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师陆俨少教你:如何画山、树、云、石、水?


▲ 陆俨少丨峡江险水



陆俨少(1909-1993年)

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县南翔镇人。

1926年考入无锡美术专科学校

1927年考入无锡美专学习,同年从王同愈学习诗文、书法;

1928年师从冯超然学画,并结识吴湖帆,遍游南北胜地。

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1962年起兼课于浙江美术学院,

1980年在该院正式执教,并任浙江画院院长。

擅画山水,尤善于发挥用笔效能,以笔尖、笔肚、笔根等的不同运用来表现自然山川的不同变化。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云水为其绝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烟波浩淼,云蒸雾霭,变化无穷,并创大块留白、墨块之法。兼作人物、花卉,书法亦独创一格。




▲ 陆俨少丨雁荡飞瀑图




▲ 陆俨少丨学习大寨精神

《陆俨少课徒山水画稿》是陆俨少先生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时,劳动之余,逐步绘成。当时只为记录一些半生学画的心得体会。二十年后抽出重复,再补充了一些,共一百八十幅。树石,云水各尽其能,并创立了新面目、新技法。

用笔是画家用墨用色的深厚根基,是画家独具的情性修养联系,也是一位中国画家的慧根所在。从《陆俨少课徒山水画稿》中能见,陆俨少先生用一支简单的毛笔,挥洒自如,奇峰幽壑,风云山色,墨韵神采变幻多姿,意境神奇灵变,令人叹为观止。这足以证明,中国画用笔的功能还是大有潜力可挖,谢赫的“六法”论中“骨法用笔”还是占主导地位,往后学者不可不重视,应深入探究。

陆俨少先生汲取了中国传统绘画之精髓,深入生活,以纯正深厚的笔墨,绘制了这套课徒画稿。后学者可以通过研读摹写,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中国画基本要素——笔墨及其结构和规律;了解画理画法,为攀登艺术高峰打下扎实的基础。



▲ 陆俨少丨诗意山水图

《陆俨少课徒山水画稿》


自 序


回想自己半生学画,摸过一些胡同,知道一些甘苦,也有一些心得体会,自问也就这样与生而俱灭吗?我有责任应该把它记录下来。至于将来有什么用,一点也没有考虑过。只是尽其在我,罔记其他。于每日劳动之余,抽出时间,画些树石稿子,逐页注上解说。日子久了,得二百余页,对中国山水画基本树石画法,略具梗概。合成一帙,束之高阁,灰尘厚积,也就完事。不料隔了二十多年,事过境迁,想起了这套画稿,朋友们劝我拿去出版。抽出重复的,也补充了一些,共得一百八十幅,这样遂和读者见面。 陆俨少 1984年2月


树干画法(一)

古人说树分四岐,就是四面出枝桠的意思,

真的树是左右前后都出枝的,

切不可像夹在书本里的植物标本。

树干画法(二)

大凡其势左向者,出笔自上而下,

右向并反之,然亦有逆笔出者,

故亦不可拘于成法。

以下各种树干画法。

树干要有结构组织,看去不是平扁,

要层层转去。

树干画法(三)

桦树。桧。柳杉。枫瘿。

树干画法(四)

松皮皴法不一、

而要与松针山石相配合。

松树画法(一)

金钱松四面出针、不要紧聚在一点,成一墨疙瘩很不好看。

这是枝干,用粗壮的重笔,松针纤细劲挺,以见轻重变化,免于平板。

松树画法(二)

松两种。

一长针,一短针。

松树画法(三)

顶年青的松树。

大凡松树到了三十年左右、顶要平了,

青年松还要往上长、所以顶不平。

松树画法(四)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松针下垂。

这两种带柔性的但是也要挺,

挺不一定是直。


松树画法(五)

罗汉松。

破笔松。

松树画法(六)

此松干甚粗壮,而松针细挺,以见轻重。

此金钱松针每两笔相并,错落作态,

南宋人多为之。

松树画法(七)

雪中松树。

此松针劲挺。

元人有此画法,乃青年松也,故不平顶。

枯树画法(一)

鹿角,椿树一类。

蟹爪,是槐树一类。

枯树画法(二)

在粗干上生细枝,现实中有此一种树。

画枯树,古人未尽其法、

要在冬天落叶之后随时随地经心留意,

各种树都有它独特的风格,不妨自己创法,

越出古人,其它也是这样。

枯树画法(三)

楝树。

银杏。

枯树画法(四)

枣树。

榆树。

枯树画法(五)

白杨,它的枝条向上生长。

乌桕之类。

介学点树法(一)

介字点,在实际树中很多,

所以在山水画中用得也较多。

介字点中间也不妨夹几个「个」字,

不要画得太清楚,但也不要太糊涂。

这夹叶点也可设红黄色。

介字点树法(二)

