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禹锡,你还记得柳宗元吗?“记得”


   温乎曰:   

在朋友失意时拉一把,

胜过平时的千杯万盏。

哪怕是泥泞沼泽,彼此搀扶着走,

一步两步三步.......

只要走下去,路就宽阔了。


1


提一个问题:

你和最好的朋友之间,能为对方做什么?

帮他下楼取外卖?

帮他写请假条?

帮他洗臭袜子、听他难过时的倾诉?

这些都没问题,

但是同富贵、共患难,甚至相互托付身后事呢?

难。

从小就发誓要做一辈子朋友的人,

莫名其妙就不再联系了。

曾经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的人,

如今在跟别人称兄道弟。

世事就是这样,

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偶尔见一面,也许就是最后一面。


每当这时候,

我就会想起柳宗元和刘禹锡。

他们一起高考、一起做官,

后来一起被贬、一起鼓励,

相识相知了27年。

柳宗元去世的时候,

还把幼小的孩子和毕生的文稿托付给刘禹锡。

而刘禹锡也不负老友的信任,

把孩子视为己出,

把文稿整理出版。

如果要给他们的友情做个定义的话,那就是:

一世人,两兄弟。



2


793年,长安的大慈恩寺人头攒动。

30多名新科进士们,

来到寺里的大雁塔下留诗题名,

期盼日后步步高升,人生美满。

一个21岁的青年郑重写下自己的名字:

柳宗元。

出身于“河东柳氏”,是辉煌了600年的高门大族,

如果你在史书上看到姓柳的大官,

基本就是这家人。

他母亲是“范阳卢氏”的女孩,

属于“五姓七家”之一,

柳宗元的出身放到现在,简直红到没边了。


刘备有句口头禅:“我乃中山靖王之后。”

这句话现在成了刘禹锡的口头禅,

逢人就说,三句话不忘给自己做广告。

当他在大雁塔写下自己的名字时,

旁边的柳宗元转头微微一笑,

两个最年轻的进士,就此定交。

“余生,请多多指教。”

“岂敢岂敢,你我当携手度难关。”

任何感情相交的基础,都是势均力敌。

不论经济、地位、学识、人品哪点不匹配,

都很少有长久的感情,

一个觉得折节下交,一个觉得攀了高枝,

日积月累双方都不愉快。

从这方面看,门当户对真的不是贬义词。


雁塔题名之后,他们各奔前程,历经风霜洗礼。

这一别就是10年。



3


“安史之乱”已经被平定30年了,可唐朝一塌糊涂。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的威风,

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

现在的唐朝是什么样子呢?

白居易的《卖炭翁》是这么写的: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头,

在数九寒冬都没有秋裤穿,

双腿打着哆嗦,手上冻开裂缝都不知道,

还一心想着天再冷一点,多卖点碳。

可怜吧?


皇帝也可怜。

河北的藩镇动不动就秀肌肉,

向朝廷要钱要粮要官爵,

不给?我顶你个肺啊。

长安的太监握着枪杆子,

好像自己做回男人似的,感觉棒棒哒,

时不常就找皇帝深夜谈谈心。

难啊难。



刘禹锡和柳宗元在各地为官10年,

看到的就是各种破事。

不是叛乱就是天灾,

不是饥荒就是贫穷,

我大唐乃天朝上国,怎能沦落到如此地步?

在那个年代,

凡是有理想的青年都会有共同的目标:

改革。


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使命,

刘禹锡和柳宗元也许只能成为泛泛之交,

我吹你的诗写的好,

你捧我的文做的棒,

有机会的话一起喝喝花酒,回家便忘。

共同的追求,

才让两个男人真正拥抱在一起,

同甘苦、共患难。



4


803年,柳宗元回到长安担任监察御史。

早一年回到长安的刘禹锡,

早已在平康坊摆下酒席,为他接风洗尘。

他们聊了很久,

蓝田县的官吏太污啦,

徐州的兵痞一点都不像话,

朝廷的风气不正啊.........

两个30岁的男人,为这些糟心事哭得稀里哗啦。

抹干眼泪后,刘禹锡拉着柳宗元的手说:

“走吧,我带你见一个人。”


他们要见的人叫王叔文。

他是太子身边最红的小伙伴,

内定的未宰相,

而且是以改革弊政为己任的宰相。

当刘禹锡推荐了柳宗元后,

王叔文快速上前伸出微胖的手:

“同志,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没过多久,

一个立志改革的小团体正式挂牌成立,

他们要赌一把,

赌注就是自己的性命,和大唐的国运。



805年,唐顺宗继承皇位。

可惜的是,在继位前他就中风瘫痪在床,

只能在卧榻之上遥控朝政,

亲临第一线冲锋陷阵的,

是他的小伙伴王叔文和王伾。

一朝权在手,不把令来行,还等着过年啊?

筹备多年的改革计划,就此拉开帷幕。

柳宗元做了礼部员外郎,

利用世家子弟的身份,

充当改革派和老干部的传话筒。

刘禹锡则做了屯田员外郎,

成为财政改革的得力干将。


对于这次改革,不知道你们想到的是什么,

反正我想到了1000年后的“戊戌变法。”

一些有才华、有热情的年轻人,

怀着极高的信仰去操盘国家大事,

妄想用一纸命令就让四方俯首,

却没有考虑到现实的可行性。

一架机器不管老成什么样,

只要能用就会有无数的人在混饭吃,

您可倒好,一锤子下去就要拆倒重来,您可管饭?

