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丕为何能够接替曹操(历史之迷)
曹丕为何能够接替曹操
三国的历史是从220年曹丕继位开始的。这一年曹操死去,曹丕先继位丞相、魏王,后在同年十月,逼汉献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魏,改元黄初,定都洛阳。226年,曹丕死。
在位仅仅7年的曹丕是怎样继位当上皇帝的呢?简单地说,这是曹操的选择和认可。但是,这其中有不少值得深思的疑团。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征战群雄,统一北方,并牢牢地将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玩弄汉献帝于股掌之中。以曹操的能力,废献帝,自己称帝当无问题,但曹操却始终以汉相自居,坚持不肯称帝。曹操晚年,已经占据了东汉十三州的九州,称帝的时机按说已经成熟,但他仍然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孙权也曾写信劝他称帝,曹操却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
曹操始终奉行汉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乱。曹操始终不称帝,是曹操不愿意当皇帝吗?非也!封建时代谁不想当皇帝呢?!他曾坦露肺腑之言:“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理智克制了个人的欲望,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身上虽然有不少污点,但他的一生,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为吸引人才而不遗余力,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情怀。
周文王在灭商的前一年死去,他的儿子周武王灭商,成为天下君主。那么,谁将是曹操事业的继承者,像周武王那样,完成曹操的遗愿,真正建立曹氏天下呢?这可让曹操大伤脑筋。
一、曹操举棋不定作为一代奸雄,曹操足智多谋,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在政治舞台,经常稳操胜券。也许是他心机太深,思虑太过了,也许他觉得儿子们各有不足之处,因此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举棋不定,犹豫再三,终于被曹丕抓住机会,施展计谋,登上了皇帝宝座。
曹操有25个儿子,长子曹昂为刘夫人所生,刘夫人死后一直由丁夫人抚养。后来,曹昂在随曹操攻打张绣时阵亡。从曹操的言谈中可看出,在诸子当中,他最喜欢的是曹冲。《三国志》记载:“冲少聪察岐嶷(幼年聪慧),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曹冲称象”的故事家喻户晓,他善解人意,有同情心。曹操看好曹冲,“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但曹冲(生于196年,比丕、植小)短命,建安十三年(208年),年仅13岁的曹冲就死了。对曹冲之死,曹操“哀甚”。曹丕曾劝慰曹操,曹操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此时的曹操已十分关注由谁接班的问题了。曹冲死后,曹操又会器重谁呢?
先看曹丕。曹丕(187~226年)字子桓,曹操次子,卞氏的长子。他和曹植一样,很有才华,自幼通读古今经传和诸子百家之书,在军旅生活中长大(“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5岁开始学射骑,能舞一手好剑,8岁后就随曹操外出打仗,文武精通,很有政治前途,继承曹操事业当无问题。而且曹昂死后他成为长子,符合封建时代“立嫡以长”的传统。但曹操却迟迟没有立曹丕为太子。为什么呢?第一,曹操还有另一个选择—曹植。他要比较二人谁更适合接班,而且从内心来说他更喜欢曹植。第二,曹操对曹丕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想再考验一番。比如曹丕曾经数次擅自游猎,惹得曹操不高兴;208年,他未经曹操同意,就把司徒赵宣辟为掾属,曹操上表说:“选举故不以实。”将赵宣罢免。