这也是介字点的一类,不过加长一点。

栗树及麻栎等树的点叶法。

初夏树叶新绿,故用石绿染、汁绿勾。

攒聚点树法

胡椒点,每点园(圆)形,像胡椒。

点时笔锋不要向一面去,在有意无意之间,

也要有攒三聚五的组织法。

幼年银杏、乌桕等树的点叶法。

这种三角夹叶画法,用在秋景,

可用朱磦、赭黄、粉黄等染色,

因为这种树到了秋天,都变红黄色也。

下垂点树法

这种画法,大致是杨柳以及其他树叶

有下垂倾向的变体画法。

下垂点二种,右面的一种画好树干之后,

把笔横卧,用侧锋干擦,左面的一种用中锋画。


榆树画法

榆树和朴树的点叶画法。

这种夹叶,也可染上朱磦或墨赭的颜色。

椿树画法

椿树、槐树、胡桃、楝树等树画法。

先画筋后加叶,夹叶也是一样。

柳树画法(一)

龙爪柳,一名杞柳。

垂柳的一种。

柳树画法(二)

烟柳,春夏之交有些这样的景象。

柳树画法(三)

这两种柳树,也有画好柳丝之后,

用汁绿画叶子,也有再在汁绿之上再用石绿破。

双树画法

两棵以上的树画在一起,须要有变化,

避免相同。像这两棵树,它的叶子一

棵是介字点,是有线条而且笔路是上

下的,另外一棵就用胡椒园(圆)点,

一棵出枯枝,一棵不出枯枝。

丛树画法

画山水构图章法,要懂得一个“间”

字诀,即浓间淡,繁间简,横间直,

虚间实,轻间重,大间小等。

这一丛树最前一棵树叶用淡墨大混点,

后面一棵就用浓墨介字点,再后一棵又轻,

用下垂点,最后一棵枯树出枝独高,

以破平头。

远树画法(一)

远松树三种。

远树画法(二)

远树小树。

平点远树点时不宜把笔横卧纸上,

要有划的意思,不是横点,而是短的划。

远树画法(三)

远的柳树,用于春景,下不见根,

因为春天多雾霭的缘故。

大混点,在初夏,一阵雨过后,

一排浓绿的树,远望上去是这样。

远树画法(四)

这二种远树,多用在青绿山水上。 这两种是杉林。

竹子画法(一)

新篁。

画竹先画竿及细枝,后撇叶。

画竿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都可以,贵在得势。

细枝在左面的自上而下,在右面的则自下而上,主要顺手。

竹子画法(二)

凤尾竹,叶密细长。慈孝竹。

竹子画法(三)

篠竹四种。

篠竹画在树下石旁,

几笔浓墨,可以提精神。

远看的一丛竹。

夹叶树法(二)

元宝枫。

这一类夹叶点很难确指是那(哪)种树,

总之是槐椿之类,几片叶成一组者,

古画中多有之,是古人积累了经验,从现实中概括而成。

夹叶树法(二)

秋天的几种夹叶树,着朱磦、赭黄等色。

夹叶树法(三)

棕竹的变体画法。

马缨花的另一种画法马缨花叶,

春末夏初开花时,在叶上层用胭脂画花,

细笔梳。

芭蕉画法(一)

两种秋天的芭蕉,

经霜之后叶子有些败了。

芭蕉画法(二)

芭蕉。如果画的四周都很塞实,

则芭蕉不着色,用赭或汁绿钩(勾),

留得白处以透空气。

芦草画法(一)

各种什草。

芦草画法(二)

芦荻.

藤萝画法(一)

藤是本身不能植(直)立的东西,

碰到大风当然也会飘动,但也不宜「撩」,

要笔笔送到底。画垂柳也是一样,

有的人心中先有一个印象,以为藤和垂

柳都是飘的东西,可以用笔「撩」过去,

这是错误的。还有一种画藤的方法,不用线条,

完全用点来表现出藤的形象来。

大致这些藤多叶子的,像爬山虎等一类。


藤萝画法(二)

画藤要一笔送到底、方见分量,

真的藤垂下来是有重量的,决不是随风飘。

丛竹画法

中景竹画法

中景竹画法


云树画法(一)

满坡林木,苍郁丛茂,笔墨要毛。


云树画法(二)

山披绿装、满山皆树。


云树画法(三)

满山皆树,不见土石,

而要表现出冈岭洼隆之状。

云树画法(五)

高山深谷、杂树丛生。

云树画法(六)

万木丛生,细叶阔叶,可以相间,

以求变化。

石块画法(一)

