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元璋临终前,连喊三遍朱棣来否,为何朱棣停在南京城外不进城?

朱元璋临终前连呼朱棣三声的记载,源自于《明太宗实录》:

“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不豫,遣中宫召上(朱棣)……及太祖太渐,问左右‘燕王来未?’凡三问,无敢对者。”

如果单纯地看《实录》中的记载,这似乎意味着皇太孙朱允炆在朱元璋临死之前,假传圣旨,故意让朱棣返回封地,无法参与皇位继承。

若是这则史料为真,那么明成祖朱棣才是朱元璋心目中真正的皇位继承人。

但问题也出在此处,根据后世的考据,所谓的《明太宗实录》与《明太祖实录》,虽然都记载了内容类似的段落,但是其真实性一直为史学家所疑。

事实上,无论是《明太宗实录》与《明太祖实录》,都曾经遭到朱棣大肆的删改,其中与皇太孙朱允炆即建文帝有关的段落,都有着大量被删改的痕迹。

清人张廷玉对此有着非常直接的评价,他认为明朝官修《实录》已经在永乐年间被修改两次,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朱棣统治大明的合法性。在此基础上,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法理自然被前者所淡化。

因此,在清人所修的《明史》中,并未采信太宗、太祖两朝《实录》的记载,而是继续将建文帝当作朱元璋的继承人。

与《实录》不同,《明史》记载,在朱元璋临死之前,他曾经嘱咐群臣要尽心竭力辅佐朱允炆。

而对他的皇子们,则要求他们只能留在就藩之地遥拜,不可进京奔丧,《明史·齐泰传》就有“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听朝廷节制”的记载。

当然了,如果笔者只是引用《明史》,那么估计有不少“杠精”会拿出屡试不爽的论点继续炮轰。比如《明史》是清朝人用来抹黑明朝的,又或者《实录》的记载更加接近事情发生的时间,因此才更应该被当作信史。

但有关朱元璋不许儿子们进京城奔丧的记载,并非是《明史》独家的说法。

十六世纪初,大明官方编纂的《大明会典》就曾经将太祖皇帝的遗照收录在内,这份遗诏中,十分清楚地写下了《明史》与《实录》互相矛盾的关键部分:“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注意,与《明史》记载相符合的这份朱元璋遗诏中,十分清楚明了地要求各地藩王不可进京奔丧。

那么《实录》中“问左右,燕王来未”又如何解释,难道真的是朱元璋临终之前神志不清老糊涂了?

如果我们放下对成祖是否为朱元璋钦定继承人的讨论,将会发现,与明成祖朱棣有关的疑团并不仅这一件。他的生母身份才是数百年史学家聚讼不已的关键。

《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皇四子朱棣与皇五子朱橚为马皇后所生,即所谓的“嫡出子”,而其三位兄长,与之相比只是妃嫔所生的庶出子,而且皆已离世。

古代皇位继承,以宗法制立嫡立长为主旨,这样一来,无论是“立嫡”还是“立长”,朱棣继位登基都有着近乎于完美的合理性。

但事实果真如此么?

明太太常寺,主管国家礼仪大事,其内部编写文献《南京太常寺志》中曾经提及过,明成祖朱棣的生母为碽妃,而非马皇后,若此事为真,那么朱棣继位的法统合理性,将受到更大的挑战。

在中国古代,皇位继承的正确性可以称得上是“兹事体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不少夺位皇帝为了确保自己统治的稳固,会对历史记载进行大规模的删改和涂抹

比如被后人屡屡称颂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就曾经扮演过并不光彩的角色,他是通过杀兄逼父才登基称帝。因为他的这一举动实在是有悖人伦,因此在他称帝后,就大肆删改《起居注》等史料。

于是,在李渊反隋自立过程中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太子李建成,被史书描绘成一个屡次试图毒杀骨肉至亲的狠毒小人,而太祖皇帝李渊更是成了不分善恶的昏聩之主。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应当洞察这些帝王所作所为的种种自我美化举动,但同时也不应该被那些纷繁复杂的史料所迷惑,以至于丧失对历史真相探寻的动力。

因此朱棣口中所谓的朱元璋连喊三遍“朱棣来否”,历史上并不存在。这一情节,其实是朱棣为了确保自己统治的正统性而杜撰出来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元璋已传位朱允炆,临终却匆忙召见朱棣?史书中掩盖了一桩阴谋
明太宗还是明成祖?朱棣:给我一万次机会,我还是选择明太宗
造反如何被洗白?朱棣大量篡改史书,之后的皇帝都说:这办法好!
李世民和朱棣都有不光彩的过往,他们是如何美化自己的呢?
杨永康:朱棣篡史述论
朱棣生母疑问详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