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迷茫,是因为你只站在原地瞎想!

来源公众号:思维灯泡(ID:siweidengpao)。

前段时间收到一条私信,说自己有点儿迷茫。

刚好我要写这方面文章,所以就答应着在公众号上写一篇。

我看到有人甚至问道:“是不是每个人的大学都会迷茫?”

很显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迷茫,但确实很多人都迷茫。

其实不仅大学里很多人迷茫,工作了照样很多人也还是迷茫。

甚至可以这么说,几乎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或这或那,总会偶尔有迷茫的时候。

什么时候容易迷茫?

我们先说什么时候不会迷茫吧。

两种情况下一般不会迷茫:

  1. 当你没有任何念想或者目标的时候,当下就能满足自己的几乎所有需求,典型的如一派天真、一脸灿烂的孩童,或者你真的能做到如庄子般无欲无求;

  2. 当你有明确的目标,而且预期目标实现的概率比较大,或者比较清楚如何去达成这个目标的时候,比如高中的时候迷茫就相对少。

反之,当你不满足于现状,想要突破或改进,可是又没有清晰的目标或者不知道如何去抵达目的地的时候,就容易变得迷茫。

一般来说,人的一生当中,以下几个阶段特别容易迷茫:

  •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普通家庭孩子没有人指导;

  • 大学想要努力学习,可是又找不到有效的突破口或者方法途径,不确定自己的方法或行动能否奏效;

  • 毕业求职的时候,这个简直不要太常见,估计有一半的应届毕业生求职的时候都处于蠢萌蠢萌的阶段吧;

  • 工作了一段时间遭遇瓶颈没法突破的时候,各个年龄段和层次的都可能会遇到。

这样一看,迷茫简直是贯穿人的一生。

有趣的是,以上阶段往往还有因果关系:后一个阶段的迷茫,多半是由于前一阶段没有规划和策略导致,所以网上有人戏称,“现在眼里流的泪,都是当初脑子进的水”。

迷茫其实是很正常的,在某种角度看,迷茫还是一件好事,说明你不满足于现状,想要有更好的生活,更高远的目标呀。

迷茫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就这么一直迷茫下去。

还是得采取行动和对策。

不过,在采取行动和对策之前,还是先了解一下迷茫的原因吧。

为什么会迷茫?

有一个很鸡汤的说法,“迷茫就是因为才华配不上梦想”。

虽然略显鸡汤,却也不无道理。

不过,更确切地解释是,“迷茫,是因为你只站在原地瞎想”。

为何这么说呢?

之所以迷茫,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有效信息的缺乏。

不能对现状和目标有清醒地认知,自然就会迷茫。举个例子,你只吃过香蕉这么一种水果,然后我要你做出选择,“火龙果、西瓜、桃子、哈密瓜……你喜欢什么呀”。

你肯定是懵逼的,只能随便选了,反正吃了又都没害处。

可是,假设:1.选择很重要;2.这些选择有好有坏;3.一旦选择不能轻易更改、苦果只能自己咽。

这种情形下,如果你缺乏相关信息,自然就会迷茫,甚至痛苦焦虑啊。

那为何又会缺乏有效信息呢?

原因主要有三个:

1.缺乏外部环境(人物)支持

环境对人的影响最恐怖的地方在于,你可能都察觉不到他对你的影响。

坐在井底的蛙很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在井里,以为井口的天空就是整个世界。

我们不是蛙,但周围的环境和人群很可能就犹如一口无形之井,遮蔽了我们的视线,蒙蔽了我们的双眼。

比如,家里条件又好,父母又厉害的孩子,多半从小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论是性格的熏陶还是思维的培养,甚至有不少父母早在上大学之前就和孩子一起规划将来的职业发展。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使得他们有机会去认识不同的人,了解不同的事物,接触不同的工作或者是真实的职业世界。

而农村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呢,从小爸妈只告诉他们要好好学习,考取大学找份好工作,至于怎样更好地学习,怎样科学规划,很显然是超出父母们的能力范围了。一路供养孩子上大学到毕业就差不多是他们能力的极限了,根本不可能给他们带来其他的所谓人脉、资源或机会。

简而言之,这些孩子的父母离现代化商业环境太远,不具备相关的思维和素养!

