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

    温乎曰:    

时代成就文艺。


1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起一些文学话题。

他喜欢写点东西,但是发到朋友圈之后,几乎没人点赞没人评论,导致现在有些怀疑人生。

说实话,我在文学方面也是半瓶子醋,实在不敢多说什么。

但是他非让我看看,是,我就装了一次大尾巴狼,把他发给我的作品仔细看了一遍。

看完我就知道,没人喜欢是正常的。

倒不是他写的不好,恰恰相反,他的用词非常优美,节奏也很准确,甚至还带有一点淡淡的抒情。

没错,这是近体诗。

活跃在80年代的近体诗。

在上一代人年轻的时候,这种体裁的文学特别流行,算是诗歌最后的辉煌,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近体诗很快被人放弃。

做为一种职业,诗人已经死了,估计再也不会复活。

倒不是大众的审美变得粗俗,因为美的东西永远是美,大众喜欢美好、漂亮的东西是一种需求,永远不会变。

但是美也分种类,对不对。

有人觉得唐诗美、有人觉得宋词美、有人觉得金瓶梅很好看,都没毛病。

不过诗词或者小说,其实都是载体,作者通过写下的文字向读者传递价值,读者通过文学载体接受一点信息,才是最终目的。

而这种载体又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不是每一种文学载体都能永世流放,它是否得到受众的认可,并且愿意接受,和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比如唐诗。

我们都觉得唐诗有大格局,因为唐朝的国力强盛嘛,打的所有人叫爸爸,唐人自然流露出一种蜜汁自信。

宋朝人就写不出大格局的诗词。

宋朝从来没有雄起过,挨着叫所有人爸爸,想让宋朝有顶天立地的气势,那真是难为人家了。

所以宋人就内敛,写风花雪月和诗与远方的特别多。难得有辛弃疾、陆游一样的钢铁猛男,也总是有一种郁郁不得志的气息。

比如金瓶梅。

虽然是《水浒传》的同人小说,但其中的内容却是明朝的。有人说西门庆的原型是严世藩,他的小名叫东楼么。

西门、东楼,还挺押韵。

明朝的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中的市井气息很浓重,并且朝着商业化社会在发展。

我们生活在商业社会就知道,那种拜金、奢靡的风格是有原型的,如果让金瓶梅穿越到汉唐,大众肯定嗤之以鼻:这不是扯淡么,脑洞真大。

说这么多,其实是想说时代成就文艺。

2

我们所知的文艺作品,大部分是农业社会的结晶。

这一点蛮重要的。

网络上经常说的“诗和远方”,只能当作脑海中的幻想,感觉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这个词的延申属性,本身就是农业社会的东西。

比如在城市里读王维、孟浩然、陶渊明的田园诗,总有一种独特的尴尬......但如果去农村生活几天,再读的话特别有代入感。

不是现代人不懂审美,只是缺乏共鸣。

在以农业为主的年代,所有人都围绕土地转,这些田园诗才能打动人心,引起最广大受众群体的共鸣。

而文学的载体也需要共鸣。

所谓共鸣就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东西......那么能达到共鸣程度的,往往是最通俗易懂的、没有门槛的。

不管后人把唐诗捧上多高的神坛,都不能否认:诗就是唐朝最接地气、最通俗的内容。

看看白居易,写的东西能让老太太都看懂,不仅是他的语言通俗,也是内容载体更让人接受。

宋词也一样。

只要配上乐谱,马上就是口口相传的流行歌曲。苏轼唱着“大河向东流啊”、李清照写“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多接地气。

为什么说诗人已死?

第一个原因是受众喜欢的内容载体变了,工业化商品经济时代,大众很难接受农业时代的东西。

依然喜欢诗词的,基本是由于情怀和文化传承,这就注定是小众的东西,它本身的功能早已没有了。

就像梁启超说的:

“读经的人自古以来都少。”

3

为什么不喜欢呢?

因为不信。

这也是缺乏共鸣和代入感。

李白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我们可能读完就算了,最多会幻想一下,根本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不信,你带一把龙泉大宝剑上街溜一圈,民警同志马上来和你打招呼,理由是携带管制刀具。

和诗词一起没落的,还有武侠小说。

不论武侠小说的内容有多么魔幻,它依然是农业时代的特色组成的。

那些主角们躲在深山老林,苦练一门武功,一旦练到绝顶就可以大杀四方,功成名就远远不够,还要抱得美人归。

仔细想想,这不就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科举套路么?

而且武侠小说的价值观,也已经脱离时代。

小说中的主角都是绝对人身自由,世界那么大,随时都可以去看看,今天在东北喝酒,明天就能去苗疆抓虫。

他们不需要工作,也不在乎金钱,随心所欲的过一生。

在农业社会,大家也不需要担心工作,随便找个荒山野岭就能种地,一年以后就不愁吃喝,算是扎根了。

但是这种内容,年轻人绝对不会有代入感。

没有工作喝西北风啊,至于去荒山野岭种地就更扯了,WiFi都没有,怎么能活下去?

7、8、90后几乎都有很深的武侠情节,因为在他们的成长年代,恰好是中国农业社会的尾声,还有一点代入感。

所以说啊,曾经普及的武侠小说也没落了。

今后的年轻人再喜欢武侠,也只是因为其中的精神气质,而不是喜欢武侠的情节和内容。

仅仅几十年而已。

4

中国进入工业社会的时间很短,从根本上来说,还没有建立起符合时代发展的话语体系。

其中就包括文艺。

很多人的思维逻辑,依然带有农业社会的烙印,所以总是在工业化的社会中四处碰壁。

时代变了,你也得变。

如果不变的话,肯定要被历史车轮碾压。

那么工业时代最接地气、最没有门槛的内容载体是什么呢?

我觉得是电影。

当然不止是荧幕电影,其他的电视剧、手机视频都可以算在里边,只是电影比较规范,更符合工业时代的特征。

它不再是某个人脑洞大开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喝几斤酒就能留下千古名篇,而是更需要团队和协作。

分工明确的导演、演员、编剧和资本,共同完成一部优质作品。

这不就是工业化的特征么。

模糊碎片化的个人,标签明确的集体。

而且电影是不需要任何门槛的,只要眼睛和耳朵好用,都能接受电影里传递的内容和价值。

这玩意才是当代社会的普世载体。

汉魏的赋、唐宋的诗词、明清的小说、当代的电影......变的只是内容载体,不变的依然是爱恨情仇。

所以对那些没落的东西不必太可惜,如果实在很喜欢可以自我陶醉,但是没必要说什么人心不古。

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文化。

古代也不比现代美好,那些一以贯之的精气神,我们生活的年代都有。而我们看到的肮脏和丑陋,也会发生在古代的太平盛世。

习惯就好。

除了工具,人类社会其实什么都没有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诗情画意的云和湖畔吟咏
诗词各一首[近体诗]
【写作指导】浅谈有关于网文爽点模式的个人看法
走出“乡仇”! 走进“乡愁”!
我和这个时代没有任何共鸣
何为近体诗(体裁篇--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