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作者: 任环彬  日期:2008-03-22 16:56:32

一、课题的提出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在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青少年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但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学生具体道德行为养成的研究还是不够。总的来说,对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往往注重“知、情、意”几方面的研究。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

我国自2000年以来,每年以“蓝皮书”的形式发布中国少年儿童状况的年度报告,为我们进行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我国研究成果(出版专著)主要有:《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走进学习时代》。我国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仅进行这样的一般理论研究,在实际的青少年德育中,对于克服过于注重说教以及“高大全”等现象是不力的,青少年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很难形成。

(二)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初中生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全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提出的“好习惯培养计划”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已经进行过多项相关研究。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开展了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学校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绵阳市中学生礼仪规范》和《禾加初级中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为行为习惯培养教材,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以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星级学生评比为主线来强化德育管理。几年的实践,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已基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我校逐步走出一条以养成教育夯实学校德育,进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之路。

(三)选题的意义

1、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推进以德治国的落实,早在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就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出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

2、学校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广大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基于以上社会现状,我们提出了《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指中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将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一系列习惯,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一)理论价值

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和初中生道德发展和形成的理论研究,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二)实践价值

为了进一步推进以德治国方略的落实,早在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就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出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开展这项研究,我们将着眼初中生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初中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以使广大初中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初中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外国有句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做人是挺难的,一定要从小就加以训练,养成种种优良的习惯和态度,在小孩子时代已经受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问题。“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

由此可见,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培养一代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且,这对于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青少年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人们常说,忘不掉的是素质,而习惯就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习惯的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新世纪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研究良好习惯养成教育问题。

2.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

在新时期,党的十六、十七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新的奋斗目标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是必须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高素质的公民。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是成长中的小公民。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从长远看,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帮助广大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重中之重。青少年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是处于生长发育中的社会公民,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他们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如果说以德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话,那么青少年的道德培养就是这项工程的基础工程。

3.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就普遍的学生状况来说,他们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如,我们德育工作调子很高,但脱离学生的实际;有的教育活动只重形式,不求实效;还有我们对养成良好习惯教育在落实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等原因。对我国青少年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万丈高楼平地起”,整个社会道德大厦的基础必然建立在全体公民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健康人格的培育,对一个民族良好形象的树立,都具有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中央两厅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中学德育工作中要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我校的情况来看,学生流动性大、留守学生多,行为习惯差,抓养成教育,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提出了“德育为先,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正符合我校的需要。

4.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就我国目前中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个尴尬事实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居然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当程度的行为习惯教育和基本的道德教育,为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补课。可见,培养青少年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青少年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另外,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育,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青少年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落实《建议》精神必然要求改进和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广大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

三、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一)社会背景条件。以德治国的方略的落实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国家政策大背景。早在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就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出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开展这项研究,我将着眼初中生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初中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以使广大初中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初中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二)学校基础条件

1.师资力量较强

禾加初中逐步形成了“德育为先,让学生成人成才”的办学思想,确立了“文化治校,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管理思想,学校已经建立和完善了校长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骨干作用、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制定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德育规划和工作措施,课题所需人力、物力、经费是完全能得到保障的。我校,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学校现有中学高级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10人,他们中大多数人将成为本课题组成员。现在课题申报成功,我校将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全力支持本课题的研究活动,力争使本课题研究达到预期效果。

2.德育工作力量较强

学校有完善的德育工作制度,有一支能打硬仗德育工作队伍。学校分管德育工作的宋强副校长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多年,并一直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和研究,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一支思想素质高,有爱心、有恒心、有丰富班务工作经验的班主任队伍。近年来培养了一支敢管善管的学生干部队伍。

3.科研保障条件

研究资料的解决方式:购买相关书籍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学校专题研究资料库。学校调拨充足的研究经费,为课题组成员安排必要的研究时间。还可以调动其它因素辅助课题组开展研究活动。我校成立了以赵校长为组长,学校教导主任及政教主任为主研员,班主任为成员的教研领导小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一定的基础。形成在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体教职工参与的研究模式。

总之,本课题组具备完成研究任务的主要客观条件。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2、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五、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培养青少年各种良好习惯为主线,渗透于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所以实施养成教育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它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一个广泛的教育网络。培养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在做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坚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这些良好习惯都需要在中学生日常行为中培养。

(一)研究的重点

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广,我们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校内。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将学生的习惯培养分为四个子课题,然后将这四个子课题再进行分解,分别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将结合我校的情况,以卫生健体习惯作为研究的突破口。

1、中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研究。(社会公德、仪表仪态、礼貌待人)

2、中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听、说、读、写、思的习惯)

3、中学生良好卫生健体习惯的养成研究。(卫生、劳动、体育锻炼、安全等习惯)

4、中学生良好行为道德习惯的养成研究。(自尊自爱、遵守纪律、勤劳简朴、严于律己等习惯)

(二)研究的难点

1、学生的基础较差。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学生在常规行为习惯方面表现不是很好,给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2、家庭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农村留守学生多,家长对子女的成长关心不够,家长的文化程度的偏低,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对头,导致了学生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大部分家长只管孩子上学没有,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

3、道德意识怎样转化到学生的行动上,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六、本课题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1、全面系统地研究义务教育现状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影响。如义务教育阶段德育现状问题,从而找到其中与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相关的内容,发掘、构建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系列措施,特别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体系,形成农村初中学校行之有效的全员育人的德育模式及其保障机制。