如果这些孩子考取的还是非常一般,或者说不怎么好的大学,学的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专业,身边又缺乏榜样和指导,没有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支持的话,确实很容易就陷入迷茫。

2.懒,只站在原地

外因毕竟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嘛。

如果你迷茫,而且是长时间持续性迷茫,那很大概率是因为你懒。

不但懒,还贪,不付出却想收获好的生活。

我猜你的生活很可能是这样子的:

  • 好无聊啊,一起去逛街吧;

  • 天气好好啊,咱去自拍吧,剪刀手堪比爱德华;

  • 去图书馆和自习室,十分钟耍了三次手机,每次3分钟;

  • 又要考试了,赶紧复习啊,哦不,预习吧;

  • 上班好无聊啊,工作真枯燥;

  • 耶,终于下班了,我的欧巴上线了,好帅好霸气。

  • 马*那个贱人……宝宝是怎么戴上绿帽的……

……

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活法,不要随意去judge别人。

不过,我们还是要清楚: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我们本来就是各方条件普通,想走不寻常路,想要实现更好的目标,过上更好的生活,却也只是想想而已,根本没有付诸努力,承担一定的风险,那怎么行得通呢?

3.瞎想、空想

如果也不懒,还挺好学的,那么,很可能是因为方法不得当——瞎想、空想。

  • 瞎想,就是自己没主见,想当然、听风就是雨,不会自己去甄别、考察和评估;

  • 空想呢,就是光说不练,没有真正的持续探索和实践。

比如开头提到的那位童鞋: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了一年多,但是觉得都是些书面知识,空有其表,缺乏实践……对未来有点儿迷茫。想考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又不知道将来有多大用处?想考研也不知道该不该考,考什么专业?

看得出来,还是挺努力的,有一颗上进好学的心,然而,都是在瞎想和空想,没有条理,也不深入,然后就犹豫纠结。

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我曾经有段时间也是这样过来的:懵懂少年,刚上大学真的什么都不懂,身边也没有人可以指导,什么人力资源管理,真的也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部分老师也是水的不行,照本宣科,根本不懂教学,无聊得很。

但不能一直停在原地瞎想啊,还是得从迷茫中走出来。

怎样从迷茫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这个问题稍微有点复杂,因为每个人的特点和面临的情形是不一样的。

当然,也并非全无规律。

为了从源头上来分析,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吧。

奥美互动CEO布莱恩·费瑟斯通豪写过一本书,名字叫《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大阶段》,他在书中写道:“职业生涯不是一场短跑比赛,而是一场至少长达45年的马拉松。”

很多人觉得职业规划是忽悠人的,其实那只是因为你误解了它。

职业规划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详细规划长远的将来,而是认识职业发展的根本规律,不断探索外在职场与内在自我,在此基础上做出策略性的规划,并动态调整、保持弹性。

职业生涯确实是漫长的一段长跑,就我个人观点而言,你没必要去急于和别人较一时高下,甚至本来就没必要去和别人攀比。

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让自己跑得幸福快乐,有价值还有意义,或许才是最明智的抉择。(所以当我身边的朋友发财致富的时候,我有羡慕,但不会有丝毫的嫉妒,有的也只是由衷地祝福)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视野放宽,心中可能就会豁然开朗,少了很多郁结。

基于此,作者布赖恩在《远见》这本书中把职业生涯按照时间划分成了3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持续大约15年的时间。同时,作者强调,这3个阶段之间是紧密关联的,你在一个阶段的所作所为都可能为接下来的阶段创造机会,当然也可能是带来恶果。(和我上文的观点也一致)

第1阶段(工作0-15年):加添燃料,强势开局

这一阶段其实是为了给将来的两个阶段奠定良好基础。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当然错误和迷茫很可能也会相伴而生。没关系,迷茫是常态,只要你不是一直待在原地瞎想,总能拨开云雾见天日。

这个阶段呢,先别想着钱多事少离家近,而是竭尽所能找到自己事业的甜蜜区。所谓甜蜜区,指的是你“喜欢的”(兴趣)、“擅长的”(能力)而且是“社会需要的”(价值),我们可以用一张图来表示:

