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看这一点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作者:周岭,来源:清脑(ID:QingNao_),经授权发布

孔子是公认的大学问家,无论古时还是现在,他的思想始终影响着这个世界。

如此圣人,我很好奇他是怎么成长起来的,搜来寻去,在《论语·为政篇》找到了这句耳熟能详的话: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寥寥数十字浓缩了一生的成长心路,但人们对这段话的解读却众说纷纭。

翻阅了诸多版本,我觉得阐释得最好的,是湖北云梦县王保清的。

他说自己以前读这段话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在自己五十多岁的时候,联系人生走过的历程,突然有了顿悟。

我读后极度认同,遂摘录如下(略有改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即到十五岁才知道下决心学习。

小孩子一般七岁左右发蒙,但学习目的不明确,是懵懂的,不知专心致志地学习。

从小就知道发愤苦读的小孩是极少数,孔子虽然后来成为圣人,但在十五岁之前也是不知道发愤学习的。

“三十而立”,意即到了三十岁才懂得要立志做一件事情。

即我这一生做什么,就像今天的年轻人确定做什么专业一样。一般人二十岁就确立了,孔子迟了,爱玩,他去当吹鼓手去了,直到三十岁才醒悟要干正事。

三十而立,不是指三十岁就要成家立家或自立于世的意思。

“四十而不惑”,意即到了四十岁才不犹豫,才不疑惑。

三十岁确立了要干正事,干什么正事呢?今天想干这,明天想干那,拿不定主意,有疑惑。到了四十岁才坚定要干“兴灭国,继绝氏,举逸民”、“克已复礼”的大事。

这个“不惑”,是指对自己的理想、志向、所认定的事业的不疑惑,不三心二意,不是对任何事物、任何道理的不疑惑。

“五十而知天命”,意即五十岁也没达到目标,才知道这是天意啊!

四十岁坚定了目标,兢兢业业干到五十岁,在鲁国当大司寇,极力去“克己复礼”,但是也没干成,这不是自己不努力、不专心致志,而是天命啊!

所以,知天命并不是五十岁能知道天的意志。

“六十而耳顺”,意即到了六十岁什么话听起来都心情顺畅,不生气,都无所谓。

因为大志向没实现,埋怨的,挖苦的,污辱的,耻笑的等等,都来了,甚至有的骂孔子是“丧家之犬”,听得人心烦意乱,五脏六腑充斥着怨恨之气。

直到六十岁才听着那些话感到无所谓,听着就像没听着似的。

“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意即到了这个岁数才真正得到了自由。

大志向未实现,孔子便去研究《周易》,修订《春秋》,一直到了七十岁,这时侯孔子的心理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说话、做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也不会违反道德,违反周礼。

我喜欢这段话,因为并没有神话仲尼的圣人形象,而是道出了一个普通人成长的心路历程。

大多数人认为孔子三十岁自立于世,四十岁对世事没有疑惑,五十岁就知道了天的意志——这是对“圣人”光环的理想化畅想。

孔老夫子自己倒是非常谦虚和客观,他强调了一生的失败和无奈,差点直说这就是人生真相了。

尽管他在思想和教育上的成就举世瞩目,被誉为万世师表,但在回顾一生时,却一直在强调两件事:

一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做成它并不容易;

二是当一个人真正成熟时,必然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包容万物、逍遥自在。

这大概就是一个成熟的思想在历尽人生后留给我们朴实无华的忠告。

时代变迁、物换星移,时至今日,这两点忠告仍然可以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的两个标志。

因为每一代人的心智都是从零开始成长的,基本规律没有变。

可能你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而且活在机遇无限的新时代,甚至你已经听到并看过很多人年纪轻轻便功成名就的故事。

