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作印:享受班主任的专业幸福


享受班主任的专业幸福 

注:本文发表于《班主任》杂志2016年第1期,作者是该期杂志封面人物。

 作者 | 常作印    


我有一个梦想:让班级成为点化和润泽生命的诗意栖居之地,让学生在健康幸福中自由地成长!

——题记 


我是一位资质平平的人,没有什么天赋和优势,一直都在努力学做班主任。回望自己的班主任专业发展历程,从“菜鸟”到“老班”,从河南到北京,我庆幸自己没有被年复一年看似缺乏创造力的劳动磨灭责任、良知与热情,我的班级里永远洋溢着思想的火花和幸福的旋律。




01

 成长需要不断地超越自己  


我是怀揣着教育梦想走上班主任岗位的。那时的我曾简单的认为,凭自己在师范院校几年的苦读,对付几个小毛孩子易如反掌。


不久,我就发现自己“很傻很天真”,与学生交锋几个回合,我就败下阵来。初当班主任,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曾因普通话不好和表达能力差,险些被他们轰下讲台。班里有几个“刺头”吸烟、喝酒、打架不断,在我的高压、专制、紧迫盯梢下,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我带的班也侥幸取得了新生军训标兵班、广播操比赛一等奖等成绩。可好日子没过多久,任课老师开始不断告状,公开与我作对的学生越来越多,常常是摁下葫芦又浮起瓢,搞得我焦头烂额、手忙脚乱,班级卫生、纪律等成绩直线下降。我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就大动肝火。那时的我,感觉做班主任是如此的痛苦,丝毫没有快乐与幸福可言。


校长了解到我的情况后,送给我两本书,一本是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本是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他对我说:“真正打败你的是你自己!工作的乐趣恰恰在于挑战。班主任不是一个仅靠热情和勤奋就能干好的工作,还需要很高的专业技巧和专业智慧。想一想,凭什么让学生服你?”


“凭什么让学生服你?”这句话让我思索良久。对照魏书生和李镇西老师,我发现自己的班级管理竟然是如此的简单粗暴和缺乏耐心,不出问题才怪!我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吗?我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吗?我有高超的专业智慧吗?我有真诚的专业爱心吗?我似乎什么都没有,学生怎么会“服”我呢?我突然明白了:班主任工作本质上是一种“专业”,一种复杂的智慧性工作。


为了当好班主任,我开始急切地、专注地、有目的地阅读,以一种“鲸吞”的方式恶补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那一段日子里,我常常晚上一两点钟才休息。


为了当好班主任,我开始刻苦练习普通话。每天坚持听新闻联播,模仿播音员的发音,我还买来著名朗诵家的录音带,反复模仿。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一本新华字典,遇到拿不准的字音马上查阅。


为了当好班主任,我开始认真“偷取”他人的“秘籍”,虚心学习身边每一位优秀班主任的“绝技”;认真收集图书报刊上的教育案例;到处借阅全国著名班主任的报告录像和光盘,细细品味别人独具匠心的方法和智慧。


为了当好班主任,我开始勇于正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让家长、学生、领导、同事和我的家人,都做我的“老师”。家长会上,我请家长提意见;班会课上,我请学生写建议;与领导、同事、家人交流时,我请他们帮我出主意。继而,还把自己的想法、做法、问题和困惑,发在网上,请天南海北的网友做我的“老师”,帮我找问题,想办法,不怕别人非议我的“幼稚偏激”。


我还坚持“每日四问”——今天我的课学生喜欢吗?今天我找学生谈心了吗?今天我读书了吗?今天我反思写作了吗?每天睡前自省,没有做好就自我惩戒。


慢慢地,我摆脱了那种在黑暗中摸索的工作状态,我的班级也涌现了勃勃生机。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02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朵花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只要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等待他们长大,陪着他们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也许某一颗种子永远不会开花,但它可能是参天大树的胚芽。


