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身边的名家丨北方草原题材油画创作中的精神——王耀中

王耀中

内蒙古师范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委会委员、内蒙古美术馆专家委员会成员、内蒙古草原油画院特级画家、吴冠中美术馆特聘画家、内蒙古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70油画公社成员。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内蒙古自治区选送作品评委,曾两度赴欧洲进行艺术考察。

北方草原题材油画创作中的精神

文/王耀中

生活在祖国北方草原的各民族,如何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弘扬草原精神文化,是相关这片土地的中华儿女的一个当代课题。如今的内蒙古草原画家普遍焦虑于自身文化与世界眼光的双向平衡问题,意在艺术领域走出实现民族文化复兴的道路。就当下内蒙古草原牧民的生活现状来看,在深层面上不断改变着,但那种植根于草原的民族精神依然活泼、昂扬。藉此,为身处当下的草原人民“造像”,并将时代印迹和民族承继的双重写照,运用油画语言表达出来,成为本人创作的基本方向。

一、文化定位

伴随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国北方草原题材油画艺术,从20世纪30、40年代的初兴,到50、60年代的形成并壮大,以及70、80年代成为中国油画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今,在我国艺术文化生态圈,北方草原题材油画创作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艺术领域。

北方草原是一个文化区域概念,即东起辽河一曲之处的科尔沁沙地,向西南延伸,至黄河一曲的鄂尔多斯高原。草原精神文化以其表达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成为油画创作研究中的精神性因素联结点。艺术创作本身,就意味着是一种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前瞻性实践活动。那么,北方草原题材油画作为中国油画的一脉,是文化区域概念下的描绘草原生活某个领域的艺术种类,有其典型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

就内蒙古草原民族传统文化来看,当下也面临一次空前的现代化变迁过程,这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发展步调。但是,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精神上的一致性,化解草原传统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使草原生活的整体可以通过重构来实现其现代转向,是摆在当前的现实问题。身为当代油画家,有责任将北方草原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重要来源,挖掘隐含着的建构草原人民新气派的精神符码。

通过艺术文化的思考与定位,本人将创作的主旨,指向北方草原题材油画的精神维度。即基于北方草原历史和区域的背景,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所形成的性格、气质和精神内涵(包括淳朴与耐力、情绪化与大无畏、开放包容与积极进取、敬天与自由、神秘主义与英雄主义、整体自然观与生态伦理观等),来确立民族精神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意义。进而在艺术文化学领域,形成一种契合当代北方草原油画创作的新理念,并逐步确认草原油画家群体文化身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位置,乃至形成有利于油画家个体艺术实践的文化氛围。

二、方法取向

1、造型问题

“造型” 概念作为名词具有双重意义,一者是大自然所造就的物质形态,是人力在根本上不能改变的客观对象物;再者是人类依于自然启示和生活需求,进行符合生活与审美需要的人工创造物。作为动词的“造型”概念也具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应物象形,模仿自然的人为制品;其二是超越自然对象,再造人工形态的人为制品。在油画艺术中,造型方法遵从于自然的这类画家,就以天工造物的发现者而自居;造型方法力求脱离客观物的这类画家,是以新形态新样式的创造者而自诩。

但从本人北方草原题材油画创作上看,造型研究多是草原牧民和马的形象。为了呈现草原生活的原生态场景,需要熟悉草原生活,从而再现其生活的原貌,“客观性”由始至终。所以,在造型问题上,对人物和动物形象做充分研究,进而掌握形体造型关系,抓住结构要害和形象细节,提升作品中的人物和动物视觉真实感,是造型研究的主要方向。但在众多草原形象的组织和安排上,处理造型关系的目标却是创造形象组合新关系。所以,单个形服从整个画面,人为地改变形状、动作、位置及颜色也是经常的。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脱离“所见”与“真实”的愿望。如果顺利实现这个转变,就会从依赖观察外物的写生冲动转向创造新形式的创作冲动。