最让曹操不满的是曹丕阻止曹操为女儿找对象。曹操喜欢丁仪,“欲以爱女妻之”,以问曹丕。“五官将(五官:五官中郎将,曹丕这一年担任此职,统领皇帝的侍卫,负责保卫皇帝和京城的安全。长史:五官府内的总管。)曰:‘女人观貌,而正礼(丁仪字)目不便,诫恐爱女未必悦也。’太祖从之。寻辟仪为掾,到与论议,嘉其才朗,曰:‘丁掾,好士也,即使其两目盲,尚当与女,何况但眇(一只眼瞎)?是吾儿误我。’”如此看重丁仪,实在少见。正是由于曹操对曹丕有些不满,211年,邴原担任五官长史时,曹操对邴原说:“子弱不才,惧其难正,贪欲相屈,以匡励之。”意思是:我的儿子懦弱无才,恐怕他难以走上正道,想委屈您匡正勉励他。此话当然有谦虚之意,但曹操对曹丕的不满意还是可以看得出来的。值得注意,这是曹操对曹丕的重要评价。这时曹操已经57岁,曹丕已经25岁—爷俩年龄都不小了。
曹操还犹豫什么呢?原来他在观察曹植,看曹植是不是更符合他的心意。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的第三子(大哥丕187年生,二哥彰生年不详,估计生于190年前后)。曹植自幼颖慧,年十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怀疑曹植,问他:“你是不是请人代替写文章?”曹植回答:“我写文章,可以当面检验,为什么要请人代写呢?”曹植显示才华的另一件事是在铜雀台上。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在邺建铜雀台,建成后,操与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因曹操重才,所以此后对曹植尤为关注。
曹植23岁(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59岁)时,是其政治上的最好时机。这一年,曹植被封为临菑侯。曹操出兵征讨孙权时,让曹植留守邺城。临行时,曹操告诫曹植:“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意思是,我过去任顿丘县令时,也是23岁,回想当时的行为,没有可以后悔的事情。现在你也23岁了,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懈怠出差错。曹操让曹植留守邺城,处理政务,显然是要锻炼他,看看他的才干究竟如何。但是曹操也没下决心立曹植为太子。
曹操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有时看好曹丕,任命他为五官中郎将,有时对曹植“特见宠爱”,寄予希望,认为曹植是“儿中最可定大事”者,甚至“欲立之为嗣”。然而,曹操对曹植称赞较多,这使曹丕心存疑惑,虽然他已是长子,继承王位的可能性最大,但不能稳坐钓鱼台。于是,究竟谁能接班,变得越发微妙。
二、曹植、曹丕与继位权人间的感情,最亲莫过于同胞兄弟,这是亲密无间的手足之情,但是封建专制时代,在权力、私欲面前,在只有一个皇帝宝座的利诱下,这种情意往往变得一文不值,甚至于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则是你死我活的仇杀。中国古代,尤其宫廷中,此类事件史不绝书。
在讨论曹丕与曹植以及王位继承问题上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曹植与曹丕对待继位问题各自的态度究竟如何?
曹植并没有刻意和曹丕争夺皇位。他之所以被曹操看重,主要是他的才华为曹操欣赏。倒是曹丕处心积虑地向曹操争宠献媚,使曹操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并立其为太子;曹植自己不会处事,不严格要求自己,从而葬送了大好前程。曹植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首先,曹植是个有理想的人。他的理想是“戮力(合力)上国(指国家),流惠下民(垂恩惠),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祖德书》)。这种理想支配了他的一生,无论在何种处境,他都没有丧失理想,只是没有实现罢了。
其次,曹植是一个性情直率、通脱放达的才子,他不会装样子,接人待物随意自然。有一次,他见到了“博学有才章”的邯郸淳。《三国志》本传注引《魏略》记载:
邯郸淳博学有才章……太祖素闻其名,召与相见,甚敬异之……会临菑侯植亦求淳,太祖遣淳诣植。植初得淳甚喜,延入坐,不先与谈。时天暑热,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粉。遂科头(不戴帽子)拍袒,胡舞五椎锻,跳丸(耍杂技,两手快速抛接圆球)击剑,诵俳优小说数千言讫,谓淳曰:“邯郸生何如邪?”于是乃更著衣帻,整仪容,与淳评说混元造化之端,品物区别之意,然后论羲皇以来贤圣名臣烈士优劣之差,次颂古今文章赋诔及当官政事宜所先后,又论用武行兵倚伏之势。乃命厨宰,酒炙交至,坐席默然,无与伉者。及暮,淳归,对其所知叹植之材,谓之“天人”。