芳芳(化名),一个非常乖的“灰姑娘”,从不给老师添乱。平时不言不语,几乎不与人交流。她没有朋友,也不与同学玩耍,总是一人静悄悄地坐在座位上发呆;上课时从不举手,更不要说提出问题了。为此,我特意找她谈话。我口干舌燥地讲了半天,她竟一个字都不回答,只是一直点头。通过家访,我心里对芳芳的问题有了眉目:她的孤僻、不合群,是自卑感所致。她的自卑一开始主要来自父母的离异,她极想回避这个事实而又无法摆脱,加上长期缺少关爱使她变得胆小、内向,缺乏自信,不愿与人交往。对于这样的孩子,用常规的谈话等教育方法显然不会有什么效果。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她喜欢写日记,便采取日记对话的方式与她交流,渐渐打开了她封闭的心扉。一天,她在写给我的日记中倾诉了内心的苦闷与彷徨。经过深入思考后,我回复道:


“漆黑的夜里,我们都以为成功的路很漫长。然而黎明到来的时候,我们还是碰触到成功的大门。回望起点,与成功相距不过百米。成功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难!勇敢地向前飞吧!上苍让我们经历一些风雨,也许是为了让我们欣赏美丽的彩虹!”


芳芳流着泪告诉家人:“从来没有老师写给我这么好的评语……”与芳芳的日记对话每天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进行着。为了更好的帮助她,我还特意挑了两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做她的同桌。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渐渐地,她变得爱说爱笑了;课堂上能看到她举起的小手了;班级活动中也能看到他积极参加的身影了……期末考试时,她的各科成绩均有提高。


与芳芳的日记对话坚持了三年,我不断给她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给她传递正能量,这位女生终于走出心理的阴影。初中毕业时,她不但发表了20多篇文章,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示范高中。高中毕业,她顺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看来,生命中的挫折没有成为她前行的绊脚石。而我也围绕这个孩子记录下了100多万字的教育笔记。


小宇(化名),一个任性、经常欺骗同学和老师的男孩,说起谎来“脸不红,心不跳”。上课经常破坏纪律,扰乱他人学习;课下经常“胡作非为”,欺负本班女生或低年级的同学,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他的问题层出不穷,可谓“大错三六九,小错天天有”。一些老师认为小宇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建议我放弃他。但我认为,班主任的价值恰恰体现在问题生的转化工作上,我坚信:即使一块冰冷的石头,焐上三年也会变暖。对于小宇,我早已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通过多次家访,我了解到是家长的过度溺爱造成这个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理会他人的感受。于是,经过多次交流,我得到孩子父母的积极配合。


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喜欢打兵乓球,而这也是我的爱好之一。于是我约他一起打乒乓球,设法接近他,与他聊乒乓球明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他的信任后,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他打球一边与他交流生活,讨论学习,探讨如何与人交往相处……在他的心灵上悄无声息地播撒真善美的种子,使他处处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赖、帮助。只要有点滴的进步,我都及时地给与肯定或表扬。面对他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不断给他战胜自己的勇气和力量。通过一学年的努力,小宇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每一步转化都很艰难,中间又反复了多次,但整体上而言,他上进心增强了,上课开始认真听讲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也融洽了,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毕业典礼上,从我手中接过毕业证书的那一刻,小宇泪流满面。他紧紧地与我拥抱,继而向我鞠躬,我知道那一刻他真的长大了……


这些年来,我越来越觉得: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还应该是充满人情味的心灵交融。教育问题孩子,需要的是耐心、智慧和宽容,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急不得。你催他,唬他,责备他,拉他,扯他,甚至踢他,都没有用。不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成长的滋味……也许我们的努力在当下看不到成果,但我坚信:一定会在未来的岁月中产生回响!



