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艾灸的基础知识

艾灸文化古人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说的就是使用艾灸进行家庭自我调治。灸法四季皆可,尤以冬季为宜。《孟子》中曾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孔子也说过“无病自灸”的话,可见艾灸这种保健方法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了。《宋史》里还记载着一则故事:宋太宗赵光义病了,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来看望并亲自为其艾灸,可见艾灸在当时已经是很普遍的防病治病方法。

艾灸法——绿色养生疗法

艾灸法,就是借助艾草燃烧时发出的药力和红外线温热刺激,来熏灼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中医理论认为,艾灸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使人体元气充足,精力旺盛,抗衰延年。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能够增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如果长期施灸保健穴位,就能够达到调合阴阳,健脾合胃,固本培元,补中益气,强壮全身,祛病延年的效果。

三十而立要艾灸

艾灸养生,对于30岁以上的人尤为重要。王焘在《外台密要》中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足三里穴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现象。常年坚持,必获殊益。

养生保健灸哪里

灸疗,人体有几百个穴位,怎样拿捏准确?一般人能做到么?再多的穴位,总有关键的几个紧系全身,关乎性命。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

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肾运化的作用。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1.关元穴

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

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

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2.命门穴

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操作:

艾条灸:每穴l 5分钟,三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艾灸罐灸:每穴20分钟,隔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3.中脘穴

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

4.足三里穴

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如何操作:

艾条灸:每穴1 5分钟,三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艾灸罐灸:每穴20分钟,隔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本品以李时珍《本草纲目》配方,选用天然野生道地产地药材----蕲艾精制而成,配以做工精美的温炙筒进行炙疗,在家即可施用,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调和气血、补正固阳等神奇功效,且药香浓郁,提神益气,可用于一切寒性或虚寒疾患,如中风、风湿、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月经不调、宫寒体凉、肝气不舒、腹痛疟疾等等疾病,特别适宜于女性美容健身、卵巢保养、香熏美白,经常使用,能切实改善现代人的亚健康状态,祛除疲劳,舒经散痛,固寿延年。

温灸是洪光经络拍、刮、拔、灸、点穴五大手法之一,是在身体的经穴上或是病患的部位,使其产生温热的刺激,所产生的芳香气味,以能行气血而活动有关的神经细胞,增强活力调整生理的机能,以达防病治病之目的。

温灸的神效、除了可以代替按摩,不必过于用力以减除痛楚,更因《艾》之药效 [善走,通行全身十二经络,[去风逐寒湿而有更好的保健治病功效。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古灸术医学不仅完全符合科学,灸疗的效果也获得极高的评价。

艾灸六大功能:

一、温肌散寒、疏风解表层。

二、温经通络、活血逐脾。

三、温中和里、强脏壮腑。

四、温阳补虚、回阳固脱。

五、行气活血、消炎化瘀。

六、平衡阴阳、保健防病。

艾炎是中医学中防病治病、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是用易燃的艾绒等在体表经穴或患病部位进行烧灼、熏烤,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的功效:

1.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2.调和气血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3.温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

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4.扶正祛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的抵抗力强,卫外能力强,疾病则不易产生,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如大椎、足三里、气海、关元等,可以培扶人的正气,增强人防病治病的能力,而艾灸不同的穴位和部位可以产生不同的补益作用。无论是调节阴阳、调和气血,还是温通经络,扶正祛邪,艾灸对人体起到了一个直接的或间接的补益作用,尤其对于虚寒证,所起的补益作用尤为明显。正是这种温阳补益,调和气血的作用,帮助人们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艾灸现代医学研究的价值: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艾灸的补益作用在消化系统方面主要是通过对胃肠活动的变化,消化腺分泌的变化等实现的。在对犬的足三里施灸时,发现犬的胃肠活动出现兴奋性和抑制性的改变。艾灸对人体内各种分泌腺均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如胃液分泌过多者,灸之可抑制胃液的分泌;而胃液少者,灸之可促使胃液分泌。艾灸对于胆汁、唾液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1)灸天突、百会穴后,脑血流图的若干指标均有显著变化,提示艾灸可以起到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管弹性,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脑循环的改善可加速患者大脑功能和脑细胞代谢的恢复,可提高记忆,改善睡眠,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2)灸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流凝聚。日本金万淳夫等观察艾灸对健康人血流凝固力影响时发现:艾灸后l3小时可见血凝固时间有缩短倾向。艾灸足三里可使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

