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日回顾船长手札(5) ——心理学的另一面&自我实现的人长啥样(1)(18

从1月25日到2月8日,我一共需要完成15篇关于心理学考试的回顾手札,前几天动笔时我都在思考应该选取哪些角度,组合起来才能更真实的反映我所学习的这门学科的面貌。但今天我突然有新的开悟,放下了之前更多理性的、执着于全面专业的思考,所以今天切入角度的选取非常快速,因为我对它很有感觉。

撰写《世界文明史》的杜兰特在《历史的教训》一书的前言中就写到,历史并不是一门专业,而是一种哲学,一种排序组合的艺术,虽然他想极力客观的去呈现历史真实的面貌,但是从海量史料中要做选择,决定哪些编入所著书籍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每本历史著作并不能脱离著书者的主观世界去呈现所谓客观实在。确实如此,当我执着于呈现一个客观真实世界的时候,我其实只能呈现我所理解的世界,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或认知中的世界,是无法脱离观察者而存在的,或者颠覆一点说,观察之外,没有一个真实客观存在的确定性的世界。既然如此,那就不苛求通过15篇手札去让大家一窥心理学真实面貌,也许最后的价值,是十五篇手札阅读下来,你看明白了更多的是——船长是谁,她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

今天接着昨天人本主义话题,继续延伸谈一谈,因为我实在是对人本主义所传递的价值信念和研究方向不能同意的更多,既然认同,自然多花些篇章来详细说一说。

即便你对心理学一无所知,你也会听说过弗洛伊德和马斯洛两位大咖的名字。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教父,而大家熟知的创造需求层次模型(考试内容之一)的马斯洛则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与其他心理学派一直关注有各种心理问题的人不同,人本主义开创了心理学的第三势力,致力研究心理学能够为人类的幸福和人格的健康方面能够做什么。

马斯洛指出“弗洛伊德向我们展示了心理当中悲观的一半,现在我们必须用健康的另一半补充”,他用一幅关于人类本性是乐观而令人振奋的图景取代了弗洛伊德悲观、阴郁的观点,他毕生更多的时间在研究那些自我实现的人是什么样子,我们能从他身上学习到什么? 这个研究角度与我学习心理学的初衷非常一致,我希望学习这门学科去融合以往我的知识积累,可以更好帮助那些希望在职业发展中自我实现的人。

几乎每一种文化中都有这样的故事,某个人凭借魔法或者神的帮助,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一切,但是毋庸讳言,财富、爱和权利等愿望的满足并不能带来幸福,就像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那样,当低级需要被满足后,一种新的不满足感就会出现。我们会需要把注意转向自己,扪心自问:我还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我的生活终点在哪里,我还想实现什么目标?

马斯洛把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过程称为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核心是持续不断的追求个人的满足,他的早期研究中更多是研究那些取得特殊成就者,如爱因斯坦、林肯和罗斯福等,后来又研究艺术家、作家和富有创造性的人,后来,他发现,成功并不是名人的专利,无论你是职员、学生还是家庭妇女,都能够使自己生活美满、充实并有创造性。这些人被称为自我实现者,他们身上的很多品质是一致的:

  1. 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他们能正确判断现实情景,对虚假与欺骗很敏感,能坦诚自己的观点
  2. 愉快的接受自我、他人:他们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并接受现实的自我,同时他们能用容忍的态度接受他人的缺点
  3. 自发性创造欲:创造性被溶于日常生活,他们表现出活力、积极性及自发性
  4. 任务中心:他们大多数的注意力集中于自己所进行的事业,而把情感和需要摆在后面
  5. 自主性:他们富有智慧和独立精神,既不屈从于强权,也不盲从于他人
  6. 好奇心和不断深化的体会:对生活中一切基本东西都好奇,每一次经历都能产生新体会,即便是日出日落也能让他们产生新的美的感受,他们的目光像孩子一样单纯
  7. 与人为善的待人方式:对身边的伙伴和其他人有一种普遍的认同感
  8. 感情深厚的人际关系:他们的人际关系中充满深厚的感情和爱
  9. 享受孤独:在与他人保持良好关系同时,也能够愉快地享受一共人独处的时光,并且这种孤独对他们有重要的意义
  10. 幽默感:能拿自己开玩笑的特殊能力
  11. 高峰体验:在自己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时,会产生一种高峰体验,即在短时间内感到无比欣喜,感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开阔、力量、和谐、平静和美好

