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郪、新郪虎符与先秦书法

新郪 :阜阳日报记者张殿兵《新郪—遗失的皖北古城》:“新郪遗址位于安徽太和县赵庙镇东北3公里处的城坑子村,当地人称前城孜。当我们漫步走进古老的新郪古城遗址,扑面而来的是阵阵传递着古代文化气息的清风。一座占尽时代风华独领风骚的新郪城池,已经被金戈铁马踏为废墟。如今我们只能从存留至今的遗址、出土文物、文献等历史古迹中领略当年辉煌灿烂的远古文明。
新郪遗址,又称城孜故城遗址,位于太和县赵庙镇城孜行政村。该遗址战国时为魏地,东汉建武五年(29年)封孔子十六世孙为殷绍嘉公,建武十三年(37年)改封宋公,封其地为宋公国,其城为宋新都,晋以后在此置县,现依稀可见残存城墙,民国时此地出土器物甚多。该遗址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复杂的地层关系,对太和县文化类型与分期研究的深入进行具有重大意义。
2016年4月11日,太和县人民政府发出通知,把新郪遗址”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同年,经阜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新郪遗址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国维:新郪虎符跋
 新郪虎符,文四行,错金书云: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郪。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无会符行殹。罗叔言参事得其影本,临以寄余。其文甲作,兵作,在作,与秦阳陵符同;凡作,与散氏盘同;敢作,也作殹,与诅楚文同;余字皆同小篆。余谓此秦符也。新郪本魏地,《魏策》,苏秦说魏王:大王之国,南有许鄢、昆阳、邵陵、舞阳、新郪。至安釐王时尚为魏有。《史记·魏世家》,安釐王十一年(秦昭王四十一年),秦拔我郪丘。应劭以为即新郪。然郪丘,《秦本纪》作邢丘,《六国表》作廪丘。《秦本纪》言:是年攻魏,取邢丘、怀。邢丘与怀二地相接,自当以邢丘为长。其后公子无忌说魏王云:秦叶阳、昆阳与舞阳邻。是彼时叶阳、昆阳属秦,舞阳属魏。新郪在舞阳之东,其中间又隔以楚之陈邑;时楚正都陈,秦不能越魏、楚地而东取新郪,明矣。至昭王五十四年,楚徙钜阳;始皇五年,又徙寿春,新郪入秦当在此前后。然则此符当为秦并天下前二三十年间物也。 
2015年11月12日刊载的 秦国金异兽:开创两千年帝制》(作者:刘刚、冬君)文中所述:
有三件秦国的青铜虎符,亲眼目睹了秦国在战争中的成长经历。从它们的时间顺序和骄傲的外形,透露出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些许信息。
  虎符,是君王调遣军队时用的。如秦国的兵符,作虎形,威而信,用作调兵凭证。一虎中分两半,两半的外侧浇铸同样的铭文,右一半由君主掌管,左一半给统帅大军的将领掌管。君王要部署部队或调兵遣将时,总不能亲自上阵,命令就由通信兵带着右一半虎符飞马报送,待两半虎符骑缝相符后,方可执行。如魏国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而倒霉的嫪毐发动政变时,没有兵符,只好用国君和太后的印章去策反军队,结果不行。将领只看兵符,不看印章。嫪毐只有死路一条。

  第一件呌杜虎符,蓄势以待的英姿,流线遒劲优美。1973年陕西西安山门北沉村出土,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小如掌,脊背凹槽,颈有一小孔,尾端卷曲。身上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殹。” “燔燧之事”指突发军事,不必会符,可烽火举报,立即行动。

  第二件谓新郪虎符,蹲坐翘尾,憨实而后虎虎生威。现藏法国巴黎陈氏邸。上有错金铭文40个字:“甲兵之符,右才(在)王,左才新郪。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母(毋)会符,行殹(也)。”新郪是魏国的地名,也许这时秦国军队已经占领魏国,虎符的左一半在新郪占领军的将领手里。

  第三件称阳陵虎符,据说出土于山东临城,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作伏虎状,仰首前视。虎背上错金篆文:“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两行12字。应该是颁给驻阳陵将领的兵符。

  仔细对比,可发现三件虎符对国主的称谓各异,杜虎符乃“右在君”,新郪虎符为“右在王”,而阳陵虎符则是“右在皇帝”。称谓不同,说明它们制作于不同时代。

  从秦国的世系来看,在秦国的历史上,唯有秦惠文王称君,他是秦孝公的儿子,又称秦惠文君。唯其称君,杜虎符应作于秦惠文君时。秦惠文君的父辈以上皆称“公”,而从他开始子孙以下,秦国国主开始称“王”。

