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61岁的《祭侄文稿》,被台北故宫送去了日本

《祭侄文稿》是一份草稿,颜真卿给侄子写悼文打的草稿。


这篇文字笔墨潦草,圈圈改改,靠着一腔孤愤,和着血,和着泪写出来的,很多地方笔墨都断了、干了,硬生生拖出了字迹。那是一个老人,对着破碎的山河、殉国的侄儿的头颅写下来的。


这份书法,不只是书法,是忠魂泣血,是孤臣悲歌,骂尽天下贼臣奸狗,哭尽天下义烈男儿,是我华夏的精神灵魂所在。


这是无价的国宝,是“天下第二行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如果不能出现,这就是天下第一行书了。《祭侄文稿》天上地下只有这么一份,原本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绝大部分国人都没福看过一眼。


1261年了,一千二百六十一年了啊,氧化、潮湿、风化......我们的保存技术再高超,墨汁中的碳元素再稳定,也让它变得脆弱无比,经不起任何折腾了,每打开展览一次,都是在折它的寿。


然而狗日的台北故宫博物馆,在去年11月24日宣布,要把《祭侄文稿》送去日本展出,目前,东京博物馆也证实了这一消息。


东京国立博物馆官网发布了新的展览信息:将于2019年1月16日在该馆举办“顔真卿 王羲之を超えた名筆(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别展。届时,台北故宫珍藏的颜真卿传世名品——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也将亮相。



这帮狗日的杂种,为了几个台湾政客的痴心妄想,为了那点阴险龌龊的政治目的,居然把祖先留下最珍贵的东西,送去日本献媚取宠!写到了这里,我哭了出来......真是一群狗东西!!!


我不是个文化人,但我自幼也学过书法,书法和写作也是我赖以谋生的两个手艺,我从小临摹最多的其实也不是颜真卿,而是柳公权和欧阳询。


小时候我喜欢毛笔,舞弄舞弄之后,掌握了笔画和架构,六岁的时候,我爸表示教不了我了,给我找了一个90岁的老爷爷教我,这个老爷爷是个退休老干部,县城书法协会的主席,于是我就跟着他练字。


那时候我是个熊孩子,不懂事,经常偷懒,老头子老眼昏花,耳朵还聋,脾气却很大,总是纠正我的姿势和发力的方法,他让我站着写字,笔杆竖直,悬着手腕,说身正则笔正,甚至要在笔杆上放一个酒盅,无论我横折撇捺,酒盅都不能掉下来。


我喜欢柳公权和欧阳询的字,因为前者看起来傲骨铮铮,后者看起来奇崛而秀气,而老头子总让我每天临写几个颜真卿的字,我瞧着颜真卿的字帖,除了《多宝塔碑》,其他大多字体“雄浑”,看起来有点“胖”,实在是不符合我的审美,于是故意把他的字临出欧阳询的调调。


老头子看了大怒,说你这是侮辱颜鲁公,我说他的字有点胖......感觉没骨气.....老头子气的把笔杆子敲我头上,罚我跪下:“没骨气?让你跪你就跪,你才没骨气!你知道颜鲁公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我摇头说不知道......


老头子叹了口气,拿起一支大笔,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字——“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老人很老了,手有些抖,但是这几个字,写得龙蛇飞走,笔画森然,凌乱中有着杀气、怒气、和绝望的死气.....


我看傻了,老人问我:“这几个字,有没有骨气”?我惶恐万分,连忙点头,老人叹了一口气,说:“这是颜鲁公的行书,叫做《祭侄文稿》,我摹写的是其中几个字......你长大了,会看到原本的......'


我虽然浑浑噩噩,但也看出来这几个字背后一定有故事,但老人似乎一下子没了精神,一整天都躺在摇椅上若有所思,听着我听不懂的京剧,那个下午,冷冷的阳光照着,我再也不敢找他说话,胡乱临摹了一下午,就回去了。


半年后搬家,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了。


长大后,我见过《祭侄文稿》的摹本、影印本,读了不少书,知道了这书法背后的故事,这是颜真卿50岁时候写的文稿,祭奠的是他的侄子——颜季明。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史思明一路势如破竹,各处兵败,名将高仙芝、封常清被皇帝冤杀,哥舒翰兵败投降,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危若累卵,整个华北都没有一点像样的抵抗。


这时候,只有颜氏两个兄弟孤军奋战,以螳臂当车的气概阻拦着安史叛军,颜杲卿守常山,颜真卿守平原,两个小城,死死挡住了安史叛军的攻势。北方的颜氏兄弟,南方睢阳城的书生张巡,是当时唐朝最硬的脊梁,是他们让“天下之不亡”。


颜杲卿是颜真卿的哥哥,初任范阳户曹参军,还做过安禄山的部下。安史之乱时,与其子颜季明守常山,从弟颜真卿守平原,设计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河北十七郡响应,震动天下。


