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笔里墨间 山水作伴


S型动律的形式美

   在艺术上形式要高于内容,形式意味是造型艺术的命脉,但形式主义是造型艺术的灾难。作品的价值取决于它的艺术形式,而不是题材情节,艺术的题材和内容是想像和艺术手法的借托物。一幅山水画仅仅表现了山川而笔墨上没有价值,形式上没有力量,作品将无生命力。山水画,以景之奇怪论,画绝不如真山水;以笔墨精妙论,真山水绝不如画。若以形似为贵,则名山大川观览不遑,真本俱在,何劳图焉?

    画以格高意古,墨妙笔精,景物幽闲,思远理深,气象潇洒者为上。未可形状模拟得之,形若草草,实则规矩森然。物形或为尽有,物理始终在握,是草率即工也。倘或形式工整而生机泯灭,貌或逼真而情趣索然,是整齐即死耳。山水乃图自然之性,而非剽窃其形。画不写万物之貌,乃传其内涵之神。山川要为笔墨服务,而不是笔墨为山川服务。山水画起于用笔,最终将归于用笔。

    笔墨乃画家性情之语言,禁忌虚情假意。墨主焦,静宜大,天马行空,笔墨爽朗,流畅,一气呵成。墨当浓淡显化,景宜新雨初晴,元气淋漓。墨以淡为主,焦为骨,焦处以淡墨浸染,交错处明白简洁。笔若有法而无法,形似有形而无形,僻涩中藏活泼,乃为大法也。

    古人论画,常有“无法中有法”,“乱而不乱”,“不齐之齐”,“不似之似”,“须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所蕴含的多样统一的形式美规律,远非其他形式可以比拟。法从理中来,理从造化变化中来。法备气至,气至则造化入画,自然在笔墨中既现于纸上。此皆画之至理,学者需深误之。

    “S”型动律是中国画的艺术动态的呈现,最具典型的是中国道家的“太极图”。太极图亦称之为“太极阴阳图”。在中国文化与哲学范畴中,太极图应该算的上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中国图腾了。两条互为顺逆的鱼儿首尾相衔,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把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表达的完美无缺。《周易·本义序》中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黑白二鱼的学术名称)。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而阴阳说的确立,为认识宇宙及自然万物的规律找到了方法论的起点。在历代浩如烟海的艺术理论中,哲学始终是文化艺术思想体系最重要的支柱与起点。

    朱熹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与全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也。阴阳不只是对立统一的艺术规律,哲理性的揭示,更是哲理性与形象性的高度融合。其形象的阴阳鱼,“S”型盘运转,首尾相接,既密不可分,又合中有分,分中有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黑白互现,虚实相生,对立统一,相辅相成,是中国画的视觉美学基础——“S”型动律。S”型构成方式,可以在画面上的艺术构成中自由的上下伸缩和左右调节,可以互变,可以延伸,相互制约,这种具有感觉趋向的脉络走势,在中国画中称为“气脉”。它是统领中国画构图的主导,也是中国画形式美的艺术追求。中国画的构图强调远观其势,近取其质,所谓远观其势,即是构图气脉的趋向。“S”动律,起承转合,起伏参差,开和呼应,动静相依等构成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了形式上的气脉之势。画中所有形象的存在,气势的有无,气脉的连续,全在“S”动律的统领之下,形成韵律动感。这种韵律动感给人一种柔和迂回,婉转起伏,刚柔并济,流畅优雅的节奏感和视觉美感。

 


知白守黑的空间美

    太极八卦中的黑白鱼样图式,解读着世间万物生发变化、阴阳更递、循环往复、无穷无尽。国画中的黑为墨,白为纸,二者为色之极端,墨可分五色,白有无尽意。

    中国画注重意境创造。说到中国画的意境,不能不说到留白。留白即空白,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留白大多数“白”是空出来的,中国画要想到画什么,又要想到不画什么,即留白。

