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丹:传统文化最核心的是教孩子做人的规矩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有关教育改革的篇幅并不长,只有短短三段话。其中,特别提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且位置很靠前。这很引发人的思考。
            回顾整个二十世纪,我们不断地颠覆,不断地破坏,不断地斗争。中国现在各个方面的掌门人、中年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成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很多人是生于反右,长于“文革”,世界观形成于批儒批孔。学生批斗老师,人们之间猜忌、冷漠、攻击,这些东西是专业知识课程可以磨合、解决掉的吗?我们为什么在今天还有很多公共空间的暴力,包括网络上的暴力,这些东西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我并不认为我们的专业知识提升了,就一定能够获得人的自我确认和自我行为的规范。
           所以我在这里呼吁,中小学校不仅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且要着力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一个民族不能数典忘祖,就像一个人永远不要笑话自己的童年一样。因为童年学的是做人的规矩,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传递做人的规矩,并让孩子从这些规矩中获得自我确认能力和自我行为规范能力。大家都知道孟子,他把孔子所讲的“仁义礼智”四个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把“仁义礼智”归结到一颗初心、本心上。所谓“仁爱”,无非就是一个恻隐之心;所谓“大义”,无非就是一个羞恶之心;所谓“礼”,就是恭敬辞让之心;所谓“智”,在孟子看来,不是知识,而是是非之心。我也想说,在知识教育如此发达的今天,知识等同于智慧吗?有了知识就会拥有是非之心吗?恐怕不见得。
      “智”的概念,从孟子到明代大儒王守仁,一直在不断地被提及和诠释。王守仁所提出的新学,最重要的观点就是“知良知”。他说,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孔孟诸王走过的这条路,其实就蕴含着中华民族一个独特的文化基因,即“智慧是要明辨是非”,用农民的话说更明白,就是“得知道好歹”。
           过去在很多村子里,都有一些目不识丁的大娘或奶奶,邻里吵架了,家庭纠纷了,孩子不念书,都可以拎到老太太面前。老太太虽然不识字,但是明事理,说得大家心悦诚服,起码告诉孩子不敢伤天害理。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它让一个社会的人心凝聚起来,有一个核心的东西,带着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一直呈现向上、向前的状态。
       人类历史上有四大古文明,分别是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前三种文明都断裂过,只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从未间断。为什么?因为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一直没有消失,它们塑造了中国的精神和灵魂,也决定了中国式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
            我一直喜欢《浮生六记》。芸娘和丈夫喝着粗劣的茶叶,她就把茶叶放在未开的莲花中,用绳子绑上,早上露水未干时再拿下来;第二天晚上月光下,再放到另一朵莲花中。连续三天后,粗野的茶叶也能喝出清香的莲花的味道。
这是什么?这就是传统中华文化所称道的艺术。艺术不见得要考级,而是一个人能够在平凡朴素的日子里活得生机盎然的能力。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告诉我们要信任艺术。不要动不动告诉孩子,弹琴可以加分,跳舞可以考级。要让这些事情变得纯粹起来,变成一种审美的、日常的生活方式,让一个人哪怕在最孤独、最具挫折感的时候,也能活得有尊严,活得有乐趣。
             我总是认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我们这个民族的顶级大智慧,让个体在面对大变化的时代时,能够坚持一些万变中的不变,比如人性的善良、有尊严、明是非。这,不比许多事情重要得多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次读完30部国学经典
中华5000年所有经典知识, 太齐全了,快收了! 留给孩子!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让优秀传统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中华文明的核心书籍有哪些?
线条是书法的生命—再论伍炳亮书法艺术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