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北大漠·丝绸之路行》(24)《道德经》散关文化博览馆
《西北大漠·丝绸之路行》(24)
《道德经》散关文化博览馆
时间:2012年2月16日星期四
地点:宝鸡·大散关博览馆
走进大散关门内,正对面是一座二层庙宇,一楼门阙匾额由柳公权所书“道德真源”,二楼门阙匾额上书“天下雄关”,是纪念中国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
老子是东周春秋时代人,本名李耳,字聃,因此称老聃;之所以称其为“老子”,是因为他实在是太老了。他曾经做过周朝的藏室史,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图书管理员,当然了,那个时候的图书都是刻在竹简上的,能够读懂图书的除了世袭罔替的官员外,平民阶层很少识字看书。
那一年,李耳辞官,骑一匹青牛,去周西游,准备做一个无为隐士。在出洛阳,过函谷关后,到达秦国的散关时,遇见了镇守关隘的将军(关令)尹喜,他对李耳说:“你就要隐居了,期盼能留下一些你的思想言论。”李耳觉得过关遇令求著,合该与尹喜有缘,又符合于他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不强求,亦不强违。于是李耳答应了关令尹喜,在那里呆了将近一年,写下了举世闻名的《道德经》,然后出关西行而去,从此不知影踪。《道德经》又称《老子》,只是一篇五千字的短文,但在那个时代,写字是要用刀刻在烧烫的竹片上的,虽然只有五千字,足以够这位可爱的老头受的了。在《道德经》里,李耳把宇宙发展的自然法则,命名为“道”,这就是道家学派的起源。后来,李耳被道教尊为教祖。李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关于老子出关去周西游,是过函谷关还是过散关,著书《道德经》一事,一直在民间有各种传说,并演绎了各种版本。
在南朝刘宋帝国裴骃《史记集解》有这样的记载,其云《列仙传》载,关令尹喜善于观测星宿,某日,尹喜夜观天象,见有紫气东来,知有真人当过关,于是候之,果见老子骑青牛欲过关。故“紫气东来”典故源于此,今形容才华横溢者现身多用之。
以下短短数言,就是太史公在《史记》中,为老子李耳所作传。
司马迁著《史记·老子列传》所载原文:
老子者,苦楚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於上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道家学派(退让思想)
创始人:李耳,职藏室史,著作《道德经》,亦称《老子》是5000字短文。
主要学者:姬轩辕、列御寇、关喜(应为尹喜,关令尹喜简称)、庄周、杨朱。
主要著作:散关令尹喜《关尹子》、《庄子》、《列子》、《文子》、《鹖冠子》、《蝐子》、《力牧》、《公子牟》、《黔娄子》、《田子》、《捷子》、《长卢子》、《黄帝君臣》、《郑长者》、《王狄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湖上打听打听,老子怕过谁?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原文+翻译)
老子舊說 WORD
老子简介
道德经
《史记·老子列传》之辩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