    人们把留白这种能产生意境和想象的空间,作为中国化的重要元素。中国画的构架中,画面中往往以淡为尚,以简为雅,淡雅为境。恬淡虚无的笔墨韵律中展示自然与人生的内在节奏与本质,即物我合一,物我神遇迹化之间的豁然开悟之境。留白充当一种妙化的语言,也是“白”在同等分量下不同感觉,空灵、深邃、无穷无尽,甚至幼化的感觉均出于“白”。“白”即“无”,这种绘画语言就是遐想的生境。“无”有“无为”之境,在画面中起到“无为而又无不为”的效果。妙造的留白在视觉上阐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境界,让“无中生有”达到一个智慧的高度。清张式《画潭》云:“空白,非空纸。空白即画也。”禅宗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禅宗把有形,有质,能使人感触到的东西称之为色)和空精辟的道出了空白与物象之间的关系。“空白”是画中之画,也是画外之画,它与画中物象互相生发,相辅相成且相得益彰。这种最简单,最虚化的形式很好的表达出禅宗精神。李苦禅论八大三人言:“空白处补以意,无墨处似有画,虚实之间,相生相发,遂成八大三人的构图妙谛。”

    国画中,白和黑是对立的统一。黑白互动,虚实相生构成中国画的空间感。《易经》上所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即是凭借一阴一阳,一黑一白是中国画特有的空间境界的表现法,黑白在构图中与物象是一种虚与实的关系。清戴熙在《习苦在画絮》中说到“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肆力在实处,而索趣在虚处”。中国画着意于空白的布置,虚实转化的表现方式,是中国画对“道”的体验。“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唯道集虚,体用不二”(宗白华《美学散步》),这种“此处无声胜有声”“无字处皆有意,真境逼而神境生”的特有意境构成是中国画的绝妙之处。

    黑白虚实是国画“置阵布势”的重要部分,所谓“计白当黑”。黑白虚实同样存在疏密、远近、大小与聚散。结构——空白与空白之间的相互关联;层次——黑白虚实的深度布置;主次——空白与主体物象之间的关联等,对空白处的着意安排,才能使黑白互动,虚实相生,阴阳辩证,相互消长,是中国画给人想象留下了无限的空间,玄妙的留白自然成了意境的载体。

 


境由心造的意境美

    说到意境。意境一词,最早见于诗论,王昌龄《诗格》中称“诗有三境”提出“意境,物境,情境”三境之说。追求意境,创造意境,成为文学和艺术创作的重要目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总结到:“文学之事,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把意境作为衡量文学诗词的标准。中国绘画在宋代的山水画日趋形成意境之说。(宋)郭熙开始具体阐发了“意”论:“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并说“境界之熟,心乎以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到明代笪有光《画筌》使用了意境之词,提出了“实境,真境,神境”论。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中国绘画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准则,是艺术家采用艺术手法营造出来的一种境界。意境是山水画不可缺少的要素,是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有与无的和谐统一,也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彰显意境,吾以吾意境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目的,是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因素。苏轼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乃诗有诗意,画有画境。

    意境的最重要创作原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说“外师造化”是说艺术家应以客观自然为师。“造化”指天地万物的自然物象,即客观主体。大自然与人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师造化不仅仅指写生,还包括艺术家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观察,研究和体悟等独特的感受。“中得心源”是外师造化的升华。“心源”是指以心为“源”,心之源乃创作者本身作为创作主体的思想,意念,情感与修养,是主观认识,是艺术家将“外师造化”所得素材,通过心源艺术加工后在心中所形成的意象。师造化是基础,心源是艺术升华。两者相依相存,相辅相成。造化于外,心源于内。内外结合即老庄所谓“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物即造化,身即心源,物身融合而为象。造化与心源的融会贯通使艺术的创作观之于物,发自于心,立之于象,行之于笔,现之于墨,呈之于画。因此中国画创作所表现的物象,不是纯粹客观事物的外在表象,是主观认识和客观主体的融合,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结晶。是融合了画家主体思想意识与情感的意象形态,这种意象形态的形成,与艺术家本身的学识修养,人品素质,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技巧相息相关。艺术创作过程,实际上是把客观世界的“物”与主观精神“我”予以统一交融的过程。这种思维与创作过程,成就中国画的写意性,物我之间互相依托,互有渗透。使中国画创作,既是主观,又是客观;既是抽象,又是具象;既有在现客观物象的因素,又有表现主观情愫的内蕴。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中说到“画中之形色,孕育于自然之形色,然画中之形色,又非自然之形色也。画中之理法,孕育于自然之理法,然自然之理法,又非画中之理法也。因画为心源之文,又别于自然之文也”。故张文通(璪)云: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自然之理法画外之师也,画中之理法,心灵中积累之画学源泉也”。两者融汇之后,进而以求变化理法,打碎理法。是张彦远之所谓:了而不了,不了而了也。然后能暝心玄化,造化在手。造化与心源相融合是意象,是意境。所以说意境有“天人合一”“物我一体”之论。