03

  创造一间有文化内涵的教室  


我认为,一间有文化内涵的教室,一定是“前有思想的召唤牵引,后有制度的底线守卫,中有爱心的温暖传递”的教室。


从社会学角度看,每一间教室都是一个小社会。有关一个社会的一切:道德规范、行为规则、规章制度、榜样底线……全都要同步建构而成。而它们的建立,其实也就意味着一个小社会的形成。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保障的班级,要么成为“专制和极权”的温床,要么成为“温柔的乱班”。所以,每接手一个新班后,我都带领学生一起制定“班规班法”,从进校、上课、作业、集会、就餐、出操、课间、考试、交往、值日、礼仪、纪律等12方面做出规范。每一条制度都坚持在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下运行。


我认为,仪表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因而我要求学生必须面净发理,衣整履洁。对仪表的严格要求看似生活小事,其实是一件关乎社会文明的大事。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要与学生深入讨论和交流仪容仪表问题,带过的好几届班级都把张伯苓的《镜箴》作为我们《班级公约》的第一条:“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很多人夸我们班的孩子精、气、神俱佳,不少孩子身上透露着儒雅的气息,其实这与我们班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


为了让教室这个生命“场”里的每一个生命更精彩,我还特别注重班级品牌文化建设。一个优秀的品牌班级,应该拥有自己的独特命名、象征标志,或者说一套属于自己的形象符号系统。这一套形象符号系统的产生,应该做为班级的特别重大的事件来对待。因为它是团队精神的具体承载与体现,是班级成员的自我镜像。所以,每接手一个新班后,我就郑重其事的与学生一起拟班名,设计班徽、班旗、班印,创作班歌、班诗,约定班级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等。


在班级文化的塑造中,我非常强调——以文养心,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我认为,最好的班级文化,应该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为了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认识,我们班每周都要召开几次“微班会”。我经常选取一些鲜活的道德两难案例让孩子讨论,而绝不是给学生一个纯粹外在的客观规律甚至是真理。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道德两难对话,让学生看到这个世界的复杂性。


比如海因茨偷药案例:


一个名叫海因茨的美国人,需要一种昂贵的特效药来挽救生命垂危的妻子。他向发明并控制这种药的药剂师提出先付一半的钱,另一半以后再付,却遭到药剂师的拒绝。海因茨为挽救妻子,若偷取药品就违背了社会“不许偷盗”的规则;若遵守社会规则,就只能让妻子等死。假如你是海因茨,你会怎么选择?假如海因茨选择了偷药,作为法官,你会怎么判决?


对于这个案例,学生争得面红耳赤。通过引导和点拨,我不断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通过多元深度对话,行成共识,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文化认识和道德辨析能力。


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一直主张摒弃庸俗的成功学,培养会输的孩子。只学习如何成功的孩子,不可能成为卓越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怎样赢,更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失败以及失败后如何振作的方法和智慧。


有一次,我校举行男子篮球赛,我班奋力杀进决赛,却与冠军失之交臂。几个男生哭得很伤心,球场下还与对手发生了不愉快……当时,我并没有批评他们。第二天等学生的情绪稍微缓解,我为他们开了一节微班会“输了之后该怎么办”。我放了一段视频,内容是2014年巴西世界杯一支球队输掉比赛后,队员没有立即离场,而是向球迷鞠躬道歉。我告诉学生:“赢要赢得体面,输要输得有尊严。文明体现在时时处处。输了之后该怎么办?是抱怨天气,抱怨裁判,抱怨对手,还是认真反思自己的问题?这都取决于自己。孩子们,我们该怎么办?”经过讨论,孩子们很快就认识到自己“皮袍下面的‘小’来”,当即决定向对手道歉。


真教育应该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抵达心灵的深处。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高雅品位,我立足学生,立足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且努力让每一个活动的背后都有文化的内涵和教育的意义。近些年来,每一个学生过生日时,我们都要举行朴素而隆重的生日庆典,为每一个生命祝福。大家一起为过生日的人齐诵生日诗,齐唱《祝你生日快乐》歌,然后送上老师的寄语,家长的祝愿,同学的祝福……浓浓的友情、亲情、师生情,像潮水一样幸福地包围着过生日的学生和全班师生。