这就是曹植—性情活泼,多才多艺,不会掩饰。《三国志》还记载,曹植在与曹氏父子及文人聚会时“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
出众的才华和率真,正是曹操所欣赏曹植的地方,“几为太子者数矣”。当然曹操看好曹植,也与曹植的几个朋友的“忽悠”有关系。
这几个人是丁仪、丁廙(音异)和杨修。《三国志》中称他们是曹植的“羽翼”。丁仪、丁廙极力拥立曹植为太子。关于丁仪,《三国志》注引《魏略》记载:他的父亲丁冲与曹操关系不错,后任司隶校尉。曹操喜欢丁仪,欲以爱女妻之,并数称其奇才。
丁廙是丁仪之弟。少有才姿,博学洽闻,也是曹植坚定的支持者,甚至认为立曹植为太子具有“国家之所以兴衰,天下之所以存亡”的意义。应该说,丁氏兄弟的话对曹操还是有影响的。
但是曹植的好朋友杨修,曹操不喜欢他。杨修聪明过人,甚至能洞察曹操的内心世界,又爱炫耀,耍小聪明显示自己。曹操对此类人不感兴趣,如孔融、边让等。由于杨修在曹植身旁,这使得疑心特重的曹操非常谨慎,“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219年,在曹操死的前一年,他终于将杨修杀了。
曹植似乎并不在乎太子之位,也没有为当太子四处活动,而是依然我行我素,交友,做诗,喝酒,游乐,样样不缺。曹植没有刻意与曹丕争皇位,一是性情所致。他是一个颇具浪漫气质的诗人,他憧憬的理想是建立奇功伟业,垂名金石竹帛,对富贵爵禄看得比较淡;二是从传统继位观念看,“立嫡以长”深入人心,曹植不会不知,他排行老三,当不上太子也属正常。而曹操对立曹植举棋不定,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在古代,立太子是大事,曹操肯定清楚,况且还有前车之鉴:汉初刘邦喜欢戚夫人生的赵王如意,不喜欢吕后生的刘盈,甚至想立如意为太子,但许多人反对。叔孙通找到刘邦,劝谏说:“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高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戏!”高帝曰:“吾听公言。”
曹植之所以有争夺太子的舆论是因为曹操非常喜爱曹植的才华。这是曹操自己的打算,并非曹植争来的。这正如曹冲聪明过人,曹操喜欢他,“有欲传后意”,这也不是曹冲争来的。倒是曹植的那帮好朋友,不断建议曹操立曹植为太子。不过适得其反,他们越这样说,心机极重的曹操就越犹豫。可以说,曹植是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太子之争中。
有学者评论此事说:“对王位继承权的角逐,与其说是王子间的竞争,到不如说是他们的追随者、支持者之间的竞争。”曹植、曹丕的支持者确实就是这样做的。
曹植确有不足之处,他常常“任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有时让曹操十分恼火。曹植的这一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
再看曹丕。从长幼上看,曹丕是老大,正常情况下继位当无问题。但曹操更欣赏曹植的才华,有打算立他为太子的想法,致使曹丕心里没底,感到不用计谋恐大权旁落。于是就求教于谋臣贾诩。《三国志·贾诩传》载:“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发扬德政),躬素士之业(弯下腰做普通人),朝夕孜孜(努力不殆),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
—贾诩让曹丕低调做人,不要张扬,以孝道为先,以取得曹操好感,并说只要这样就可以了。实际上是让他的韬光隐晦,忍耐一时,叫做“自固之术”。
曹丕从此“深自砥砺”、“矫情自饰”。一次,曹操出征,诸子前往送行,曹植作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歌功颂德文章,当众演说得声情并茂,令曹操与文武大臣极为欢悦。曹丕知道自己的文采不如曹植,所以他另辟蹊径,什么也不说,只是屈膝而跪,泪流满面地拜伏在曹操脚下,表示为父王将要出征而担忧。与曹丕的忠厚仁孝相比,曹植的颂辞顿时显得徒有外表华而不实。此事虽小,但影响不小,曹操和文武大臣由此都一致认为“称颂歌德,发言有章”的曹植是“辞多华,而诚心不及”(《世说新语》),而曹丕更诚实更有孝心。