这和国内新精英生涯古典的所谓“三叶草模型”也算是不谋而合吧。

寻找这个“甜蜜区”的过程很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反,多半是迂回曲折的,需要你不停地探索和尝试,逐渐寻找那些自己有兴趣同时有相对擅长而且还能给别人带来价值的工作。(其实和谈恋爱找对象差不多吧)

除了“甜蜜区”的观点外,作者还提到三种职场燃料:

  • 可迁移技能:能够迁移到几乎任何领域的技能,包括思考分析、信息搜集、沟通表达、演讲写作等;

  • 有意义的经验:这里需要注意,经验是“经历+体验”,所以在每一段经历当中去复盘、反思,形成自己的体验甚至哲学就变得尤为重要,如果有复盘的话,其实每一段经历都不会是浪费;

  • 持久的关系: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构建关系,尤其是良好的、持久的关系还是有些学问的,这点我们后文详述。

当我们储备了这些燃料的时候,它就可以帮我们走得更加长远,而且会有更多的独立、自主和选择权。

第2阶段(工作15-30年):锚定甜蜜区,聚焦长板

做什么事,最怕的就是浅尝辄止。

即便是所谓的复合型人才,也肯定有那么一个或几个自己的优势或者核心所在吧,否则,岂非成了万精油。

这个阶段可以考虑两个方向和任务:1.精深于某个领域,变成这个领域的高手和专家;2.成为管理者,带领团队和部门。(也可以是兼而有之)

如果这两个任务你一个都没完成,那么,这个阶段,“中年职场危机”恐怕就很容易出现了。

第3阶段(工作30-45以上):优化长尾,发挥持续影响力

如果搁以前,工作三十多年后就是职场下坡路,甚至是考虑退休了。

可要是你前面两个阶段都完成得好的话,一方面你是不愿意退休的,因为工作本身就有很大的乐趣,另一方面,你也的确可以优化长尾,发挥持续影响力。

作者的建议是:“做好自己的退休计划,保持自己的学习好奇心,管理自己的学习曲线,利用自己在第一、第二阶段所积累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为更多的后起之秀提供帮助,让自己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与周遭世界保持关联性。”

现在的薛蛮子就算是典型吧,老当益壮,持续发挥影响。

具体的时间划分,不同人肯定不一样,有些人工作五年八年就已经到第二个阶段了,有些人工作二十年可能连第一个阶段的任务都没完成,但总体上,大致规律差不多就是这样子。

写到这里,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差不多出来了: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早期阶段,一个关键任务在于——寻找自己职业发展的“甜蜜区”。

从三个大的维度来考虑和定位:

具体如何操作呢?

无非是以下几个途径:

  • 书籍阅读;

  • 网上信息检索;

  • 线上与线下课程;

  • 向别人寻求咨询和帮助;

  • 实践,实践,还是TM的实践。

这个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学会提问和思考,比如:

  • 有哪些书籍?有谁可以推荐?有哪些渠道可以去获得?

  • 职业都有哪些?和我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又有哪些?他们到底是做什么的?对我有什么样的要求?具体是什么?

  • 行业怎么选择?怎么去了解与分析一个行业?

  • 组织又有哪些?不同组织利弊如何?哪些更适合我?

  • 兴趣和职业如何抉择?

  • 能力到底又是什么?都有哪些?该如何培养?

  • 向谁寻求咨询和帮助?怎么找到他们?怎样别人才愿意帮助自己?

由于篇幅所限,此处不可能一一细说了。

如果你去寻求以上问题的答案,就没时间迷茫了。如果把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搞定了,也基本上就不怎么会有迷茫了。

如果你一直迷茫,那是因为你只站在原地瞎想!

其实自己去思考和寻求答案的过程,这本身就体现了一个人的主动性、问题分析能力、信息搜集能力、人际沟通及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当然,后续文章我也会详细分析这些问题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生健康教育》教案(13)
专家解读:高中生职业规划的指导与建议,高中生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咨询,高考志愿网!
面对职场,你谜茫过吗?
告别迷茫,教你做职业生涯规划
阶段不同
打造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