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年了,到底哪部剧超越了《琅琊榜》?

但凡涉及权谋的电视剧,在开篇之时总是有人说它是《琅琊榜》第二,甚至夸下海口说能赶超。

一方面片方为了宣传不怕厚着脸皮蹭名声,也或者信心爆棚胸有成竹,更或许自以为是一厢情愿;另一方面是观众对好剧的万般期待,就像品尝过了某种人间美味回味无穷一直在苦苦追寻而不得一样。

然而,正如那句广告语:“一直被模仿,从来未被超越!”

同样是IP剧,为何《琅琊榜》能荣居权谋武侠片的榜首,成为至今无法超越的神话?

还是有迹可循的。

孩子还是亲妈疼

但凡网络小说被搬上荧屏都得接受脱胎换骨般的变化,特别是当它经过了编剧——与原作者不一样的脑袋的过滤,心意和主旨都可能会发生偏离,如果再添加点商业元素,就像一滴豆汁加进一大桶水,搭点香料,就有了类似于豆浆的色泽和味道,但是它已然不是真的豆浆了。

《琅琊榜》最大的优势就是编剧正好就是原作者,这就应了那句话:孩子还是亲妈疼。

且看看亲妈怎么个疼法。

第一是改得少。

据评论估算电视剧《琅琊榜》保留了原著内容约百分之八十,这几乎是至今为止改编保留数据最大的一部IP剧。

一般来说,IP剧改编太大篇幅会有多种负面影响。

首先,作为一部存在了N久的小说作品,它肯定已经过作者的多次修改订正,形成了比较流畅的展开进程和成熟的故事结构,也基本上顺应了大多数读者的阅读思维逻辑。

而电视剧制作能够给编剧的时间往往没有小说形成的时间充裕,如果需要大刀阔斧把原著打碎重塑,呈现出来的新作品肯定有很多接不上的环坏扣扣。

因为不同的脑袋之间的对接终究是有缝的,需要时间去研究和理解,需要创新,才能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

其次,作为一部风靡了N久的小说作品,它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粉丝,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之下,当书粉转去看剧时,心里会无法接受已经在心里生根发芽的角色被更改或者删除。

粉丝是双刃剑,既给剧带来流量,但是他们也会因爱成恨,转化为“黑粉”。

被网友千呼万唤始出来的IP剧《九州缥缈录》原著豆瓣评分为9.1,但是拍成电视剧却把9倒着写,成了6.1,流量王子刘昊然和老戏骨团队也没能扳回局面。

很多时候,改编的风险挺大的,改得越多与原作品的受喜爱程度落差越大。

但是看过《琅琊榜》的人都知道,能在小说里能找到改编的痕迹真的很少,书与剧呈现同样的事件与场景,小说里丰富的心里描写和背景介绍让电视剧的人物表情动作特别有感染力,相映得彰。

第二是改得好。

尽管书粉们非常抗拒改编,但是把小说搬上屏幕改编是必须的,因为文字和视频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剧本作为两者转换的中介,是一定要区别于原作品的。

改是必须的,改也成了关键,胜也萧何败也萧何。

由杨紫和霍建华出演的电视剧《战长沙》是国产高分剧,豆瓣9.2分,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它是有原著的,因为原著远没有电视剧精彩,豆瓣6.7分。

很多人直言,这改编简直是起死回生,化枯朽为神奇,把小说里瘦骨嶙峋缺乏生气的人物变得丰满而鲜明,富有感染力。

把别人的作品改好,既是才华也是幸运,把自己的作品改好,那才是出于本心——那是必须的。

海晏自然是疼自己的孩子的,《琅琊榜》从书得分8.5跳跃到电视剧得分9.3,这里面不知道凝结了多少“母爱”的付出。

剧版改编大概有以下几点:1.把霓凰与林殊的感情变成纯粹的爱情(原著不是爱情);2.去掉靖王一匹叫佛牙的狼(能嗅出梅长苏是林殊);3.把靖王认出梅长苏即是林殊的场景变为与皇帝对质(原著靖王从言候,纪王爷口中得知林殊之父的化名与静妃说出的梅长苏之名重合才悟出)4..梅长苏翻修完园子后请了誉王和般若(原著没请);5.添加了夏江跟梅长苏朝堂对峙;6.把誉王反叛添加了滑族计谋这个元素(原著只是狗急跳墙)。