总而言之,自我实现者有安全感,没有焦虑,他们感到爱与被爱,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能够充分接受自己的世界上。

如果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能感到有安全感,没有焦虑,感到爱与被爱,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能够充分接受自己的世界上,那就为我们一生埋下了自我实现的种子。这几天的手札里我举过的小A和小B的例子,包括昨天在群内做分享的朱朱姐的儿子,他是高考650分的优秀学生,但是焦虑曾长期困扰着他,应该说他们都共同存在自我接受方面的心理障碍,这与孩童时代他们可能处于“有条件积极关注”的环境有关。

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很难接受一些信息并纳入自我概念呢?答案是多数人都是在“有条件积极关注”的环境中长大。小时候,父母和教育者给我们爱和支持,然而他们不大会是无条件的,就是说多数父母只在孩子符合他们期望的时候才爱孩子,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满,他们就隐蔽对孩子爱。孩子们得到的提示是,只有做了父母想他们做的事情,才能得到爱。孩子们需要并希望得到的积极关注是以他们的行为为条件的。

这种有条件积极关注的结果是,孩子学会放弃真实情感和愿望,只接受他们身上被父母赞许的那部分。简而言之,他们拒绝接受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变得越来越不了解自己。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我们成年,我们只是把那些能赢得生活中对我们重要的人赞许的方面纳入自我概念。

矫正这种状况的良药就是“无条件积极关注”,当我们被无条件积极关注时,我们知道,无论做什么,都会被接受和被爱。即使不满意孩子的某些行为,父母也应该跟孩子交流,会一直爱他们接受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不再需要拒绝那些可能导致父母积极关注撤回的思想和情感,他们可以自由感受身上所有东西,自由的把错误和弱点纳入自我概念中,自由的体验生活中的所有东西。

幸好,父母并不是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惟一来源,生活在一个没有这种接纳的原生家庭里,也不会宣判一个人会过不完美的生活。与朋友和爱情伴侣建立的成人关系可以建立在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基础上,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也可以创造这种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氛围。而我在每一次组织的社群学习当中,也致力于营造这种被接纳的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环境,不评判不分别,关注每一个人。

作为成人的我们,也许在童年时代没有成长于安全且被无条件接纳的环境,但我认同人本主义强调的个人责任,而不是弗洛伊德学派反复在童年经历中寻找创伤的蛛丝马迹来为今天的自己寻找安慰,如果我们想推动自我实现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现在做些什么呢?有几个建议可以给到你:

  1. 形成改变自己的愿望,你可以问自己:我对自己生活真的满意吗?我的潜能的发挥出来了吗?如果你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就会发现有一种不断改变自己的需要
  2. 对自己负责:只有对自己生活中的每个方面负责,你才可能设计和改造自我
  3. 学会检查自己的动机:检查自己会可能发现自己“丑陋”的一面,比如发现自己大多数行为都是以“平安无事”为准则,人生的目标应该是不断进取,而不是一味躲避恐惧或者焦虑
  4. 诚实接受现实:学会直面现实,而不是曲解信息,要坦然说我错了
  5. 做好“与众不同”的心理准备:自我实现者都是出头鸟不随大流,不能被动用别人的标准来评价自己,而是要跟着自己的信念和感觉走
  6. 融入事业:凡是自我实现者都有使命感,觉得事业在召唤自己,工作是对真理、美、友爱和人生意义的追求。


今天是我们剩余人生的第一天,愿我们都行走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人博客上的:“西方心理学流派简介”,总结的挺好,保存下。
心理课堂 | 心理学的历史流派:人本主义
28、心理学三大势力及同理心
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马斯洛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一个就惊呆了!看完5位心理学大神的故事,彻底爱上心理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