仅仅140天,改革就失败了。

太监拥立太子登基,逼迫唐顺宗退位做太上皇,

并且把改革派全部贬官,

这就是“二王八司马事件。”

柳宗元去永州,刘禹锡去朗州。

走吧走吧,莫要再回头。

你我就此别过,

若他年再次聚首,只求不忘今日容颜。



5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柳宗元来到永州后,写的一首《江雪》。

青梅竹马的妻子早逝,

来到永州不到半年老母亲也撒手而去,

身边连个孩子都没有,

33岁的柳宗元孤独寂寞冷,

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他。

可刘禹锡没忘记他,

经常给他写信、寄土特产,勉励他要好好生活。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兄dei,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有春天的百花争艳,也有秋天的悲苦寂寥,

可鹤群翱翔蓝天当空而鸣的壮观,

又岂是春天能够比的?

看开点吧,

记住身边的好,总比记住坏要强。

为什么很多友情难以维系?

就在于只能同富贵,不能共患难。

发达时互相吹捧便以为是天长地久,

失意时惊慌失措各自高飞,

却忘记了,

此时拉对方一把,胜过平时的千杯万盏。

哪怕是泥泞沼泽,只要彼此搀扶着,

一步两步三步.......

只要走下去,路就宽阔了。



也许是刘禹锡的开导,

也许是柳宗元的醒悟,

他慢慢走出灰暗的人生,开始发现身边的小确幸。

在瘴气遍布的蛮荒永州,

柳宗元竟然写出了《永州八记》这样的好文。

你看《小石潭记》,

明明是一座小土丘、一条小溪、百十条鱼,

在柳宗元看来,却如蓬莱仙境一般美好。

他还在当地找了个女朋友,生下一儿两女。

这就是佛印苏东坡说的:

眼中有狗屎,看到的世界就都是狗屎;

眼中有希望,看到的世界便无处不光明。

佛心自现。



6


815年,柳宗元和刘禹锡终于得到赦免。

整整10年,他们都熬过来了,

现在终于等到重新启用的诏书,

他们从两条不同的路北上,

目标是那个共同的终点站——长安。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这是柳宗元路过汨罗江时写下的《汨罗遇风》,

历经10年放逐还能写下“春风”二字,

可以想象他当时的心情,有多么开心。

可柳宗元的兴奋之情也到此为止了,

因为很快就出事了。

第二次灾难的起因,来自刘禹锡。

他来到长安后游览玄都观,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诗兴大发: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他明着说桃花,其实是在讽刺朝中的大臣,

我要是还留在长安,

哪有你们出头的机会?

可是他忘记了,如今人家才是爷。

得嘞,这位爷,您哪来的回哪去,好走不送。

刚到长安不到一个月,

柳宗元和刘禹锡又被贬谪到更远的地方,

刘禹锡去播州,柳宗元去柳州。


改变命运的机会被朋友的一张臭嘴给破坏了,

如果是一般人肯定要划清界限,

从此老死不相往来,各自安好吧。

可柳宗元二话不说,打起背包就出发了。

生活中有很多始料未及的小事,

让朋友的利益受损,

于是把他拉黑,恨不得画个小圈圈诅咒他。

却忘记在自己无助的时候,

他付出了多少心血?

在这个时候何不宽容一点,

给对方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遇到能相交20年的朋友是缘分,

得珍惜。



7


播州是大唐最有名的贫困州,穷到生活不能自理。

刘禹锡带着年迈的母亲,

到那里可怎么生活?

柳宗元为朋友着想,就主动请求调换:

“还是我去播州吧,让刘禹锡去柳州。”

唐宪宗没同意,

幸亏哥俩之前的人缘不错,

大家一起帮他们说话,

才把刘禹锡换到连州。

虽然也是贫困老区,但是聊胜于无吧。


柳宗元和刘禹锡尽兴而来,败兴而去。

出了长安,

哥俩沿着来路再次南下,走向命运的归宿。

他们一路走到衡阳,必须要分别了,

一个广西、一个广东,

怎么看都不是一条路嘛。

又到分别时,柳宗元写了三首《重别梦得》,

其中一首是这样的: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兄dei,要保重身体啊。

我们20年来携手同行,如今又要分别,

等将来退休了,

我们就找个青山绿水的好地方,

盖两间茅屋,养几只鸡鸭,

每天晒晒太阳,谈谈年轻时的糗事。

人生至此,也算美满了吧。

可惜柳宗元没有等到这一天,

到柳州后的第四年,就撒手人寰。

那时的柳宗元,才47岁。



8


819年11月,柳宗元在病榻上念念叨叨:

“梦得,梦得......”

话还没说完,就没了声音。

他让仆人带着一子二女和文稿,

去连州找刘禹锡,

把自己的身后事都托付给他心心念念的刘梦得。

说好的一起并肩看晚霞,

没想到你却先先走一步,

刘禹锡心都碎了。

事已至此,他能做的只是完成老友的心愿,

让他安心上路。

我们今天看到的柳宗元作品,

其源头就是刘禹锡编纂的《河东先生集》。


晚年的刘禹锡搬到洛阳居住,

实现了“邻舍翁”的心愿,

只不过人却不是原来的人,而是白居易、裴度......

唯独没有柳宗元。

洛阳城向他请教诗文的人很多,

请他做口述历史的采访也不少,

刘禹锡都尽心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可再也没有人能走进他的心里。

柳宗元走了,

他的心也空了。

如果你在洛阳街头见到刘禹锡,可以问他一句:

“刘禹锡,你还记的柳宗元吗?”

他一定转头告诉你:“记得,我们是兄弟。”


夕阳照在刘禹锡的脸上,

就像在大雁塔下留诗题名的那个下午。

物是人非,

我心依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柳宗元和刘禹锡不曾被辜负的友情
探索:柳宗元和刘禹锡的至深友情
[上下五千年]刘禹锡游玄都观
千万孤独柳宗元,读懂已入不惑年。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柳宗元代友远迁 | 木木文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