当然还有一些小细节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以上提到的改编中,基本上对整部剧的影响都是正面的,稍微遗憾的是佛牙的缺席——不过对于那些拿二哈当狼的操作或者五毛钱特效,也许观众并没有那么期待佛牙的露脸。

而改得特别好是霓凰对林殊的感情,既感人至深又风光霁月,既有为帐篷门前站岗争风吃醋的女儿之态又有为国家大义分道扬镳留下“此生一诺来世必践”的荡气回肠。

而靖王知道梅长苏便是林殊的场景变更也更富有张力,充分展现了两位主角对情绪的控制和处理,更能牵动观众紧张的心理和提升想象的空间。

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琅琊榜》的改编都能使之发挥到极致,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除了改编好,它还有比较值得骄傲的地方,比如架构格局大。

第一是角色很好完成自己的使命。

好的戏剧不会有多余的角色,每个人物都是故事里不可缺少的元素,TA的每一次露脸每一个动作乃至微表情都为主旨服务。

许多电视剧为了迎合投资人的商业需要,会毫无章法地给某些明星加戏,造成故事变得松散而观剧情感无法凝聚,或者出现抵触心理而弃剧。

比如《你和我的倾城时光》,曹曦文的过分加戏招来观众骂声一片,给电视剧带来负面的影响可不是一丁半点。

又比如《楚乔传》,燕洵的上台抢父亲的尸骨遭人暴打和攻击的戏足足横跨三集,观众酝酿出来的共情几乎被反复的镜头消耗殆尽。

《琅琊榜》里面几乎没有多余的角色和情节,惜戏如金,每一次情境转移,从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到主角,都让人觉得不容错过。

而那些认为可能无法驾驭的,更是用了宁缺毋滥的态度,比如那匹缺席的家狼。

除了角色的精雕细琢,《琅琊榜》还做到了充分利用角色的死。

记得某位作家在评论金庸小说人物的时候说过,一个角色的死往往能把整个故事提升到一个高度,特别是“好人”的死和富有争议之人的死。

正在热播的《庆余年》刚用了一个小人物的死换来了一波好评——腾梓荆这个人物,据说在原著中是能活到最后的,但是代价是身份卑微默默无闻,而电视中用他的死达到N多效果。

最引人深思的是人本身对生死的看法:你是愿意默默无闻地与伴侣白头到老,还是轰轰烈烈地为了某种人生追求让生命戛然而止?

正如《特洛伊》的阿基琉斯,在犹豫着要不要去赶赴战场之时,母亲对他说,如果你想找个女人岁月静好那世人不会知道你,但是你要是在战争中光荣牺牲,你便会流芳百世。

梅长苏对死的选择使整部剧变得气势磅礴。

他也许可以不死,或者至少还可以多活一两年,蔺晨信誓旦旦地说,我们都相信。

但,正如梅长苏说的那句“既然活着就不能白白活着”,那么死也不能白死,要死得其所。

按故事的设定,梅长苏早在十二年前就可能死了,但是他坚决不死,拖着病弱的身子苟活于世为的是报仇雪恨,如今大仇得报心愿已了,死不死已经不在人执念之中了,作者其实可以用开放性的结局。

但是如果在一定要死之上添加更高的价值,那死就光芒四射了。

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男儿到死心如铁,这是梅长苏的前身林殊的追求和胸怀,把死定格在英雄的舞台,既让人泪如泉涌也让人肃然起敬。

第二是复了一个不一样的仇。

复仇是大多数古装剧的素材,但是《琅琊榜》的复仇会显得特别高级。

如何高级法?

