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御花园内的铜獬豸造像

(本文部分内容载于《北京档案》2018年第9期)

一、基本概况

故宫在明清时期称为紫禁城,是帝王执政和生活的场所。故宫御花园内的天一门前,有一对铜质神兽造像,各长约1.30米,宽约0.35米,高约1.35米,见图1。该神兽名为獬豸。其头部有着类似龙头的外形,头顶前部的叉形独角分外鲜明(见图2内红色框线标记),嘴角两侧各伸出一根长长的虬髯。其虎目圆睁,麋鹿形的身躯显得敏健利落,全身的鳞片线条分明,四肢处尤为明显,犹如盔甲一般。其利爪张开伏地,似警惕外来的入侵者,并随时做好攻击的准备。其头部和尾部的毛发均为直立,呈火焰状,可反映神兽的警惕、威严形象,并给人以震慑之感。其全身鎏金,蹲伏在须弥座上,昂首挺胸,威风凛凛,犹如守护卫士神,使得任何妖魔不敢靠近。

1 天一门前的獬豸

2  獬豸近照

 形象特征

在不同历史时期,獬豸的造型特征各异,具体说明如下。

(1)羊形:在唐朝以前的文献描述或出土文物中,獬豸的外形特征似羊的居多。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甘肃省威武市曾出土了一个木雕獬豸,其外形与山羊高度相似,且獬豸的头部有一个长长的角,似乎随时抵触任何不公正的人或物。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于1962年在陕西西安武库遗址发现了一只獬豸形的玉佩,其制作年代为西汉。该玉佩采用了阴线雕刻的手法和镂空透雕的技法,雕刻出来了一只山羊形象,且山羊亦为独角。这只羊为站立形状,回首眺望,双目炯炯有神,最略微张开,胡须轮廓明显,独角呈弯曲状,见图3

3  獬豸玉佩(西汉)

2)牛马形:在唐至明代的诸多帝陵前,獬豸石像生为常见的镇墓神兽,其外形多为牛马特征。如在唐武则天之母杨氏的顺陵前,有一对独角兽,因其形体高大,气势磅礴,雕刻精致,保存完整,一直为世人赞赏,见图4。这个獬豸的身体外形与牛非常相似,其神情亦如牛一般温顺厚实。其四足足底为马蹄形,胸前的双翼颇为耀眼。20029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咸阳文物精华》画册称此兽为天禄由于鹿谐音,因而天禄的形象与鹿的外形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且从字义上理解,还有吉祥的的寓意,可反映天禄不仅能秉公执法,而且具有祥瑞的象征。

4  顺陵前獬豸像(唐)

宋陵及明陵前所见到獬豸外形亦为牛马形,其主要特征多为为牛首、马身,马蹄,头上独角后翻,身上无麟。宋代的早期时候,其獬豸的外形特征还包括双翼,位于胸前,似能飞翔。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獬豸胸前的双翼进一步演化,变成了犹如火焰半的形状,而獬豸的行为特征也逐渐转变为的行为特征。到了明代,獬豸的双翼渐渐弱化,如明陵前的獬豸取消了羽翼装饰,这使得獬豸的整体造型显得更加淳朴无华,见图5

5  十三陵神道上獬豸(明)

(3) 龙形:到了清代,獬豸的外形特征与龙形更为接近。龙作为我国古代的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是瑞兽的象征,能上天潜渊,具有无所不能的本领,是天子的代言,为皇帝所专用。龙的形象有多种描述,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做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即龙头上的角类似于鹿角,龙的身体像蛇一样,龙的爪子与狗爪类似,龙的毛类似于马的毛,龙的尾巴类似于鬣狗,龙的鳞和须类似于鱼鳞和鱼须。在清宫《兽谱》中,獬豸的形象与上述对龙的描述较为接近而天一门前的这对獬豸,有着龙首、龙爪和狮尾,身上龙鳞状的的斑纹亦可现。很明显其外形与《兽谱》有着更进一步的相似之处:龙首,以及凸立的独角。其做蹲伏状,整体呈前半身昂首紧绷、后半身蓄力待发状,表现出了刚强的力度和威猛的气势。

天一门前的龙形獬豸,其制作年代更接近于清雍正时期。分析认为,这主要与雍正皇帝对龙的崇拜及祈盼有龙上天潜渊,无所不能的愿望密切相关。龙为瑞兽,是皇帝权力的象征。故宫宫殿里的龙图腾数量巨多,比比皆是,如太和殿的屋顶、天花、装修等部位就有龙纹1万多条。清代自雍正即位起,对祥瑞异常重视。雍正帝不仅将部分天象(如七星连珠)看做是祥瑞的征兆,而且在宫殿里制作大量与瑞兽相关的铜器。雍正五年(1772)起,宫廷造办处下设铸炉作(即制作大型器物的部门),花费大量银两购铜制作铜器,并限制官员使用铜,如雍正五年九月十五日,雍正下令从前曾酌议三品以上许用黄铜,今发觉滥用者多,嗣后惟一品官员之家器皿许用黄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奏报办理收买黄铜器皿情形事》,档案号:04-01-35-1226-009)。雍正时期制作并在紫禁城各处安放各种铜质器物,如瑞兽、墩炉、宝鼎等,其形制变化多样。同时,雍正对器物的烧造要求也非常严格,下旨郎中海望朕看从前造办处所造活计好的虽少,还是内廷恭造式样。近来虽其巧妙,大有外造之气,尔等再做时,不要失其内廷恭造之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胶片号68号,)天一门前的獬豸,很可能是该时期制作安放,其外形具备清代獬豸的特征。

 文化内涵

历史上,獬豸造型的主要含义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护法、官服及镇墓显然,故宫天一门前的獬豸,其主要含义与以上描述有所区别。其主要含义包括以下2个方面:

(1) 帝王利益的代言。不仅有龙的典型特征,獬豸头上的独角亦被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神奇力量,成为帝王权力和威武的象征。其公正的执法形象,在明清时期紫禁城里则变演变了帝王利益的利益代言。这种公正并非合法或合理,而是护卫帝王的权力和统治的正统性。明清时期紫禁城是帝王执政和生活的场所,帝王为了维护其统治,用獬豸这个任法兽的形象置于城内,来彰显其身份的。在遇到不利于帝王的人或物,獬豸会用独角来进行攻击,表示对帝王的忠心。作为护卫皇帝的神兽,獬豸具有明辩是非的能力,这种是非的判定则以帝王的利益为标准。这种行为和潜意识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思想和意志。

2) 帝王道教活动的护卫。故宫的这对獬豸护卫在天一门前,而天一门即为钦安殿的围墙大门。这说明这对獬豸与天一门、钦安殿都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钦安殿是一座道教建筑,里面供奉的是真武大帝,也就是道教中的水神。朱棣在建造明代紫禁城的时候,把钦安殿建造在中轴线位置,足以说明他对真武大帝的重视。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驾崩,其孙朱允炆继位。朱允炆为巩固皇权,欲削弱分封在各地藩王的兵权,在北京的叔叔燕王朱棣即为其中一位。朱棣当即以靖难之役之名起兵造反。靖难即排除祸难之意。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时,突然天空阴云密布、雷电交加。借此天象,其认为是真武显灵,立即披发光足,仗剑应之,称自己就是真武大帝的化身。在四年的艰苦战役中,朱棣终夺取皇位。为感恩真武大帝相助,朱棣在营建明代紫禁城的时候,将真武大帝像请到了钦安殿。此外,明代紫禁城的布局按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理念进行,而真武大帝为镇守北方的神,这也是朱棣将钦安殿建造在明代紫禁城中轴线北部位置的主要原因。

其次,钦安殿外有一圈围墙,其墙门在殿南北,为天一门。明代诸多帝王中,对道教最为崇信的属嘉靖皇帝。嘉靖皇帝一生痴迷道教,并把钦安殿作为举行道事活动的场所。其即位后第二年(1523),即在钦安殿举行斋醮活动(道教法事活动)。钦安殿虽然供奉真武大帝,但祖宗旧制规定不能于此举办斋醮活动。嘉靖的活动立刻受到了很多大臣的冒死阻止。不仅如此,钦安殿原本在坤宁门之后,属于后宫的一部分,其斋醮活动亦严重影响了后宫生活。为了有一个封闭的不受外人干扰的道场环境,嘉靖帝于十四年(1535)下令在钦安殿外建一座围墙,而天一门正是围墙的大门。这样,其道教活动不仅不影响后宫,而且也听不到大臣们的反对声了。因此,天一门是维护钦安殿道教活动的屏障门,可反映明(嘉靖)时期对钦安殿道教活动的重视。

再次,在清代,钦安殿道教活动的辉煌时期为雍正时期,雍正帝多次参与道术活动。如雍正于九年(1731年)下令:朕看后花园千秋亭若设斗坛,不甚相宜。用后层方亭设斗坛好,又谕:后面位育斋两次间给法官办事、暂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第3338号)。这不仅因为雍正皇帝痴迷道教,更因为道教法术救了雍正的命。据史料记载,雍正七年(1729),起,雍正帝得了一场重病,症状表现为时寒时热、体态虚弱,寝食难安,这场病几乎夺走了雍正的性命。期间,雍正仍不忘使用道术驱魔来治病。如雍正七年十二月初六日、雍正八年十二月初五日,雍正连续下令造办处上曰照降魔杵式压纸做几件,或长尺余,或长七八寸。用牛油石,或象牙石,或下肩用铁,做炕长鹪翎色,中环紫檀木,顶用铜,做镀金亦可。再传上曰兴年希尧将做降魔玉坯子,寻几块送来。如尺寸不够,小些亦可。钦此,以驱邪镇魔。雍正九年(1731)年夏天,道士娄近垣受命在钦安殿前做法,让雍正帝喝符水,并分别在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明间顶棚内放符板。符板的正面刻着佛教与道教融合的内容,背面则是七十二道太上秘法镇宅灵符。结果,雍正果然病愈。由于道士娄近垣治好雍正帝的病有功,因此被加官进爵。由此可知,钦安殿的重要性在雍正时期得以凸显。

由于道教的法术曾经救过雍正一命,因而钦安殿作为道教场所自然功不可没,其重要性一目了然。在钦安殿的围墙外面安放一对獬豸,其寓意颇为明显:为了宣传道教的功德,保证皇帝从事道术活动不受妖魔侵犯,以维护大清江山的稳固和繁荣

 结论

故宫天一门前的神兽造像,其前额独角突出,具有獬豸的明显特征;其外形为龙首麋身,与清代的獬豸造型接近。这对獬豸的制作年代很可能为雍正九年,其主要原因不仅因为在于雍正皇帝痴迷道教,更因为道士娄近垣曾于雍正九年在钦安殿外设坛做法,治愈了雍正的重病。天一门前的这对龙形獬豸,其功能并非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司法公正镇墓护主,而是转变为清代紫禁城帝王利益的守护者。不仅如此,其更是帝王从事道教活动不受任何侵扰的守护神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故宫:紫禁城御花园
「故宫100」第049集:皇宫禁苑——御花园
瑞雪·紫禁城
紫禁城之冬(3)——雪后篇
珍贵|《雍正耕织图》,深藏故宫紫禁城,近三百年才公开展示
《雍正耕织图》深藏故宫紫禁城,近三百年才公开展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