  新郪虎符制于秦称王时代,据史载,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武王的异母弟秦昭王时,秦国东扩的速度加快,时时骚扰首当其冲的魏国,占领过魏地。《史记·魏世家》记载,安釐王十一年(秦昭王四十一年),秦拔魏地郪丘。也许新郪虎符就作于此时。不过,也有认为此“郪丘”非彼“新郪”。但不管怎讲,“王”与“新郪”还是把这件虎符锁定在一个时间段了。

  至于阳陵虎符,不用说不仅秦国从嬴政开始称皇帝,就是中国也是从嬴政开始称皇帝的。所以阳陵虎符一定是秦始皇以后制作的。

  三件虎符的三个阶段,是秦国不断壮大的过程。秦孝公用商鞅变法,耕战合一的军管非常时期,成为常态。而奖励军功,则打破了贵族垄断军人的传统,农民上交军饷多,杀敌多,也能晋升为战士或将军,这是中国全民皆兵的开始。战争以灭掉他国为目的,动辄坑杀敌国数十万将士;计谋与价值观游戏,统一才是硬道理。
 
 从“新郪虎符”看先秦书法的嬗变

先秦书法 

1、为什么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已经具备了后代书法的诸要要素? 

应:正在甲骨文和金文的遗址中,我们发觉,这些最早的文字已经具备了书法方式美的基本要素,如刻画书法的笔画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改变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联合陈设上的章法美,以及正在书写、刻画和铸造中诸要素所组成的品德美。先秦时期已有了刀和羊毫等书刻东西,审美看觉中的刀味和笔味、金石气等均有体现。从商到秦一致,汉字的蜕变体现出由繁到趋向,这种蜕变具体反映正在书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书法艺术的内涵因文字改变而显得越发富余。 

2、西周早、中、晚期的金文正在品德上有哪些改变? 应:西周时期的金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西周前期的金文品德以朴茂凝重、瑰丽沉雄为主要特 ,起收多不露锋,线条遒劲峻挺,时有肥厚用笔及点团状的华饰,全体上是线与块面联合的方式美。 

西周中期金文品德典雅温顺,这一时期的作品用笔热和而畅快,笔画圆浑,但粉饰意味趋弱。用笔意蕴加强,行款结构疏朗自如。 

西周后期的金文趋于老练,笔画趋于一致,字型越发,品德也呈多样化,显现了籀文老练时期的品德特  

西周初期金文中肥瘦悬殊的笔画和呈周遭外形的团块,正在西周晚期基本消失。笔画的方式美变得清真起来,文字向方整化、平直化的偏向演化,品德上或简远,或峻秀,或浑穆,或严厉,极为富余。金文发展到西周,进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对年龄战国时期的金文孕育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3、年龄战国时期各系文字书风的地域特  

应:年龄战国时期的文字,共分为五个大系:齐系、燕系、晋系、楚系和秦系文字。 

①年龄早期齐系文字结体疏朗平整,用笔细劲圆润,年龄中期至战国早期结体由方整变修长,由疏朗变娟秀,书法精劲谨慎,结体上多有改变,逐步摆脱了西周晚期书风的影响,而自成体系。到战国中晚期,用笔趋于简率。 

②年龄时期燕系文字结体疏朗,用笔流畅,字体委婉妩媚而不乏率真。战国早期结体方整,朴实谨慎,到了晚期用笔简率,出现典型的战国书风。 

③晋系文字,早期的古茂典雅,承西周书风,中期的侯马盟书,落笔重而起笔轻,侧锋起笔,中锋收笔,结体生动自然,剧烈的连笔熟悉、笔画的互相映带反映了篆书书写速度的加快。晚期的晋系文字,结体修长,笔画细微尖锐,精劲富于粉饰美。 

④楚系文字,早期的铭文结体朴肆,行款错落自然,呈纵势;中期的笔画屈曲蕴藉,有轻重疾徐的改变,有鸟虫篆;中晚期的楚系文字,结体由纵势向横势过渡,圆转宛劲,行款均匀,笔法一致,到了晚期,楚系文字用笔走向简率。 

⑤秦系文字,年龄早期的秦系文字,承接了西周晚期的传统,笔画细匀劲健。秦雄簋笔画瘦劲而委婉,是秦系文字书风的代表。石胀文笔画匀整,结字疏朗,用笔遒朴而有逸气,行款非常灵巧,横竖间距大要划一。 

