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知世界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A

美国人NoelTichy提出的理论,图里的3个区可以表示为你想学习的事物的等级:

最里面一圈,“舒适区”,对于你来说是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自己可以处于舒适心理状态。

中间一圈,“学习区”,对自己来说有一定挑战,因而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

最外面一圈,“恐慌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

1

心理学上的定义

心理学研究说,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zone),学习区(stretchzone),和恐慌区(stresszone

展开剩余79%

在舒适区我们得心应手,每天处于熟悉的环境中,做在行的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际,甚至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对这个区域中的人和事感觉很舒适。但是学到的东西很少,进步缓慢,而且一旦跳出这个领域,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及变化,你可能会觉得有压力,无所适从。

学习区里面是我们很少接触甚至未曾涉足的领域,充满新颖的事物,在这里可以充分的锻炼自我,挑战自我。比如,生活中,换一条上班的路线;学习中,接触另一个专业的书籍;工作中,切换到另外一个岗位。

恐慌区,顾名思义,在这个区域中会感到忧虑,恐惧,不堪重负。比如在公共场合演讲,或者从事一些危险的极限运动。(keywords:fear, nervous, react)

2

你在哪个区域

你是否感觉生活很轻松,工作上没有压力?你是否处于舒适的生活状态中,并且不想做出改变?如果是,那么你可能处于舒适区中。

你是否每天都很充实?是否经常花时间来学习?是否觉得自己在不断的成长和进步?如果是,那么你可能处于学习区中。

如果你感觉到压力很大,疲惫不堪,那么你可能处于恐惧区中。

事实上,由于每个人性格喜好各有差异,各个区域之间的界线并不是绝对的,比如,蹦极对我来说属于恐惧区,但是可能位于你的学习区之内。

在舒适区中,我们往往觉察不到任何压力,并且没有强烈的改变欲望,忽视环境的变化,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温水煮青蛙的实验相信大家都了然。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学习区”内做事,人才会进步。尝试新鲜事物,探索未知领域,能开拓思维和视野,激发潜力。

如果现在的你在恐慌区,那么首要就是要建立自信,克服恐惧和忧虑,马克吐温:[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恐惧之中,但是事实上大部分我所忧虑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很多事情其实很简单,只是我们在思想上把他们复杂化、困难化了。

3

扩大舒适区

想扩大舒适区,前提是能够主动的跨入新的学习区,并把学习区转化为你的舒适区。舒适区可能让我们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因此跨出舒适区需要勇气,需要自信,需要作出改变。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舒适区不断扩大的过程,每次你去尝试新的挑战,你就能对一件新的事情感觉适应和舒服,不再紧张害怕。所以,如果有什么事情让你感觉不舒服,让你感觉紧张,不要回避它,做你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做你想做的事情。突破了,你就又长大一圈;退缩了,你就还呆在以前的小圈子里。

最让你不舒服的话,是对你最有帮助的话;最让你不舒服的人,是你最该感谢的人。如果你每天都做一件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一年下来,你就能获得脱胎换骨的改变。改变来自于舒适区的扩展。

习惯是能改变的,一个人只要坚持4周就能改掉一个习惯,或者培养出一个习惯。寻求改变,突破自我,未来才会更好。

内容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予以删除。

如何转型为管理会计?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出舒适区,其实没那么恐惧
为什么你需要去做一些让你感到不舒服的事情?
焦虑会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该如何阻止?
踏出舒适区让你更快成长
父母用3步帮助孩子走出“舒适区”,孩子的变化才会从量变到质变
一切事物在刚开始时都是不舒服的,但如果你坚持下去,最后就会穿越不舒服的区域,达到成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