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青报原副总编周志春去世,被称“老板”,总结报道守则“周八条”
userphoto

2022.12.09 山东

关注

12月8日,中国青年报社发布讣告,报社原副社长、副总编辑周志春于今日去世,享年77岁。

今天中午,周志春不幸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中青报退休员工组建的“夜游斋”微信群中,很多人在怀念这位老同事、老领导,有人说他是“报社领导中最有性格、最有担当,最没架子,最喜欢开玩笑的一位,让人既敬重又感亲切。”

周志春身材高瘦,很早就一头白发,神采奕奕。在中青报内部,他被年轻的编辑记者尊称为“老板”——部分原因是他长期负责处理新闻报道引发的诉讼以及检查,记者编辑视他为可以依靠和信赖的领导。

一位前中青报记者对“传媒特训营”回忆了他与周“老板”的一段往事:2004年3月8日,他因一篇报道被叫到海里写检查,报社安排社领导周志春一起前往。

“我的报道给报社惹了麻烦,但老板没有一句责备我的话。”这名记者说,处理这类事件,“老板”经验丰富,我印象深刻的是,找我们谈话的某局局长交谈了不到十分钟,就对“老板”说,周总,我发现你的斗争经验很丰富嘛。经常听人说,你们报社胆子大,这样的报道都敢发?其实,媒体不是比谁傻大胆,有敢于担当、善于担事的领导才是关键。

周志春曾主编了《冰点精粹》,其提到:“《冰点》的记者有跌坐在半山腰喘息的经历,有在油灯下和父老乡亲彻夜长谈相向催泪的经历。”

中青报“冰点特稿”起源许久。

1995年1月6日,一篇题为《最后的粪桶》的深度报道以一个整版出现在中青报第八版,这篇描述普通知青生存状态的报道引发了社会的轰动性反响,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新闻界的“冰点高度”。

2004年6月,以“冰点特稿”为基础的四个版的《冰点周刊》正式创刊,在“冰点特稿”之外,又增设了文化、人物、探索三个版面。

此后,虽然经历了“冰点事件”,但基本上保留了原班人马,多年来薪火传继,培养出了很多优秀记者,写出了如《无声的世界杯》《回家》《永不抵达的列车》等特稿。

2013年11月26日,《冰点》原副主编卢跃刚在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演讲时提到周志春,其认为,周志春与时任新闻局局长钟沛璋的一段对话代表了《中国青年报》人的职业伦理底线:一、坚决不说假话;二、不主动说假话;三、一定要说假话时,决不发明创造。

卢跃刚称,周志春实际上阐明了三条底线:一个正直的普通人的底线;一个职业报人的底线;一家党报——中国青年报的底线。

“我把上述谈话命名为'周志春底线’:一种被强迫的伦理。我想告诉诸位,新闻专业主义在大陆中国有着特殊的政治文化含义。它是与报人的良知挂钩的。”卢跃刚称。

周志春总结的报道原则被称为“周八条”。

中青报内部存在促使媒体“安全生产”的规定,负责应对各种诉讼的周志春曾总结出八条报道原则,内部简称为“周八条”,包括事实原则、法定证据原则、平衡原则、正负效应原则、保密原则等。

“中青报的领导把握擦边球,部门一级的青年主任和青年编辑记者,能突到哪就到哪,被拦住了再说。”曾有人如此评价道。



作者|李琳

版权来源|传媒特训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故事:报料
首家中央级媒体纸质版部分停刊,向全媒体平台转型,传统媒体出路何在?
中青报张国:《牺牲》打动人心靠的是白描,是事实本身的力量!
邱华栋:新闻结束的地方是文学出发的地方
网站简介2
中青报激励我不断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