此外,曹丕不断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驱使一批臣子奔走前后,或在曹操面前进言“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陈寿《崔琰传》),或在曹操身后直谏“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陈寿《邢颙传》),或在曹操左右提醒“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陈寿《毛玠传》),这些历史与现实的教训以及诸位重臣对曹丕的拥戴,不得不引起曹操的高度重视。曹丕还对自己游猎无度的缺点,作《报傅崔琰》以示悔过,纳弓藏箭,放马南山。为了迎合曹操相当周文王的壮志,他写《黎阳作》将随军远征的自己比喻为周武王救民于涂炭。
与曹丕暗地使劲儿,设法讨曹操欢心相比,曹植没有察觉,仍纵情恣欲,毫无节制。“任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见《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最后终于惹怒了曹操。
有两件事导致曹植失去曹操的信任。
第一件事,私开司马门事件。
关于擅开司马门事,《魏志·陈思王植传》中这样记载:“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续汉书》则说:“人有白脩与临菑侯曹植饮醉共载,从司马门出,谤讪鄢陵侯彰。太阻闻之大怒,故遂收杀之。”此外《曹操集》中也有两条令文说及此事,说“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自临菑侯植私出,开司马门至金门,令吾异目视此儿矣”。
从这些记载中可知,这无疑是曹植犯的一大错误。问题在于此事的性质如何。从事实情况来看,它是曹植醉酒后在光天化日之下干的一件违犯礼制的行为。曹植明知父亲执法严峻,他不会不懂司马门不可妄开,可却借着酒性,公然以身试法,自找倒霉。他在这件事上的表现,应当说主要是愚蠢和荒唐,是肆意妄为。这对他争夺太子之位毫无好处,如果一定要从“用术”的角度来衡量的话,只能说明他很不会用术,对阴谋诡计颇不在行。
第二件事,军中醉酒。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派曹植率兵攻打关羽,解曹仁之围,传他前往面授机宜。但在这军情如火的紧要关头,曹植大醉如泥,不能受命,致使曹操对他无可奈何,悔而罢之。
面对接班人的位置,曹丕与曹植并没有公开对抗,而是各走各的路。曹植疏狂,放任不羁,曹丕谨慎小心,处处讨曹操欢心;曹植对接班人的位置不屑一顾,曹丕却日思夜想,志在必得。终于,217年,曹丕被立为太子,正式成为曹操的接班人。
三、曹彰暴死之谜曹丕继位还有未解的谜团,那就是曹彰的出现与暴死,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
曹彰(?~223年),字子文,曹操之子。少时擅长骑射,臂力过人,能徒手和猛兽格斗。曹操曾对他说:“你不读书,而喜欢骑马练剑,这只是匹夫之勇,能有什么用!”曹彰说:“大丈夫应该效仿卫青、霍去病,率十万骑兵驰骋沙漠,建功立业,怎么能做博士?!”曹操曾问过儿子们的喜好和志向,曹彰的回答:“好为将。”曹操问:“为将应该怎样?”曹彰回答:“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曹操听后大笑。曹彰须鬓皆呈黄色,曹操称他为“黄须儿”。
曹彰在立曹丕为太子的问题上没有什么举动,但在曹操病重时他却出现了。当时他屯驻长安,曹操在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
值得怀疑的是:曹操临终时为什么不召在邺的曹丕而召曹彰?古代帝王死后,主持丧葬者,往往就意味着是接班人。(如秦始皇在沙丘病重,自知不起,便想到了扶苏,让他去咸阳主持丧事,实际就是让他接班。但赵高和李斯想立胡亥,于是改变诏书,说扶苏不孝,致使扶苏自杀。)曹彰赶到洛阳时,曹操已经咽气。当时在洛阳主持丧事的贾逵、陈矫、司马孚等人都是曹丕的支持者。他们把持了局面,贾逵拒绝了曹彰要印绶的要求,赶忙让曹丕即位,一旦成为事实再翻盘就不容易了。曹彰见到曹植,对他说:“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曹植不相信,说:“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
依据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这里最大的疑点就是曹操为什么让曹彰前来,而不让曹丕来(当时曹丕在邺城)?是不是在由谁接班的问题上发生了变化?(由于正史材料不足,以下仅仅是合理推断。)曹彰英勇无比,有军队,关键时刻能亮出军事力量压住阵脚。有什么大事必须要军队压阵呢?估计曹操再次改变了主意,要曹彰帮助曹植继位!曹操的意思可能已传给了曹彰,但曹彰晚来了一步,大势已去,不可挽回了!
