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各地区的丧葬酒礼习俗

从远古以来,酒便是祭祀丧葬时的必备用品之一。我国各地区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已逝故人,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的习俗。

在我国,旧时认为酒有沟通天地的灵性,人们普遍认为人死后到了阴间,世人为其供奉酒食,死者便能享用到。正是出于这种认识及长久以来我国流传着的灵魂不死的观念,许多民族都存在着丧葬礼俗中用酒祭奠死者的习俗,以表达生者对其的哀思与敬意。因而人死后,人们常常要举行丧葬礼仪,并用酒祭奠死者的亡灵。在其中,丧葬酒尤为典型。如人死后,亲朋好友都要来吊祭死者,主人家当然得置办酒席,盛情款待吊唁的宾朋,名为“开吊酒”。这便是一般我们俗称的“吃斋饭”,也有的地方称 “吃豆腐饭”。一般席上都吃素食,同时酒也一定是少不了的。此外,在死者出殡前还要喝“动身酒”以及下葬以后主人家酬谢送葬者的“送葬酒”。此后,每逢“做七”和“忌日”,也都要以酒成礼,以酒来纪念死者,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丧葬酒俗名目繁多。其实,丧礼中为死者奠酒的仪式早在周朝时就已出现了。当时先人拿酒肉供奉亡灵,把酒倒在地上献给死者喝,其中隐含着为死者饯行之意。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死亡是另一种远行,是以阴间为目的地的不归之旅。丧葬酒俗历经千年,不断流传、演变和发展。

关中和陕北出殡最忌棺材见太阳,在出殡之日的凌晨就要起灵,于东方微明、太阳未出时就要下葬。但关中的韩城则要在午后才出殡,陕南一般也是午时过后起灵。启动灵柩时要吹奏哀乐、鸣放鞭炮,孝子在礼宾生的指引下,跪在灵前明烛、拈香、烧纸、献饭、奠酒,读“起柩文”。全体孝男孝女大哭,在礼宾生一声“起灵”的号令下,孝子和众乡邻迅速将灵柩抬起,移出门外,平稳地安放在棺罩内。

安徽奠祭之日,宾朋齐集,丧家设宴款待宾客。皖南歙县民间,一定要等所有亲属到齐,方能大殓。入殓时,用白布将尸体吊入棺内;尸体摆正后,将死者头部裹着丝绵的嘴巴处剪开,俗称“开密口”。此时,儿孙披麻戴孝跪献果盒,将少量糕点放入死者口内,并滴洒告别酒。富有之户,让死者口含珍珠,左手持金,右手握银,以望来世更富有。

祭奠亡灵是追悼死者的重要仪式,皖南徽州特别讲究,故称之“徽祭”。据《休宁县志》记载,本县丧祭,通常由12位礼生组成,一行顺序进入灵堂,俗称“牵羊祭”。礼生各有职司:正、副“赞”各一人(又叫“通”,即祭礼的司仪),分立于上堂左右的高凳上,指挥祭礼进行;正、副引二人,正引在前,引导主祭的孝子行跪拜礼,副引在后,司樽、司盥、司祝(读祭文)、司帛各一人,无职小礼生四人。祭堂设上、中、下三案,置香烛,陈山珍海味祭菜和猪羊。两廊置盥具、酒樽等。一切仪式均按正赞所发号令依次进行,有条不紊。讲气派的人家,尚有用“虾须祭”的。“虾须祭”由16位礼生组成,分两行进入灵堂,故名。礼生的职司分工大致与“牵羊祭”相仿,仅增加了“引”、“樽”、“盥”、“祝”四人。因为“虾须祭”时间长,走动频繁的礼生须轮流替换。这两种祭礼形式,均有徽州特色,外地人称为“徽祭”。

谢孝。丧事办完,通常在“五七”之后,孝子对前来吊唁的人登门叩拜致谢,俗称“谢孝”;并置办酒宴酬谢丧期办事的人。亡者若为过60岁者,即为满寿、全寿,酒宴往往办得隆重热闹,称为“寿酒”。客人往往将用的盏打碎了,“寿”便到了。另外主办人家还要给来客一条白毛巾(旧时多为土布大手巾)。孝子守孝三年不饮酒、不看戏、不娱乐,以灰布鞋为标志。满三年大祭,烧灵位“除孝”,变常服。

广东白事酒席,先上三牲(猪肉、鱼子、鸡子),一般不必多拘泥。客家酒席的最后一道菜是青菜。酒席用酒,红事喜庆用酒不拘,但白事酒一般只用黄酒和白酒。饮白事酒时,忌猜拳行令、喧哗及饮醉闹事。

中国的丧葬酒礼习俗,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出现,在正定南杨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细颈陶酒壶,就是一件随葬的酒器,也是开始在丧葬场合使用酒和酒器的证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民间白事礼仪
丧葬习俗
流传至今的风俗习惯;各种迷信禁忌之事
老家农村的丧葬习俗:过程繁琐程度超乎想象,让人胆战心惊!
晨之风民俗散文之《豫东农村的白事(之一)》
“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牢记古人留下来的这些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