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事的三层修炼(推荐阅读)

 新朋友吗?记得先点陈辞令关注我哦~

关于陈辞令

定位:聚焦认知提升,升级人生模式

3个原则:

1、聚焦:聚焦学习力、思维力等五大底层能力的全面升级。

2、深度:拒绝人云亦云,不写未经深度思考的文章。

3、实战:拒绝鸡汤,文中方法论均可直接落地。

这是《陈辞令众号的第165篇原创文章

标签:认知升级

这篇文章是我关于【成事】的思考。

先澄清下本文关于【成事】的定义:

本文的【成事】并非指如大人物一般,干成一番大事业,轰轰烈烈、功成名就,而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将每一件事情做成、做好,从而在做事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精进,直至找到人生使命。

我将这个过程称为【成事的三层修炼】,分别是:

做好手头的事情、觉察内心的混乱并重构、发觉人生使命。

这三层修炼,层层递进。

—  

做好手头的事

有人可能会说,做好手头的事情还不简单吗,有什么好说的。

事实可能不是这样。

一方面,我们对怎样才算将手头的事情做好缺乏准确的认知。

另一方面,我们大大低估了,“做好手头的事”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才算将事情做好呢?

在你的能力范围内,不可优化;在他人的心目中不可替代;你不断地超越预期,制造惊喜。

跟谁学的创始人,陈向东,曾经是新东方执行总裁,他能做到总裁位置上,就源于他的极致靠谱。

接受《晚点》采访时,陈向东讲了一个当年他在新东方的传奇故事。

2002年,他一个人去武汉开新东方分校,从零做起,一年就创造了4000多万营收,1500多万利润,被称为“武汉速度”。

总部的人来武汉校区参观,其中有人说他们也要第一年做到武汉的规模。

陈向东笑笑说:不可能的,因为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你们谁都做不到。

他做事极致到什么程度?

比如招人发传单,他发现发的数量比预想中少,就去学校看怎么回事,他发现大家是发完一张再从一叠传单中拿起一张再发。陈向东是把整个手臂架起来,一叠传单从手臂到手全部摊开,这样发的速度快很多。

比如贴海报,他带着6个人贴,竞争对手20个人贴,但还是陈向东赢,因为对手的人不检查,陈向东不停的检查,看到海报被撕就立马再覆盖上。

比如招人,他在外面看到不错的人,就问对方来不来,对方说离职会扣5000,陈向东就让司机马上拿5000过来给他。

这才是将事情做好。

单单是将手头的事情做好,你就可能需要拼尽全力。

既然需要有如此巨大的付出,那么,这件事情真的值得做吗?把自己搞那么累,真的值得吗

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是:你以为的极限,搞不好只是别人的起点。

但这还不是全部。

很多人都在说追求人生使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我们不能靠我们的想象抵达未来。

我们需要在未来与现在之间架起一把梯子,我们将手头的事情一件一件做好,这把梯子就会越来越长,最终会带着我们抵达我们的未来。

有了这把梯子,我们才能进入成事的第二层修炼:觉察内心的混乱并重构。

—   

觉察内心的混乱并重构

随着你将一件件事情做好,终有一天,你真正的对手——你自己的内心,会慢慢浮现。

这个过程很奇妙,随着你第一层修炼的加深,会自然发生。

我想,这其中的原理可能如下:

我们通过我们的价值体系感知外在,我们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主观的,一切外在事物只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投射。当我们追随内心,将外在事物做到极致时,我们的内心自然不断外显,直至被我们感知。

比如,我们与他人的沟通过程。一开始,我们可能对【沟通】这件事情没有多少认知,为了将这件事情做好,我们就需要不断学习、尝试。

等我们成为一个沟通高手时,我们就会有所体察:以前觉得完全无法克服的问题,现在也能轻松应对,问题并没有变,只是我们自己变了。也就是说,真正的问题并不在外界,而在于我们自己。

但这个过程一开始并不令人愉悦,是一个从混乱到秩序的过程。

我们用自己的感知系统和价值体系去应对外界。当我们觉得一团糟时,那可能是我们的感知系统和价值体系出了问题。当我们要应对的外界越大、越深入,我们便越觉得混乱。

这个时候,我们内心的【批评家】就会站出来:这位批评家洞悉你所有的缺点:虚伪、平庸、自负、易敏感、自卑、胆怯……

这时候,你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第一条,否定,逃避,打压他;

第二条,正视一切,并与他对话,和他和解。

我建议你不要轻易选择第一条。

我们的现在由过去塑造,我们的未来由现在塑造,我们永远不应该为了当下的自己而牺牲未来我们可能成为的样子。

你可以和他来场对话:

“我知道我们过去相处得不太好,我向你道歉,我也在试着改善。接下来,我可能还会犯错,但我会聆听你的反馈,努力学习,希望能够和你达成一致。

内心的混乱,是生命觉醒的开始。

接下来,你要做的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确立自己的处世原则,比如坦诚、正直、勇敢、自信、充满爱心。

这些原则往往都很简单,但如果没有经历过内心的混乱,大多数人是感觉不到其中的力量的。

确立了这些原则后,接下来就是去真正实践它们。听从内心的指引、让自己随时处于知觉得状态。

持续这么做,直至成为你的本能。终有一天,你将会实现你与内心的和解,重构一个更完美的秩序圈。

—  

发觉人生使命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叫做“使命“的种子,不同的是,有的人的种子早早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的人终其一生,仍旧一片荒芜。

当我们与自己和解时,我们便真正实现了属于自己的内在统一。我们内心不再混乱,我们心里的批评家也消失了。这个时候,我们更能觉察自己的真正爱好、兴趣,以及自己愿意毕其一生去做的事情。

当然,我们也有可能在此之前找到这样的事情。但经历过内心的整合后,我们对自己的使命将更加笃定。而这,在我们日后面对困难的抉择时,能给我们提供根本的力量。

如何才能确定某件事情是不是我们的使命呢?

我用“信教”这件事情做个类比:

我观察身边信教的人,大体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实现个人愿望而信。典型是,身边的人都去那里烧香,肯定很灵,我也去烧一烧。

第二层次:为内心的寄托而信。典型是,将教作为度过人生苦难的精神避难所。

第三层次:为追求与完善个人价值体系而信。典型是,追求真理,不惜为教献身。

真正的使命,是一种纯粹的信仰,和个人私利无关、和个人是否经历苦难无关,使命只和自己的内心追求有关。

   写在最后

以前,总听人说,要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

现在,我逐渐明白,使命这个东西并不是“找”出来的,而是我们将一件件事情做好后,从心底自然生长出来的。

使命仿佛一个挑剔的少女,只有我们将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她才会对你目成心许。

从现在起,做好每一件事,过好每一天,使命便会悄悄发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领导们总是劝大家不要只盯着工资?
如何平息内心消极的声音?
2020-07-22 09:10
别想了,做好手头事
提拔快的人,在这三种事情上较真
T.S.艾略特 批评的功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