    中国画写意性的思维与创作正是自然造化,心源修养;观物观我,物我兼融;客观具象,主观抽象,主客统一等意象思维完美结合的产物。

    正是:写山则情满于山,写水则意满于水。

 




焦墨山水的沧桑美

    焦墨是纯用浓墨而不借助于水的渗化的一种画法。早期的壁画,彩陶就是焦墨画法。黄宾虹题画“北宋多用焦墨”之说。清初程邃喜用焦墨也多以枯笔渴墨为主,水墨辅之。纯用焦墨作画大成者,张仃先生。他称焦墨画为“全素斋”。他说:焦墨比水墨,在画云水烟雾时更难一些,但总的说来仍是墨画系统。锲而不舍的追求下去,“知白守黑”强调黑白的本色美,质朴美,素以为绚,不加粉墨,称为“全素斋”。水墨作画,要着意与笔头占水量的多少,熟练的掌握运笔的快慢、疾徐、轻重、强弱,既有感情的充分宣泄,又有高度的技法技巧。画的好则氤氲洇润,浑厚华滋。画不好则散漫糊涂,形如“墨猪”。焦墨作画不受用水多少的干扰限制,即可痛快恣肆地表达情绪,又可使笔形笔意得以充分张扬。画的好铿锵有力、苍茫浑厚;画不好形如柴槁、枯燥乏味。焦墨作画实则破釜沉舟,置之绝地而后生。论画者要笔精墨妙,谓之“法备”。焦墨虽不能发挥水墨之长,焦墨画中笔墨更讲究难度更大。一笔若有破败,暴露于纸上,即刻露怯,描、修、叠等都会损伤写意书法用笔的美感,想用浓墨盖住败笔,想用淡墨冲开死墨均不可能。焦墨如能画得干裂秋风,笔含烟润,也得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其笔墨精神正如黄宾虹言“视若枯燥,意极华滋”。

    笔墨技巧作为中国画创造境界的主要手段,焦墨画主要靠勾勒与皴擦来造形。焦墨画中勾勒来定骨架,还需要皴擦丰富画面,只能皴擦,不能渲染。这是焦墨山水画又一特殊特点。勾勒皴擦的手段全赖于用笔:中、侧锋,顺、散锋,逆、顺笔,笔笔见骨,勾勒旋转、沉稳持重、爽朗流利,或重、或轻,一气连接,毫不凝带,不犹豫,笔线如铁,直中求曲,曲中求整,笔园气足,笔止气贯,笔笔见根,有味耐看。随类按结构皴擦,为画面黑白布局的需要皴擦,层次分明,空灵透气,深浅虚实,厚薄有致,轻重缓急,不滞不涩。真正做到以心运手,使笔从心。能焦墨者,则中国画的笔墨精神“法备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巾帼抒怀 江山多娇——王育红山水画的美学观念
守望传统,矢志创新——记国画家朱臣
丰而为人:独辟蹊径境界宽
笔墨当随意境意境当随时代
国画创思|意在不似间
徐谷安中国画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