2、“留守学生”行为规范特点及养成教育对策。

七、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径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自我反思法、讨论与总结。以建立制度,设立基地,抓好宣传等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通过预诊,提出问题,收集与讲座信息,拟定具体计划、行动(实施行动)、评价总结和再诊断,以探索出一套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2、访谈法:由参研教师采访调查对象,提出问题,由访谈对象作答并将意见和表现详细记录下来,进行汇总分析,并得出结论。

3、讲授法:聘请专家、兄弟学校在该领域的资深教师对参研教师进行通识培训,介绍关于远程教育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以改变教师的观念,建构起有意义的知识体系,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4、案例分析法:教师和学生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后,对学习方法及模式的转变进行呈现、描述与分析。

5、自我反思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之后,产生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用于课题的研究。

6、讨论与总结:利用实际应用中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讨论并进行总结。

(二)研究途径

1、诵唱、创作“行为规范“诗歌。在实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我将紧紧抓住诗歌主题鲜明、简洁明了、学生易学好懂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年龄特征和知识程度,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搜集诗歌、创作诗歌和诵唱诗歌的活动。通过此活动,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进一步促进我校的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

2、活动育人。开展文体艺活动、重大节日活动、系列专题教育活动。

3、教师言行育人。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4、课堂育人。发挥个人学科的育人功能,知识传授与德育结合。发挥主题班会的育人功能。

5、阵地育人。黑板报、升旗仪式、学生会监督岗,校外德育基地,手抄报、广播站、图书室、劳动基地(卫生包干区、花圃分班管理),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知心信箱。

八、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和实效化,促进学校养成教育工作更有效地开展。全面提高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速率和优秀率,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校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在课题实施期间,总结以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主题的报告、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制度、措施、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内部印行,争取正式出版)

3、按年级编写关于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设计。并形成专著《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正式出版),《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方法课件选》(若干辑)。

4、发表有关养成教育的论文、教学案例10—20篇。

(二)预期研究成果

1、2007年2月——2007年12月,规范班级誓词及队列广播操并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为突破口的经验。成果形式:以班为单位进行各种比赛、竞赛,并形成研究报告、论文。

2、2008年1月——2008年12月,形成校内课间活动及校外生活良好习惯培养模式。成果形式:系列论文——《论文集》、光盘。

3、2009年1月——2009年12月,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模式。完成若干质量较高的论文,初中学生养成教育的经验汇编和论著。成果形式:论文、专著、结题报告。  

九、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课题的实施步骤

我们从本校实际出发,建立“班级誓词”和“以学生队列广播操训练”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活动的培养工程,以形成课题实施的基本流程。“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分三个阶段实施:规范班级誓词和队列广播操并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为突破口的经验、形成校内课间活动及校外生活良好习惯培养模式、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2007年2月——2007年12月):规范队列广播操并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为突破口。

(一)建立六支队伍,构建全方位结构体系。

在学校的帮助下建设六支队伍,形成教育网络,调动各方力量,加强对养成教育的训练工作指导。

1、学校教育领导小组。实行由校长负责,由政导处、教导处、工会、团支部、学生会负责人及各年级组长等组成。

2、年级养成教育训练指导小组。实行每个行政负责抓一个年级,年级组长、同级教师责任制。

3、班级养成教育训练小组。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协助,组成班级训练小组,共同采取措施对学生全面负责。

4、团员养成教育监督小组。由团支部辅导员负责,各班行为规范标兵为成员,对全校的学生行为表现进行日日监督检查。

5、家长委员会检查监督测评小组。负责对学校课题落实的检查,监督,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

6、社会评估小组。外聘的校外辅导员任组长,每月组织一次校外辅导员深入社会调查评估,包括“三室一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网吧室、舞厅)、派出所等部门,全面了解学生在社会的表现,并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对策。

(二)规范班级誓词并成为学校的特色,规范学生的队列广播操,并能达到甚至超过我县一流学校的水平,成为同行中的示范学校。

(三)以班级誓词和队列广播操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据“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可巩固学生的道德认识,锻炼学生的意志,强化学生的道德信念。学生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对坏习惯也自然产生一种矫治、防御作用。本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达到自觉的程度。

第二阶段(2008年1月——2008年12月):形成校内课间活动及校外生活良好习惯培养模式。

以学生仪容仪表的规范、队列广播操、清洁常规、寝室内务整理为载体,把学生的规范行为迁移到生活、活动的领域之中,并对养成教育的实践过程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筛选,总结出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模式。本阶段,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达到自觉至自动化的程度。

第三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模式。

在强化训练中,寓“良好的行为规范”迁移于各科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堂常规竞赛”等,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严格的督促和训练。同时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进行评定,进行反馈激励,学生的良好习惯也随之而得到巩固并向更高层次发展。

课题研究的进度和时间安排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3年(2007.2——2009.12)课题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按照年度进行。

第一阶段为课题的启动阶段,时间初步定在2007学年度,主要工作包括课题方案的设计、研究梯队的组建、组织和管理机构的建立、有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有关人员的培训等、编写关于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设计。

第二阶段为课题的实施和实验阶段,时间安排为2008学度年,主要工作是根据年级全面开展课题研究,进行具体实验,进行个案追踪与访谈、理论研讨、指导与培训,推广成功经验等等。

第三阶段为课题的验收和总结,时间预计在2009年,主要工作是验收课题,总结和评定实验成果,发布研究报告,推广科研成果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个性品质养成机制的研究》结题报告--钱进教育博客
小学“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方案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学生积极的生活方式的培养的实践研究 宫占坤 少年儿童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希望,所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小学时期的孩子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