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间有至味》:饮食生活里的别样趣味

2012年,央视出品的《》风靡一时,这部以“吃”为主题的纪录片不仅用画面和语言刺激着观众的味蕾,也勾起了我们对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美好回忆。

“吃”,在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里,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满足温饱的生存手段,也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与文化的传承。就像老话常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我们在饮食上的物尽其用与精益求精,是我们几千年来饮食文化的体现。

正因如此,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也对精致的饮食青睐有加,他们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当做寄托内心情感的载体,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美食有关的传世名篇。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就是一部记录饮食生活的散文集录,从饮食写起,却又不止于饮食。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之下,相信大家不仅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美味,更重要的是,能体会到一份对日常生活的炙热情感与人世间的辛酸百味。


提起汪曾祺先生,相信大家总不会感到陌生,中学时代《语文》课本里的一篇《端午的鸭蛋》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回味无穷,但在仔细一想,似乎对这位老先生的了解也一直停留在这里。

汪曾祺出生在1920年,在这个新旧交替的特殊时代里成长的经历,既帮助他打下了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也没有禁锢他对新文化探寻的脚步,时代的变迁则恰到好处地塑造了一个被后世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汪曾祺。

通常我们提到文人、士大夫这样的身份词汇,都难免给人一种清高自持、不食人间烟火的印象,而汪曾祺的可贵之处则在于,他拥有文人的学识、士大夫的品格,却能一直在自己的而文字中保留住浓浓的生活气息。

读汪曾祺的散文,就像一个忘年相交的长者在对你细细讲述着过往的生活故事,没有宏大叙事的壮观,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深奥,只有平淡质朴的语言将日常生活中的家常琐事娓娓道来,都是些细小琐屑的碎碎念,却丝毫没有减损文字的优雅与魅力。

汪曾祺的散文总是值得时常翻开看看的,或许能让我们在现代生活的喧嚣与忙碌中,获得一份心灵的平静与愉悦。在我看来,文化界给他的“人道主义者”“文人”“士大夫”这样高端大气的头衔,可能都不如“一个可爱的老头儿”更加贴切,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汪曾祺真正称得上“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吧!

说了这么多,想必听众朋友们不仅对汪老先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这部散文集录了。那么,汪老先生笔下的人间至味到底是怎样的呢?这样一部散文集录又是如何整理收集汪老先生的作品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汪老先生写在文字里的烟火人间吧!


《人间有至味》,书名本身就带着满满的诗意,它的出处,是的《浣溪沙》:“人间有味是清欢”,说起来倒也不算稀奇,苏东坡本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吃货”,无论身处怎样的境遇,却总有一双发现美食的眼睛,哪怕他在仕途上历经坎坷,却从未改过嘴馋的毛病。

和汪曾祺一样,苏东坡也不仅爱吃,还把“吃”这件寻常事写成文章与诗歌,据不完全统计,苏轼3000多首诗中,就有400多首专门写吃的诗,例如被用作书名的那首《浣溪沙》就是在写吃,“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用苏东坡的诗句来给汪曾祺的文集命名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这本散文集的编者,想来也是一个有情有趣的人,他将汪曾祺的散文精选整理了三个部分编成一本书:有乐、有味、有思。

第一部分写的是人间之乐,懂得生活的汪曾祺总是不难发现行走人间的乐趣,一草一木、花香鸟语都在为生活增添色彩。

当我读到《昆虫备忘录》这篇文章时,不由得暖心一笑,这些昆虫本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种,但在快节奏的今天难免被我们忽略,它们怪异的模样、有趣的诨名、独特的习性,可能是昆虫里最美的“花大姐”,也可能是独角牛这样晚饭时的不速之客,甚至是被人嫌弃而避之不及的狗蝇,都被汪曾祺看在眼中、记在心里,用文字记录下这不经意间的趣味。

不信您看,他捡到一只磕头虫而拿给孩子辨认、观赏时的洋洋自得,是不是像极了我们童年时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期待呢?如果不是看到文章结尾处的落款日期,我绝不会想到,写出这样真挚的童心与童趣的作者,会是一个当时已经年过古稀的老人,这样的反差也更使得我为汪曾祺纯粹、清澈的赤子之心感到惊艳与羡慕。

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或许该思考一下,那些曾经不以为意的童心与童趣,是什么时候丢掉的呢?

生活中的乐趣从来不曾消失,难得的只是一颗懂得在平凡生活中发现乐趣的童心,这正是汪老先生的生活随笔给我们留下的思考。生活的乐趣当然不止花鸟鱼虫,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饮食才是日常的生活元素。

那么,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分里,汪老先生是如何用他的文采调动我们的味觉呢?而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饮食中,都有着什么样的生活乐趣呢?我们又该如何在饮食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人间至味呢?


