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后练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P8   1.(1)×;(2)√;(3)×:(4)×。

2.略

3.(1)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珊瑚虫才是生物,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可以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2略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P18   1.(1)×;(2)×;(3)√:(4)×。

2.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由于在同一季节山里气温相对较低,桃树生长迟缓。生长在平原地区的桃花,4月就已经凋谢,而山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

3.(1)

(2)假如猫少了,田鼠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田鼠以土蜂的蜜和幼虫为食,并破坏它们的巢,因此,土蜂数目减少;三叶草靠土蜂传粉,土蜂减少后,影响三叶草的传粉,从而影响三叶草繁殖后代,三叶草的数量就会减少。三叶草是牛的事物,三叶草的数量减少会导致牛的食物缺乏。

4.这种蝴蝶叫做枯叶蝶,它的体色与周围落叶的颜色基本一致,这样它就不容易被敌害发现,从而增加生存下去的机会。

5.山羊因为啃食草根,影响了草的生长。大量饲养山羊,如果管理不当,就会破坏草场植被。

P15   探究:

1.       需要根据所选择的实验动物来回答。

2.       将动物分成两组,除了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外,其他因素在两个组要保持一致。

3.       用多汁鼠妇做实验才能得出可信的结论。用一只鼠妇做实验会有很大的误差。

4.       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P17    资料分析

1.       答:骆驼排尿少,出汗少,这样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缺水环境。另外,骆驼

     一次能喝大量的谁,并且能将水储存在胃里,这也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这样可以更多地吸收水分;它的地上部分植株矮小,这样

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海豹的皮下脂肪层很厚,具有保温作用,这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2.答: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此外,蚯蚓吞食土壤,排出的蚓粪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P20    资料分析1

1.       昆虫的幼虫吃树干中的有机物,啄木鸟吃昆虫的幼虫。

2.       会。树干中的有机物会被真菌、细菌等分解成无机物(水、二氧化碳、无机盐)。

3.       见教材同页正文,此处略。

P22   观察与思考

1.       略

2.       答:从理论上分析,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各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P23   资料分析2

1.  答:这些有毒物质会在人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2.  答: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不易排出,这样就会积累在生物体内;图中的大鱼比小鱼营养级别高,大鱼一生会吃掉许多小鱼,这些小鱼体内的有毒物质都积累在大鱼体内,结果导致大鱼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比小鱼多。由此可见,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P24   练习

1.(1)×;(2)×;(3)√。

2.D

3.野生青蛙以昆虫为食,而大多数昆虫如蝗虫、蚱蜢等都是以植物为食的,对农作物有一定

的危害。因此,捕食青蛙会使有害昆虫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粮食减产。

4.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它大致上符合生态系统的特征,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5.四个长方框从上到下依次填写:生产者,动物,分解者,阳光,空气,水等。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P26    想一想,议一议

答:在其他洲农田中施用的农药DDT,被雨水冲刷进入河流等水体中,随河流进入海洋,而整个地球上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进入其他洲海洋的DDT能够随着海水的运动进入南极洲的海洋,从而进入南极洲动物的体内。

P30    资料分析

答:从教材提供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河流生态系统与许多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功能,因此与河流相关联;湖泊能够吞吐河水,调节河流的水量;河流可用于农田灌溉,也可为城市和农村提供生活生活和生产用水;河水浅滩及河流沿岸河水滞流处,往往形成沼泽等湿地生态系统;有的河流流经草原,与草原生态系统也有关联;许多河流是与海洋连通的,河水流入海洋,海洋中大量的水也可以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中,随着大气的运动进入陆地上空,再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补充河流中的水,可见河流与海洋有着密切的联系。

P32     练习:

1.       D

 

2.       本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学生根据自己所熟悉的生态系统进行回答。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P36     想一想,议一议

答:观察的材料应放置在与物镜接近的载物台上。目镜与物镜可将观察材料放大。

P38    实验“四、练习”

①想一想,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向左移动玻片标本,则物像向右移动。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正好相反。

P39    实验“讨论”

①答: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②答: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只要在下降镜筒时,就必须眼睛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以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碰撞。

③答:当我们通过显微镜看清标本时,光线要经过反光镜的反射,通过光圈、通光孔、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最后进入人眼。

P40    练习

1.(1)√;(2)×;(3)√:(4)√。

2.周围的同学遮挡了进入反光镜的光线。

3.当不透明的纸很厚时是看不清的,因为不透明的纸阻断了反光镜反射的光线。

4.小熊的操作有四点错误:不能用纱布擦拭目镜,一定要用擦镜纸擦拭;先对光再观察;在双眼注视下,将镜筒下降至与玻片标本距离很近时方可停止;调焦观察时,应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待看清物像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5.各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号200倍,2号400倍,3号40倍,4号125倍。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3号镜。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小,所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就越大。

6.最简便的方法是转动一下目镜,若视野中的污点移动了,则污点在目镜上,反之在装片上。

第二节  植物细胞

P42    想一想,议一议

答:萌萌没有观察到细胞的原因是菠菜叶太厚,反射光线无法穿过。

    解决方法:制成菠菜叶细胞临时装片再观察。

P44     实验

①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或苦草、黑藻叶片细胞)有哪些相同结构?