3)艾灸不仅使施灸部位灼热温暖,局部血容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改变全身的情况。艾条温和灸和文柱隔姜灸左侧足三里穴时,发现因施灸而引起的局部温热或灼痛,皆能很灵敏地反映在右手示指、中指容积曲线的变化上。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艾灸大椎穴可增加白细胞数量,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艾灸大椎可以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的T淋巴细胞(TC)和B淋巴细胞(BC)增加明显,而以TC更为显著。说明了艾灸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艾灸减肥的配方、穴位定位及穴位功效

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而造成身体超重就称为肥胖。人的胖瘦取决于体内脂肪细胞的数目和脂肪细胞内脂质含量的多少,成年后开始肥胖的人多数是细胞肥大而数目无明显增加。

  发胖主要有四种因素:

  ①.遗传;

  ②内分泌功能紊乱;

  ③营养过剩,运动减少;

  ④错误的饮食方式。

  单纯性肥胖一般是指除了前两种因素以外的肥胖,大多数肥胖者属于此类。一般女性脂肪占体重的22%左右,多分布在乳房、腹部、臀部和大腿。

  艾灸刺激穴位,调整全身经络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脂肪的吸收、增加其排泄、达到瘦身功效。

  一、单纯性肥胖减肥主穴:

1、大椎:

  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清热凉血,消炎解毒,对血燥瘀络不通或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面部疾患有卓效。

2、腰阳关: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

  主治:妇科月经失调,内分泌不平衡,臂部过于肥大及男阳痿、遗精等。

3、中脘: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

  主治:可增强胃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还可治疗胃痛、胃酸、哎吐等。

4、关元:

  定位:脐下三寸。

  具有强壮和保健身体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5、居髎:

  定位:在髋部,当髋前上棘于股骨大转子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对臂部和大腿部深层脂肪代谢有促进作用,可提高肌纤维的活力,同时要治疗腰痛和下肢痿痹。

  二、实胖型减肥主穴:

1、关元:

  定位:脐下三寸。

  具有强壮和保健身体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2、大横:

  定位:肚脐各旁开四寸。

  主治:便泌、泄泻、腹痛

3、脾俞:

  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各旁开1.5寸。

  可增强肌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使新陈代谢的机能旺盛,促进血液循环的加快和造血机能的提高。同时对腹胀、便血、哎吐、水肿等有效。

4、三阴交:

  定位:在内踝上三寸,胫骨内侧后缘。

  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对内分泌失调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均有平衡作用,是女性的常用穴,对月经不调、带下、不孕、遗精、阳痿等有效。

5、丰隆:

  定位: 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内与条口相平,当外膝眼(犊鼻)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主治: 气逆,喉痹卒暗,狂癫,足不收,胫枯,胸腹痛,呕吐,便秘,脚气,厥头痛,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身重,经久闭,忽大崩,妇人心痛,诸痰为病,头风喘嗽,大小便涩难。

三、腰肌减肥主穴:

对女性来说,16-46岁之间有三次明显的体型变化,其中变化最剧烈的是38岁前后的三年,这时,肌肉开始下垂,腰间的脂肪赘肉增加,小肚子突出。

  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肌肉老化、荷尔蒙平衡遭到破坏以及疲劳等等。

1、天枢

  定位:脐旁开2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月经不调等。

2、太乙:

  定位:上腹部距前正中线旁开2

  主治:增强腰部肌纤维的弹性,对断裂弹力纤维有修复和再生能力,同时可治疗胃痛、呕吐等。

3、带脉:

  定位:脐旁开直线与腋下垂线相交点。

  主治:妇女内分泌不平横而导致的月经不调,闭经、带下及过度肥胖。

4、肾腧: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内分泌失调而造成的身体过于肥胖或过于消瘦,肌肉松弛,四肢不温或月经不调。腰痛、遗尿,遗精,白带,水肿、耳鸣等。