总的来说,除秦系文字外,年龄早期各系文字书风大要继续和发展了西周晚期方正朴茂的品德,从年龄中期到战国早期的各系文字,书风逐步摆脱了西周的影响,体现为颀长秀美,并出现粉饰较强的鸟虫篆,到战国中晚期各系文字书风总体走向简率。 

4、年龄战国到秦一致这段时期秦系文字发生了籀文小篆的改变,其代表作品有哪些?并论述其嬗变轨迹。 

应:代表作品:《秦雄钟》、《秦雄鎛》、《秦雄簋》、《石胀文》、《商鞅方升》、《新郪虎符》。 

秦篆文字由籀文发展到小篆的大抵脉络:虢幼子白盘秦雄钟、秦雄鎛—>秦雄簋 >石胀文—>秦雄大墓石磐刻石 >新郪虎符 >泰山刻石。 

5、解释:甲骨文 

应:甲骨文是殷商统治者的占卜记录。这些记录占卜活动的文字是用刀刻正在龟甲兽骨上的,因此甲骨文又称“龟甲文字”、“卜辞”、“殷墟书契”等。现出土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总数有4600多个,目前可识1000多个。甲骨文是钻研商代文字、历史、文化最重要的材料,也是早期书法的代表。 

6、解释:金文 

应:正在青铜器上铸铭文,从商代中后期开端流行,到周代达到岑岭。秦称铜为金,因此把刻铸正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又称“钟鼎文”。其铸刻文字有两种外形:一种是凹进的文,称为款;另一种是凸出的 文,称为识。故青铜器铭文又称“彝器款识”、“钟鼎款识”。 

7、解释:《大盂鼎》 

应:《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金文,清光绪年间出土。铭文敦厚灵巧,体势谨慎,起止之锐圆因势而异,常有粗画和肥厚的点团出如今字的笔划中,组成特有的节奏感,显现了朴厚的时代风采,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8、解释:《散氏盘》 

应:《散氏盘》是西周厉王时期的金文。铭文十九行,结构多变,取横势,重心较低,粗放厚重,显壮实遒迈之气,是西周晚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9、解释:《毛雄鼎》 

应:《毛雄鼎》是西周宣王时期的金文。铭文32行,497字,为目前所见西周金文中最长的铭文。笔法圆润精严,结体劲瘦,全体浑穆磅礴,为西周晚期金文中最有代表的作品。与《散氏盘》相反,其字形趋长,取纵势,正在金文特有的凝重中增添了灵动和活泼的姿势。《大盂鼎》的肥厚笔画和点团正在《毛雄鼎》中已趋于消失。 

10、解释:《虢幼子白盘》 

应:《虢幼子白盘》是西周宣王时期的金文。是西周晚期笔画向更简洁、流畅偏向发展的代表作,其点黄美丽,行款疏朗空灵,显峻秀之气。作为这一时期的籀文的代表,对卖前秦系文字书法如《秦雄簋》、《石胀文》等孕育发生了很深的影响。 

11、解释:《侯马盟书》 

应:《侯马盟书》是年龄中期至战国早期晋系文字最典型的代表。盟书为圭形的玉石片,上有墨书,更多的是朱书,这些朱墨文字,落笔重而起笔轻,侧锋起笔,中锋收笔,结体生动自然,其剧烈的连笔熟悉、笔画的互相映带反映了篆书书写速度的加快,可看为这一时期“草篆”的典型作品。 

12、解释:《石胀文》 

应:《石胀文》是年龄中期至战国早期秦系文字的代表。笔画匀整,结字疏朗,用笔遒朴而有逸气。《石胀文》虽从西周金文发展而来,但差别于西周金文过多的粉饰,而显现出自然、朴质的艺术特 ,出现一种新的风采。其行款非常灵巧,横竖间距大要划一,体现出稳中有变的特  

13、解释:隶变 

应:由篆而隶的书体蜕变过程中,依托快写、省略、假借、合并部首等篆书快写手法,毁坏和肢解原有的汉字结谈判用笔方式,并正在改变中逐步组本钱人的规律。这种改变的规律逐步老练和普遍使用的时分,早期的隶书就组成了。我们把这一隶书书体的发展蜕变的景象及其内正在的规律称为“隶变”。发生正在战国时期的隶变过程,正是中国由古文字向今文字零碎的蜕变过程。青川郝家坪木牍、天水放马滩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可以明确地寻到秦篆隶变的轨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试论徐无闻先生的“变体”小篆创作
战国——秦系书法 金文拓片欣赏
两周时期文字 —— 大篆
书法知识《二》
6种西周金文
春秋早期曾国国君曾侯宝自作之鼎,比较罕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