答:相同的结构主要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一般看不到线粒体)、液泡等等。

②使用碘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目的是什么?

答: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几乎是无色的。碘液是用来使细胞核着色的,以便观察到细胞核。

P45     练习

1.(1)×;(2)×;(3)×:(4)×。

2.视野中气泡边缘是黑色的且较粗,大小不一,呈圆形。细胞则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之分,形态多样。

3.给临时装片染色的染色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具有特殊染色功能且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如龙胆紫可将细胞核染成紫色,醋酸洋红可将细胞核染成红色,经它们染色的细胞已经失去活性。另一类具有特殊染色功能但对细胞的活性无大的影响,称为活体染色剂,如可对线粒体染色的健那绿。一般说来,给临时装片标本中的细胞染色,大都会使细胞失去活性,但对观察有帮助。当需要被观察的细胞保持活性或所要观察的结构较明显时,可不染色。

4.挤压水果所得到的果汁来自于细胞中的液泡。

第三节  动物细胞

P46    想一想,议一议

答:蛙的三种细胞具有的共同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在示意图中看不到线粒体)。

   蛙的三种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主要的不同之处是缺少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P47    实验:

①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用生理盐水,用清水行不行?

答:不同的动物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不同。不同的液体环境具有不同的渗透压。生理盐水是指生理学实验或临床上常用的,其渗透压与动物或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相等的氯化钠溶液。哺乳类动物细胞(包括人类)需用的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是0.9%。在这样的生理盐水中,人的细胞形态、功能可保持正常。若在清水中,人的细胞会吸水涨破。

②为什么要用稀碘液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

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扁平,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呈无色状态,不易观察其内部结构。稀碘液染色后,可见较清晰的细胞核。

③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

P49    练习

1、  略

2、  可将样品制成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如发现有叶绿体和液泡,则该样品为植物。因为动物细胞不含叶绿体,一般也没有液泡。若没有发现叶绿体(由于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可将生物样品放置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制成临时装片并观察,若仍看到有细胞存在,则说明该样品细胞有细胞壁,应为植物。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在蒸馏水中会吸水涨破。

第三节   细胞的生活

P54    练习

1.(1)×;(2)×;(3)×。

2.略

3.医生常给危重病人吸氧和注射葡萄糖溶液的原因: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行能量转换时,需要利用氧将细胞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分解,才能将营养物质中的化学能转变成人体细胞所能利用的能量,供人体细胞生命活动所需。危害病人的各器官、系统功能减弱,因此危重病人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获得的氧、营养物质减少。医生常给危重病人吸氧和注射葡萄糖溶液,就是在给病人补充氧和营养物质,以便细胞中个的线粒体能正常工作,是病人尽快康复。

第二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P56    想一想,议一议

答:壁虎尾巴损伤处具有再生细胞,再生细胞能进行细胞分裂,经过细胞生长和分化,逐渐发育成新的尾巴。

P57     练习

1.(1)×;(2)√;(3)×。

2.略

3.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前,染色体会进行复制,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在于: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而DNA就是染色体的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也就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P62     练习:

1.       (1)×;(2)√;(3)√。

2.       皮肤分布在人体表面,有保护作用,说明皮肤中有上皮组织;如果皮肤被划破,我们会感到疼,说明皮肤中有神经组织;皮肤划破处会流血,说明皮肤中有结缔组织。

 

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P65    练习

1.       略

2.       D

3.       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植物体各个器官的表面。输导组织贯穿在根、茎、叶等器官中,把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如果掐去植物一根枝条的顶端,那么这根枝条就不能继续往上生长了,因为在枝条的顶端有分生组织。

4.       橘子是植物的果实,里面有种子。外面有果皮,包括橘子皮、橘子瓣,其中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种子中除保护组织、营养组织以外,还有分生组织等。

5.       位于树皮中的筛管,将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植物体的其它器官和组织供其利用,如果将树皮剥去,植物的其它器官就会因得不到有机物而导致植物体死亡。

6.       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方面来比较,动物体比植物体更复杂,植物体是由器官直接构成的,没有系统。

