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症,走出“别人都说”的误区

场景一

骨科门诊

您哪儿不舒服?

医生

患者

我腰椎间盘突出。

您有哪些具体症状?您怎么知道是腰椎间盘突出了?

96编辑器

患者

我就腰痛,别人都说,我腰椎间盘突出了。

或者

患者

我就腰痛,做了个磁共振,报告上面写着腰椎间盘突出。

那您片子呢?

医生

患者

片子没带,我有报告。

一、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

腰痛原因有很多,也很常见,据报道,一生中80%的人都会经历腰痛。

  • 急性腰痛多为肌肉源性,经休息、理疗等对症治疗可明显缓解,常规不需拍摄任何影像学检查(但超过2周的持续腰痛,则需进一步检查)。如腰痛反复发作、持续加重,超过3个月即为慢性腰痛。

  • 慢性腰痛常被分为两类:特异性腰痛和非特异性腰痛。特异性腰痛就是有明确病因的,如:感染、肿瘤、骨质疏松、骨折或炎症性疾病等。

然而,80%-90%的慢性腰痛是非特异性的,常没有公认的、特定的病因,且多为慢性、反复发作,可能为椎间盘、小关节或骶髂关节源性,也可能是腰突压迫神经引起的神经源性(图1)。
因此,不是所有腰痛都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

图1:腰痛分类

二、检查报告不是给患者解读,

仅是给临床医生作为诊断参考

目前,在大多数医院,给你做磁共振检查的人(技师)与写磁共振报告的人(影像科医师)多不是一个人,也就是说,写影像学报告的人只看你的片子,但看不到你人,他们仅对片子的征象进行客观描述,给出一个“影像诊断”,并呈现在白底黑字的报告上(赫赫的腰椎间盘突出的字样,图2)。

而临床医生,除了看片子、检查报告的同时,还会当面问诊、查体,必要时结合抽血化验、肌电图等,最后才得出一个“临床诊断”。

另外,有经验的骨科医生,是从不看影像报告的,因为比起他们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其阅片能力远超过幕后写报告的年轻影像科医师。

因此,就医请携带片子,不要仅仅拿着影像报告,请相信医生最后的“临床诊断”,不要自个过度解读影像报告。

图2:常见的腰椎磁共振报告

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很常见,但不一定引起症状。磁共振(MRI)经常可以看到无症状的椎间盘突出,且年龄越大,影像学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越高。

影像学腰椎间盘突出(影像诊断),如不结合临床,是无意义的,只是对片子的一种描述和表达而已。只有结合了临床症状和体征,且与片子表现相一致,我们临床医生才会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临床诊断)。

因此,报告上写的“腰椎间盘突出”字样并不代表你的症状就一定是突出的椎间盘引起的。

椎间盘与上下椎体构成的结构单元,就好比“汉堡”(图3)。最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的是最下面的两个结构单元(L4-5和L5-S1),约占95%。

图3:腰椎的基本结构单元:上下椎体 椎间盘

椎间盘由中间的髓核、周围的纤维环和上下的软骨终板组成(图4)。

图4:椎间盘组成部分

髓核富含水分,具有弹性,犹如果冻;周围及上下的软骨终板犹如包在果冻外面的包装一样,限制其过度活动。但从整个椎间盘来看,这样的结构赋予其合理的弹性,来辅助完成腰部的弯曲、后伸和旋转,同时人类跑步、跳起时,缓冲压力、吸收震荡,避免僵硬的骨头“干磨”导致损伤。而腰椎间盘突出相当于外包装破裂,果冻从破口突出至外面。

椎间盘跟头发类似,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会变白,椎间盘则会退变。椎间盘病变会出现各种表现,如退变、膨出、突出、椎间隙变窄、骨赘形成等(图5)。