首先,智者不打无准备的仗。

被人陷害的林殊在硝烟中死里逃生后,心里念的除了情义就只剩复仇了,他夜夜都在惨烈战火的梦魇中苦苦挣扎,道不尽这仇这恨是多么的咬牙切齿,多么的痛不欲生。

但是他却就这样压抑了12年。

12年,在江湖上混得风生水起,人人诵道“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却无人知晓他的前世今生。

他用12年在江湖和庙堂之上编织了一张宽大无比的罗网,等到他决意走进京城实施报仇计划时,所有的机会都已经成熟。

这样大的布局,这样精心的策划,这样胸有成竹的款款而来,让人耳目一新,痛快淋漓。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步步为营,偶尔出现计划外的障碍也能应付自如,因为资源已经齐备,蓄势待发。

比如卫峥的被捕,如果没有早就铺好的江湖道路,又如何能用在仓促之中用计谋救出,又比如谢玉用高手暗杀侍卫来搞事,如果没有早已储备好的江湖好手,又如何能来个湖底抽薪。

心里没个数怎能好意思说去复仇。

其次,报仇所追求的结果不是快意。

大多数复仇故事追求的结果都是把仇人斩尽杀绝,或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报仇雪恨重点在雪恨。

如《延禧攻略》处心积虑不顾后果地把害死亲姐和加害自己的人往死里整,不死不罢休,虽然也精彩,但是痛快又余,气概不足。

而梅长苏把整盘复仇之棋下完,几乎没有用过任何毒辣的手段去报复过谁,甚至还帮忙把誉王的遗腹子救出京城,使之获得新生。

然而,梅长苏的善良与那种没有原则的仁义又会有所不同,因为他一面既没有让恶人逍遥法外,另一面也没有对手下败将不留余地,一如那日白衣渡江,箫声悠悠,不慌不忙。

如谢玉被打倒后,梅长苏不但力保谢家,还应允保留他的生命,让他发配流亡,在观众们为之是否卷土重来而忧心忡忡之时,他却如期传来了死讯。

那个高高在上的罪魁祸首梁帝也不是简单地倒台断头,而是在不知不觉间剪掉他一身羽翼之后再逼他向全天下人认错。

所有的仇人在他们惊觉梅长苏正在举起复仇的大旗时发现自己已经走投无路,回天乏力。

梅长苏的复仇,一方面是控局,另一方面是改局——把原本浑浊腐烂的朝廷变得清明,不但雪了自己仇恨,也给大众带来了福音,那些为个人恩怨私仇泄恨而殃及池鱼之人的境界上是望尘莫及的。

第三是权谋不是儿戏。

凡是涉及朝廷政治的剧总爱打上权谋的标签,因为智斗的趣味无穷。

特别是反转的手段,在大家都以为必死无疑了,没想到“好人们”早就备好了一手,不但化险为夷还反将一军。

但是反转套路太多容易出现漏洞,而且给人感觉非常儿戏,就像耍马戏。

正如《鹤唳华亭》的卷轴案,前一秒太子“死”,下一秒齐王“死”,下下一秒太子又死,然后……很多观众看了一脸懵逼之后,大呼逻辑不通。

《琅琊榜》几乎没有一次反转,从霓凰后宫被药迷到夏江手里救卫峥,情况危急之时十万火急,没有半点故弄玄虚,而施救之法也真的自然而又绝妙,但是又得付出代价不菲。

梅长苏能给出代价,但是从来不认输——他不是不在乎情义,而是他有能力和气度去成全。

他为了干倒谢玉,把好友萧景睿拖入泥潭之中,心有亏欠,但是终究无悔;他为了救出卫峥算出夏江一定会提审自己,整好衣冠风度翩翩地在门口等候——在打开门的那一瞬间,夏江的心理已经崩了一大半。