画石不宜方,但也不宜园(圆),要园(圆)中带方,方中带园(圆)。

石有纹理,不可乱,但也不可太整齐,用笔要坚挺,使人有坚硬的感觉。这

里两块石,赭色的一块是火成岩,墨青的一块是水成岩。


石块画法(二)

皴无定法,古人也不是那(哪)一家一定画那(哪)一种皴法,主要服从描画的对象。我们也可以把几种笔路相近的皴法混合起来用,也可以在古人原有的基础上发展一步,自创新法,以符合客观对象。

石块画法(三)

这两块石是画的北方太行山的石法。我记得在北京郊区娘娘庙后面有一块大石,完全(像)这右面一块的样子,也是所传五代时候大画家关同的画法。他是住在太行山,对景写生,可见古人法子都是在现实中来的。右(左)面一块在南口火车站旁边山石是这样的,也是宋代大画家范宽的画法。

石块画法(四)

这两块石头皴法表面上看是不同的,实则一块用笔长而直,一块用笔带弧形,其结构是相同的,可见画无定法,要有创意,是可变出新法来的,主要真实的(地)反映现实。


石块画法(五)

这是叠糕皴,又叫折带皴,元代大画家倪瓒多画这皴法。他是无锡人,无锡乡下太湖边上都有这种形状的石头或土坡。倪瓒写生了这种土石,再根据了五代画家荆浩、关同的遗法,就创造出这法子来。这两图一用方笔侧锋一用园(圆)笔中锋,实是一种构造。方的是石,园(圆)的是土。



山峦石壁画法(一)

画山先钩(勾)轮廓,然后加皴,皴是皮肤的裂纹,这里借用作为山石的裂纹,但画时要带钩(勾)带皴,不要明显分割开来,因为有些笔是钩(勾)也是皴。

山峦石壁画法(二)

披麻皴线条分成小段,每笔自为起落,

就成为钉头鼠尾皴,又名短笔披麻皴。



山峦石壁画法(三)

披麻皴线条变为点,成为豆瓣皴或雨点皴,其组织法还是相同的。



山峦石壁画法(四)

披麻皴的线画得硬挺而作不规则的交叉,就成为乱柴皴。



山峦石壁画法(五)

矾头是山顶多乱石,像明矾的结晶,

是一种山头结顶的画法。



山峦石壁画法(六)

山头结顶方法很多,也关乎一张山水画的气势。古人方法虽多,都是从现实中概括而来。



山峦石壁画法(六)

山头结顶方法很多,也关乎一张山水画的气势。古人方法虽多,都是从现实中概括而来。



山峦石壁画法(七)

披麻皴线条加以屈曲,就成为解索皴。像解开的绳索,所以叫解索皴。



山峦石壁画法(八)

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带有这种山形,所以是土也是石。宋朝人有画的,因为宋朝画家很多是北方人。



山峦石壁画法(九)

画皴用笔既要融洽,又要分明,即(既)是每一笔都要看得见起笔落笔,又要笔与笔之间互有情致,千笔万笔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不感觉有笔。这两石一是横纹,一是直纹。



山峦石壁画法(十)

山上有树的两种画法。



山峦石壁画法(十一)

土坡或石坡两旁陡削,上面平坦,也有即是一条路,以通行人。


山峦石壁画法(十二)

荷叶皴,青绿多用之,也可在上面加细的汁绿点。乱柴皴,不规则挺直的纹理。


山峦石壁画法(十三)

山顶上有乱石的两种画法。石头墨浓,四旁要淡;石头墨淡,四旁要浓。



山峦石壁画法(十四)

宋代画家米芾创造用点来表现雨中的山,点与点之间不要太清楚,但也不要太模糊,既要有笔墨痕迹,也要打成一片。

苔点画法(一)

泥里拔钉点苔法,宋人郭河阳、江贯道多用之。这是山上长的一排杉树或桧木。山顶风猛土瘠,叶子不多,只见树干,远望像泥里插的一排钉子。疏疏的大圆点的点苔法。



苔点画法(二)

苔在山水画中占的地位很重要,在近的石上,一点可能是一棵草,在高山上一点就是一株树。用胡椒点来点苔。用介字点来点苔。在青绿山水中墨点改用汁绿点。



苔点画法(三)

渴苔是石上长的细叶草,像羊齿类植物等,唐宋人有之,元代王蒙用得更多。右面一石浓墨皴,用淡墨点;左面一石淡墨皴,用浓墨点。点时笔要从空直下,不要在纸上拖擦。

水纹画法(一)

网巾水三种。


水纹画法(二)

湖面平波两种。

涧瀑画法(一)

从前人说泉水乃山之血脉,山石乃静止的东西,加进瀑布是可使整幅画生动。这里是一阔一狭的两种普通瀑布。



涧瀑画法(二)