图5:椎间盘病变

我们常说的腰椎间盘突出,其实指的是髓核的突出。因椎间盘突出的类型、位置、大小及周围炎症、症状耐受反应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关键要看突出的椎间盘对脊神经和/或马尾神经的影响大小(图6-8)。

因此,同样是腰椎间盘突出,有些人可能痛不欲生,而有些人却是安然无恙。

图6:不同类型(左图)与位置(右图)的腰椎间盘突出

图7: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图8: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值得关注的是,受传统思想熏陶,国人很忌讳提起性功能情况,有时医生问起性功能时候,患者总是闪烁其词。殊不知有时候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引起性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影响性福生活。

场景二

骨科住院部


患者

医生,我拍过腰椎MRI了,为啥还要拍CT和X线呢?别人都说MRI和CT拍一个就行了。

X线、CT和MRI评估腰突的侧重点是不同的。X线和CT侧重于看骨骼结构,它们对软组织的辨别能力差于MRI;椎间盘突出其实是髓核的突出,而髓核属于软组织,所以MRI看的最清楚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三个检查就犹如剖析一根香蕉,X线侧重于香蕉的大体结构;CT则是看香蕉果肉(骨骼)实在不;而MRI重点看香蕉的胎座(髓核)如何(图9)。

图9:香蕉的大体、X线、CT和MRI检查情况

另外,需要明确的是,CT和MRI都是躺着拍的,而X线是站着拍的。对于需手术的腰突症患者,拍X线片可从整体评估腰椎结构、序列,尤其对腰椎滑脱的诊断意义更大,因为平躺后滑脱可能会自行复位,此时拍CT和MRI会导致漏诊。

另外,MRI对骨质的分辨要差于CT,对于伴有骨化的椎间盘突出,手术难度要明显大于单纯的软性髓核突出。术前CT可甄别骨化的椎间盘,有助于评估手术难度(图10)。

图10:腰椎CT示L5-S1椎间盘突出伴骨化

因此,建议需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完善腰椎X线、CT和MRI平扫,可全面评估腰突情况,为顺利手术保驾护航。

场景三

患者

听别人说,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非常容易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然病史是趋于好转的,大约87%的患者3个月内疼痛会减轻因此,除存在明显大小便、性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损伤或严重足下垂、肌萎缩等脊神经受损症状外,均应首选保守治疗,包括休息、腰背肌功能锻炼、药物、理疗等。
如严格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则需手术干预。具体选择微创还是传统开放手术,需医生根据你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共同决策适合你的最佳手术方案。

但值得一提的是,微创是一种理念,微创手术不仅仅是椎间孔镜,显微镜、通道下、小切口等也都属于微创范畴(图11)。

图11:椎间孔镜(左)、显微镜(中)和通道(右)辅助下髓核摘除术

微创髓核摘除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5%左右),但正常的椎间盘都有突出的可能,更何况已经“坏”的、经过修理过的椎间盘呢。预防术后复发,关键在于术后如何“保养”,避免诱发突出的不良生活方式和姿势(图12)。

图12:西游记里,师徒四人均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

临床上,很多医生建议患者上网搜索“五点支撑”法锻炼腰背肌,但又有多少患者做的是正确呢?比如权威的百度百科或部分科普文章都是建议以足跟、双肘、头部为支点(图13)。

这种错误的方法会明显加重颈椎的应力和损伤,也可能会引起头晕头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双足、双肘和后肩作为支撑点,避免腰痛好转,却导致颈痛不适(图14)。

图13:百度百科及百度图片建议的“五点支撑”做法

图14:正确的“五点支撑”做法

总之,科学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症,走出“别人都说”的误区,到正规医院,配合医生进行腰突症的规范化治疗。



作者:同济大学医学院 李永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得不说的几个误区
【病例讨论】腰椎间盘突出似乎无法治愈?
腰痛、腰腿痛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X光看不清,CT辐射大,腰突只想做最贵的核磁共振,为什么不行?
【1/7】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下腰痛、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间盘突出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