为什么曹操改变主意呢?1.可能有人(丁仪兄弟)向曹操报告了曹丕耍弄手段的伎俩。2.过于聪明但爱显示自己的杨修已被杀掉,曹操认为曹植身边已无后患。3.疑心极大而又善于观察的曹操察觉到曹丕搞派别,心胸狭窄,应了当年他说的那句话:“子弱不才,惧其难正。”而曹植虽然有时随心所欲,有自由化倾向,但才华出众,为人坦诚,若有曹彰拥立,仍可以支撑曹家局面(另外,其母卞氏喜欢彰、植,不喜欢丕)。
曹操改变了主意想立曹植,还可以从曹丕称帝后的表现看出。他即位后,不仅杀丁仪兄弟,还将丁家的男人也全部杀掉,斩草除根,可见他对丁仪兄弟恨之入骨。对曹植虽不杀,但借各种名目,陷害折磨曹植,使曹植痛不欲生,典型例子是七步成诗。再有,毒死曹彰,扫除障碍,手段极其阴毒,暴露了他强烈的报复心理。
关于曹彰之死史书记载不同。《三国志》说黄初四年(223年),曹彰赴京师,薨于京都。
《世说新语》说曹丕忌恨曹彰,利用下棋时机,用毒枣将曹彰害死。曹丕还想害死曹植,其母卞氏说:“你已杀了曹彰,不能再杀曹植了!”(卞后曰:“汝已杀我任城(彰)不得复杀我东阿!”)可知卞氏不满曹丕所作所为。
曹操若没有改变主意立曹植,曹丕不可能进行这样疯狂的报复,因为曹植没有做过反对曹丕的事。为什么曹彰急忙见曹操呢?极可能是,1.确有其事,曹操变主意了,让曹彰率兵来洛阳助阵;2.曹彰见曹操已死,个人想借机夺权。《三国志》注引《魏时春秋》:曹丕称帝后,“初,彰问玺绶,将有异志,故来朝不即得见,彰忿怒暴薨”。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表明有可能促成曹操改变主意立曹植。217年,曹丕被立为太子,曹丕喜形于色,他抱着辛毗(支持曹丕的大臣)的脖颈说:“辛君知我喜不?”一副阴谋得逞、小人得志的表情!此事不知传到曹操耳朵里没有,若曹操知道,肯定会有想法。还有一事,曹操的夫人卞后,虽然出身娼家,是歌舞妓,但深明大义,胸怀宽阔,生活俭朴,很受曹操敬重。卞氏喜欢曹植和曹彰,不喜欢曹丕。曹丕立为太子,左右长御前去庆贺,卞后只是淡淡地说:“丕儿是长子,所以被立为嗣君,而我做为他的母亲,能够在教导儿子方面没有过失,就已经感到不错了,我们母子没有什么功劳,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呢?”长御回去以后,把她的原话告诉曹操,曹操说:“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曹操的话,是否表示他已感到卞氏对立曹丕为太子不满呢?是不是卞氏的话打动了曹操,促使他在最后改变主意了呢?
说曹操可能立过曹植,还有一个故事可以作证:太和二年(228年),魏明帝曹睿离开洛阳到长安时,洛阳传出谣言,说曹睿已死,于是一批大臣欲拥立曹植为帝,许多人包括其母卞氏都很恐惧。后来曹睿回到洛阳,卞氏惊喜,欲推始言者,帝言:“天下皆言,将何所推?”这场闹剧肯定不是曹植导演的,但至少说明,到了曹睿时期还有人希望曹植当皇帝,很可能人们知道曹操曾立过曹植。
曹丕继位,曹彰被杀,曹植受罪,这些都是曹操的家事。但分析这一过程,可以得知:在封建专制时代,选拔接班人、继位者基本上是以宗法制度和皇帝意志为标准的,这就造成了:
1.不论贤愚,符合血统即可继位。曹丕继位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凭借“立嫡以长”的传统,而非才能。
2.曹植多才多艺,为人坦荡真实,颇有浪漫气质,他对继位当王,并不在意。他的名士派作风也不适宜当王,因为只有激情和理想,并非能成为政治家。
3.曹彰英勇无比,有“匹夫之勇”,更不宜搞政治。
4.曹丕继位、称帝成功,与他用计、用谋,善于表演有关系,他对亲兄弟下狠手,暴露了其性格残忍,人格丑陋的一面。
陈寿写《三国志》时离曹丕时代不远,应对曹丕比较了解。他评论曹丕时,只肯定曹丕的文学才能,对政治才能却一字未提:“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实际是在批评曹丕心胸狭窄,不公平待人。
三曹虽然都是著名的文学家,为中国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但人格却大为不同。曹操老道又成熟;曹植热情却不幸;而曹丕利欲熏心,残害亲人,令人生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冲绝顶聪明,却13岁早夭,死亡原因耐人寻味
曹植是曹操的第几子?
《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原文及翻译
【读史札记】曹丕是怎么当上太子的?
世子之争:曹丕如何在曹操的众多候选人竞争中,最后脱颖而出的?
曹植才华盖世,为何失宠于曹操?险被曹丕所杀,最后抑郁而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