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班规:管制还是激励

班规:管制还是激励  

         提起班规,我们往往把它和约束、规则甚至惩戒联系在一起,面对现实世界里屡屡出现的“雷人班规”、“另类班规”,我们不解、迷惑甚至无措,是学生不好“管”,还是教师不会“教”,班规,是教师治班智慧的集中体现,还是学生自主管理的最大展示?今时今日,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班规?

 

    “我生性不爱受困,常常违反班规,班主任常罚我抄班规20遍,我只好3支笔一起握。我常对人说,我的一手好字就是这么练出来的。”这是作家韩寒对“班规”的调侃。
  虽是调侃,但不难看出“班规”给人留下的坏印象。更有甚之,我们在现实中,常常看到各种各样的“雷人班规”、“另类班规”:迟到1分钟,罚款1元,早恋罚款20元;考试落后5名,首次处以30元罚款,如果不交就会被记入“诚信档案”;不准带手机到学校,一旦发现就没收,代管到毕业……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规,一个只对班级组织所有成员产生效力的规则,可能只有寥寥几条,也可能多达几十条,但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但提起班规,为什么教师头疼,学生难受,媒体热炒?


没有班规,不成方圆?
     在教育网站K12的一个班风论坛上,一位教师晒出了自己制定的“班规”:
  一、自信、励志、合作、竞争是本班的班级精神。
  二、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团结向上、自强不息、全面发展、不骄不躁、纪律严明、永不言败是本班的班风目标。
  三、具体管理办法:分出勤、卫生、奖励政策若干章节。
  在出勤章节,该教师下设3条:课堂旷课每次扣3分,迟到每次扣1分;早操、课间操每缺一次扣2分;集会或集体活动无故不参加每次扣3分。
  ……
  与上述那些“雷人班规”相比,这个班规显然是比较“正常”的。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王晓春老师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班规:“把‘自信、励志、合作、竞争’写进班规,只是教师表达自己的主观愿望而已,‘自信、励志、合作、竞争’都不是能‘规定’得出来的,没有可操作性。计分、评比这么繁琐的事情,只能浪费师生的时间。”
  其实,不管是“另类班规”还是“正常班规”,它们都有相似之处,都与“惩罚”联系一起,不管是罚钱还是扣分,反正是“一罚了之”。为此,有专家反对用班规管理班级,认为这样做太过于功利,把教育简单化、技术化,但现实是,很多教师对班规持支持态度。
  “教师光说不行,现在这些孩子,谁听你的?必须动点真格的,先让学生明白这点,班主任接下来的管理才能合理合法、有理有据,才能让学生信服。”而所谓动真格的当然是罚,抓手无疑是“班规”。 
  “作为班主任,毫无疑问,首先应把建章立制作为最初班集体建设的重点,有了制度,才能形成集体。”一位班主任告诉记者。
  “很多班主任带了多年班,管理能力强,经验丰富,也能利用个人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可就是不太重视制定班级规则,遇到问题逐个解决,哪有漏洞就堵哪儿。这样不仅自己辛苦,管理不好班级,也教不好学生啊。” 提起班规,班主任也有自己的委屈。
  事实上,很多老班主任给新班主任传授经验时,大多会强调班规的重要性。在一些老师的心中,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绝招之一,就是别具一格的班规。“看了那些细致的班规,我自叹弗如。”很多教师是带着仰慕的心态,效法魏书生,学着制定自己班规的。
  “班级,是一个群体。群体,首先是秩序,然后是发展。秩序也好,发展也罢,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有一种公约力。而班规就具有这样的公约力。”天津市杨村一中副校长、德育特级教师周玉波也这样说。
  问题出在哪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大概是老师们最爱说的一句话了。可是我觉得许多校长和班主任只是用这句话,为自己任意出台各种‘土政策’做借口,很少有人认真探究,所谓‘规矩’是怎么产生的,它的使用范围如何,实际效果如何。”王晓春说。