天宝十五年,史思明攻打常山郡,颜杲卿向王承业求救未果(贼臣不救),叛军围困常山六天六夜(孤城围逼)。颜氏父子和将士们昼夜防守,坚持到城内井水枯竭,粮食吃光,箭簇用光,最终城破被俘。


为迫使颜杲卿归顺,叛军把刀架在颜季明的脖子上威逼说:“不投降,就杀掉你儿子!”颜杲卿怒目而视,一声不吭,叛军就杀掉了颜季明。颜杲卿被押到洛阳。他瞋目怒骂安禄山,最终遇害,年六十五。那一战,“颜氏一门死于刀锯者三十余人,其状惨绝人寰”。


当时安禄山曾劝降颜杲卿,问他:“你曾是我任命的太守,我有哪里对不住你,你为什么要反叛我。”


颜杲卿说:”我是朝廷的大臣,又不是你的私仆,你本是一个牧羊的羯奴,大唐给你恩宠,你才有今天,国家和朝廷哪里对不住你?今日你反叛朝廷,杀我子民,才是狼心狗肺!“


安禄山大怒,把颜杲卿绑在天津桥柱上,凌迟碎割,一边审讯一边吃他的肉,颜杲卿骂不绝口,安禄山派人割碎了他的舌头,他在含糊不清的怒骂中死去。他的儿子、侄子、部下、同僚,都被一个个地碎割残杀,但无一人投降。南宋文天祥写的《正气歌》中有一句,叫做”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说的就是张巡和颜杲卿两位烈士(张巡在城破被俘后,目眦尽裂,咬碎牙齿,满口流血,道”我欲以气吞贼“)。


颜杲卿在这场残杀荼毒之后,尸骨无存,只剩下一只脚的脚骨和几缕头发,而颜季明的头颅,被装在一个盒子里,送到了颜真卿面前。颜真卿看着这个年轻人的头颅,回想起那个热血、忠勇的侄儿,痛彻心扉,挥笔写下了《祭侄文稿》,其中”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这十六字反复涂改、重写,可见他当时天崩地裂般的心境,那是痛到了极处,恨到了极处。



颜真卿一代书法宗师,在国破家亡、亲人死难的时刻,把自己的情绪都挥洒到了这篇笔墨之中,这就是我小时候从那几个字中看到的”杀气、怒气、死气“,千载之下,犹然让人惊心动魄,坐立不安。这是绝世的书法名作,从精神到技法都到达了巅峰,米芾说这幅字“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璉。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眾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櫬。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饗。

(《祭侄文稿》全文)


唐代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高峰,唐人自信、骄傲、刚烈、不屈,不允许自己珍爱的一切被侮辱,被摧毁,所以爆发出来的凝聚力是可怕的,无论是文弱书生,还是匹夫草民,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和安史叛军的作战中。


颜家满门忠烈,不是死在战场上,就是死在刑场上,后来的颜真卿,八十岁高龄的时候,孤身一人去招安反叛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李希烈劝他投降不成,挖了一个大坑,点上烈火,威胁他若不投降,就活活烧死,颜真卿眼都不眨就往火坑里跳,李希烈赶紧把他拉上来,颜真卿还是不肯归顺叛军,最终被害,和他哥哥一样,骂贼而死。


1261年了,一千二百六十一年了啊,我们没有见过我们唐朝时候的祖先,

但是我们读李白的诗,读杜甫的诗,读韩愈的散文,观吴道子的画,临摹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的字,看乾陵的石雕,出土的文物壁画,这些笔墨图样、文字山水,那就是我们的盛唐啊,那就是我们祖先的模样啊。


《祭侄文稿》就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之一啊,一个50岁的老书生,一个国破家亡的官员,一个死守孤城的老英雄,他的心血、他的血泪、他信仰和珍爱的一切,那万里的河山,那万里的锦绣,那天下的兴亡,那个人的悲欢、那俗世的烟火、漫天的血雨、残缺的头颅......都在这短短的、凌乱的笔墨文章中了。


没有颜真卿,没有《祭侄文稿》,大唐就不完整。


现在,海那边有一群狗东西,要把这一字一血的绝世国宝,送去东京了。


狗东西!王八蛋!恨不能生啖汝肉!两个字送给你们!







(关注我的备用大号“唐赛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下第二行书、“限展国宝”——颜真卿《祭姪文稿》背后的英雄悲歌
书法之神——祭侄文稿
颜氏祭侄稿行书第二帖/单凌寒 文、图
颜真卿兄弟与《祭侄文稿》, 大唐王朝兴衰荣辱的缩影
中国十大名帖之.颜真卿《祭侄文稿》
这幅作品,差一点就成为“天下第一行书“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