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帝王之术:制衡之术?

制衡之术是我国古代皇帝们最常用的政治手段之一,既巩固了皇权,也对政治体系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制衡之术吗?

历史上,在位的聪明皇帝,既能限制党争造成的内耗,又能设法维持党争之间的势均力敌。在电视剧《琅琊榜》中,梁武帝让太子和誉王争权夺势,当太子落马后又扶植靖王做太子。总之一句话,不能让一个党派独撑朝政,否则皇权极有可能被日渐削弱。当派别之间互相争夺,争相献宠献媚时,最终保证的是皇权的巩固。

无论是哪朝哪代,皇权稳固是江山固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历史中并不乏案例:

商鞅手握改革派势力一家独大,被秦惠公灭掉;明朝徐阶败于高拱,高拱败于张居正,张居正败于万历皇帝;康熙朝索额图与明珠相争,势力此消彼长,循环往复,最终两党消散,皇帝独掌权势。

从其发展上来看,帝王之术:制衡之术是古代奴隶制到封建制的重要里程碑,随着制衡之术的诞生和演化,从本质上改变了统治的策略——封杀转向怀柔。

比如:一代将臣与一代相臣,不论实质上是否相互克制,但在君王之前,却必须如水火,这对于王权的统治和国家政权的稳定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不论你是政体国家还是平常氏族,只有在不断的纷争中才会变得更加强大,更加有利于自己的生存。纷争并是最重要的结果,不断的纷争是家族内部不断的强大的动力。

展开剩余53%

当政权之间开始逾越统治阶层的层次,威胁到自己统治力量的存在,制衡之术便开始布局。在唐朝,制衡之术发展到顶峰,一朝两相四将,这便是最高端的权衡,分衡,分权。臣子之间权势的争斗,或锋芒毕露或韬光养晦,都不断的在促进政体的发展。

从国家发展上看,一个没有争执的朝政是可怕的朝政,没有靠一根柱子来支撑的殿堂是可怕的。当然,当统治者们想要移动这个殿堂的时候,会去除掉那些不肯移动的顽固柱石。

在晚清官场上,制衡之术随处可见。就以曾国藩为例,在消灭太平天国之后,个人功绩、威望和荣誉已经达到了有清以来汉族官员的巅峰,却让当政者那拉氏对他产生猜疑。然后当时的国家还不稳定,平捻、平回等诸多战斗任务还需要汉族的官僚集团,因此那拉氏暂时不会对曾国藩如何,但是仍然需要对汉族官僚集团的势力给与遏制。于是那拉氏对曾国藩大加赏赐的同时,又将曾国藩调离其个人势力最多的南京,担任直隶总督。曾国藩自然心里明白,他也不会任由那拉氏摆布,他培植李鸿章为自己的接班人,用淮军替代湘军。在自我削弱的同时,也在扶植新的势力。

然而在晚清时期,杰出人物的大量时间都用在了做官之道上,统治者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制衡”之术上。被中外媒体称作“东方的俾斯麦”的李鸿章出访德国,遇到真正的俾斯麦时。俾斯麦问其没有带领自己的国家跃入先进国家行列原因时,李鸿章无奈地回答道:“与妇人孺子共事,殊不易也。”

文:董天武

更多精彩,欢迎访问我的个人独立博客:MY分享站

QQ订阅号:MY分享客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吕后、武后、慈禧太后,三后谁更强?慈禧在3个方面完胜吕武
清朝:一个被仇人统治,又被仇人灭亡的朝代
【每天老照片】--4284-- 1896年,李鸿章出访德国,享受最高规格待遇,为啥要仰天长叹?
小故事!俾斯麦奚落李鸿章
李鸿章像访问汉堡无币值图案
在1896年,73岁的李鸿章访问德国后,他为什么会仰天长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