操作:使用艾灸罐或梅花灸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艾灸补益的常用穴位 

     ◆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还有一种叫做神阙灸脐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葱头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诸药在中药店有售)。施灸时取面粉适量,用水调和作圈置于脐周。取药末6克,另用槐树皮剪成圆币形,将脐上的药末盖好,每岁一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可灸1次,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医说》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中医学文献记载,三阴交能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痹痛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小便不利,疝气,梦遗失精,脐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经》载: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外台秘要》集验:灸丈夫梦泄法,灸足内踝上名三阴交二七壮。

    《千金要方》载:内踝上3寸绝骨宛宛中灸五十壮。主咳逆,虚劳寒损、忧恚,筋骨挛痛…疵气、痔血……凡二十二种病,皆当灸之也。《眼科锦囊》载:上睑低垂轻证者,灸三阴交。

    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睾丸炎,阳痿,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常灸“身柱”穴宝宝多平安 

    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许多脏腑组织的功能还不够健全,中医称之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中特别以肺、脾胃的相对稚嫩为主。也正因为如此,婴幼儿才常常容易患肺系(即呼吸道)和脾胃的疾患,如伤风、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泄、消化不良等。我国古代医家根据小儿的这一生理特点,在医学临床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了小儿防病保健的许多宝贵经验。灸身柱以助小儿生长发育,防治各种呼吸道病症,就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

  身柱穴被日本医学界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日本针灸医家代田文志曾于1938年在长野县小学校为身体素质虚弱容易感冒,患有贫血、遗尿、消化不良的小学生集体施灸身柱穴,连灸了一个月后,被灸学生的食欲、体重都明显增加,学习成绩也普遍提高,外出旅行再也不落后于他人。续灸半年后,一些营养不良、体弱多病的学生大都病况痊愈。此事曾在日本引起轰动,其它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校都效法施行。

  身柱穴在背部第三胸椎(肩背正中央最高脊椎骨下面第三个椎骨)棘突下,含有全身支柱的意思,有补益肺气、止咳平喘、温化痰湿、健脑益智、防病强身的功能作用,能通治小儿科的多种疾病。在《养生一言》一书中,就有小儿每日灸身柱穴,能宣通肺气,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是保证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由于身柱有健脑益智作用,经常施灸也能健全小儿神经系统,促进大脑发育,增强智能。

  小儿灸身柱的方法,一般用如香烟粗细的小艾条悬灸(燃端距皮肤3 cm上下)35分钟,每周灸23次,可连灸数月。由于小儿皮肤娇嫩,对艾灸的温热度比较敏感,加上婴幼儿无知好动,不易配合,故在施灸过程中要格外小心。施灸者要将自己的手指置于穴位两旁的皮肤上,以感知艾灸热力的强弱,防止烫伤幼儿皮肤。

  身柱穴除了运用灸法之外,还可以施行拔火罐法,拔罐时应选择口径稍小一点的罐具,拔后置于穴上不动,停留10分钟左右,叫做“坐罐”;若先在罐口涂上少许润滑油(如凡士林或食用油),罐具吸附于穴位上之后,手握罐底,水平向上下左右移动火罐,叫做“走罐”。走罐可反复进行,直至局部皮肤发红为止。由于小儿皮肉娇嫩,为防火罐温度过高烫伤皮肤,拔罐时火力不宜太强,以免火罐吸拔过紧,取罐时用手指轻轻按压罐口皮肤,动作要轻,切忌硬拔。 

    ◆祖国医学有一种历史悠久的隔姜灸疗法,它是在艾柱与皮肤之间隔一片生姜,而后点燃艾柱治病的方法。此种方法既疗效独特,又简单易学,且舒适无痛苦。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疾病的隔姜灸疗法,供参考应用:

  尿频:令患者仰卧,腹部放松。 

  取鲜生姜切为2毫米厚的薄片,以三棱针或针灸针在姜片上刺几个小孔。然后,把姜片置于中极穴(肚脐下4)、关元穴(肚脐下3)、气海穴,既可三穴同时施灸,也可分别施灸。将艾绒捏成花生大小的圆锥形艾柱,放在姜片上并从顶端点燃,此为1壮。每穴灸35壮,每日1次,7天为1疗程,一般1疗程即可见效。