梅长苏两只手指搓揉着被子深思散发着智者的气质,每一次眺望远方时目光高远,他给了观众一个真正像是权谋的场,就像三国演义里诸葛孔明的羽扇纶巾出现镜头你便能想到风起云涌,谈笑间灰飞烟灭。

这是很多权谋剧所不具有的效果。

第四是情感戏不油腻。

权谋戏中“坏人”为了权力,而“好人”们拼尽全力往往只是为了心里在乎的人,所以权谋戏并不是冷冰冰的,它有很多感人至深的情节。

《琅琊榜》既有爱情也有“基情”。

爱情方面还幸亏亲妈改得好,把霓凰对苏哥哥的感情坚持了下去,如果让她像原著那样移情别恋,那刘涛只能过来打酱油。

霓凰对林殊的爱跟一般的缠绵悱恻是不同的,它有理性和感性惨杂其中。

理性表现在心里坚信未婚夫没有背叛国家,但是并没有像夏冬和萧景琰那样为了私人情感跟谁谁谁公然翻脸,依然以大局为重,顶着巨大的悲痛替父戍守边疆,保家卫国。

感性表现在心中一直挂念着林殊,以各种理由坚守着婚约宁愿终身不嫁,更表现在当知道林殊已经变成了身体孱弱残灯燃尽的梅长苏,她仍愿意能守一天是一天。

霓凰对林殊的爱超出物质、权力和情欲之外,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美好。

“霓凰之于我终究是和其他人不同的。”这一句话也道出男主的肺腑之言,他和她,在彼此心中的位置无人可以代替。

“望哥哥记住自己的承诺……”,结尾处,既有女儿情长又无英雄气短,如歌如泣。

这种大气是别人家那些恋爱脑无法相比的。

再说说它的“基情”。

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感情戏其实是不好控制的,像《陈情令》虽然改编为兄弟情,但是观剧的人还是往基情方面联想,因为剧情展现出两位主角的互动不像爷们,如魏灌醉蓝抱上床同眠、脱衣服一起泡泉水、一起去养兔子、解下抹额系在两个男人手上这些戏码很明显是从言情戏中转移过来的。

但是在《琅琊榜》你能看到的只能是纯爷们之间的情感,干净而真挚。

萧景琰和林殊一起长大,情同手足,但是泾渭分明,友情和爱情分得清楚——林殊总是拖着“未婚妻”的手对萧景琰喊话。

爷们之间的相处是粗暴而无拘的,林殊想到一个点子,随手可以拔出萧景琰身上的佩刀;劝服失败之时,伙同女友给他起外号“水牛”;知道萧景琰要去北海,厚着脸皮索取珍珠用来玩弹珠。

而男人的感情表达又是含蓄的,萧景琰从来不跟人说他有多想念和在乎林殊,可是林殊用过的弓箭连碰都不让人碰;当得知梅长苏就是林殊,萧景琰并没有泪水涟涟执着他的手去深情质问“你为什么不告诉我?”,而是默默走去到母亲静妃的面前,把坚强的男儿泪痛快地洒出来。

战场上梅长苏的死讯传来,当上皇帝的萧景琰在外人面无表情,可当关上门抄写名单时,滴下的眼泪染透了纸张。

两个男人之间的情感是如此感人和自然,却不会让人浮想联翩。

《琅琊榜》是良心剧,以它为标杆也是好的,既是一心向好的态度,也是观众对更多良心剧出现的期待,也许哪一天某个它就真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年了,我越来越怀念《琅琊榜》
[转载]《琅琊榜》:不舍不忍,也还是要吐个小槽
《琅琊榜》:权谋复仇下的善与美
《琅琊榜》——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琅琊榜漫画叁:江湖风云变,依旧琅琊情
失落的理想国?《琅琊榜》的政治隐喻|琅琊榜|南北朝|冤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