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慧若要觉醒,一定会经历一个“王阳明时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王阳明时刻

作者:谭无稽

来源:微信公众号“大阴阳论”(ID:dayinyanglun),专注佛、道、易、王阳明的高品质原创

“王阳明时刻”,是一个太有分量的概念。何为“王阳明时刻”?

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的荒僻之地。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在一种困顿和痛苦之中,结合自己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终于在一天半夜豁然大悟。

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这一时刻,标志着千古心学的正式诞生,乃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事件。

这便是“王阳明时刻”。

王阳明顿悟之时所说的那句话,归结为八个字,其实就是禅宗的“本自具足,不假外求”。

你所要的一切,你心中本来就全都有,不仅不必向外逐求,而且向外求本身就是一种虚妄。

为什么?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弄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所要的是什么。

向外求,求的是金钱、权力、他人的认可、物质的占有……而不论求的是什么,说到底都是为了自己心理上的满足,从最根本处,人所谓的成败荣辱喜乐悲欢,关心的只不过是自己内心的感受。

人的执迷,全是迷在了这个地方。问题是,自己内心的感受就一定与外物相关吗?答案是无关。完全无关。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有时我们想要一种东西,后来也得到了,得到时也会欢喜。但是这种感觉不会持续很久,很快就会淡化、消失直至无感。

很少有人会去想这背后的道理是什么,于是不会明白:这种得到,并不能根本解决我们心的问题,以为“得到”是解决心之问题的药,这是千百年来最大的误会和幻觉。

就算是药,那也是毒药,因为会追逐成瘾、心病加重。因为本能上会认为是得到的不够多、不够好或者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于是陷入不断追逐、不断加码、不断麻木和空虚的不归路。

世间的死路其实只有一条,就是这条。古往今来,一路尸骨。

所以,真正主导和左右我们内心感受的,其实是心中那一念。这一念起了,就注定要在得失之间挣扎、痛苦和沉沦。这一念不起或者放下,当下便是安宁、自在和永恒。

“一念之间”的真谛,就在这里。“本自具足”的真谛,也在这里。

“王阳明时刻”的真正意义,就是从“向外求”转为“向内求”。这种转变,是智慧的真正开始,觉悟的真正开启。向外还是向内,决定了你的一生是不是《心经》所说的“颠倒梦想”,你的人是不是《庄子》所说的“倒置之民”。

这样的话,有的人会觉得是老生常谈。如果你知道这是一种真正的现象,你就会知道它的分量。

《六祖坛经》记载,禅宗五祖弘忍向六祖慧能传法付衣的那一夜,为六祖解说《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时,六祖豁然大悟,当时说道: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类似的情景也一再出现在历代禅宗高僧的开悟偈里。

比如,洞山良价的开悟诗: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应须凭么会,方得契如如。

梅花尼的开悟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神照本如的开悟诗: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圆悟克勤的开悟诗:

金鸭香销锦绣帷,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稍加分辨,就会知道他们在开悟那一刻,和王阳明龙场顿悟时所悟到的,没什么两样,都是回归了自己本自具足的心,都是从向外转向了向内。

古往今来一切觉悟者,全部经历了这样的转向,没有一个例外,没有一个特别。

所以,这是觉醒的标志,而且是唯一的标志。一个人是迷是悟,这也是那条最重要的分水岭。

智慧上有潜力的人,他的这一生一定会经历一个“王阳明时刻”,或大或小、或深或浅。这个时刻是如此珍贵,珍贵到古往今来多少人穷尽一生至死仍执迷不悟,去证明。

你的“王阳明时刻”在哪里?这个时刻会不会来?什么时候来?

— End —

延伸阅读: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心学最高概括之“四句教”

心学有大智慧,其中一个便是:无私心便是道。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心即天理。没有私心,就是合于天理。不合于天理,就是存有私心。

人应永远保持“初心”,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光明磊落,坦诚纯粹,永远长新。什么是“初心”?不自私,存大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是儒中慧能 | 「阳明心学」第四讲回顾上
《修炼强大内心的神奇智慧》序
【学术前沿】贾仕厚 郑文泉|六祖惠能禅学对王阳明心学的影响
王阳明,钱德洪禅诗注解
一文学透王阳明心学精华!享人生智慧,必读王阳明!
王阳明心学精华20句解析!一文学透心学精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