规矩是怎么炼成的
  一位老师讲述了自己班规的诞生记:
  分析:本学期,本年级一半以上的调皮捣蛋者来到了我们班,行为习惯不良的多,学习习惯良好的少;带好头的人不多,带坏头的倒不少;成绩好的不多,成绩中下等的不少……
  策略:红军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统帅千军万马;小小一个班级,不用过于繁杂,要简单易行。
  为此制定三条班规,不能迟到,违者扣分;按时上交作业,违者扣分;抄袭作业或者考试作弊者扣分。重大违纪由教师另行处理。
  “这三条班规,看似稀松平常,但用来治班,绰绰有余了。”该老师不无得意地说。
  这样根据班情制定的班规,会产生效果吗?
  “我每接一届新生,都会指导他们制定班规,但是从不代替他们做。班规从哪里出来,由谁制定,是班规能否坚持下去的关键。”“班主任工作半月谈”领军人物、全国知名班主任、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一中教师郑学志显然对上述班规的“出炉过程”并不认同。
  “很多老师反映,他们的班规为什么执行不下去,而且常常中途流产?我想关键原因就是他们的班规是老师自己制定的,一厢情愿地想管住学生,因此,班规一出台,就和学生形成了对立。”郑学志说。
  在他看来,一个好的班规,应该是学生自己主动提出来,并且在他们中间反复酝酿、成文和修改,最后全班同学表决通过,这样学生才会从骨子里认为,这个制度是他们自己的,他们没有理由不遵守。
  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周玉波从心理学角度对班规进行了解读:“班规毕竟是一种约束力,而约束力大多是使人不舒服的。所以,班规的关键是心理认同,心理认同的事,天塌下来也会集体顶上去,心理不认同的事,树叶落下也会四散避开。所以,制定班规之前,打造认同的心理环境更为重要。”
  如何打造-种认同的心理环境,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充分发扬民主,让全班同学反复讨论班规,这个过程就是心理认同的过程。与郑学志老师一样,周玉波认为,班规最忌讳的是班主任硬性规定,或是班干部硬性规定。
  2005年,《现代教育报》曾经刊发了《美国中学制定班规的四个方法》一文,受到一些老师的追捧。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美国中学制定班规有以下四个方法:建立契约、探讨规则、分享问题、描述理想。
  以建立契约为例,在制定规则之前,教师会先问学生4个问题:你们希望我怎么对待你们?你们希望如何相互对待?你们认为我希望如何被对待?如果有了冲突,我们应该如何相互对待?接下来,学生分小组讨论了这些问题,并把回答写到一张有表格的大纸上张贴出来,这就是班规。而以描述理想为例,教师会让学生分组描写他们理想中的班级,然后把文章里“最重要的词或短语”画下来,从中选出最有代表性的5个词语或短语在班上分享。这样,一个简单明了的班规就出来了。
  对照中美班规产生过程的不同,我们发现,不同的教育思想,决定了班规的诞生形式,决定了班规的内容,决定了班规的有效性。
  但很多老师还是有疑惑,班规,应该规定些什么?


“惩戒”还是“激励”
      2008年,一则“温馨班规”的新闻再次吸引了大众的眼球。
  事情源于郑州市二七区实验小学的一次“班规”尝试:以各班级为单位,由学生集思广益出台班规,以班级制定的标准来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惩戒:学生上课捣乱,倒一周垃圾、罚跑步;桌凳摆放不整齐,搬走凳子,站着听课;犯了错,唱一首歌或表演跳舞、讲故事;不爱护公物,把自己最心爱的文具让别人代管3天再使用……作为郑州市二七区教体局进行教育惩戒的试点学校,实验小学的“温馨惩戒”赢得了褒贬不一的“回头率”。
  其实,班规为什么一直以来饱受诟病,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民主化”程度不够,更是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班规意味着惩戒,而教育惩戒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
  尽管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但现实中,该不该惩戒,如何惩戒,尤其是在班规中如何体现惩戒,都是争论不休的话题,一直没有定论。
  对此,周玉波建议,好的班规应该以奖赏为主,但必须兼有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但一味惩戒的教育会使教育畸形。让他担忧的是,现在的班规大多还是停留在以惩戒为主的习惯思维中。
  “以惩戒为主的班规不是不可以,问题是我们要改变一种认知上的框囿,班规不一定都是刚性力的。刚性力有着极大的规束作用,但也容易给心理带来伤害。”周玉波说。
  在郑学志看来,班规不仅仅体现出对学生的约束,也不仅仅是体现出教育的惩戒,如果班规仅仅是这两个作用,那就把班规最美好的东西丢掉了。
  “班规最重要的灵魂,应该是教育,而不是约束和惩罚。这是班规和其他任何一个行业规定、任何一种法律制度规定本质不同的地方。班规重在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孩子的美好品德,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自主发展的环境。”郑学志说。
  风靡网上的隆·克拉克所著的《55条基本班规》(中译本书名为《优秀是教出来的》)和《教育者的11项卓越品质》,被很多老师看作是班规的样板,真正体现了“养成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在全美最佳教师奖得主——隆·克拉克制定的55条班规里,其内容大多是与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关的,比如与大人应对,要有礼貌,有分寸;与人互动,眼睛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别人有好表现,要替他高兴,鼓掌至少持续3秒钟;尊重别人的发言与想法……这55条班规,没有我们班规里常见的扣分、罚款,也没有大话、空话,而是在具体行为要求下细致、可行的操作方法。
  值得肯定的是,开始有一些班主任逐渐改变自己,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约束和规则。“班主任工作半月谈”是很多教师自发组织的班主任自主管理研修平台,参与教师1300多人,惠及学校367所。广西钦州的温爱娟老师就是其中一员,她的尝试是用童谣把班规形象化,比如一曲“水龙头,哗哗哗,小朋友们爱惜它,不用水时关掉它”,虽然简单,却朗朗上口,告诉孩子们该怎么节约用水,怎么使用公用水龙头。还有深圳市光明新区光明中学教师钟杰的《做人要则41条》,如放学离开教室,每个人都要收拾自己的地盘及将椅子或凳子推进桌子下面;说话时,必须看着听话人的眼睛,等等,与克拉克的55条班规有很多相似之处。


