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乡寻桥记

约友人一道,出城东行,如远山一样的美丽就在眼前,千年古道已被烟雨蒙蒙的时空所幻化,庙宇农庄如似青杉隐隐的水墨所点染。穿行于山乡之间,远处山峦云雾缭绕,近水如青彩涂抹一般,哦,这才是我乡该有的模样。

一抹黛色,犹如故归。

云开雾散的时候,我在百转柔肠的源泉河停下脚步。一座小桥横过河水,桥头立有碑文,记载了明朝以后几经修缮的功名。人过桥时,恰似在穿越,颇有一种感动。乡人讲,水泥桥替代了原来的石桥。山罅里的泉水,一澄到底的清澈,激起波动流入河去,河岸岩痕的年轮见证了它的年代久远,哦,这座小桥,无疑给家乡山水平添了一道风景。

越水登岭,抬头远眺,条条水泥小道贯通湾湾村村,山水之间,一座座小桥,有的架在山下,有的立在水中,有的跨越河岸,有的建在街头,如歌,如风,如诗,如画,又仿佛看到了我乡之桥旧时的模样。

山水相连如今是一道风景,而在早先却是人们行进中的障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演绎着家乡桥的成长。三女桥,七女桥,矮子桥,月亮桥,万年桥??从地理意义上把家乡编成一个整体,形成具有山乡特色的相对文化;家乡的小桥,虽然大都巳经被现代钢精水泥桥所代替,但都能寻找到她的踪影,可以讲出神釆飞扬的故事来,仍然能够勾起淡淡的乡愁。

建在七面山下的鲁班桥,是家乡最早的桥,它的出现,为后人谱写了一曲传技授业的华章。

沿着游子梦中的一声叹息,我寻找着那条崎岖的小路,七面山出现在眼前。七面山乃家乡名山,它山不高,而有仙则名。是因为,后羿曾在这里赶山下海,他站立山巅连抽七鞭,山却巍然耸立,七面山从此阳光风雨而声名鹤起。

春秋战国时期,土木圣师鲁班慕名来到七面山下,广收弟子,先是传授泥工技艺,沿河砌堤造田,手把手教授乡民砌石技术,很快一道防洪防浪的沿河堤砌成了。接下来,鲁班亲自设计,又在山与堤之间架设桥梁,传授乡民木工锯工等工匠技艺,很快一座木桥在山下建成。从此以后,河两岸山肥水美田地丰,一派田园景象。人们为纪念鲁班恩德,遂将堤取名鲁班堤,桥取名叫鲁班桥。有诗曰:七面山水数里长,云梯飞架堤山上。两岸风光无限好,半山桃花半绿杨。

我生长在七面山下,常常在河边寻觅。届时,一只鸟儿从天空飞来,飞过了鲁班桥堤,飞过农舍田野,惊起了正在田里扯草的英子,她的目光追随着鸟儿的身影,脖子旋转成了半弧,耳畔听到一串银玲般的歌:"快快布谷一一",山水也跟着鸟儿同唱。英子摘下颈上的纱巾,向空中挥舞:"下来布谷!"她的喊声和山水合鸣,回音久久徘徊不去。我问英子喊什么?她指天上,"它喊光棍好苦!"我们面对鲁班桥笑了。这一刻,时间仿佛倒流回去了半个世纪,那时我和英子还只是七面山怀抱中嬉戏的少儿顽童。后来,英子嫁给了湾里的盖匠,他是鲁班弟子的后人。

现在,鲁班桥已经是一个传说,英子成了守侯这个传说的人。鲁班桥和鲁班堤留下的故事那么多,七面山两岸人口口相传的是鲁班工艺和匠心,它化作成工匠精神,代代相传。七面山的工匠中,最值得称道的是锯匠。"此地多界匠,美名扬四方。"屋檐下我和英子的丈夫交谈起来:界匠,不光要有好身板,还要有好匠心,二人作业,你推我拉,我拉你推,看似粗活,也是细工,讲究气力均匀,心心相印,这样做出来的活才既省工省料,又漂亮适用。在电锯问世之前,吴家兄弟、李家叔侄、田王快锯、杨门虎匠均是匠人中高手,各领凤骚一代人。

建在水中的蹬子桥,是乡人津津乐道的汀步桥,见证了家乡山货交易与小农经济的活跃与繁荣。

离鲁班桥约八里许,翻过两道山岭,在那被田畴排挤的窘境中,在那被渠道割裂的伤口里,我们遇上了墩子河。小溪的源头在深山中的龙泉,婉约柔情的水流发出莺莺燕尔声响,仿佛从仙境飘缈而来,来往的人常会在此打住聆听。

墩子河桥在我记忆的角落里。修桥的人的目的,并非在此听流泉水声,旧时水南有新集街,连接千年古道的贸易中心石桥铺,水北通往合兴、宋河富水河方向,墩子河桥正处在山乡贸易的要冲上。据说墩子河桥为一山货商畈捐钱所修。商贩因贩牛皮赚了钱,还在墩子河水北开垦大片农田,租给张姓、王姓、蔡姓等庄户耕种,后来人们把那地方叫牛皮畈,一直沿用至今。

墩子河桥是家乡古老的桥,它有着桥梁的原始雏形,看起来比较简单粗糙,几个石头立在水中,实际上工艺要求十分精准。墩子河河滩底为岩石,工匠们在岩底上凿成一个个卯眼,把采来的石头打成条石,每个条石40至50厘米宽窄,一头凿成平面,另一头摲成卯形榫头,然后深深插入卯眼里,周围深埋沙石固定,任凭水涨水落,墩子都稳立河中。墩子河上石墩一个接一个,石墩间隔排列,墩子略出于水上面,横溪而过,让行人步涉两岸之间。