  便秘:取神阙穴(脐中),把普通食盐置于其中,后在食盐上放置直径约为0.30.5厘米的姜片,厚约34毫米,上置艾柱施灸,连续灸20分钟,至皮肤发红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胃病(尤其是虚寒性胃痛):取中脘(脐上4寸处)、内关(手腕内侧正中上3寸处)、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处)。把生姜切成0.1寸厚的薄片置于以上各穴,取捏成宝塔糖样大小艾柱,置于姜片上施灸。每穴1柱,大约灸45分钟,12次。

  气管炎:白芥子3克、半夏3克、公丁香0.5克、麻黄5克、细辛2克、麝香0.2克。上药共研为细末,取适量填满脐中,把1片厚约3毫米的姜片盖在药末上,上置大艾柱施灸。每穴灸1次,10次为1疗程。 

   ◆再谈延年益寿灸法诸穴意义与作用!

    灸法是祖国医学中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常用保健方法。正如《扁鹊心书》云:“于人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然未得长生,亦可保命百余年矣。”宋-王执中所著《针灸资生经》特别推荐摄生保健灸,认为常灸气海、关元等穴,有强壮抗衰作用,对中老年人多种疾病有防治作用。宋-窦村更明确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促命之法,灸法第一。”特别是冬季,灸法更为适宜。现将常用灸穴及其主要治疗作用介绍如下:

足三里时是足阳明胃经穴。在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距前嵴一横指。足三里是强壮要穴,常灸此穴有固肾益精、益气养血、温运脾阳,健胃厚肠,预防早衰之功效。《千金方》曾强调“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研究表明,常灸足三里,能增进食欲,强健体质,使人精力旺盛,免疫功能增强。灸足三里还有抗血液凝聚作用,能预防血栓形成。日本医生称其为“长寿穴”。

   气海是任脉经穴,位于脐下一寸五分。也是强壮要穴。灸之能壮阳益气、安神补脑、固肾益精、健脾益胃、固冲任之气。《针灸资生经》说:“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急久不瘥,皆灸之。”

关元在任脉循行路线上,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三寸。亦为强壮要穴。如《针灸资生经》说:“若要安,丹田(关元)三里莫要干。”又说:“脏腑虚乏,下元虚惫等疾宜灸丹田。”

   命门位于第二腰椎直下。灸命门有补肾壮阳、健脾益胃、调节精神、强健筋骨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腰腿疼痛、关节痹痛、头昏耳鸣、腹泻食少、下肢浮肿、遗精滑精、气短神怯、老年痴呆等症。 

    肾俞在第二腰椎下旁开各一寸五分。灸之有补肾壮阳、益气安神、健脾益胃以及强壮作用,多用于治疗肾气虚衰、腰酸疼痛等症,并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

    神阙即脐中。常灸此穴能益气补阳,温肾健脾。宋-窦材说:“依法熏蒸(神阙),则荣卫调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凡用此灸,百病顿除,益气延年。”

    中脘居脐上四寸。灸之可健脾益胃,培补后天,增进食欲,益气养血。老年人经常出现脾虚胃弱,饮食不思,面色萎黄等症状,宋-王执中指出:“脾胃病者,宜灸中脘。”

    涌泉是肾经首穴,位足心陷中。常灸此穴有补肾壮阳及强壮作用。正如俗语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常灸此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免疫功能增强,对老年人的哮喘、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高血压、头痛耳鸣、神经衰弱等有防治作用。

总之,灸法是防治老年病的重要方法。常灸上述诸穴,能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和营卫,谳和阴阳,补益气血,协调脏腑,以达到治病强身、防老抗衰之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艾灸:补肾最快最好方法 不信你试试
艾灸疗法汇总
神奇交信穴,交通调理脾肾的穴位,主治女子月经不调漏血不止
艾灸方案
图解中庭穴的位置及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 白环俞穴:主治月经不调,腰部疼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