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

P69      练习

1. (1)×;(2)×。

2.从结构上看,草履虫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从生物特征上看,草履虫要从水中获得食物,伸缩泡和收集管也可以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排出体外,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当草履虫受到外界刺激时,如遇到障碍物时,它能够靠表膜上纤毛的不断摆动而运动到相对安全的环境中。

3.(1)甲(←)乙(→)

 (2)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不利的刺激,所以在有盐粒一侧的草履虫要逃离,游到没有盐粒的培养液滴中去;肉汁对于草履虫来说是有利的刺激,所以在没有肉汁一侧的草履虫会游到有肉汁的培养液滴中去。

  (3)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4.小熊认为眼虫是植物,判断依据是眼虫的结构中有叶绿体;萌萌认为眼虫是动物的原因是眼虫有眼点、鞭毛能运动。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眼虫是眼虫属生物的统称,在植物学中称为裸藻,在动物学中属于原生动物。因此说眼虫属于一类介于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单细胞生物。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P73     观察与思考(在“藻类植物”标题下)

1.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种类生活在潮湿的地表。

2.藻类植物的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有些种类属于单细胞生物。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可参考教材中图3-3回答。

P75     观察与思考(在“苔藓植物”标题下)

1.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上、树干的背阴处。

2.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它们全身都浸没在水中,几乎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自身所需要的无机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藻类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

     苔藓植物的植株通常具有类似茎、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它们具有非常简单的假根。苔藓植物能在陆地上生活,但只能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P77    旁栏思考题:

为什么说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适应陆地环境的能力更强?

答:蕨类植物之所以比苔藓植物更适于在陆地上生活,主要是因为它解决了水的问题。蕨类植物的植物体不仅有茎、叶的分化,而且有真正的根和输导组织,吸收和运输水分的能力较强。其次,在生活史中,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但孢子体占优势,因此比苔藓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

P77     练习

2.养鱼缸长期不换水,鱼的排泄物和粪便使得鱼缸中养料增加,藻类植物得以大量繁殖,因此养鱼缸中的水会逐渐变绿。

3.多数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因此,树干背阴的一面有苔藓,而向阳的一面没有。

4. 煤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等。由于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威胁到苔藓植物的生存,因此,燃煤火力发电厂周围看不到绿茸茸的苔藓。

5.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中,蕨类植物有输导组织。输导组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植物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能力,因而使植物能在陆地上生活。

第二节 种子植物

P80     实验    

   1.种皮具有保护种子内部结构的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中贮存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养料的来源。

   2.种子中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3.玉米的胚乳遇碘变蓝,说明胚乳中含有淀粉。

4.

种子类型

不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子叶两片,没有胚乳。

有种皮和胚

玉米种子

子叶一片,有胚乳。

有种皮和胚

P82     观察与思考

 1.松、银杏等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种子是裸露的。

 2.桃、苹果等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这对种子起到保护作用,有利于种子的传播。

技能训练   左侧植物(白网纹草)的叶脉是网状脉,右侧植物(银线鸟巢凤梨)的叶脉是平行脉。

P86    练习     

1.(1)√;(2)√;(3)×。

 

3.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从而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高效率地运输;它们一般都能开花和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被子植物的这些特点,使它们成为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类群。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P94       练习    

    1.因为不同植物的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不完全相同,播种时要根据不同植物的要求,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浸种是满足种子萌发对水的要求,耕耙土壤是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选择不同的时间播种是满足不同作物种子萌发对温度的不同要求。

2.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保存种子时可以降低温度;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因此,保存种子时要注意保持环境干燥;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因此,可以通过密闭,或通入氮气,以减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等方法保存种子。

3.蚕豆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条件无关,烟草种子在有光的条件下萌发,苋菜种子在无光的条件下萌发。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P101     练习

1.(1) ×;(2) ×;(3)×;(4)×。

2.D

3.A

4.保护根毛,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

5.(1)输入的液体中可能含有水分和无机盐,给植物补充水分和提供营养,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2)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输导组织中。

6.符合科学种田的道理。这一句农谚说的是,对于庄嫁来说,它的成活、生长和收获,在于浇水的方式、方法;而庄稼收获的多少,在于对它施肥的时间、方式和施肥量。这说明了水、肥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P107     练习

1.(1)×(2)√。

2.略

3.黄瓜、南瓜和丝瓜这些植物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即在同一株植物上,有的花是雄花,有的花是雌花,一般情况下雄花的数量多于雌花。那些只开花不结果的花是雄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131230
初中初一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初中】生物七上知识点汇总记忆精华
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末生物汇编: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