“人治”还是“法治”
     坏班规各不相同,好班规却是相似的。
     在郑学志看来,一个好的班规至少应该包含以下要素,而且按其重要性应该如下排列:1. 有教育意义;2. 民主,体现爱的精神;3. 来源于学生,能够被普遍接受;4. 详细具体,可供操作;5. 定性定位准确,用语规范具体。
   “其实,就是要民主、科学、实用和有教育意义。这应该是好班规评价的标准,缺一不可。”郑学志说。
     用这5条来衡量,显然很多班规是低效、无效甚至“有毒”的。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雷人班规”相继出台,为什么学生如此厌恶班规。
  “用所谓的‘雷人班规’治班,是对班规管理班级的误读。班规不仅仅是管人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不能以个人好恶为转移,而是以制度为依据,让学生学会自治,学会民主管理,从而让自己最大限度地解放出来,专心研究教育管理中的其他问题,避免自己成为学生的高级保姆。”郑学志说,为此他特别强调“以法治班”。
  无独有偶,王晓春老师也特别强调班规要从“人治”走向“法治”。他说,许多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认为,国家赋予教师教书的权力,教师无论说什么,学生都应该照办。但教师只有在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管理学生时,他才代表国家,超出这个范围,就只代表他自己。比如有的学生对老师讲课中的一个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老师驳不倒学生,就要求学生必须同意自己的意见。这就是用行政手段给知识问题做结论,也就是通常说的“人治”。
  从“人治”到“法治”转变的过程,无疑是艰难的,尤其是对教师自身权威和地位的一种挑战。最直接的表现是,作为班规制定的参与者,班主任是否受班规的约束。
  著名特级教师、“依法治班”的倡导者李镇西,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
  早在1987年,李镇西因为对班上学生发怒,违反了班规,被罚扫地一天。此后,在带这个班的两年多时间里,李镇西又因各种“犯规”而5次被罚。从最初学生因老师自愿受罚而表现出的欣赏和称赞,到此后觉得这是一件自然的事情。李镇西坦言,他喜欢这种变化,这说明,集体权威开始取代班主任的“个人权威”而存在,这样的教育真正充满了社会主义的平等意识与民主精神。


“真民主”还是“伪民主”
  从某种意义上讲,班规考验着教育者的智慧。而提倡“依法治班”、讲“民主参与”,是不是就意味着班主任放手不管?
  2010年,一个极端案例回应了这个问题。15岁的河南省孟津县西霞院初级中学初一学生雷梦佳和同学打架,老师让学生自主管理,发动全班同学投票,决定是让她留下学习,还是请家长将其带走家庭教育一周。在得知自己被大部分同学投票赶走后,雷梦佳留下遗言,投渠自杀。
  “我们为学生的遭遇感到悲哀的同时,也为这名老师对民主和自主的误读倍感沉重。”郑学志说。在他看来,这不是民主,也不是自主管理,而是一种假借民主的名义进行的暴力和专制。
  “首先,这种民主是‘被民主’。教师发动学生投票,‘发动’二字暴露了老师强行干涉和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和表决权。其次,‘民主’用错了对象。用投票的方式处理一个学生的个人学习权利,无论程序多么完善,本身就是不合法的。我们可以用民主投票的方式决定一个处理打架事件的规章制度的去留,但是不能用投票的方式决定打架学生的去留。这是群体暴力对个人合法私权的干涉,是打着少数服从多数旗号的‘伪民主’。再其次,教师把教育简单化为‘民主’投票,更是不对的。”郑学志说。
  为此,郑学志特别强调,在进行民主教育、推行民主管理之前,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加强对民主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真正把民主还给学生。
  “学生的智慧是无限的,只有他们才知道把什么样的衣服穿在身上才是得体的。在班规的制定上一是要敢于放手,一是要给出足够多的讨论时间。”周玉波说。
  两位教师都强调的“敢于放手”,其实正是推动“依法治班”很大的动力。与以往陈旧、保守、落后的班规不同,新班规折射出一种新的师生关系,建构起现代学校制度的基础,培育出一种公民意识。
  陶行知曾经说过,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而在郑学志看来,班规这个小契约恰恰能实现这一理想。
  “班规所体现出的民主、责任、爱心和平等,能够让孩子们明白,一个好制度对美好生活有多重要。这样,他们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就会打上民主、责任、爱心和平等的烙印。如果班规里缺乏这些关键元素,仅仅是想管住学生,守住学生,制造听话的孩子,我想,那样的班规培养的就不一定是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人。”
  “用规则看护心灵,这就是班规的最大作用。”郑学志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主任 工作
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点看法
培训资源4
李镇西:为什么学生犯了规受罚就叫“理所当然”,而老师犯了规受罚就叫“品德高尚”?
班主任经验交流
管,是为了不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