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陪伴,来自父母最好的爱

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与生俱来的,基于血缘关系的一种亲近感,安全感,可信任感,依赖感,温暖感,是不用教的自带的一种潜意识。

我曾亲眼看到一个非常感人的情景,亲戚家有一个1岁多的孩子,长得粉雕玉琢,惹人喜爱,让你忍不住要亲近他,可偏偏这是一个碰不得,摸不得的主,对生人非常抗拒,拒绝外人触摸他的身体,在第一次见到他的父亲时(父亲在国外工作),当他父亲一伸手,就扑了过去,用小手摸他父亲的脸,在场众人啧啧称奇,好多人被感动流泪。

所以这种情感的体验和获得,这种感受的满足,需要父母的陪伴,全程参与,否则孩子的幼年成长就是不完美的,不完整的,所以建议尽可能的把孩子接回身边,就算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无法时时陪伴每天相伴,也要想办法多一点时间与孩子在一起。

有人会说不会这么严重吧,以后有时间我一定好好弥补。好再看一个例子。我朋友2个孩子,大的男孩,然后一对龙凤胎,大的一直自己带,小的2个保姆带,后来买了大房子,全家一起住,大的5岁,小的3岁,孩子的妈妈回家时,站在门口迎接的总是那个大的,她呢也总是先叫大的,抱一下大的,然后叫小的,摸摸头。吃饭时也是先端给大的,也是先给大的夹菜......晚上睡觉时,可能当时刚好3个孩子都在父母房里玩,这时大的就会钻爸爸妈妈的被窝,赖着不走,2个小的呢,看一眼,转身离开。这个妈妈说,这真不是刻意的,真是自自然然的,倒时有想多一点照顾给2个小的,但是叫着叫着还是叫成大的,两个小的怎么着不如大的亲。你看也就3年寄养,这个妈妈对孩子,孩子对妈妈都有了疏远,一种说不清的感觉,所以这种缺失一旦形成,不是弥补就能回来的,这个阶段过去了,无法从来,这个也不是“遗憾”两个字所能表达的。有的影响到成年甚至一生。

记得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一位知名作家在父亲、哥哥都意外去世之后,把母亲接过来一起住,便于照顾,但是在几个月的一起生活中,他发现他与母亲根本无法相处,幼年成长的伤痛永远困扰着他,让他在与母亲的接触中陌生,默然,漠然,小心翼翼,甚至不敢伸手。原来这位作家的爸爸妈妈都是工作狂人,一个月都见不着孩子几面,孩子都是交给保姆照顾,不管是孩子生病了,还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不论是高兴、悲伤,在孩子的世界里统统不见父母的参与,久而久之,父母这两个字便就成了一个淡淡的影子。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会潜意识的认为自己是个孤儿,长期下来孩子会严重缺爱。那些缺爱的童年会成为他们心中抹不去的伤痕,在他们长大后想去爱别人的时候却没有爱人的能力。

陪伴孩子成长,不缺席他每一个重要的阶段,在他最需要你,最离不开你的时候陪伴他,让他有一个快乐,幸福,完整的童年,就是你给你的孩子的最好的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爸、妈,我想你了——片断作文(二)
《家人》:最好的父爱就是爱孩子的妈妈
“再见,亲爱的”,伤心欲绝的父亲给被她妈妈杀害的女儿最后的吻
几张看后让人禁不住湿了眼角的照片,且行且珍惜!
烛光里的妈妈
回到父母身边,我们又是孩子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