比较平缓的涧流。 左面的瀑布是在悬崖削壁之上,水源不多,而落差很大,远望像挂的一根白线,自顶到底可以分作几级。



涧瀑画法(三)

中间有石突出,遮住瀑布,以见变化。瀑流在崖石缝中经过很多曲折方始流至下面。



涧瀑画法(四)

涧道里多碎石,流水在碎石间曲折通过。


涧瀑画法(五)

泉水自上面曲折下来,经过第一道水口,注人小潭,再由小潭经第二道水口流出。

涧瀑画法(六)

瀑流直下到底的水口。

泉水流人江湖处,名叫水口,因山石

组织的不同,水口的变化也很多。

涧瀑画法(七)

谷底有巨石突出,泉水在石的后面流

下,形成这样的水口。

涧瀑画法(八)

泉水流下,为大石挡住, 分成几股流出。


涧瀑画法(九)

泉水和山石也要相配,即其风格必须

相近,否则虽工无益。

沙滩画法

秋天的水乡,水落石出,涨露一派沙

滩的景象。

勾云画法(一)

小勾云。

勾云画法(二)

大勾云。大小勾云在青绿山水中多用之。


勾云画法(三)

钩(勾)云分上下两面,上为阳面,

下为阴面,上面笔简,下面笔繁。


勾云画法(四)

山头平正,顶上出云可增奇势。

勾云墨块画法

云依丛树或山石为根。



墨块画法

中国山水画技法,传统上多用点线,而新兴画法,创为墨块,蘸饱墨水,揿足笔根,顺势点去,积点成块,于 水墨之中仍然见到笔迹,所以不同于泼墨。



留白画法(一)

予创为留白之法,曲屈缭绕,以增加装饰美。



留白画法(二)

留白可以代表云气,亦可代表流泉,或不能确指为何物,总之山中自有了这几条白痕,气象便不同。


留白画法(三)

留白也可用点子来留出。


云气画法(一)

于树石外围,运用墨块,能使景物更 有重实感。

云气画法(二)

丛树掩映,云气流转。



云气画法(三)

几道云平行画出,可用丛树来间隔。


云气画法(四)

丛树满山,云气间之。



云气画法(五)

树林中间,朝霏夕霭,平拖不尽。




山有泉瀑而活,

画瀑布须审度上面山岭竹树,

是否有此水源。

水源深远,

则倾泻而下,

是悖于情理的。



在画面上有两条以上的瀑布,

平行泻下,不宜长短、

阔狭以及形象完全相同,

要有变化,以免刻板之病。




水有江水、海水、湖水之分。

湖水的画法不是拉长线条,

而是利用短线条

来表现湖面有风,

扇起波澜,浩淼生姿。



江水浩瀚东去,

一泻千里。

当今三峡之中,

虽经整治,

但礁石暗滩,不能尽去。



回流曲折,

甚至形成漩涡,漩涡之旁,

涌出水沫,

画时留出空白,

以破江水之平。



江水从平面侧看,

弧线宜偏扁,

方合透视,

而不致把江水画得站起来。




画水配舟,

画面更为具体,

两者相得益彰;

画江水急流,

用线的聚散组合尤为重要。





海水汹涌澎湃,

激起巨浪,

要有隆洼凹凸之感,

浪头水花留白,

贵有动势。



湖水弥漫广远,

水波微动,

通常用网巾水来表现。

画网巾水线条宜用中锋,

一用侧锋即扁。



平拉过去,

有规律的屈曲,

上线曲向下,下线曲向上,

互相连接,组织如网状。

画时执笔宜高,

正坐悬腕,

自左向右拉出线条,

运用中指作有规律的屈曲。

陆俨少山水画作品欣赏




▲ 陆俨少 丨杜甫詩意册


▲ 陆俨少丨太白诗意山水图




▲ 陆俨少丨峡江险水图


▲ 陆俨少丨春江不老图


▲ 陆俨少丨诗意山水图


▲ 陆俨少丨 秋山明秀

▲ 陆俨少丨《汹涛拍岸》



▲ 陆俨少丨巴船出峡图


陆俨少 《峡江山水》

▲ 陆俨少丨百舸争流



▲ 陆俨少丨 《杜甫诗意图》




▲ 陆俨少丨 黄山云烟



▲ 陆俨少丨 《黄山观松》

▲ 陆俨少丨 采药图


▲ 陆俨少丨 《返照入江翻石壁》


▲ 陆俨少丨苍山如海



▲ 陆俨少丨陆俨少 春态逐云来


▲ 陆俨少丨崇岩飞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陆俨少画语录
陆俨少课徒画稿(五):山峦石壁的画法
山水画基本画法
陆俨少:风雪雨雾这样画
☆陆俨少大师的画云秘笈
芥子园第十七课平坡法步骤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