄然笑了。

对韩福裕而言,导师的话自然是幽默的戏言,然而正是这一不经意的话语,却也真实地折射了粟裕这个“大军事家”在导师心里的分量。

1953年2月,导师由陈毅陪同,坐火车从南京、徐州、济南回北京。这一线都是粟裕统率华东野战军打过仗的战场,一路上他就多次提到粟裕能打仗,会带兵。

列车经过徐州时,导师凝望窗外这个当年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再次深有感触地说,粟裕立了第一功。

到粟裕曾经“中秋夺城”的济南后,导师又说他是“人才、将才、帅才”。陈毅笑着接过话头,说粟裕是樊哙。

导师觉得不妥有些不满意,说:“粟裕,一不是樊哙,二不是韩信,三我毛泽东也不是刘邦;粟裕就是粟裕,是人民解放军的战将,是人民的好儿子嘛!”

这些话,在场的“大警卫”、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听到了,“小警卫”李银桥也听到了。

然而,囿于某种缘故,粟裕这个“当事人”,从来不知道最高统帅曾这样说过自己的“闲话”。

李银桥后来接受采访时说:“我再不讲,永远没人知道了!”

2006年7月,原华东野战军作战参谋秦叔谨在出席《粟裕年谱》出版座谈会时,也曾以书面语言庄重地谈到了20世纪60年代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来访时,导师公开夸赞过粟裕:我的战友中,数粟裕最会打仗。“毛主席这句话,是对粟裕同志戎马一生的高度褒奖。”

有最高统帅的这一“嘉奖”,粟裕这位“井冈山的老人”,虽无最高军衔----元帅,但也足以“笑傲江湖”、快慰平生,因为他这样的军神根本就不在意什么那些虚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粟裕为什么没有被评上元帅?五个硬性条件,他一个都没达到
林彪和粟裕在军事上谁更厉害?毛主席是如何评价两人的?|王耀武|黄百韬
毛主席眼中“最会带兵打仗”的战友,竟然是他!
戎马一生的粟裕将军,一人创造了5大奇迹,每个皆令人钦佩
看完《水门桥》,强烈要求九兵团这些硬仗必须搬上大银幕!
可与孟良崮战役相提并论,东野全歼敌军,事后林彪却大怒:真丢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