本人油画创作中的造型方法是具象写实手法。即通过视觉经验反复锤炼,进而内化个人情感与体验,寻求与生命个性同一的草原艺术形象。就创作过程来看,趋向于“由技入道”的艺术取向。

2、色彩问题

遵循多年用色经验,本人建构了适合自己的色彩“感觉——情感”互通模式,来把握创作中的色彩问题。即以色彩感觉为依托,内化并提升色彩情感体验,进而演变为主动积极地建构色彩认知系统。反之,从个人情感或思想出发,借由色彩感觉获得用色灵感,打通反向认知的路径。“色彩感觉”是由光照射外物后反射于人眼球的色波,形成颜色的视觉经验。“色彩情感”是在人感觉到色彩之后,传入大脑并经过思维,与过去的经验和记忆产生联想,从而造成一系列色彩在心理上的反应,诸如沉稳、华丽、喜悦、沮丧等等。我以为,色彩的把握必须由感觉提升到情感的层面,才能释放色彩自身的精神力量。色彩情感是通过色彩感觉而获得,色彩感觉需要色彩情感的滋养。既然色彩是一种感知现象,势必会影响情感的滋养,势必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所以追求颜色“相似”于外物是徒劳无益的,那些面对自然作画的大师都明白这一点,他给观众的真实感完全是利用他掌握的色彩和谐规律,制造了一个足以欺骗视觉的 “第二自然”,这是创造与超越。

草原牧民的着装,总体看是艳丽的,这也反映了他们对高纯度颜色的喜爱。为了“限制颜色”和“色彩个性化”,通过提取与归纳方法形成一种既强调对比又注重和谐的色彩关系。提取法调动的是色彩感觉能力,归纳法调动的是色彩与形状联结的平面分析能力;提取法期望找到最明确的色相系列,而归纳法通过分类和规整,将画面的色块简化与区域化,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克制形体过渡性的色彩渐变推移的干扰,回归区域化的二维色块,凸显色彩本来面目。此时,色彩走向了装饰性效果,既抑制了环境色对固有色的侵蚀,又提升或再造了色彩在画面中的情感精神因素。

3、形式问题

油画中的形式问题,是心灵意义上的智慧型活动,是心与思的连通,显现为对事物的内在把握与体察。反映在创作主体上是一种领悟,以冥冥中获得新样式为基本特征。在这个当口,形式关系不再是理性与感性的二元矛盾纠缠,应该是心灵感应事物的灵动感。它是刹那间的、同一的,直逼艺术之境,进而使心灵回到审美愉悦这所精神家园。

再说传统的西洋油画,起初运用取景装置努力地捕获客观对象,之后却放弃了再现对象物的欲望,转而向二维画面的形式再造回归。无论如何,对时空的凝结性把握这一点均未改变,油画依然是形式问题的探索。油画家努力实现形式的多样性,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想象力来创造新的艺术样式。因此,油画家的天分会反映在两个向度上:一是具有发现客观事物之内在形式的洞察力,二是受传统图式或造型启示重构新形式的创造力。

本人在北方草原题材油画系列创作中,在造型上,选择了写实性手法,并坚持外形冷峻的线性特质,排斥外形渐隐的图绘式画法,也放弃借由笔速而挥洒的写意性手法。色彩上,选择了装饰性效果的直接薄画法,坚持找回色相的本来面目,抑制法国印象派光色概念下的环境色干扰,也远离了颜料堆积的叠色厚画法。另外,通过不断限制用色的数量和提高色彩的纯度,获得每一种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形式上,由于造型的写实手法和色彩的限制提纯上不断的冲突与胶着,画面二维性与三维性的平衡,具体形象与抽象形式的平衡,色彩感觉与色彩情感的平衡,成为创作获得形式的源泉。每每为了达成色彩与造型在画面形式上的统一,一幅作品会花上半年乃至两三年的时间。形式是创造出来的,只有不断磨砺,才有可能获得属于自己的艺术形式。