小小墩子河桥,方便十里八乡,山民或行走新集交易买卖,或进出深山打柴采菇,或经过轻缓流淌的小溪拜亲访友,或在褪去冬装的绿树前水中汀步,都会串起两岸的时光……

那一刻,我是潺潺溪水最忠实的观众,恍若当年很多人来了又去了,他们从石蹬上汀步走过,我却一直在那里,原来不是这里的故事很长,而是溪水和石磴稍从即逝的情形让我留恋,我喜欢流泉的美妙和飘逸,也喜欢磴石如痴如醉沉浸其中。

建在河岸的功德桥,每一座都能涂抹出一片风景。无论是简易古朴的木板桥,还是厚重雄伟的石板桥,都是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精心之作。

功德桥建造初衷不一,意义名不相同,不是架起一个故事,就是穿过一个传说。有的名字一听就知原委,如"三女桥"为三个民女所修,"万年桥"为官府所建,希望功德万年发扬光大。功德桥的样式不一。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的富丽,有的朴素,有的伟岸,有的玲珑,即使是相邻的姐妹桥,你也能看出它们的独具魅力。它是一种善意,当你释放出热情的时候,这个善意会被传递到各个角落,最终会传承下去。人类生活里最伟大的地方就是释放出来的真善美的东西,那一座座超越时空的桥,照耀着家乡人前行的步伐。

但凡这些功德桥也有工艺之美。经大月山脚下徃西南行,穿过满畈稻禾的田野,一座弯弯的石拱小桥跃入眼帘。石桥小桥有如彩虹横跨两岸,又如半月笼罩着水空。远处的山峰,山下的屋舍,垄上的稻浪,还有桥下的流水,静静地踩着轻盈的碎步,踏着舒徐的旋律滚动起来,于是水也妩媚了,桥也风姿了。一位同行的老人似乎也感动得不得了:这座石拱桥是明朝一位潘姓乡绅所修。老人说道,过去乡绅大都愿意修桥筑路,为子孙后代造福。这叫修德啊!我不由得停下脚步,仔细端详这座精致的石拱桥起来。桥面青石铺展,桥拱石条无缝对接,桥身精巧别致,几百年的桥,依然完好无损。水上拱桥是半个圆,水下倒影是半个圆,合起来就是一轮满月。大月山、原野稻浪、还有我们一行人,影影绰绰映在圆满水镜中,多美好的意象啊,这不正是一首朦胧诗么?

故乡之桥,我走得最多的是建在老街街头南北两座桥一一观音桥和铁链桥。那忧伤,那呼唤,那期盼,那希望,如古琴曼曼,如轻歌悠悠。

观音桥,家乡之福音。那年发大水,溪水漫过稻田,漫进禾场,街北岭上无娘小兄弟大羊和小羊,追着鱼儿冲进了滚滚溪流中。说来也巧,他们被冲到200米处观音桥口时,一丛柳枝拦住了兄弟俩,被人救起时安然无恙。乡人惊叹:无娘"羊子"有观音老母保佑。

乡人信观音。月光下,街上老爷爷对孙子说,走过观音桥,保佑你一生平安。

在家乡,家里小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哪有现在小孩这么娇气,那时条件差,不像现在动不动输液打吊瓶。高烧不减时,说是"魂儿掉了。"母亲一个人便悄悄地来到观音桥下烧柱香,然后一路,低声喊儿回家。"某某(小名)哎,回来哟","跟娘回家哟"!喊进湾子,喊进家门,一直喊到孩儿的床头,把孩儿从被窝里抬起头昏昏沉沉的答应一声。"噢,到家了!"魂就回来了。在当时科学还不能作出解释时,乡人真以为观音娘娘发了慈悲,保佑了孩儿安康。总之到了第二天早晨,那家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堂去了。

铁链桥,是水和山的故事。它最初的两根铁链,是曹操用来训练士兵胆识的,铁链下有灵泉水在流淌。那灵泉水可是智慧水,便和曹操之子曹植又有了联系。南宋文才谢灵运说,天下文才共有一石,曹植独自占有八斗,他占有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另外一斗。乡人说,因为曹植喝过灵泉水,灵气沾身了。曹植也是风云人物,他的故事在家乡传得有根有据。曹操屯兵吾乡时,曹植在铁链桥南山看守草场,草场是曹军屯积粮草的地方。南山岭上产野黄豆,守场士兵以采摘野黄豆为主食,据说曹植有名的《七步诗》,其灵感来自他在草场经常烧豆箕煮野黄豆。家乡人因为怀念曹植,故将草场改名为曹场,后又在灵泉溪边顾家场建了曹植庙,又叫"七步亭"。解放前"七步亭"改成一私熟,文革破"四旧"时拆了,现在成了坟地群。有个乡朋告诉我和友人,他小时候经过坟地时,就会想到曹丕逼杀同父共母兄弟曹植的场面,心里更加害怕起来,我和友人相视一笑:还是老百姓平和的日子好哇!

我和友人顺着铁链桥往西走去,就到了竹林湾,头顶的鸟儿似乎被竹林中穿梭的乡音绊倒,扑进了有些虚弱的炊烟里,从竹林的小楼里走出一少妇,正要到溪边淘米洗菜,嘱咐丈夫到镇上去接放学孩子回家,她要张罗晚饭了。我不禁一阵羡慕,似乎老桥的影子,乡人平凡而实在的生活图景又再现出来。

也许,有风有雨的日子,才承载了生命的厚重;风轻云淡的日子,更适于生活的领悟。和谐世界里,胸中有丘壑,普通人的烟火日子,照样可以过成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乐求学路
咏普渡桥
话说家乡的桥
什川桥梦
南充市各乡镇赶场表
金川国家级森林公园中的太阳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