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钱志亮:如何判断孩子提前上学行不行?

每年六、七月份接受咨询时,家长问的频率最高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孩子是否该提前升入小学。 

到了九、十月份,很多新生家长问得最多的问题一般又集中在为什么孩子入学适应困难?为什么孩子刚入学就不喜欢上学?为什么老师总是反映孩子不会听讲、坐不住、老跑神、特粗心、小马虎…

现实中我们会观察到好多类似的孩子:刚入学就厌学;上课老管不住自己;磨蹭;不会听讲;不懂得遵守课堂纪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笨手笨脚,自理能力差;不会与同学相处;经常哭哭啼啼 ……

但也有一些孩子他们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课堂表现好,知识学得快。

差异化背后的秘密

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越小,年龄差异导致的表现差异越大,相差一个月出生的孩子发育水平的差距惊人。随着年龄增长,差异化渐渐变小。

孩子之间存在年龄的差异,每个孩子个体里差异也同样存在。

每个人都会有三个年龄:自然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

自然年龄:一个人的日历年龄,指日历本儿已经翻过多少篇了,比如现在上学都是卡在8月31日,此前出生的可以报名,但此后出生的则不行。

所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的可能八月底生日,有的可能9月初生日,也就是说,有的刚满6周岁,有的马上就七岁生日了,都是一年级,生理年龄相差近一岁,七分之一的差距,于是各方面的发展存在差距。

生理年龄:个体骨骼、肌肉、结缔组织、内脏、神经系统等发育的生理成熟度。骨骼主要表现为身高,身高优势对对孩子的自信建立、运动能力、同伴关系、体育达标等等都有很大影响。

肌肉分为粗大肌肉和精细肌肉两个方面,粗大肌肉主要决定孩子体育达标的情况和体质,精细肌肉主要决定孩子动手能力与书写。

心理年龄:个体认知、人格和社会性的成熟度。

认知是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关系、发展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

社会性发展包括自我认知、生活自理、自我控制、人际交往、环境适应、道德规范、审美品位等。心理年龄对孩子的学业发展、人际协调、学校生活适应等影响重大。

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坚持了几十年的分班测验表明,瑞文推理测验满分60分,6周岁的孩子若得分在22-28分之间属于正常范围,可是每年都会遇到大把40多分的,也会遇到不到10分的,40多分意味着6岁的孩子有9岁的智力,不到10分的意味着6岁孩子的智力刚满4岁。

一般来说,儿童的自然年龄与儿童的生理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理论上应该是同步的。

根据18年的测试结果,53%的孩子6岁时三者基本同步,有13%左右的孩子心理年龄超过自然年龄,17%左右的孩子生理年龄超过自然年龄。

但不容忽视的是,有34%左右的孩子或生理年龄或心理年龄没有达到日历年龄,这三分之一的孩子入学后就会遇到不同的适应问题。

教育学常识告诉我们,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包括先天(遗传、孕期、出生)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和主观能动性。

在遗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家庭与幼儿园的联合塑造、自发生长与外在培养的相互促进下,会使相同年龄儿童的生理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处在不同的状态,这就使得孩子们在进入小学时即存在着很大差异。

由于后天成长环境和受教育水平与程度的不同,会使相同年龄儿童的生理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处在不同的状态,这就使得孩子们在进入小学时即存在着很大差异。

差异造成“起跑缓慢者”

根据我们多年的追踪发现,发现入学瑞文推理测验得分低的孩子并不意味着“笨”,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他们其实发展得还行。

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滞后的孩子在低年级时“翻身”的可能性不大,一般要到3-4年级才可能“崭露头角”,有的要到5~6年级才“彰显本色”,有的甚至到初中后才显示出“后劲儿”。

我们称这些孩子为“起跑缓慢者”。 

知识在无限地增长,而每个孩子的学习时间却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今天学校的教学必定是高速度与高效能的过程,注定有许多“起跑缓慢者”因为不适应而惨遭淘汰。

他们其实不是“学不会”,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

过去的留级制度为这类孩子“另辟蹊径",给了他们“救助之道",翻开历史我们发现很成功人士都有“留级”的经历。

而现今取消留级制度后,一旦孩子起跑失败即预示着终身拼命追赶甚至终身失败。

让你的孩子做好准备

古人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竞争低龄化、激烈化的当今社会和“12岁定终身”的法则已经注定这些“起跑缓慢”的孩子将会被无情地甩在后面。

在孩子刚入学时,他们的“毫厘”之处正是不为世人所了解的“入学成熟水平”。

儿童“入学成熟水平”(Children’s Maturity for Schooling)是对个体入学身心准备状态的一种描述,是指个体进入小学时的身心发展应达到的要求。

入学成熟水平更多指向儿童自身对未来学校生活的准备,专注于各种能力的培养与迁移,而不是单纯地指向学业准备。

我们研究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五大教育目标,分别是:

健康目标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有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常识,喜欢参加体育运动,动作协调、灵活。

语言目标

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社会目标

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分享,能遵守日常生活的行为规则,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同学,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科学目标

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表达、交流探索的结果。能从游戏中感到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爱护动植物,关心环境资源。  

艺术目标

初步感受并喜爱生活中的艺术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演。

具体地说,儿童入学水平可分为八大能力。

我们还分析了小学课程结构:

1. 核心课程:语文、数学、外语。这些是中考和高考都是高分值的课程。

2. 重要课程:体育。中考也要考的课程。

3. 全面发展课程:品德、科学、计算机、音乐、美术

我们认为幼小衔接应该在充分了解幼儿园的目标和小学的课程要求,并寻找两者的接轨之处。

幼小衔接需要秉持尊重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原则,也致力于服从小学课程及儿童现实发展需要的最终目的,解构小学各个学科所涉及到的儿童各种认知能力和领域,专注于各种能力的培养与迁移而不是将小学教学内容的下移,要立足小学所需能力,放眼一生的发展。

我们还借鉴国际教育成功经验,比如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判断儿童能否成功入学的标准锁定在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与社会性发展、学习态度、言语发展、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基础;欧洲“新教育运动”和蒙台梭利儿童教育强调的感官训练;世界幼儿教育最前沿的“学习品质研究”……

我们最终提出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维度包括:

视知觉能力(visual perception)

听知觉能力(auditory perception)

运动协调能力(movement coordination)

知觉转换能力(perception conversion)

数学准备能力(mathematics readiness)

语言沟通能力(language communications)

社会适应能力(social adaptability)

学习品质 (approach-to-learning)

通过考察这些行为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与状态,来判断孩子是否达到作为小学新生应该达到的成熟水平。

孩子如果达到了“入学成熟水平”,在学习与掌握知识,理解教师语言,眼神及动作暗示等方面会十分迅速,被老师表扬的机会就会多些,而老师的积极评价又会影响着周围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同时也决定了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这样,孩子的自我定位就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进而形成积极的良性循环。

反之,如果孩子未达到“入学成熟水平”,尽管孩子并不笨,但由于与大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就会陷入消极的恶性循环之中,从而影响孩子的发展,导致“学力不济”性学业不良,迟缓、多动、违拗等行为问题,不会听讲、磨蹭等学习习惯问题,紧张、焦虑、自我评价低等心理健康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还没有做好准备,家长也不必着急和恐慌,按图索骥,找到孩子薄弱的能力,辅助以相应的训练,加以提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规|教育部:入学年龄截止日不限于8月31日!辽宁这样回应…
幼儿个体差异要正确对待
阅读是个好事情,但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呢?
儿童发展教育观解读
为了赶上教育的“早班车”
北大教授表示,男孩在这个年龄入学可能更好,而不是6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