每一学期的期末颁奖典礼,我都邀请家长和全体师生参加。在带过的班级里,还曾探索过设置多种奖项,不但有综合奖、学科奖、生命奖,还有“十大风云人物”“十大感动人物”“对自己最严格的人”“最能吃苦的人”“最值得信任的人”“最善于利用时间的人”等,可谓“星”光灿烂。每个学生至少能获得一个奖项,上不封顶。作为班主任,我为每个学生寻找一个契合他生命特质的意象,为他们每人写一段颁奖辞、送一首小诗……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里都有地位和尊严。


前几天,我收到一位毕业多年学生的短信,提起当年我们开展的活动,他都如数家珍。他写道:“您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您是我们的班主任,更是我们的知心的朋友和精神导师。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您!如果有来生,我愿意一万次做您的学生!”看完短信,一种莫名的激动涌上心头,不知不觉中,我的两眼湿润了。平淡的日子中,这种幸福和快乐只有老师才能享受得到,而我拥有了这种幸福和快乐,也会尽力去创造平淡中的新奇。



04

  用写作抵达精神之乡  


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教书、读书之外,专业写作也应是一种常态。因为,写作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积极态势。随时随地把所思、所想、所感、所做记录下来,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的发展、教育的智慧和教育的幸福,也是在成就一个个学生的同时书写自己的职业历史和生命传奇。许多大教育家之所以成就卓著,除了有丰富的实践、大量的阅读、深入的思考之外,更重要的是经年累月地笔耕不辍。可以说,他们也正是经常处于一种不间断的写作状态和写作行为之中,教育实践才转化为教育思想,吸纳的教育智能才转化为教育艺术,个人的教育特色才转化为教育风格。


2003年,我的专业发展出现了高原现象。恰在这时,我读到《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一文,由此开始走进网络世界和教育写作。我在网上发表的第一篇教育文章竟然掀起不小的波澜,引起很多网友的共鸣。短时间内,先后有6家报刊社的编辑与我联系,表示想刊发这篇文章。更让我感动的是,一位远在英国的朋友在欧洲华人网看到转载的此文后,发来了近2000字的电子邮件,表示赞同和支持,并给予热情洋溢的鼓励。没想到自己会因一篇文章而在网上“一炮走红”。


从此,无论工作有多忙,一旦有属于自己的时间,都坚持上网耕耘自己的精神家园,日常平静的教育生活一下子被鼠标激活。


在网上与专家、名师和网友的对话,逐渐打开了我认识教育的“天眼”,我在改造班级和课堂中不断追寻和实现自我超越,大胆创生诗意的教育,在班级中进行自主民主管理尝试,我小心翼翼地用智慧和爱心给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涂上了快乐的底色,让学生在自由、幸福中领略到别样的教育风景。渐渐地,我的文章有了一定的深度,受到一些网友的“热烈的追捧”。 


19世纪德国的哲学诗人荷尔德林面对人生和人类的种种苦难,曾写下过这样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我也有一个天真的梦想,那就是:让我的班级成为点化和润泽生命的诗意栖居之地,让学生在健康幸福中自由地成长!



常作印 班主任杂志2016年度封面人物

  班主任杂志推介语  

常作印,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班主任、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常老师不断超越自己,以“生命在场”的姿态改变教室,与学生一起编织“童话”,书写“传奇”。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教育需要耐心和智慧。他强调,创造一间有文化内涵的教室,需要“前有文化的召唤牵引,后有制度的底线守卫,中有爱心的温暖传递”。他的教育理想是:“让班级成为点化和润泽生命的诗意栖居之地,让学生在健康幸福中自由地成长!”常作印曾荣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名师等荣誉,出版专著6部,参与开发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科研成果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作印:一辈子学做班主任
适当示弱,带来班级管理别样精彩
班主任的“五勤”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后进生转化案例
八年级(1)班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