书的第二部分,写的是美食之味。字里行间的珍馐美味是“人间有至味”这五个字最直接、最点题的注解。

生活中,我们能对一道菜的色、香、味写出一小段点评就已经算是个懂得品味的人了,而对于汪曾祺这位资深“吃货”来说,这不过是刚刚入门的水平而已,除了眼前的美味,他还总能对菜品的历史渊源引经据典,在一番侃侃而谈中,吃出文化。

要是放到现在,我想他一定会是一个笔耕不辍、自得其乐的美食博主。

从这一部分选录的二十篇美食小品来看,汪曾祺显然是游历过大江南北的,在他的笔下,不仅有故乡高邮的鸭蛋,还有北京街头的京味点心,当然也少不了他在西南联大时期的昆明水果和云南特色菜肴;不仅能“就菜论菜”地点评,还能旁征博引地拿其他菜系来做对比。

作为一个外地人,汪曾祺还自告奋勇地写了一篇《昆明菜》给昆明的本地菜肴做起了推销员,用四川菜的既麻且辣,衬托出云南菜的清淡醇和,那里有鲜嫩肥美的汽锅鸡、每一道菜都不可或缺的宣威火腿、专一而精致的马家牛肉,还有被称为菌中之王的鸡枞,哪怕是炒鸡蛋、炒青菜这样天下皆有的家常小炒,也都有着昆明本地因地制宜的独特风味,至于名声在外的米线和饵块,更是值得汪曾祺专门写一篇来为它做广告。

在汪曾祺的笔下,不光有全国各地风味独特的特产风物,更多的是寻常百姓家的常见食材,同一种材料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吃法,自然也给他带来了不同的乐趣。就拿这篇《萝卜》来说吧,家乡的红烧萝卜、江南常见的白萝卜炖汤、四川的白萝卜炖牛肉、扬州人和广东人用萝卜做成饼,各地的吃法各有不同,但每一种都值得细细品味,不同地方的差异,往往正是反映着丰富多彩的生活。

汪老先生宁静、淡泊而又多彩的生活在当代总是值得羡慕的,但对于大多数当代的读者来说,这样的生活又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力感,只能独自一边羡慕,以便转而投身到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忙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美好的生活方式只能是一种向往吗?我们为什么在忙碌中总是会忽视身边的生活之趣?我们又该如何在现代生活的压力下做生活的主人呢?


书的第三部分,是生活之思,是思念,也是追忆。时间是一条单向的河流,身处其中的我们只能随着它不断向前,而那些留在身后的往事,一点一滴都只能留在回忆里,我们必须离开过去,而又恰恰是这些过去的经历造就了今天的我们。

汪曾祺将自己对过往的思念与追忆写成文章,关于家乡、关于家人、关于西南联大的求学之路、关于与友人的意趣相投,饱满而真实的感情喷薄而出,每一个词句都触动着读者的情绪。

就比如为了反映“不在乎”而作的那篇《跑警报》,这是西南联大的艰难岁月里迫不得已的奇特景象,面对日军时不时的轰炸骚扰,中国人并没有如日军所愿的那样被笼罩在一片恐惧之下,整个《跑警报》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恰是一种永远无法征服的“不在乎”精神。

多年以后,汪曾祺回忆起这段艰难岁月,想到的自然不会是来自天空的恐惧,而是这份坚忍不拔的韧性。


所谓人间至味,这份“至味”,不仅仅是佳肴的美味,更是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人世间的人情冷暖,无关是非,珍贵的永远是真实。生活从来不只是“生下来、活下去”这么简单,如果甘心在岁月的长河里随波逐流,那将永远无法成为生活的主人。正是对生活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会生活的汪曾祺才能真正把握住生活中的“人间至味”,实际上,汪曾祺的笔尖并不是仅仅停留在花鸟虫鱼和美味佳肴的表面,懂得生活的人总是会留心去思考的。

我想,从汪曾祺朴实亲切的文字中,总能让我们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停下脚步对生活有所思考,让我们的生活,回归他本来该有的样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旧书重读的幸福
人间草木: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生活情怀
汪曾祺:用人间的味道书写人生,用可爱的生活治愈生命
读汪曾祺,品人间烟火里的极致浪漫!
新书分享|品人间烟火味,读凡尘草木情——汪曾祺散文集《梦是一片水》
人间烟火,最抚人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