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气质之美(二)
不同人的气质:差异在哪里?
虽然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认为的“好气质”有很多共性,但是就像一棵树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气质完全相同的人。气质是有差异的。
首先是气质有个体生理和心理特点。一个人不能完全违背自己的个性特点去培养气质,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丢掉自己的本性。气质首先是个性化的独特的。林黛玉敏感多愁,家庭的遭遇固然是一个因素,但先天因素也是无比重要的。
在先天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气质还有性别差异、角色差异、民族差异、时代差异等。
首先是性别差异。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气质也有男女的性别差异,气质的魅力在异性间尤其有吸引力。一般说来,男性的气质多坚毅、刚强、劲健;女性的气质多温柔、体贴、耐心。男女的气质魅力是相对的、互补的。细腻温柔的女性容易被具有豪放气质的男性所钟爱;沉稳、端庄、恬静的女性对开朗、好激动的男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角色差异,如职业、社会等级、社会阶层等。如白领气质,学生气质。“学生气”实际上也是一种气质;说某个人学生气,有天真、幼稚、嫩的一面,但也说明其淳朴、不世故。模特的气质,也是职场的需要。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我看到模特走台,很不习惯,觉得很夸张,忸怩作态。时间长了,也习惯了,知道那是为了增强表现力,正如器乐表演艺术家在表演过程中常常有身体的摆动,也是为了强化表达的情感。这是从仪式和表演的层面上看的。换个场所,一个模特如果在大街上走猫步肯定是不行的。其他还有如文人气质、侠客气质……
此外,气质的培养具有民族性。对于黄种人来说,我们有我们的气质,有奠定在黑头发、黄皮肤基础上的气质,符合我们人种的自然原则。与金发碧眼不同。同时,在不同民族面前,对气质的评价也是不同的。有一位女模特说,在中国表演要酷一点,到日本去表演要甜一点,“卡哇伊”一点。女模特气质的不同定位,也是根据她面对的观众,也就是我们文学当中常说的受众的审美要求进行调整的,为的是让别人更好的接受她的表演。
气质还有时代差异。魏晋人喜欢飘逸,唐代人喜欢丰腴,气质也有时代差异。对于传统,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在每一个时代,尊敬师长、尊老爱幼都是应该的,是人性和人道的必然要求和体现。有人把气质与时尚等同起来,气质确实会有时代烙印,但时尚并不等于气质,只有那些和自身特点相和谐的时尚,才有可能为自己平添气质。
另外,气质的地域差异同样是很明显的,如北方人多豪爽,南方人多温柔。
怎样才能有气质?
气质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气质的人?气质的培养与完善,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与整容完善容貌相比,气质的完善是有益而无害的。培养气质有很多的好处,风花雪月,给人以温馨的感觉,也有助交往,提高人的自信。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在符合本性的基础上培养气质。后天培养一般要符合先天的基质,以我的本来面目为基础,要因势利导地培养,但依然具有可变性。教而化之,切忌矫揉造作。
气质是要内修外养的,要内外兼修的,要在呵护素质的基础上,有文化的积淀和能动的追求,包括礼仪和文化氛围。增长见闻,提高自信,是培养气质的基础。社交场合,人际交往,技巧、风度。现在气质更多的是外在赋予的,场合、环境、职业。环境的熏陶,这也是一种修养。
当然气质的培养是长期的,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后天修养对于气质来说,尤其重要。气质可以通过氛围的影响、接受艺术的熏陶和阅读等方式提高或提升的。琴棋书画不必样样精通,学了一门,能有灵心妙悟,使精神气度获得陶冶,也会有无限的韵致。除了氛围外,运动对于气质的形成也很有作用,如瑜珈、舞蹈之于形体。气质是一种流动的状态,体现在你待人接物的态度上,体现在你的举手投足间,体现在你的言语措辞当中。由内而外的流露过程才是气质的最本然的体现。所以,对气质的培养,更多的是学习怎么将自己的学识修养外化成言行举止的具体行动,这个过程需要时间的积淀。
气质的熏陶与培养要有自觉的、健康的意识。现在摆酷,装腔作势都不是正确的培养气质的做法。气质容易受到潮流的影响,打上时代的烙印,但潮流未必都是好的。
中国人要培养气质,应该有更多的民族文化修养。金庸提倡中华民族培养君子,东方气质,儒雅,饱读诗书,要提倡民族精神。现在很多年轻人哈韩、哈日、哈美,其实大可不必。并不是说韩国、日本、美国的东西就不美,就没有气质,而是说,现在我们可能更需要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很多的西方人喜欢中国文化,喜欢中国的东方气质。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同胞站在国外的土地上,金发碧眼的老外能够一眼看出这个人有东方气质,中国气质;那么,我们中国人的气质培养才是真正到了一定境界了。林徽因是学建筑的,而且是在西方学的。但她的人文素养很好,尤其是中国传统的人文素养很好,所以很有气质。我们说,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可以超越民族特性。中国的巩俐和章子怡等可以被欧美国家接受,很多好莱坞明星的气质也得到了东方人的认可。
同时,气质的养成,会受服装、礼仪等形式的影响,形式带来特殊的感觉,也就是我们文艺学里经常说的“有意味的形式”。形式本身也是有审美内涵的,形式的限制长时间会形成自己的风格。比如说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西方的比基尼等,长时间的穿着会影响气质的风格的形成。比如说,穿上高跟鞋,就必须挺胸抬头,这样就让人看起来很自信。穿上正装西服,就不能乱动肩膀手臂,这样就让人看起来庄重稳健。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不妨选择一些“有气质”的服饰,这样对自己的气质培养也是有好处的。但是切不可以此为制胜法宝,因为气质最根本的还是来源于自身,否则“穿起龙袍不像太子”,也是很尴尬的。
气质与个性确实紧密相关,也确实可以去培养完善,但性格里面每个人都有不太好的成分,比如多愁善感,比如有点自我封闭,比如有点心计太重,比如有些人极其没有安全感……这些成分会影响到你的气质,比如有的女孩子气质很好,但是就隐约让人觉得她有些多愁善感,有些人气质很好,但是有的时候就让人觉得很自私或很没安全感,这些东西都是透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和气质流露表达出来的,我觉得人如果想要成熟和健康起来,还是要慢慢了解自己性格里面的缺陷或者需要弥补的地方,然后去改正或者改善它,虽然不可能完全去除,但是至少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完美,而不是别人一提到你就给你下了定义,说你是个什么什么气质的人,比如说林黛玉气质的人,这种描述里不乏褒义,但是也肯定有些嫌你太清高太伤感太忧愁了,所以我想气质除了要保持和培养以外,还要从性格上的不足之处入手,要听取别人的批评和意见,虚怀若谷地改正它,完善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毕竟艰难,但是也能让你日渐成熟和美好。同时,气质就像头发皮肤一样,也是要维护的。
总之,气质的培养是多方面多途径的,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气质的。所有想让气质为自己添光彩的人,都必须让自己从现在做起,从说每一句话做每一件事做起,从一个点头、一个微笑做起,从看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听一首音乐做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养不中,才养不才
[转] 修养与涵养
那些年不能错过弹中阮的人
【六盘人文‖580】散文 · 姚志忠——《姚志忠读书散文两篇》
BLUE的空间 [http://1143014548.qzone.qq.com]
人有一分修养,便有一分气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