你坚信自己有机会在很早的年纪,就能实现大部分同龄人都有的梦想,从而摆脱规则束缚,独步云端,做一个我行我素的人。

但是,请注意仔细观察和体会自己的现实,十有八九我们跳脱不出的——这不是泼冷水,而是客观规律。

不信,你可以尝试“一夜成名”,也可以追逐“一夜暴富”,但现实若是给不了你绚烂的巅峰,而是报以绝望和痛苦时,记得回来审视先贤的忠告。

我已经来回研习了很多遍,特别是对“做成一件事并不容易”这个观点,在公众号内已费墨无数。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一个人成熟的另一个特质——包容万物。

“包容万物”这个词太高太大,用来形容圣人倒是合适,但对于我们初级成长者来说,很容易让人不知所措。

为了更接地气,我们还是从离得最近的“二元对立”开始吧。

我们来自非黑即白的世界

“二元对立”这个词看起来很专业,但基本上属于那种不需要解释就能懂的概念。

黑和白是对立的,好和坏是对立的,对和错是对立的……

在二元的世界里,一切都非常简单,只有Yes和No。

正是因为简单,这种模式非常适合我们在孩童时期了解和适应这个世界:

看电视,眼里只有好人和坏人;

交朋友,心中不是喜欢就是讨厌;

玩游戏,结局不是赢了就是输了……

总之,好了就心满意足,不好就嚎啕大哭,很难有第三种可能。

毕竟孩童时期的我们,理解不了复杂,也接受不了复杂。

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如此简单,所以它构建了一个极为确定的世界,让我们可以轻松快速地认知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事物。

不难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物都可以用二元法来分类:

男女、老幼、高矮、胖瘦、春秋、冬夏、晴雨、夜昼……

通常,能解释现象越多的概念就越底层,二元对立自然也是一个底层规律。

所以在这一点上,东西方文明也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

东方文明孕育出了“阴和阳”的太极思想,西方文明演化出了“0和1”的计算机器。

它们都极其的简单和稳定,比如在计算机的世界里,只有“0和1”(电路关或开)这两个最简单的逻辑门。

所以尽管机器没有智慧,它也能非常稳定的工作,不容易出错。

倘若再增加哪怕一个基础变量,这个世界就会呈现出指数级的复杂和不确定。

碰巧,人类的天性也是追求确定的,面对不确定的事物,我们心里总是会感到不安或不适。

所以,在人类幼稚的阶段,非黑即白的世界很简单也很安全,于是全世界都在帮助营造这种氛围:

童话或神话都有一个确定而美好的结局,知识和考卷都有一个确定而标准的答案……

而父母也会经常这样教育和敷衍我们:你管好自己的学习就行了,其它的事不用你操心~

额,我们大多数人肯定都来自这样的世界,至少小时候是。

我们终究要走向复杂的世界

我们的身体会如期成熟,长出喉结和体毛,丢弃奶声和稚嫩。

当我们以准成年人身份对待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也会慢慢用真实的面貌对待我们。

父母和师长也不再过多保护,希望我们能更快地适应真实而复杂的世界。

但现实往往是这样的,人们会关注你外表的变化,却往往忽略你内心的转变。

有谁会注意到我们的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二元对立状态呢?

几乎没有人!

因为很多成年人自己也没有这种意识,他们都是从懵懂中硬走过来的。

所以这种内外错位会导致年轻人在面对复杂世界的时候变得极度纠结和不爽。

比如一名高三学生向我诉说苦恼:

她觉得周围有些同学特别假,开玩笑也是有的没的乱讲一通,很无聊,自己想插话又不能,独处又显得很不合群,很痛苦。

她愿意帮助别人,但如果知道对方有缺点,特别是熟人,就一点帮忙的欲望都没有了。

再比如这位同学也是如此:如果三人同行,其中两个人突然聊得很开心,就会觉得第三个人被冷落,很尴尬,所以会极力避开这种场面。

在成人世界,我们都会说:

“他讲他的笑话、他拉他的手、他聊他的天,这不挺好吗?只要大家开心,我也喜闻乐见……”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只要没有实质性地影响到他人,犯不着让自己为他不爽……”

“我自己还有一大堆正事儿要做呢,哪有心思去看不惯你……”

成人可以忽略复杂和忍受混乱,甚至积极改变自己,去发掘不利中的有利。

比如忽略对方的情绪,但学习对方健谈的品质,或是尝试创造契机,同时和两个人牵手,三个人一起亲密。

这样一来,讨厌的事情不仅消耗不了你,你还能从中得到成长和滋养。

或者说你根本就没有那么多讨厌的事情——这才是高级的逍遥自在。

但是在二元对立模式思维下,人们习惯只选取一端,而完全排斥另一端。

如果碰巧那件事是自己无法逃离和避免的,就会束手无策。

因为在非黑即白世界里,人们只能容纳自己喜欢的事物,只能接受自己喜欢的秩序。

稍有扰动,外界局面就会让自己感到非常棘手,而内心世界也很容易滑向崩溃的边缘。

真实世界原本就是复杂的,如果一直活在二元世界中,我们的生存空间就会变得非常狭窄。

因为越深入生活和社会,就会接触到越多自己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事。

我们会遇到不喜欢的老板、不喜欢的同事、不喜欢的工作,会嫌弃年迈父母的唠叨、会心烦年幼孩子的哭闹……

如果一切只能厌恶和排斥,那岂不是要郁闷一辈子?

所以,一个人的成熟必然要从“二元世界”走向“多元世界”,我们的思维也必然要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互存”。

如果不主动走出二元对立的世界,我们永远也认识不到这个世界的真实样貌,无法应对复杂和混乱。

毕竟,这个世界是有层次的:

正如东方文明所云: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衍万物……

也如西方文明所示:0和1的逻辑门可以演化出办公软件、操作系统、精美的游戏,宏大的互联网……

非黑即白的二元世界(两仪世界)只是在低层,在它之上还会衍生出很多层次的世界,越往上越复杂。

而我们终究要走向复杂的世界。

复杂,意味着更多的变化和不确定,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丰富和精彩。

我们想要攫取生命的丰富和精彩,就要学会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最终能否如愿,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

好在,只要知道了“世界是有层次的”这个事实,我们就能不可逆地觉知到二元世界,并从中跳脱出来。

我们甚至不需要知道具体该如何去做,只要去审视、去反思,就能慢慢发生转变。

当然,有些提示还是值得参考的。

比如,一位读者在问我学习时如何处理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时,他就陷入了另一类二元对立的思维陷阱。

他总是纠结于“是先大量输入再输出,还是通过输出倒逼输入”,似乎输入和输出必须要分出一个先后,否则无法开始学习提升。

在分析他人时,也把“一部分人靠题海战术,另一部分人靠结果回溯”对立割裂开来,似乎一个人只能使用其中一种方法。

我反问他:“输入和输出为什么要有先后呢?为什么不能同时进行呢?”

因为“输入—输出”原本就是一个闭环,就像一个圈,想要这个圈流动起来,输入和输出都需要同时进行。

如果只输入不输出,就会堵塞,如果只输出不输入,就会断流。

而那些在学习上十拿九稳的胜出者,虽然外表上看各有侧重,但都脱离不了题海训练和总结思考。

只依赖其中一条腿赶路,肯定走不稳,甚至还会摔跤。

你看,很多时候我们受二元对立的思维影响之深,连自己都意识不到,但只要能觉知并跳出来,马上就会眼前一亮。

再比如,非黑即白的人往往是没有耐心的,他需要马上知道结果才能让自己安定下来,否则就会六神无主,不知所措。

因为他们忍受不了不确定性,所以恋人伤神、父母焦虑、孩子哭闹……

背后原因,无非就是希望马上就能得到明确的解释和答案。

而复杂世界里,事情的演变需要一个过程,结果往往会有延时,当下的结果往往并不是最终的结果。

所以成熟的人并不急于得到即时结果,不会让当下的“不确定”束缚自己。

而是保持适当的沉默和耐心,继续专注手头的事情,等待最侍时机的到来……

归结起来,二元对立的人往往:

不喜欢,就厌形于色;

找方法,却只取单一;

要结果,总急不可耐;

……

如果继续观察,你可以把这个列表继续拓展下去,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只要持续思考、持续练习,复杂和混乱就会为你所用,一个广阔的精彩世界就会呈现在你的面前。

到那时,你便能和几乎所有能接触到的人和事相处,过程中不仅情绪平和,还能成为一个认知上的智者。

正如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所言: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记住这句话,让自己成为一个更高级的人。

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

很多人早已走出校园,在社会上闯荡多年,但未必敢说自己的心智也真正的成熟了。

不管你现在是部门领导,手下管着一批人,还是早已为人父母,管教着下一代……

如果没有自我觉知,或许你依然生活在那个简单的世界里。

眼中依然有太多看不惯的人和事,终日烦恼缠身。

所以这篇文章其实是写给所有人的,只要你的心智还停留在二元对立的世界。

但如果你确定自己已经看到了二元世界之外的多元世界,那请接受我的恭喜,这是成长的一大步。

不过在你迈出下一步之前,我有必要再提示两个误区:

一是不要抛弃二元对立。

二元对立虽然让我们产生了很多纠结,但它依然是这个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应对这个世界的工具。

很多时候,二元思想依然是很有用的。

比如当你在千头万绪中无法平衡和取舍时,就可以简化为“做与不做”两个选项。

然后快刀斩乱麻,迅速决策并行动,这样可以防止我们在复杂世界里犹豫不决。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唾弃它、抛弃它。

我们要学会的,是在简单世界和复杂世界中来回穿梭,而不是只取其一。

否则,就又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思维陷阱。

“二元对立”本身没有好坏,关键看我们如何对待和使用。

而另一个误区呢,是担心失去自我。

很多人认为,在追求个性的年代里,保持自我就是只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所以担心:

一旦接受了别人的观点和想法,或是强迫自己去做不愿意的事,会不丧失自我呢?自己要是和每个人都合得来,那岂不是很没有个性?

我知道,对于年轻人来说,丧失自我是不可接受的。

这种心情我理解——要做纯粹的自己,不想跟看不惯的人“同流合污”。

不过走出二元对立,并不是要你成为别人心目中的样子,既不需要你和对方成为密友,也不需要发自内心的喜欢对方。

你只需在观念上接受他们,允许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事、不喜欢的环境出现在自己身边。

能够忽略或忍受一定程度的混乱,并与之和平共处,仅此而已。

如果想更进一步,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发掘值得学习的品质,或从不利的环境中找到有利自己的亮点。

这样的反转可以让自己无往不利,但前提是先走出二元对立,接纳厌恶之事。

否则,此路不通呀。

至于究竟该怎么做,现实将会给你最好的答案——无论你选择做自己也好,接纳他人也好,或是二者共用。

最终那个能让你感到发自内心的愉悦和平静,并让你稳步提升的,就是最好的方式。

不要担心失去自我,因为你不必成为一个复杂的人。

你只需要能够觉知复杂、接受复杂,并拥抱复杂,便能享受这个复杂的世界。

并最终,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

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作者简介:周岭,一位希望成为「觉醒布道师」的心智探索者,让自己和他人在成长的路上拥有清醒的认知、清晰的思路、清爽的情绪,公众号:清脑(ID:QingNao_)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改变自己65——作为成人你真的走出二元对立的世界了吗?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正解,读懂这句话,才算真的读懂庄子
如何解读"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国学三大核心思想儒释道,为什么不提倡道家?
二元对立的世界
练琴,自己不喜欢的作品,也要积极去练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