三、实践检验

这些年来,对油画创作理念、方法和技巧的思考和研究,以及系列的北方草原题材油画创作实践(如作品《布里亚特之晨》《布里亚特的女人们》《守望草原》《苏力德大战沙暴》《今日草原》《少年巴特尔的梦》《踏雪牵马图》等),呈现了本人关于北方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基本样貌。以下就三幅作品谈谈感想。

作品《守望草原》以五位典型的蒙古族妇女为表现对象,她们朝向相同,形态各异,表情专注,穿着华丽,是一个现实的生活图景。构图是以方形概念组织五个人物的,注重稳固性和丰碑感的现代视觉效果。而且,画面在构成上努力简化为矩形与方形的形式关系,凸显人物主体的视觉冲击力。技法上是以局部推进的方式完成作品的,希望在客体的材质感与主体的触觉感之间实现交融以及视觉新意。色彩上尽可能提高纯度,抑制环境色,尊重少数民族的穿着习俗和审美偏好,在情感上与其达成一致。再以薄画方式实现色彩的透明与鲜亮,争取找到草原人民生活的“原初”色彩。画作坚持写实手法,回避写意或抽象的画法取向,用力于局部所引领的触觉感受与精神共振的心理学效应。

作品《今日草原》是对当下草原人民生活的真实描绘,老人、儿童、汽车、奶食、手扒肉,无不呈现出今日草原生活的一派祥和。但也伴随着老幼留守、拜物主义等社会新问题。画幅中心直视我们的老人,慈祥、温和、宽厚,依然可以感受到这眼神透露出来的博大情怀和精神气质,这是一位草原老额吉(母亲)的心胸和格局。画面色彩运用红绿对比方法,且以偏暖的色调来烘托主题。处理技巧着眼形象的真切与沧桑感,希望通过每个人物细节的触觉式表现,带动观者的情感共鸣。

作品《苏力德大战沙暴》是基于当下环境问题的思考,尤其是对我国北方草原生态问题的关注。苏力德,蒙古语意为“长矛”“旗帜”,白色苏力德象征着精神力量的吉祥物。这里取双关之意,即面对沙暴的现代蒙古人叫苏力德,手握的长矛也叫苏力德。作为油画家,有责任对这个时代的共识性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诸如草原沙化、草场退化、我国北疆绿色屏障危机等问题。由这样一个时代命题出发,力图在生存与发展的矛盾之间,书写现代草原人民“面对”自然问题的英雄气概与大无畏精神。该作品运用了象征性手法进行创作,立意上采用“反辽阔”的空间设定,试图改变一味的 “辽阔”草原的刻板印象。

通过对北方草原生活的观察与关注,体会这片草原的文化特质与族群的典型生活方式,用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或符号,来表现北方各民族的生存状态。现代牧民有草原生活最深刻的印记,在他们的生活中,表露出对草原生活的眷恋与对现代生活方式选择性的接纳。这些典型形象的面部与身形,需要以原生态意识与历时性追忆方式去呈现,强化真实感,强调在共时性的画幅中塑造草原人民的时代群像。通过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努力探寻当下草原人民的精神状态与心理皈依,回避北方草原题材油画作品的旅游式表述,尽可能内化为一种民族深层性的原生态特质。

(转载自《美术》2016年3期)

作品欣赏

《布里亚特之晨》180cm×155cm 

油画 2014年

《守望草原》180cm×155cm 

油画 2015年

《苏力德大战沙暴》180cm×80cm 

油画 2014年

《少年巴特尔的梦》180cm×80cm 

油画 2014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中国油画创作的民族化,世界人体名画赏析,绝美东方人体油画欣赏
纪录片《全山石艺术人生》获120分超高点赞!
色彩的凝视
王耀中·由视觉折返心田| “画家的诞生” 系列访谈(7)
艺术长河一纤夫---著名油画家吕宪锋
只有在祖国土壤里成长的艺术,才能够得到人们的青睐和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